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起-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幽州刺史刘虞亦发出书信,要求各郡出兵共度难关。

    短短半个月之内,各郡援军就达近万人,加上辽西郡原有万人,近2万人聚集在辽西郡阳乐与辽西(辽东)属国昌黎之间。

    辽西太守赵苞、属国都尉邹靖、属国长史公孙瓒、县长刘备等人带这2万人,以粮车为先导,扑向柳城周边之鲜卑。

    鲜卑慕容部等召集柳城周边原本投靠大汉的鲜卑,亦得近2万骑,果然不仅要求钱粮,还要求大汉退回质子。

    赵苞大哭:“本欲以微薄禄为老母亲养老,朝夕看望,哪能想到为鲜卑所趁,反而陷老母与绝境!我昔日为母亲之子,今日为皇帝陛下之臣,岂能因为母子的恩情就破坏对国家的忠义?今后我只有万死以报母亲和陛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赵母再也没有平日的骄纵,流着泪,大义凛然地说:“我儿,人各有命,绝不能因顾忌母子私情而破坏国家大事、破坏对皇帝的忠义!”

    于是汉军士卒尽皆流泪,鼓声震天,一鼓作气,杀向鲜卑人。鲜卑各部怕质子为大汉说杀,战斗一会,皆逃亡,慕容部为乱军说冲散,大溃大败。

    汉军斩首三千余级,己方死亡七百余人,赵苞之母亦死于阵中。

    。。。

    赵苞返回老家埋葬母亲后,连连呕血,将公孙瓒招到床前:“你的功劳都已上报,我推荐你任职县令。我一生最大的错,就是轻易相信鲜卑人。你定要为国为我,报此国仇家恨!

    鲜卑不可信,你务必扫灭鲜卑!扫。。。灭鲜卑!”

    “赵君!赵君去了!”

    公孙瓒握着赵苞渐渐冰凉的手,哭成一个泪人,他的心越发坚定,仿佛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也属于赵苞、属于万千战死的汉人。

    这个时代,是汉末,动乱的画卷逐步展开的时代。气候剧烈变化,鲜卑南下,羌人东迁,南匈奴潜伏在卧榻之侧,大汉内部灾害多发。大汉在内忧外患下,未来将一点点分崩离析,汉人在异民族侵略下将要么沦为奴隶,要么背井离乡,仿佛这就是大“势”所趋。

    命运车轮,将年纪轻轻的公孙瓒绑上了横冲直撞的战车,在鹰鸽两派中毫无疑问的推向了鹰派,推向了以杀止杀。

    此后的许多年中,公孙瓒如一个钉子牢牢的定在大汉北疆,并且在一次次与鲜卑的战斗中仇怨越结越深,越久越深。公孙瓒和公孙家也从一颗钉子演变成一颗大树,后来逐步长成中流砥柱,终其一生、终公孙家之力,牢牢的把鲜卑人拦截在塞外,给陷入混乱的中原以喘息之机。

第186章 乌桓版推恩策() 
陶商的计划是利用父亲陶谦的权力,给格乾弄到上谷乌桓大人的名号,让格乾打头阵。

    若能继承父亲难楼的位置,格乾一定会想方设法按照乌桓风俗继承父亲的妻妾美人。

    依照祁胭脂的性格和对中原文化的认可,她绝不会雌伏于继子格乾。但祁胭脂背后的祁氏在强大的压力下,未必会支持她!

    到时候祁胭脂的儿子失去了乌桓王(实际上大汉只承认为乌桓大人,相当于侯爵)的名分,祁胭脂失去了祁氏支持后,就如待宰的羔羊,失去水的鱼。陶商推测只需要给祁胭脂一点阳光和希望,她多半会献出一切,竭尽身心雌伏、奉献于他,就是给他做侧室也完全可能!

    陶商的计谋相当慎密,因为即使刘备再怎么愤恨,也不可能公然跟提拔过自己的陶谦作对,尤其是陶谦二千石、刘备四百石。

    。。。

    刘备从涿郡赶到上谷,备下重金求肯曾经的上司陶谦高抬贵手,立祁胭脂之子为上谷乌桓大人。陶谦拒绝后,继续提议将祁胭脂之子和格乾两子分立。即使陶谦再次拒绝,刘备依然毕恭毕敬,也丝毫没有收回礼物的迹象。

    陶商见刘备态度恭敬,以为他这次铁定服软,已经在梦想占有祁胭脂与其他祁氏美人的机会,做梦都能笑醒过来。

    可没过几天,就发现购买不到大量的、质量好的乌桓马匹,上谷乌桓多个各部落商量好一样,将高大、壮硕的马匹以稍高的价格卖给了乌敏英、祁黄芩。

    陶商气冲冲地去找刘备,走入驿站,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刘备尊重陶谦,绝不愿意与之正面闹翻,本人对陶商也退避三舍,选择到祁胭脂地盘驻扎。但绝对不意味着必须向陶商放弃核心利益!在陶谦面前,刘备是门生故吏,但在陶商面前,刘备就是大哥!即使陶谦也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按住刘备让向陶商低头,因为陶谦的门生还有曹豹、曹宏等一大批人,他们也都盯着陶谦在这事上的一举一动。如果陶谦处事不公,他们当然也不会当面指出来,毫无疑问会私下疏远,从而减少陶谦系官员的凝聚力。

    陶商这才发现低估了刘备的决心,大怒之下立即把父亲陶谦请皇帝立格乾为上谷乌大人的奏章快马发往雒阳。其实陶谦写好了两个奏章,一个请立格乾为上谷乌桓大人,一个请立祁胭脂之子。

    陶商怒气稍歇,相信不久祁胭脂就会投入到自己怀中。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奏章在南下途中竟然被换成空白,一直到了雒阳准备上报尚书台之前发现。

    。。。

    两天后,邹靖、公孙瓒、刘备、辽西郡长史等的奏章抵达雒阳,建议皇帝陛下将边疆归降的乌桓、鲜卑、匈奴等部落分成更小的群体,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以避免聚众为乱,而将内地贫苦百姓迁移到边疆,并将江东、荆州和渤海西侧的雍奴藪、各处海岛等地建议为安置点。

    奏章由身穿孝服的辽西长史公孙瓒亲自递交给三公、尚书台,并亲身向他们陈述汇报。赵苞于公孙瓒有推荐孝廉的知遇之恩,可赵苞是宦官一党,公孙瓒服孝就自认是宦官党赵苞的门生,冒着为士族鄙视、甚至丢掉前途的风险。大臣们对赵苞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没有人不认为赵苞之母为国而死,赵苞舍私情而全忠义,虽得封侯,随后呕血而死,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不动容,也不可能过分苛责一位烈士。连带着对公孙瓒也和蔼了些。

    公孙瓒口才极佳、声音洪亮,用一组数据,将皇帝和三公说的服服帖帖:上谷汉人约10万,乌桓人超过6万;辽西汉人8万,辽西属国乌桓7万,鲜卑人1万余。乌桓人人皆可骑马弯弓,老弱妇孺皆可为兵,近年来又多从军作战,同时汉人多务农,一旦乌桓和塞外的鲜卑勾结,聚众作乱,边疆各郡,根本没有足够兵力与之对战!边疆若失,冀州、青州将失去屏障,无险可守!

    朝野内外有相当大的声音批评邹靖、公孙瓒、刘备:“危言耸听”“好为大言”“自不量力”!

    还有不少人认为此策略虽然是极好的,但不宜在自己家乡实施。就仿佛后世不少欧美人,认可难民的平等地位,知道国家需要劳动力,但绝不愿意将难民安置到自己居住的街区。

    还有人认为目前财政无法支撑大规模移民。

    。。。

    内宫有中常侍赵忠等宦官之辈,简单地因赵苞母子而在皇帝面前吹顺风。

    朝中有杨赐、刘宽、卢植等目光深远之辈,或许无法看到百年之后的事,也能敏锐的察觉出风化瓦解之策与之前刘备提出的移贫民实边、开发江南之策实际上一脉相承,若能够有效地实施,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贫富矛盾、民族矛盾,甚至延长大汉的国运。

    有袁隗、袁逢、曹嵩等重利之辈,享受过从江淮运粮食入雒阳策略带来的商业上的好处,在认真聆听之后,亦表示赞成。

    杨赐对袁隗说:“这是对草原人的‘推恩策’啊!”

    袁隗深以为然:“孝景皇帝用晁错之‘推恩策’,虽有七王之乱,亦奠定了北驱匈奴的基础。匈奴、乌桓种人日益增多,长痛不如短痛,刘备之策可用!”

    可惜杨赐、袁隗此时都不在三公之位上,对国之大策,只有建议而无决定之权。太尉孟彧并不赞成,司徒之位的空缺,使得全国性政策难以推行。

    经过博弈,皇帝只能通过尚书台下旨,决定在渔阳、渤海等少数郡海边低地或海岛安置部分上谷、辽西乌桓,至于其他则听任郡守国相、县令长自行实施,所需要的财物,一方面从冀州青州支援幽州的钱中支取,不足的由各地自行筹措。

    。。。

    二十日后,得知全国性的政策变成了地方性政策,刘备仰天长叹,默默无言,脸色灰黑。只有他知道:大汉又一次错过避免黄巾之乱的机会,又一次失去延寿数十年的契机,中原又一次错过了避免两晋五胡乱华的机会。

    祁胭脂的儿子得了封忠汉候,一月之内移居渔阳、渤海郡海边,上谷乌桓则一分为二,空出来的地方交由涿郡、冀州等地流民耕种放牧。祁胭脂大喜过望,为了安慰刘备,不仅心甘情愿地任他摆成各种屈辱羞涩姿势,连带猩红性感的唇,异常狭窄的后庭花亦在羞涩中献上,让刘备发泄了整晚。

    。。。

    愤怒地情绪在陶商胸中堆积,找到几名郡吏,决心在分割乌桓上下文章、玩手段。

第187章 无法继承的权力() 
陶商拿出请柬:“刘玄德欺人太甚,硬要父亲亲自主持祁胭脂儿子的继位典礼。传闻说皇帝陛下将许祁胭脂自择夫婿,呜呜,求父给儿做主啊!”

    陶谦埋头看着书桌上摆放的诏令,手中的笔不停的画着,朝堂几乎全文转发了刘备分化瓦解之策中的精髓,且有具体的措施,上谷郡需要结合地方情况进行细化。陶谦非常惭愧,亦极其气愤。因为分化瓦解和分立的政策,刘备跟他提到过,他心中是赞成的,可惜因为不成器的陶商拒绝了。

    抬头狠狠地瞪了一眼不懂事的儿子,陶谦越想越生气,原本这策略可以由他来牵头提出,牵头实施,可以成为他陶谦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成为向皇帝、百官证明有宰辅之才的途径!可惜,可叹。

    陶商:“父亲,您说句话啊,不会是哑巴了吧?”

    “你才是哑巴!”陶谦恶向胆边生,一脚踢翻陶商:“你个不孝子要是个哑巴就好了!”

    陶商倒在冰冷的地上,弄不清平日对自己无比和蔼的父亲怎么变成凶怒,赶紧趴在地上磕头:“父亲,孩儿错了。可那刘备也太过可恨,竟然把奏章换过,这是对您不敬啊!”

    “不敬?”陶谦拾起奏章拿小刀将字一个个抹去,“我还要谢谢他们没有把奏章递上去。”

    “阿父这是何意?”

    陶谦看着儿子越发感觉恨铁不成钢:“分化、分封、迁移之策已成国策!我若不支持,朝中袁、杨等诸公会怎样看待?”

    陶商当然不知道:“会怎样看待?”

    陶谦:“不久就会有人说我已不是上谷太守、护乌桓中郎将的合适人选!召回雒阳降为议郎!”

    “就不能转到南方去做太守?”

    陶谦:“卢尚书两次担任太守又两次辞职,你以为只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富庶之郡被几百双眼睛盯着,没有过硬背景,就只能贿赂中宫和三公,几百万钱怕是不够花!”

    “几百万钱!”陶商从肌肤一直冷到骨髓,平日作威作福、强买强卖全靠父亲的太守之位,所积累的不过近百万钱,还不够填中官胃口。

    陶谦:“我兼乌桓中郎将,主持典礼是本分,玄德送来请帖是对我的尊重。他不亲自来送,是对你不满。你明日就去给玄德陪不是!”

    陶商:“父亲为两千石郡守难道要给400石的县长低头?”

    陶谦:“还要胡闹到什么时候?难道还要我押着你去?自己滚过去给玄德陪不是!”

    陶商还要挣扎。

    陶谦:“你记住,职务、血缘意味权力,但权力不仅是职务、血缘,更与个人的经历、机遇、魅力有关,与掌控的关系、财富等资源,与自身的才干手腕有关。你虽然是我儿,能够分享太守的权利,但那并不长久,必须将之转化为自己的。。。”

    陶商忽略了一个无数官二代、三代。。。n代们用血泪证明的事实:财富可以继承,但权力无法像财富那样轻易继承!

    例如同样是世袭皇帝,汉武帝幼年继位,步步进逼,最终北伐匈奴、南收越、闽,西通西域,东灭朝鲜,数十年天子做下来,他的呼吸就是整个天下的呼吸。之后的汉昭帝刘弗陵,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之手,无外戚之助,朝政掌握在霍光手中,就连临幸宫女都不能随意,二十一岁既去世,虽是皇帝,可谓悲惨。废帝海昏侯刘贺亦可悲,抢班夺权失败,轻易被霍光废掉,亲信200余人被杀,还落了个荒淫无度的千古骂名,直到二千年后墓地开关才得以昭雪。

    汉宣帝刘病已则幸运许多,经历过民间疾苦,结发妻子被霍光之妻派人毒死,也继续隐忍,直到熬死了霍光,这才翩然翱翔,不复可制!

    很显然,陶商并未好好研究前后、后汉历史,想当然地把父亲陶谦的权力当成自己的权力。

    。。。

    上谷乌桓王庭,巨大的火焰,燃烧着直冲天际。

    在高达丈余的祭坛上,陶谦穿着官服,腰配印绶,主持典礼。

    第一项,由雒阳来的使者宣读诏书:“昔日武帝大一统,欲使匈奴、鲜卑、乌桓等皆臣服,可惜未遇天时。。。

    光武帝受天命,令寇询、耿弇招募乌桓,与汉骑一并从帝平定河北,幽州突骑、乌桓弓骑遂为天下名骑。光武帝赏赐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遂开打北方边塞,选择水草肥美之地,南迁安置乌桓,给其衣服、食物,为大汉侦骑,协助击匈奴、鲜卑。

    随后复设乌桓校尉,总理乌桓之事情,诚然有益于附集草原之人,省国家之北疆边患。

    近日乌桓难楼随原乌桓校尉夏育北击鲜卑,战没阵中,朕嘉其功劳、怜悯其孤弱,特授予其诸位子侯爵,分领其部众,世代为大汉镇守北疆,切勿辜负朕之期望。

    难楼遗孀祁阏氏,羡慕汉化,欲迁入内郡,舍乌桓旧俗,而从中原礼仪。朕特嘉奖之,安置渤海西滨,渔阳、渤海二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