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一品-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我大唐还要平定王世充、窦建德,这还需要时间,草原是不能让他们平静下来的,否则日后的颉利也会生事,也会向汉王殿下提出和亲之事来,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有一个即将病死的可汗供我们来杀,来转移目标的了。”

    “大人的意思是?”七五二一不由的惊讶的望着长孙无忌,没想到这个胖胖的家伙,就想乡下的土财主一样,居然也有如此恶毒心机来。

    “派人告诉阿史那社尔,就说颉利可汗准备在他到定襄的时候杀了他。”长孙无忌笑道:“这个社尔恐怕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否则不可能在草原上有这样的名声,哼哼,他一向以为这大汗之位,是探囊取物了。这下颉利突然抢了他的位置,他不起兵来进攻才怪呢。颉利也要坐稳可汗之位,就必须除掉社尔,两人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平定草原的。若是我们再在其中放点火,弄不好还能拖上一个四五年,哪边势力弱了点,我们就帮助那个弱的。一直让他们打下去,等到他们打累的时候,我们的力量也许早就积累的差不多了,这样一来,就是汉王殿下平定草原之时。”

    “小人以前曾听说大人的父亲也曾经出使大草原,为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今日大人也为中原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劳,足以名垂青史了。真是虎父无犬子啊!”锦衣卫脸上也露出恭敬之色。能将这件任务完成的如此出色,尽管其中有锦衣卫和粘杆处的功劳,但是若是没有长孙无忌的指挥,任务也不可能完成的如此出色的,更不要提,这个长孙无忌的下一步计划了。可以想象,只要长孙无忌的计划实现,中原最起码能得到五年的安定。足够使的卢照辞在这段时间内平定天下。

    唐武德四年八月初一,东突厥第三任可汗处罗可汗崩于定襄,颉利可汗借口突利毒杀了处罗可汗,在宗室大将哥伦和大将雅尔斤的帮助下,废除了突利的继承权,从而夺得了可汗之位。并且大肆收买突厥各个部落贵族首领,得到数个大型部落首领的支持,又与唐朝使臣结成盟好,大唐也以二十万贯和十万帑的布匹换回了前隋皇后萧氏,连带着百匹上等的战马。

    有了这些钱财布匹,颉利可汗在草原众部族中威望大增,麾下的兵马也越来越多。那本来最有希望继承汗位的阿史那社尔,在一些忠实随从的帮助下,在漠北牙帐也继承了汗位,并且整顿兵马,召集大军南下,要与颉利争夺汗位。双方在辽阔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整个草原都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同时金山以西的西突厥王庭也在关注着东突厥之战,室韦、奚、契丹等族也趁机而起,草原之上的野狼们数年之内恐怕再也不能南下觅食了。而长孙无忌等人也护送着萧皇后,朝雁门关而去。等候他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38章 第一任状元孙伏伽 (求首张订阅啊!)() 
如果说武德四年最让人关心的莫过于科举了,自从武德三年就传檄天下,李渊在卢照辞的劝说下,明确了以科举提拔人才的规矩。本来在那些世家子弟眼中,有无科举本就是不足轻重的事情。因为在李渊的朝堂之上,大多都是依靠荐举而上的官吏,大多都是高门贵族子弟,这些人也从来不把科举这件事情当回事,认为这不过是李渊用来糊弄天下人的一个招数而已,丝毫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

    但是现在不同了,李渊被锁在深宫大院之中,如今主持朝政的乃是卢照辞,汉王殿下。更为重要的是,这位汉王殿下不用于以前的皇帝陛下,不光说说就了事。看看这位汉王殿下吧!在终南山下建立了书院,专门招收那些寒族读书人,不但供给他们吃喝,还请人交他们读书,再看看吧!他在军中招收弟子,非寒族士兵不收,好家伙,一口气招收了三十名弟子,如今这三十名弟子已经遍布南征十数万大军,随便是哪一个都已经是领兵将领。

    最为重要的是,今年的科举待遇大幅度上升,就凭借这主考官就知道,好家伙礼部尚书萧禹。这位老大人不光是经学大儒,更为重要的是名扬四海啊!剩下的主考官,孔颖达是何许人物,著作的五经正义奉为读书人的经典,门下弟子虽然没有三千,但是也有几百了,这样的人物也只能做个副主考,而还有一人,尚书右仆射岑文本,不但幼年的时候就名扬京师了,就这官位也是吓的死人。相比较而言,当初李渊仅仅只是派遣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这吏部考功员外郎虽然也是要害官员,但是品级和名声都是不能和前面几位相提并论的。由此可见,这位汉王殿下不光是嘴皮子说说而已,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在做了。这就让那些高门贵族感到不满,在这不满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惊慌了,而对于那些在仕途上到处碰壁的寒族子弟,却无疑是个福音,虽然大唐的疆域还没有统一天下,但是却无法阻拦这些士子们从全国各地涌向长安。一时间,长安人口大增。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卢照辞在与人闲聊的时候,传出一首打油诗来,瞬间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成为那些文人骚客们竞相传颂的诗句。看看,这读书就是好,怎么个好法,这诗里面多有记载啊!

    “殿下,你看看这些人,都是冲着这次科举来的。”在一家酒楼之上,东宫太子李智云领着李淳风望着酒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沉思来。玄武门之变已经过了几个月了。他这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突然成为一个帝国的太子。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从来不敢想的,但是事情真的就这样来了。

    “所以说汉王此举正应民心。我大唐有这些人存在,自然会剿灭王世充等人,最终会一统天下。”李智云嘴巴张了张,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此刻应该以何等的心态去面的卢照辞。

    “殿下,恐怕到时候统一天下的不是大唐,也不是殿下您,而是那奸贼卢照辞了。”在雅间立,李淳风毫不犹豫的对卢照辞进行着恶毒的攻击,毫不犹豫的劝说着李智云反戈一击。

    “好了,此事就不要说了。”李智云显然不想讨论这件事情。他是在躲避,或者是在其他的。

    “殿下,您知道前隋义宁天子是怎么死的吗?”李淳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劝说,而是将前隋义宁天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智云闻言面色一阵苍白,瘦削的身躯一怔,他天性善良,但是却这并不代表着他的愚蠢,能在李阀之中立足,足可见他并非一个庸庸碌碌之辈。宫廷内的斗争,他也知道其中的血腥。义宁天子的死,也许当年他不清楚,但是现在却清清楚楚。那是被他老子害死的。在这之前,随文帝杨坚也曾经将他的外甥给毒死了。难道历代帝王篡位之前,都会将前一任帝王给杀了吗?

    “你说兄长会杀我?”李智云脸上一阵苍白,紧张的说道,是在问李淳风,但是更像是在问自己。

    “卢贼心狠手辣,玄武门之变,将殿下的三个兄长尽数诛杀,如今又幽禁了陛下,想那陛下还是他的岳丈啊!听说此人,对卢氏本宗兄弟也是极为苛刻。就是他的两个亲兄弟也是如此,不是打就是骂,看看,到如今,他已经封王有数个月有余,他的父亲卢昌青到现在还没有封王,由此可见,此人真是连禽兽也不如。殿下,难道你还将自己的性命寄托在此人身上不成,那卢贼只要时机一现,就会行篡位之事实,殿下的性命就将不保了。”李淳风鼓起了三寸不烂之舌,大肆游说。

    “可是房先生的看法和你不同啊!他说兄长是被迫反抗的,父皇想要他的性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海陵王阵营中人也都不容忍兄长,息王麾下大将侯君集恨不得要了兄长的性命,至于东阿王更是与兄长有仇了,所以兄长才被迫反抗。而且玄武门之事,也并非和你说的一样,那海陵王和东阿王乃是息王所杀,并非兄长所杀啊!”李智云狐疑的说道。

    “殿下,到现在你还相信那房玄龄,他早就投靠入了卢贼的阵营了,现在的中书令大人已经不是殿下的老师了,而是卢贼的心腹谋士了。”李淳风冷笑道:“殿下,您想想看,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那卢贼大权在握,这个时候不去投靠他,难道还等到什么时候?”

    “诶,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当今皇上为了对付汉王殿下,居然想将平阳公主嫁给突厥人,然后请突厥人出兵,真是没有想到啊!”就在这个时候,隔壁忽然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不是说,这个主意是裴寂出的吗?怎么又扯到皇上身上去了,想那平阳公主也曾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就这么忍心将她送给那蛮夷之地呢?”又有一个人悄悄的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洋洋得意的说道:“听说这平阳公主在夫婿死后,就开始与汉王殿下并肩作战,平定关中,一男一女,珠联璧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发生一点什么事情啊!嘿嘿,你说这皇上要是把汉王殿下的女人送给处罗可汗,这汉王殿下能答应吗?不答应的话,那么突厥就会起兵进攻我大唐,但是若是答应了,以后这天下还有人相信汉王殿下吗?看看,这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如何能保得住江山呢?更何况,前朝千金公主之事尚且不远。所以这汉王殿下不论是答应也好,还是不答应也好,这一场战争是逃脱不掉了。”

    “这是真的?”李智云惊讶的望着李淳风,他虽然也曾经听说和亲之事,但是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个时候却是从外人口中才得到这其中的因果,不由的又惊又怒。在李渊的那些子女之中,也只有李建成和李秀宁二人对庶子态度较好,其他的李世民、李元吉等人都视庶子与奴仆无意。更何况,李秀宁还为李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居然为了对付卢照辞,要将李秀宁嫁到草原去。

    “殿下,这和亲之策自古就有之。那汉朝是何等的强盛,但是除掉武帝一代外,几乎都有和亲之事。如今我大唐外有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势力,而草原的突厥铁骑更是厉害无比,一旦他们要南下的话,我李氏江山不保。和亲也是上上之策。”李淳风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道:“用一个女子换来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这还是值得来的。”

    “放屁!”李智云还没有说话,忽然另一边又传来一阵怒喝声。接着,两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雅间的房门从外面打了开来,就见一个面色刚毅的中年文士闯了进来,却是一脸的怒火,在他的身后,还有几个年轻的书生士子也都冷冷的望着李智云二人。

    “你们是谁?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谁让你们闯进来的。”李淳风扫了几人一眼,冷哼道:“还不与我退下去。”

    “哼,看你也是一个避世之人,为何没有一点羞耻心?”为首的那位中年文士冷哼道:“汉王殿下有句话说的极是,帝国的尊严岂能用女人的胸脯来换。哼,你这个道士,若你有妻子女儿姐妹什么的,将她们送到草原去,让那蛮夷之辈羞辱一生,你愿意吗?”

    “这,你?”李淳风面色大变。忽然冷笑道:“平阳公主深明大义,岂会不知道眼下的局势。就算皇上不提出来,恐怕她自己也会主动前往。那卢贼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的安危,一意孤行,日后必遭报应。”

    “深明大义?倒是一个好的借口。”中年文士冷笑道:“若非有人提出来,平阳公主会知道这件事情吗?哼哼,哪个女子不愿意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你这道士端的无耻。汉王殿下乃是世间伟男子,岂是你这个杂毛乱泼脏水的。”

    “哼,他不顾人礼伦常,杀害自己的妻舅,幽禁自己的岳父,欺压自己的兄弟,这样的人物也能被称为世间伟男子,依贫道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畜生。”李淳风面色涨的通红,大喝道。听的一边的李智云眉头紧皱。

    “哈哈,这天下本就是有德者居之,更何况这大唐的江山本就是汉王殿下打出来的,管李氏什么事情。当年汉王殿下以五百骑兵,纵横关中,如此才有今日的大唐。汉王殿下重开科举,使得天下寒门的读书人从此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如此仁义之人,又岂是你这种人可以评论的。”中年文士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来。就是李智云闻言,脸色又不由的红了起来。

    “敢问先生大名,可是参加这次科举的贡生?”李智云拦住正待分辨的李淳风,站起身来拱手道。

    那中年文士打量了一眼李智云,见他面上虽然有稚嫩之色,但是风神俊秀,眉宇之间隐有一丝贵气,显然不是普通之人。中年文士不敢怠慢,拱手回道:“回阿郎的话,在下孙伏伽。正是前来参加这次科举的。”

    “孙伏伽?某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李智云眉头轻皱,忽然拍手道:“曾经听我家兄长说过,京畿万年县有个法曹叫做孙伏伽的,为人刚正不阿,善于断案,在万年有点势力,莫非此人就是你?”

    “正是某!”孙伏伽闻言惊讶的望着李智云,看他一脸贵气的模样,显然是出身高门大族没想到居然也认识自己。

    “那你为什么要参加这次科举呢?”李智云好奇的问道。

    孙伏伽闻言,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尴尬来,拱手道:“不敢欺瞒郎君,某如今不过是一个法曹而已,因为秉性耿直,所以一向不为上司所喜,故此想来参加科举,以另觅他途。”

    “怎么?像他这样的在职官员也能参加科举考试不成?”李智云点了点头,又好奇的对李淳风问道。

    “朝廷倒并没有这一条规定,不过,按照常例,这是不允许的。”李淳风想了想说道:“公子若是认为不脱,告诉房先生就是了。”

    “哈哈,原以为兄长办事全无遗漏,今日看来,也不是这么一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