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砍刀平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把砍刀平大唐- 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卫国的土地上,有许多医馆,那个释宝强学习大唐的军队,为他们的军人配备了许多医生。

    这些军医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大卫国骑士和步兵们的死亡概率,有些伤害,只要简单的治疗,就可以保住那些骑士的生命。

    不过,在突厥部落中,那些突厥的骑兵们,是找不到这些医生的。

    在突厥的部落中,以巫医居多,为数不多的正经医生,虽然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还有东罗马帝国的医生那里学习了医术,但是他们并不想为一般的突厥骑士们诊治。

    在那些突厥骑士的心目中,自己虽然为突厥部落卖命,可是那些突厥首领并没有吧他们当一个数,所以那些突厥骑士对于部落的忠诚也就有限。

    相反,大卫国的骑士和步兵们的待遇就好多了。

    在释宝强的手下,无论是伙食,还是其他的东西,他们都相对要比突厥人好得多。

    等到唐昭宗过来求援之后,为了让那些大卫国的骑士们卖命。

    唐昭宗还给他们准备了上好的棉布床单,棉布被套和棉布衬衫,以及棉布长袍。

    这些东西都是天竺的特产,虽然每件东西的单价不算很贵,可是一旦将这些东西聚集起来,那价格就不菲了。

    唐昭宗有些头疼,他给大卫的国王释宝强提供那些棉布衣服和床单,以及棉布被套等物,他本来是想让释宝强帮他消灭那个仇敌的突厥部落。

    可是,让唐昭宗遗憾的是,那个释宝强居然打蛇随杆上,这个家伙开始直接让自己提供军需品了。

    大卫国的国王释宝强,和唐昭宗以前遇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样。

    这个家伙,唐昭宗离不开,可是又不能信赖。

    如果说数量不多,唐昭宗也就承受了,可惜那个大卫国的规模不大,养的兵却在万人以上,而且有日渐增加的趋势。

    唐昭宗有些不知道怎么处理释宝强的需求了,虽然玩意儿,单个不贵,可是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价格就有些贵了。

    但是,看到那些大卫国的骑兵和步兵们努力的帮自己寻找仇敌,唐昭宗又觉得这些人在拼命,所以自己花点钱还是值得的。

    毕竟,相对于这些人来说,唐昭宗发觉凯瑟琳的那些骑士们,虽然战斗力不亚于那些大卫国的骑兵。

    可是,在起初充满热情的帮他寻找那个突厥部落之后,后来随着凯瑟琳女总督各种事情的增多,他们渐渐的有些疲倦了。

    在凯瑟琳女总督的眼中,唐昭宗的事情虽然重要,可是东罗马帝国的其他事情也很重要,所以唐昭宗的事情就不一定会被排在第一位。

    因为,汤章威都亲自出马了,而且他们还搜索了那些可怕的敌人。

    在汤章威的眼中,那些突厥人确实是可怕的敌人,因为这些突厥人相当的阴险。

    当然,突厥人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那个突厥部落到底躲藏在哪里呢?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呢?

    其实,从小亚细亚,到中亚草原,再到北天竺。

    到处是草原,到处是大山,那些突厥部落,和其它游牧部落一起,不断的迁移,不断的变幻着身份,所以一般很难追踪一个小部落,更何况塞多姆还有意隐藏了行踪。

    当然,只要用心去找,还是可以找出蛛丝马迹的。

第684章 亚美尼亚的大山() 
塞多姆这个家伙,总是在变换身份,他的族人也明白他们犯下了滔天大罪,这些人似乎不太想为塞多姆卖命了。

    可是,那些人在偌大的草原上,却无处可去。

    现在塞多姆正躲藏在亚美尼亚的大山里,但是他们和当地的亚美尼亚人发生了冲突。

    由于唐昭宗下令抓捕塞多姆他们,所以凯瑟琳他们也期望着能有一天可以将塞多姆这些人都逮捕了。

    当塞多姆这些人开始在大山里活动的时候,那些当地的亚美尼亚人开始和他们过不去了。

    这些突厥人起初为了不引起大唐官兵,和大卫国骑兵的注意,他们没有搭理这些人。

    没想到当这些突厥部落学会了装孙子之后,那些亚美尼亚人却越来越猖狂起来。

    于是,突厥部落的头领亚美尼亚的大山决心狠狠的给他们一个教训。

    这些人不得不靠着自己的实力,开始给突厥人以狠狠的打击。

    当然,一开始那些亚美尼亚人吃了突厥人不少亏。

    当这些人被突厥人打得狠了,他们就发誓要报复,结果这些人和突厥人大战,最后他们和突厥人打成了平手。

    当然,那些亚美尼亚人也不是笨蛋,他们很懂得借力打力,他们立刻通知了大卫国的释宝强。

    释宝强立刻带着大量的军队向亚美尼亚的山区移动过去了,这些亚美尼亚人开始看着那些突厥人和大卫国的骑兵们发生了战斗,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亚美尼亚的将军马米科尼扬,他号召为了圣十字教,对抗那些月亮教的突厥人。

    那些月亮教的突厥部落,因为被所谓的圣战所蛊惑,他们不得不带着大量的军队开始和亚美尼亚人,以及大卫国的军队干了起来。

    这个时候,汤章威率领凯瑟琳的骑兵和那些突厥军队相遇了。

    由于,突厥部落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方式,所以他们在人数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那些突厥酋长们带着数量巨大的军队,然后他们就开始和那些人开始和大卫国的军队作战。

    这些突厥人,他们拥有了数量巨大的骑兵队伍,不过他们运用这些骑兵部队,并不是十分娴熟。而且,这些突厥部落和释宝强他们,有着很深的矛盾,因此无论是大卫国的骑兵,还是大卫国的步兵,他们都豁出了性命来和那些突厥部落的军队战斗。

    汤章威看到在大山中间,和那些突厥人坚持作战的亚美尼亚人,他就说:“看来,这些亚美尼亚人已经和突厥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这种仇恨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失了。”

    果然,那些突厥部落和那些亚美尼亚人打得就是灭族之战。

    那个杀了唐昭宗的护卫们,引发了这场战争的塞多姆,反而因祸得福,成为了一个领袖,这个家伙靠着自己的强大兵力,成为了一个突厥领袖,他自封为国王。

    这个塞多姆在成为国王之后,他领导着那些突厥人,和那些非洲的努比亚人联合起来。

    这个家伙企图和那些努比亚人,结成联盟,他相信在努比亚,在埃塞俄比亚,都会有他的潜在盟军。

    塞多姆派出了许多小队的突厥骑兵,他们进入了非洲深处,这些人进入了那些努比亚人的部落里。

    在那里,他们靠着刀剑征服了那些努比亚人。

    努比亚人觉得,这些突厥人好威武,因为突厥的刀剑用钢不错。

    当年,突厥人就是柔然汗国的锻奴,他们负责的就是打造兵器。

    所以,这些努比亚人的兵器质量不错,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汤章威的老婆之一,韦婉儿曾经飞鸽传书,警告过他,韦婉儿劝告汤章威最好马上运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彻底剿灭那些突厥部落。否则,一旦那些突厥人醒悟过来,他们四散而逃,特别是那些人一旦和其它的小部落联合起来,就会成为大唐帝国的心腹之患。

    可是汤章威不以为意,他没有将韦婉儿的警告放在心上。

    毕竟,在亚美尼亚的大山里,已经开始下雪了。

    虽然,那些突厥人已经聚集近十万大军,而汤章威的手头只有三万九千多人呢的军队,其中凯瑟琳的精锐骑兵一万,大卫国骑兵五千,步兵五千,亚美尼亚骑兵一万,步兵九千,但是从大唐的东罗马帝国行政大区赶来了两个六千人的兵团。

    同时,还有更多的东罗马帝国兵团赶来。汤章威觉得,这些人已经足够了。

    在亚美尼亚的大山里,汤章威的部队和那些突厥人展开了激战。

    那些突厥大军,看着雪纷纷扬扬的下个不停,他们也感到了绝望。

    这些突厥人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雪,好在汤章威的部下有着充足的给养,他们可以从当地的亚美尼亚农民那里征集到许多绵羊。

    那些美味的绵羊肉,给汤章威他们部下热量和作战的勇气。

    突厥人却在忍饥挨饿,他们的力量在消失,信心也开始慢慢消失。

    许多突厥人开始撤退了,他们不想再为塞多姆卖命了。

    什么都没有一顿美味的烤羊肉好,这些撤退的突厥部落认为他们一旦逃离亚美尼亚的大山,就有了生路。

    所以,塞多姆发觉在一夜之间,他的灾难就降临了,因为他手下的十万大军,已经只剩下了不到三万人。

    汤章威的手下则在不断聚集,他们轮番烤火,从东罗马帝国运来的各种美味,从大卫国运来的无花果,从波斯行政大区运来的葡萄干,都给汤章威的部下继续作战的勇气。

    塞多姆不得不冒着风雪,和汤章威展开了决战。

    这个时候,汤章威手续爱的人马,已经到了九万人,而塞多姆的部下则不足两万了。

    一场厮杀过后,塞多姆的部下全军覆没。

    汤章威的大军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他们吃着烤羊肉,喝着美酒,大家都开始了跳舞。

    塞多姆在乱军中被杀,那些被追击,被包围的突厥部落为了活命,他们纷纷杀死了塞多姆的族人,交给汤章威的大军,寻求宽恕。

第685章 出逃() 
塞多姆被杀死后,他的儿子逃到了努比亚地区。

    这些努比亚人,和那些早已经到此地的突厥部落,奉塞多姆的小儿子为主人,这些人继续坚持着和大唐作战。

    凯瑟琳,还有唐昭宗,以及那个大卫国的国王释宝强,他们联军进剿努比亚国。

    努比亚人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前便已建立国家,并于公元前8世纪一度征服埃及(二十五王朝)。后来苏丹境内的努比亚人又长期遭受埃及压迫。近代遭受英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直到埃及和苏丹相继获得独立,才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

    古代努比亚人生活在非洲东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包括现今的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努比亚境内一边是尼罗河和撒哈拉沙漠,另一边则是红海。尼罗河由苏丹流入埃及。“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赞美尼罗河的谚语。

    努比亚为东北非古代地区名,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把苏丹称为努比亚。努比亚大体上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东至红海之滨,南达喀土穆,西接利比亚沙漠。其南半部一直延伸到尼罗河第二瀑布的南端,在古代埃及第18王朝法老的统治时期称为库施。

    公元前6000年,在广大的努比亚地区,已经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包括狩猎、捕鱼、畜牧和相关的原始农业。千年之后的今天,虽然这一地区有的地方已被努比亚沙漠覆盖,但是在古代,努比亚是众多古代文化的故乡。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向东,努比亚人同阿拉伯人相互交往;向北,他们同古埃及人和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相互往来;往南,他们则同非洲民族互通有无。因此,在埃及与非洲热带内陆之间繁荣活跃的贸易往来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努比亚人都在做着中间商的生意。非洲热带内陆拥有多种天然财富:黄金以及其他贵重金属、象牙、紫水晶、黑檀木、薰香、鸵鸟蛋和鸵鸟毛、野生动物及其皮毛等。

    埃及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后,由于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苏丹一直是古埃及扩张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努比亚与埃及的往来是伴随着战争和掠夺进行的。从埃及第一王朝的法老起,就开始采掘努比亚的矿产。约公元前2613年,法老斯奈夫鲁大肆劫掠努比亚,把当地文化破坏无遗。第5和第6王朝时期,埃及阿斯旺省的总督们开始在努比亚进行远程贸易,但这种贸易在很多的时候是伴随着武装掠夺进行的。

    尼罗河发源于与东非大裂谷相接的高原,从苏丹的喀土穆往北至阿斯旺水坝,尼罗河打了几个弯,形成一个“s”形的大弯道,从埃及的阿斯旺到苏丹首都喀土穆之间,由北向南,尼罗河著名的第一瀑布至第六瀑布就顺序分布在这个河段上。而处于第三瀑布和第四瀑布之间的栋古拉地区,这里水量充沛,耕地遍布,所以,这一地带曾是库施王国的中心地带。喀土穆以北的第六瀑布形成了努比亚的南北边界,再往北,几乎一直延伸到第五瀑布,其间是宽阔的尚迪平原,也是后来努比亚人的麦罗埃王国所在地。

    大约在公元前1920年,埃及国王塞努斯莱特率兵向尼罗河上游进发,入侵了黑皮肤的努比亚人的土地。埃及人将这一地区称为库施,对埃及人来说,他们对这里早已垂涎三尺。一是这里地下富藏着珍贵的金属和矿产资源,特别是黄金;二是他们还能在这一地区捕获到很多牛和奴隶;三是埃及人明白,通过库施他们就可以深入非洲,同那里的人民进行贸易以换取乌木、象牙和香料。

    几百年来,这两大王国展开了一系列的侵袭,库施人也抢夺了很多埃及财宝并把它们带回自己的首都科尔马。科尔马建在尼罗河上的第三瀑布附近,位于今天的苏丹境内。

    虽然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将这片绵延近1000英里从第一瀑布直至第六瀑布的广阔地域称为古埃及文化的源泉,但人们对努比亚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19世纪才逐渐有所改变。

    努比亚人是从古埃及时代就生活在现今埃及与苏丹地区的一支古老民族。努比亚人经过1000多年的演化形成了特有的***宗教氛围和习俗。每到周五昏礼时,努比亚人就会来到与首都喀土穆隔河相望的乌姆杜尔曼,聚集在***教苏菲派先哲谢赫哈米德阿尔尼尔的陵失落的努比亚城市丹格尔。这个城市在美罗威时代的后期有人进驻占领,然后却又神秘地被遗弃。这个地方正面临着一个村庄扩张即将侵入的迫切危机,现在也是他们挖出谜底的最后机会。而考古学家及时地发现,有助于重写努比亚文化中美罗威时期的文化意涵,此时期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