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一品- 第5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倒是不错。”崔莹莹点了点头,又问道:“而太子和魏王又该如何是好呢?这两个家伙这次可是给陛下出了大难题了。若是不处罚一番,恐怕说不过去吧!”

    “魏王还是闭门读书吧!他的那些好友们尽数赶出长安。哼哼,什么张师傅,李师傅的,都是一些落魄文人,学识不行,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居然想插足皇室之事,简直是找死。若非朕不是好杀之人,必定会将这些人尽数斩杀。”卢照辞满面杀机,冷哼道。

    “那太子呢?”崔莹莹深深的叹息道:“太子与魏王,与宣德殿的几位大臣都不一样,这些人罢黜甚至被杀,都不会动摇朝廷的根基,但是太子却是不一样。太子关系到朝廷社稷的根本,陛下可是要认真考虑一番。”

    “皇后说的不错。”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看看太子怎么说吧!然后再做理会。哎!儿子太聪明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个太子与朕决然不同。”

    “陛下,时候不早了,还是早些休息吧!想必太子殿下的奏章很快就会到来。”崔莹莹轻轻的催促道。

    “恩,那就好好休息一下吧!”卢照辞也点了点头,说道:“真是不让朕省心啊!其实朕心中又是期盼着太子的英明果敢,也同样在期盼着太子日后能成为一个仁君。可是实际上,十全十美的事情哪里有那么多呢?只是尽人事而已。”崔莹莹在一边也点了点头,却是不知道如何来劝慰天子。

    “陛下,太子殿下的奏章来了。”次日清晨,卢照辞在崔莹莹的服侍下起床后,活动了一番,这才和崔莹莹一起用了早餐,正在吃的时候,就见秦九道兴冲冲的闯了进来,手中还高捧着几本奏章。

    “是哪些人的?”卢照辞淡淡的指着他手中的几本奏章说道。

    “一份是太子殿下的,一份是长孙大人的。还有一份是大将军的捷报,最后一份是骠骑大将军的。”秦九道赶紧说道。

    “没有岑大人的?”卢照辞并没有将这些奏章接了过来,而是淡淡的问道。

    “并没有接到岑大人的奏章。”秦九道面上露出一丝惊讶的神情来。

    “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的奏章就不用看了。先将长孙无忌的奏章取来看看。”卢照辞想了想皱了眉头说道。

    “是。”秦九道不敢怠慢,赶紧将长孙无忌的奏章取了出来,恭恭敬敬的递了上去。

    “辞职,乞骸骨?”卢照辞打开奏章,略微扫了扫,面色一变,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来,笑呵呵的说道:“长孙无忌才多大,就想乞骸骨,这是想干什么?想以退为进呢?还是想试探朕呢?或者是心中实在是有愧呢?锦衣卫最近有关于长孙无忌的消息记录吗?”

    “有,十天前,长孙大人好像也感觉到自己的不对之处,在和韦挺、王珪两位大人商量后,就去皇宫,求见长孙娘娘,只是被长孙娘娘婉拒在宫外,不能见娘娘。”秦九道小心翼翼的望了一眼崔莹莹,然后又说道:“长孙娘娘让宫女若云带话出来说,长孙大人还记得汉朝时期的外戚否?还记得王莽和杨坚否?长孙大人闻言就失魂落魄的出了皇宫。”

    “长孙妹妹此话也太重了。”一边的崔莹莹忍不住说道:“她就是对自己人过于严厉了。长孙无忌这次办事虽然出了错误,但是若是说他想做王莽或者杨坚,也太重了一点。”

    “还有呢?”卢照辞皱了皱眉头,又问道:“太子那里他可是去了?”

    “回陛下的话,长孙大人出了皇宫之后,确实是到东宫去了,只是宫门卫说长孙大人当时神色迷糊,好像心事重重,正准备抬脚进入东宫,但是好像又仿佛是想到什么事情一样,又过东宫不入。”秦九道赶紧接着说下去。

    “哼,看来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卢照辞冷哼道:“知道自己犯的错误就得自己解决。若是他真的进入东宫,这样的臣子朕不要也罢!不过,朕看这个家伙也不是全心全意为太子考虑,世家中人,大多是为自己考虑,尤其是那些浸淫官场多年的老家伙更是如此。长孙无忌以为即使自己倒下去了,可是只要太子还在位,他就还有机会进入宣德殿,太子若是因为此事受到牵连,他就算是再怎么有本事,也不可能再有崛起的机会。哼哼,看上去是为太子考虑,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他自己考虑的。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卢照辞说着狠狠的将奏章砸在地上。龙颜却大怒。

    “太子的奏章呢?”一边的崔莹莹赶紧问道。

    “正在这里。”秦九道不敢怠慢,赶紧将卢承烈的奏章递了上来,只是却不知道递给何人,只能低着头双手向前。

    只是卢照辞却好像是没有看见一样,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是不接过来。崔莹莹见状,深深的叹了口气,伸手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面色一动,然后将奏章和了起来,对秦九道说道:“将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的奏章留下吧!你且退下。”

    “是,奴才先行告退。”秦九道不敢怠慢,赶紧将两个人的奏章放在一边,轻轻的退了下去。就是连一边的宫女也都紧跟着退了下去,整个大厅内只有卢照辞夫妻两个人。

    “陛下,太子殿下为长孙大人、王大人还有韦大人求情了。”崔莹莹深深的叹了口气,将手中的奏章慢慢的推了过去。

    “终于还是求情了。”卢照辞并没有看一边的奏章,而是深深的叹了口气,双目中露出一丝异样的神色来,只是一边的崔莹莹也不知道此刻卢照辞心中在想着什么?失望,或者是欣慰,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惟独没有生气,没有愤怒。

    “太子此举乃是仁孝之举。陛下应该为殿下感到高兴才是啊!”崔莹莹在一边轻轻的说道:“无论是长孙无忌,或者是王珪,更或者是韦挺,也许在此次事件之中,有个人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是因为太子的缘故,所以才会做出这个决断出来。或许按照殿下所说的,他们并没有想凌驾在皇室之上,只是看不惯魏王的缘故,所以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殿下也解释了,他并不了解这些事情。”

    “虽然说的有点道理,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点借口的嫌疑。”卢照辞冷笑道:“说他不明白也是有点假了。说他是时候知道的,倒是有可能的,事后他保持沉默了,显然对于这种事情也是乐见其成的。到了后来,发现事情有些不对了,所以才会迫不及待的上表请罪。至于上表为长孙无忌等人求情,这不是他应该做的吗?”

    “为君之人,虽然要心狠手辣,面对危险,首先要保住自己,然后才是谋求其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仁者之风还是有应该拥有的。”崔莹莹闻言深深的叹息道:“陛下,您白手起家,到如今坐拥天下,不也是靠这种仁者之风的吗?太子殿下也拥有如此胸怀,陛下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啊!”

    “好了,好了。”卢照辞皱了皱眉头,挥了挥手,说道:“此事朕要考虑一下,不管怎么样,太子有纵容宣德殿的嫌疑,这点是不会改变的,不管事后他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崔莹莹闻言点了点,卢照辞说的没错,不管怎么样,卢承烈也是有纵容的嫌疑。因为卢承泰为何没有去春明门迎接吐蕃使者,这就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疑问。

    “大将军已经打了胜仗,薛仁贵已经击杀了盖苏文,看来,高句丽被消灭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半年之内,高句丽的战事就可以结束了。”卢照辞又将李靖的奏章取了过来,打开看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笑容来。这也是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骠骑大将军前来奏报说,汉中已经平定,他已经派遣一部分兵马,以尉迟宝庆为行军总管,前往巴蜀,震慑巴蜀之地,而自己领着一部分兵马前往大非川,准备在那里扎下大营。以训练山地兵了。所缴获的李元嘉钱财数以千万计,也都已经派人送入户部府库之中,所立功将士的名单也已经送到了总参谋部了。等待朕回去核实后,论功行赏了。”卢照辞又翻了一份战报淡淡的说道。

    “骠骑大将军既然已经平定了汉中,关中也就太平,加上江南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平定,天下又将恢复天下太平的模样了,臣妾倒是要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了。”崔莹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说道:“从此也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对于天下百姓来说,而是一件幸事啊!陛下日后也会被传诵千古的。”

    “皇后,天下太平对于皇室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啊!”卢照辞笑呵呵的说道:“有句话叫做,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个王朝一旦太平久了,军备就会松弛,就会滋生腐败,朝中也会出现贪官污吏。所以大唐战争这根弦必须绷紧,无论是皇帝也好,或者是将士们也好,都要永远记住,天下不是凭空得到的,而是先人们凭借手中的刀枪,一刀一枪得打下来的。专门坐在胜利的果实上,天下永远都是这么大,皇帝也会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后来,就会有权臣,就会有百姓起来造反。”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陛下言辞精辟。”崔莹莹口中轻轻念诵着八个字来,她并不知道这八个字是何人总结,但是却知道这句话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朕准备让太子担任武学副山长,让他去大非川监军。”卢照辞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待回朝之后,就让他们成亲吧!他也可以成亲了,然后就去大非川。”

    “去大非川?”崔莹莹面色一变。大非川虽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她却是知道,大非川远离中原,远在西域,甚至可能距离吐蕃不过一步之遥,危险自然是不用说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卢照辞居然让他这个时候去大非川去督军,这就是有问题了。根据卢照辞制定的规矩,皇子成年以后,都必须要到军中历练一番。若非卢承祖已经“死”,或许早就开始进入军队了。此时正值京师发生这种事情,让卢承烈去督军,岂不是有发配的嫌疑吗?

    “这合适吗?”崔莹莹轻轻的问了一句。脸上出现一丝不确定之色。。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49章 长孙无忌下课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域将是帝国的重心,当然这个重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未来的世界是大海的世界。”卢照辞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但是吐蕃与其他的地方不同,吐蕃地势险要,进攻我中原十分的简单,但是我中原若是想进攻吐蕃却很是困难。只有将吐蕃消灭掉,大唐的兵锋延至高原之上,才能应付来自各个地方的威胁。所以说,吐蕃是必须被消灭的。这也是朕的最后一战了。太子若是想掌握军权,在军中享有威望,在日后能顺利的继承朕的位置,那么就要立下军功,就算没有军功,那在军中也必须是后基础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去大非川是最好的选择。徐世绩和靖兄一样,都是沉稳厚重之人,这一点,他们的作战风格和秦勇、薛仁贵不同,让太子在军中历练,肯定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且不会有危险的。至于武学副山长的位置,想必也知道。大唐的名将日后都是从武学中出来,现在的副山长,日后就是山长了,有了如此师生情谊,也有利于太子在军中有根基,有大批的追随者。”

    一边的崔莹莹这才点了点头,这才明白,卢照辞这并不是贬谪太子,而是借的机会让太子历练一番,让他趁机掌握军中大权,在军中建立威望。只是事情做的更为隐秘罢了。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明白不明白卢照辞的心思而已。说着有些担忧的望了卢照辞一眼。

    “这点皇后就不必担心了,就算太子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他的岳丈也会告诉他的。”夫妻同床共枕多年,崔莹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卢照辞都明白的很,一见崔莹莹如此模样,哪里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不由的哈哈大笑道:“皇后,你就看着吧!朕的这道圣旨下去,岑文本这个老狐狸肯定会去恭喜太子了。”

    “那是肯定的了。岑先生跟随陛下多年,又精通帝王之术,肯定是明白陛下此举的含义了。”崔莹莹笑呵呵的说道。

    “知道是知道,只是这个老家伙实在是太可恶了,总是游走在律法的边缘,让朕逮不到痛脚。”卢照辞摇了摇头,说道:“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老家伙也能不朕算计一次。”

    “岑先生不是已经被陛下算计了一次吗?”崔莹莹笑呵呵的说道:“当初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书生,后来为陛下操劳了半生,这岂不是被陛下所算计了吗?”

    “也是。”卢照辞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老东西,可是要朕效力一辈子了,朕什么时候不当皇帝了,他就什么时候辞职吧!朕离不开这个老家伙,想必这个老家伙也是一样吧!”

    “这叫君臣相知。千古君臣就是如此,难道不是吗?陛下。”崔莹莹娇笑道:“陛下,若非如此,岑先生也不会如此大胆了,陛下正准备裁撤宣德殿的人员,岑先生就已经做出了决断,让陛下逮住了机会。岑先生可是帮了陛下一个大忙了。”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老家伙早就猜到了朕想裁撤宣德殿的人员?”卢照辞神情一动,惊讶的问道。

    “臣妾也是刚刚才想到的。”崔莹莹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不知道岑先生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陛下不要忘记了,当初陛下可是命令狄仁杰大人北都刺史,又让陈光蕊进入宣德殿,这足以说明陛下的心思和态度了。臣妾想,岑先生也是因为如此,才会在长孙大人针对魏王的时候,没有反对的原因。”

    “大概是如此吧!”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岑文本真是一代妖孽,朕能得岑文本简直是朕的幸运,若是岑先生为他人所用,朕也许就不能夺取江山了,大唐也许会成为另外一个皇朝了。岑先生乃是大才啊!”

    “其实岑先生能遇见陛下也是他的幸运,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帝王会如此信任一个臣子呢?又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