《大唐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一品- 第6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秦九道赶紧说道:“而且奴臣还密令各地的锦衣卫调查了此事,陛下,过上几日,还会有更多的将军都会上书。陛下,此事大不寻常啊!”

    “你是说?”卢照辞面色一变,伸手将奏章取了出来,随手打开一看,看见上面写着“武威都尉苏策上奏陛下。”他打开奏章,只见上面写着关于薛仁贵和张一峰之事。他又取出另外一本奏章,只见上面写着“江南都督关鹏上奏陛下。”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所写的还是关于薛仁贵和张一峰的事情。然后再打开其他的,诸如“屯卫将军”、“金城都尉”等等,居然有十几位将军都尉一起上书,所奏的事情都是关于薛仁贵和张一峰的事情。

    “真是胆大妄为。”卢照辞面色阴沉,又转身说道:“锦衣卫就不要查了,剩下的那些将军们都会上书的。”

    “陛下,这?”秦九道面色一变,惊讶的说道。

    “大将军可有奏章前来?”卢照辞面色阴沉冷哼道。

    “大概是路途遥远,此刻奏章还没有送呈上来。”秦九道赶紧说道。

    “等等再说吧!等等再说吧!”卢照辞望着眼前的奏章,面色阴沉,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呢?一边的秦九道陡然感觉到一股压力扑面而来,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大将军的奏章来了吗?”秦九道面色一苦,这些日子,卢照辞每天起床歌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可有徐世绩的奏章前来。让秦九道心中暗自叫苦。

    “回陛下的话,大将军还没有奏章传来。”秦九道不敢怠慢,赶紧说道。

    “还没有来?”卢照辞面色一动,说道:“还没有上奏?秦九道,你认为从大非川到御营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秦九道面色一动,不知道该怎么说。从大非川到南方御营所需要的时间是很远,但是大将军的奏章一般都是六百里加急,到如今也该送到了,可是到如今还没有到达,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这更是让秦九道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将军若是有奏章前来,想必早就到了吧!”卢照辞阴冷的说道。

    “或许,可能已经送到东宫太子处。”秦九道低着头说道。但是声音很低,说的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如此大的事情,徐世绩又岂会隐瞒下来,在送给东宫的同时,必定会派人将奏章用六百里加急送到南方御营来,否则的话,其心就有问题了。

    “依朕看,或许大将军事务繁多,早就忘记了朕。”卢照辞笑呵呵的说道:“狄仁杰已经到哪里了?”

    “回陛下的话,按照行程,大约十天之后,才能到南方御营。”秦九道小心翼翼的说道:“蜀道难行,耽搁一些时日也是正常。”

    “薛仁贵那里呢?”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时候,圣旨已经传达到那里,这个时候也已经上路了。”

    “若是按照形成,薛将军这个时候已经出发了。”秦九道赶紧应道。

    “恩!等他来了,朕也就放心了。”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这些将军们都是朕一手调教出来的,都是朕的学生,弟子总是要听师父的。”

    “陛下所言甚是。”秦九道心中打了一个冷颤,他是后宫中人,见多识广,官场中的事情自然是了解的甚多,从卢照辞的一番话中,他就能听到许多。

    “传朕旨意,见西域都护府,命北京都督祖明为葱岭道行军总管,兼西域都护府大都督,总领西域军事。任命李义府为西域长史。”卢照辞轻轻的说道:“再传圣旨,任命魏征兼领关陇道长史。”

    “仆臣领旨。”秦九道闻言面色一变,心中暗自叫道君心深似海,这些做臣子的稍微有点逾越之举,就会受到雷霆打击。如今的徐世绩坐镇大非川,所有的粮草都是从西域和关陇道支付,如今让祖明担任西域都护府大都督,李义府为长史,暗自有牵制大惊军的嫌疑,而魏征本就是这次事件的主导者,一心想要压制武将的人选,这次让让他做了关陇道长史,就是要将所有的钱财都归其掌管,徐世绩要用兵,也要受他的控制,秦九道一想到这里,不敢怠慢,赶紧写圣旨。

    “传朕旨意,如今三军诸将移防的时候到了,传旨到总参谋部,让他们开始行动吧!”卢照辞淡淡的说道:“在传旨太子,今年武学学生即将毕业,让太子去安排一下,他自己亲自去一遭,让这些学生,一部分来南方御营,一部分去大非川,带领一些兵马,熟悉一下大军建制,熟悉大军的作战方式,日后也好与吐蕃大战,也好日后为朕,为朝廷效命,还有一部分就去秦勇帐前效命,不得有误。”

    “仆臣这就去传旨。”秦九道心中暗自叫苦,暗自惊骇。大唐天子这是在提防着徐世绩,更为重要的是,不但是在提防着他,就是秦勇等人都是如此。想武学中的学生虽然都是来自军中,但是一入武学就成了卢照辞的弟子,天地君亲师,卢照辞一口气就占了两样,这个时候,谁敢造反。大唐天子让这些学生进入军中,就有分兵权的嫌疑。毕竟徐世绩等人虽然对兵法韬略方面都很在行,可是却不是嫡系,不是天子的嫡系,岂能让他掌握军权,以前或许还因为吐蕃的缘故,但是却不曾想到徐世绩对这次的事件采取的是姑息纵容的态度,这让卢照辞很是生气。

    而此刻的松州城内,一片太平景象,钦陵兵退阴风峡,虽然还是守在阴风峡,但是那里本是大唐和吐蕃的边境,距离松州城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更何况,这个时候大唐的军队驻扎在松州,领军的大将又是有名的冠军侯,如此两者加起来,足以让松州城又恢复到战前的模样了。那些原本躲在家中的商人们现在也开始走上街头,又开始进行交易了,大量积压在库中的珍惜毛皮都运送内地,只有那些准备收购吐蕃奇珍商人们如今还只能是摇头叹息。

    只是在这安静的背后,这些市面上的商人们并不知道,在松州中间的府衙和位于城外的大营中,此刻双方的首领心情复杂无比,因为就在今日,朝廷下了圣旨前来,宣布对张一峰和薛仁贵之事的处置。出乎意料的,并没有偏袒任何人,却是双方各打了五十大板,一个调离了松州城,一个调离了山南道行军总管的位置,去了前方御营。

    不管怎么样,从一个边境小城调到京畿附近,看上去是升了,可是关键是张一峰并不喜欢去京畿,松州才是他的老巢,在这里,他如同皇帝一般,若是去了陇西,那什么都不是了,在他上面的官员也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他现在很纠结,在书房内走来走去。。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68章 谣言四起() 
“父亲,这下我们就这样离开松州不成?”张一峰的旁边是他的第二儿子张翩,他脸上油光闪闪,肥胖的脸孔显的他的眼珠子很小,此刻正骨溜溜的转动着不停。双眼中更是有着兴奋之色。这些年他在松州城,仗着自家老子的关系,可是弄了不少的好处。但是松州毕竟是松州,是一个边境城市,远没有内地来的繁华,陇西靠近京畿,又在丝绸之路上,若是在那里当官,他这个儿子肯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他感到兴奋了。

    张一峰皱了皱眉头,并没有回答自己儿子的话,这圣旨上写的东西他自然是看的清楚,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圣旨背后写着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天子是真的不追究此事了,或者是说还是另有安排,若是前者,去陇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若是后者,恐怕有大问题了。这就让他很为难。

    “圣旨已经下了,难道还能改变不成?”张一峰忽然叹了口气,若是另有后招,那也是躲不掉的。更何况,在他心里,他相信卢照辞贵为一代帝王,他要是想拿一个人的话,也没有必要行其他手段,只要一张圣旨就可以了,哪里还要如此麻烦的。只是让自己将松州就这样让出来,心中确实不舍。

    “可惜了。”张翩闻言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我张氏在松州扎根数十年,难道这次又要回到以前不成?孩儿听说陇西虽好,可是陇西还有一个李氏,这些年家族势力虽然被陛下打击了,但是陇西李氏到底是数百年的世家,在朝中或许没有多大的实力,可是在陇西,却不是任何一个世家可以抗衡的,我张氏去了陇西,就算父亲做了刺史,恐怕也得给陇西李氏三分颜面了。”

    张一峰惊讶的望着自己的儿子,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纨绔子弟,每日只知道欺压良善的儿子居然想了这么多。若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如此清醒,是因为担心到了陇西,再也不会有陇西第一纨绔子弟之称的话,不知道会有何等的想法。

    “陇西李氏?”张一峰闻言,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本来他就对自己要离开松州之事感觉到不满了,如今被自家的儿子这么一说,心中更是舍不得了。但是又能如何呢?圣旨已经下来了,就算再怎么不满,也得执行啊!当下摆了摆手,说道:“去告诉大家,收拾行装吧!我们去陇西。”

    “父亲,您年纪也不小了,长途跋涉,对身子骨也不利,不如上书朝廷,留在松州也好啊!”张翩小心翼翼得望了张一峰一眼。归根结底,他还是不想离开松州,陇西虽然很好,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张一峰的年纪大了,谁知道还能当多少年的刺史,更何况从松州到陇西,路途遥远,张一峰的年纪也不小了,万一发生什么事情,那整个张氏就是灭顶之灾了,可是留在松州就不一样了,再怎么样,张氏在松州也是望族,就算张一峰死了,也只是暂时衰弱一下,谁能将张氏如何呢?

    “老夫知道了,你先退下。”张一峰双目中光芒一缩,摆了摆手说道:“让老夫好好的想想。”是啊!他什么都算到了,唯一没有算到的是自己的年龄,按照朝廷的规定,像自己这个年龄还有多少年就必须致仕了呢?也许三四年,也许就是一两年,一两年的时间又能做什么呢?若是在去陇西的途中患病,恐怕马上就要被致仕了。自己致仕了没有关系,可是张氏呢?恐怕马上就要没落了。一想到这里,张一峰的神情就变了。松州他是绝对不能走的。人走茶凉,张氏也不能就这样没落下去。

    一想到这里,张一峰不敢怠慢,赶紧从一边取出一张雪白的信纸来,在上面认真的书写起来,半响之后,才将书信收好,放入一个小匣子里面,招过一个随从,在他的耳边小声的说上几句话,那名随从不敢怠慢,赶紧拿着书信告辞而去。

    “成与不成,就要听天命了。若是天命不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张一峰这个时候也不由的恨起吐蕃人来,若非吐蕃人前来骚扰,朝廷又岂会盯上松州这个小城市,他张一峰还是松州的老大。又岂会如此惶恐不安。一想到这里,张一峰的脸孔顿时黑了起来。望着西北方冷哼起来,但是又仿佛是想到了什么,深深的叹了口气。

    “仁贵啊!本来这次你我可以联手,打一个漂亮了仗了,也让对面的吐蕃人见识一下你我的厉害,这下弄了,你这下好了,去了南方行营。”城外的军营中,秦勇望着案上的圣旨,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来。他知道这是天子对此事做出的最后决定,是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这让他很是郁闷。

    “侯爷,末将听说朝中有许多将军都上书了陛下?”一边的周青忽然小心翼翼的问道。

    “正有此事,就是连我也上书了陛下,要严惩张一峰等人。”秦勇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征战疆场,开疆扩土,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他的武功,更为重要的是,是在保疆卫国,是为了防止我大唐的百姓们被异族所欺凌,如今这个张一峰倒好,不但是了粮草,还将那些青楼女子送给了异族人,哼哼,这些青楼女子难道就不是汉家子民吗?这样的乱臣贼子就是该杀的。”

    “话虽然如此,可是此事却是办的操切了。”周青深深的叹了口气。

    “周青,你我都是军人,说话就应该直拉直去,有什么话,你就当面说就是了。”秦勇皱了皱眉头,微微有些不满的说道。

    “侯爷,其实陛下对张一峰此人也很是厌恶的,否则也不可能将他调离松州,只要离开松州,下一步恐怕就是要下刑部牢房了,陛下不想在松州解决此人,是因为此人在松州势力很大,在这里解决了他,就有可能引起松州动荡,所以才会为了保险起见,让他离开松州,若是不离开,陛下可是授予了侯爷便宜行事的圣旨。”周青轻轻的解释道。秦勇神情一愣,圣旨的最后一句话,是有这么一点的,只是当时正感觉到奇怪,没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小秘密在里面。这个时候被周青提出来,感觉还真有这么一回事。

    “你接着说。”秦勇点了点头,朝周青说道。

    “侯爷,大唐的军队是何人统帅的?是陛下,是大唐天子,而不是大将军。”周青冷笑道:“以前李大将军在的时候,陛下也许能容忍一下,但是这个时候,却是徐世绩大将军主掌全军,这军中将士难道也要什么事情都听他的?莫说是军中的其他的将领,就拿侯爷来说吧!侯爷是什么人?是陛下的学生,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可是侯爷也上书了,这让陛下心中很生气。”

    “这点本将倒是没有想到。”秦勇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道:“只是此事确实非大将军拾掇我们做的,到底是军人面对此人心中是很不满的。”

    “话虽然如此,侯爷倒是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末将更加担心的是大将军。”周青摇了摇头,说道:“此事大将军事后并没有下文斥责诸位将军,这就是最大的弊端。”

    “大将军乃是我等武将的代表,此事也是关系到我等武将日后的前程,大将军为何要阻止?”薛仁贵微微有些不满的说道。

    “哼!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也是武将出身,这里面的事情,陛下又岂会不知道,要是阻止的话,也是陛下来阻止,什么时候轮到大将军了。大将军此举是有收买诸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