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起-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祖茂拉住她,牵穆、刘备的意见已经明确,公孙瓒与刘备亲厚,也不会站在他一边,他明白若不让利,这几个人绝对可以直接不带他玩,最后一文钱也得不到:“一成就一成吧,我对玄德没有恶意,还请牵君从中转圜。”

    寇兰儿气鼓鼓地看着牵穆背影从视野中消失,疑惑地问:“你是刘玄德的上吏,他怎么敢威胁你?牵穆怎么会与刘玄德站在一条线上?”

    祖茂也没脸解释,只说:“不就是钱么,身外之物。何必跟自己的下吏计较,何必伤了众人感情。”这点也证明,祖茂算好男人,虽然对男人不讲义气,为喜欢的女人却没的说,

    。。。

    刘备想出的生意法子,简单讲与军粮有关。

    支援上谷郡的各支军队,有不少是自带粮草的,至少1个月粮草,毕竟仗打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城塞里不放个2、3月军粮,被胡人围困时,哪个将军敢守城?士卒们岂不会哗变?

    例如祖茂部约千人,带了1万6千石粮食,其他兵器铠甲、刍稿、工具、帐篷不算,用500辆武刚车、辎车、轻车装载,数百马匹拉车和乘骑。

    战争时期,为了将士用命常常敞开了供应、管吃饱,1将士月吃2石以上、3石以下(3石约80市斤)粮食,加上马匹所需,不算刍稿,1千人马,一个月需要消耗3、4千石粮食。

    汉时,运往边疆的钱财、粮草由中央核定额度,由各郡自行组织运输额定粮草给边疆。运粮草过程消耗很大,两汉的官员数学水平相对于明清为高,远如青州、徐州一般给钱,近的如涿郡及冀州北部的渤海、中山、常山等郡,每年多次起运粮草。

    受郡守之命,1万6千石中8千为给护乌桓校尉的军粮,祖茂已经派副将、民夫,跟随胡轸、徐荣、董旻送抵宁城。约二十天时间,已消耗2千多石粮食,算上返程和留在祁县做军粮的,可以结余4千石。

    同样,公孙瓒部可以结余2千石。

    按规定这些粮食应该运给护乌桓校尉和延边塞障尉,记录在账,下次便可少运些;当然也可以运回本郡,重新入库。如果卖掉,则面临账目对不上、涉嫌贪污军资的严重问题,轻则丢官去职、重则流放甚至杀头。

    初春的上谷,最高温度不过几度,早晚、夜里依然在零度以下,最冷时甚至零下十几二十度。寒冷的天气使人们对粮食、肉类的要求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鲜卑人入侵掠夺走大量粮食,居庸关盘查严厉,以及世家豪族囤积居奇,上谷的粮食价格最高时候超过100钱一石。

    畸高的粮食价格,让牵穆、公孙瓒、祖茂、刘备下定决心,冒着风险先赚一把。

第46章 难楼王的橄榄枝() 
10成利润,原本按照2、2、4、2的比例分配,牵穆、刘备负责销售、收购各得2成,公孙瓒、祖茂分别提供2千、4千石粮食,分2成和4成。由于寇兰儿事件,祖茂在众人的声讨下,把4成降为3成,送1成给刘备作为补偿。至于刘备私下给牵穆、公孙瓒的好处就不足细说啦。

    祖茂和寇兰儿虽然有所疑惑,但始终认为,1成利润只值数千钱。

    其实,老道的牵穆,并未完全给祖茂说实话,上谷有约有50万汉人,10万左右乌桓人。6千石粮食,只够3千人吃一月,投入市场并不能使粮价短时间内跌到70钱以下。因为,鲜卑人入侵头几天,有什么抢什么,之后东西太多装不下,便不再抢劫铜钱,甚至大量丢弃,主要抢劫金银宝石等贵重品,粮食肉类,铁器等工具。以至于许多家庭仍有不少铜钱存货以购买粮食。

    按照牵穆和刘备的估计,粮食在上谷能卖到均价80钱每石。在涿郡、右北平,估计只需5、60钱每石就能买回、入库。毛利润12万到18万钱,扣除申请文书、通过关卡、买通仓库官员等公关费用,运费、人工等劳务费,赚到10万钱是没有问题的。

    祖茂让出的1成利润,价值超过1万钱,相当一个200石塞障尉一年的工资收入,相当于5到10个壮丁一年的生活费。如果日后祖茂搞清楚,为了爱情,为了下半身的冲动,一下花掉了一年的工资,相必他哭都哭不出来。

    。。。

    这几日,牵县令忙着卖粮食平抑市场,派出属吏、联系熟悉的商人,在下落县、涿鹿县、鸡鸣驿等城乡卖粮。6千石已经卖出1千多石,粮价不过刚刚回落到90多钱一石。州郡县的粮仓,有个重要的职责,是平抑粮价,在秋收等时节,收购粮食,在寒冷的冬天、青黄不接的春天,卖出。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属吏、商人都以为粮食来自官仓,当然也确有一部分来自官仓,以便混淆视听。

    除掉6万钱成本,和部分备用金,先期产生的2万钱利润,牵县令直接按比例分给4人。

    祖茂自然拿着6千钱讨好寇兰儿去了。同时,牵穆、公孙瓒、刘备几乎都用来抚恤伤亡,在对待下属的态度上,与祖茂有很大的不同,或许这就是心性吧。

    刘备也很忙,有了乌敏英父母兄弟的关系,有了营救回来的乌桓人,几日以来,刘备在乌敏英父兄所处的山谷卖粮食,乌敏英父母兄长则作为中间人收取佣金、收取住宿、伙食费。

    一传十十传百,有了粮食这个硬通货,随之而起的,是更多的乌桓人到此以物易物,成了乌桓人最大的市场。日后乌敏英父兄竟因此做大,此是后话。

    乌桓人畜牧为生,能用毛皮和羊毛制作衣物、手套、鞋袜,善于制作辔头、马鞭、简易马鞍,弓箭,有少数还会锻造铜铁工具。汉朝限制铜铁流出塞外,给乌桓的铜铁也有严格限制。极端情况下,乌桓人甚至将铜制品和铜钱铸轧成刀剑、箭头、工具,以至于乌桓各部落之间以金银为贵币,小额贸易并无足够铜钱,而是用货物、奴隶交换。

    以往乌桓人进入汉地交易,一般是将货物换成金和铜钱,由于不精通汉话,不熟悉当地情况,价格往往被压低。而后购买商品,也常常被以次充好,汉朝郡县以及下面的小吏与地方豪族勾结,往往也放纵不公平的发生,以至于在价格上,损失了两次剪刀差。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刘备与乌桓人以物换物,有军队做后盾,若有捣乱市场的少数,则直接抓起来。他讲信用,绝不以次充好,但可以吃的剪刀差,也绝对不会少吃。这当然是另外一大笔利润,甚至超过直接卖粮食本身!

    与乌桓的贸易,引起了各部落大人、小帅的广泛注意,甚至吸引了上谷乌桓难楼王亲自参与,并点名道姓要求刘备去见面。

    原本闷声发大财的刘备这下担心起来,若事情真搞大了,很可能被追究买卖兵粮的罪过。急忙找牵穆、公孙瓒商议。

    。。。

    乌桓和鲜卑都属于东胡人,西汉初年,匈奴王冒顿击败东胡称霸草原,剩下的臣服匈奴,并向东迁徙,一部分聚集在塞外偏南的赤城周边的乌桓山是为乌桓,一部分在偏北的乌秦集水(呼伦湖)周边是为鲜卑。

    汉朝多次击败匈奴人,使北匈奴遁逃,将南匈奴南迁,漠南草原顿时空旷起来,乌桓、鲜卑人便迁移到匈奴故地,得到汉朝允许的乌桓人占据了长城内外广阔的漠南草原,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

    两汉之间,上谷等地的乌桓人,为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乌桓骑兵名扬天下。之后光武帝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令他们居住在塞内,招揽乌桓、鲜卑人,其一为东汉提供骑兵,其二协助东汉抵抗日益强大的鲜卑人,其三制衡南匈奴,其四分割成小部落,以免统一起来危险汉朝边疆,其五派遣质子入汉。

    灵帝继位之初,乌桓各部大人拥众少则上万、多则十万以上,相当强大。上谷郡难楼,最多时有九千余落,辽西有丘力居,有五千余落,辽东苏仆延,有众千余落,右北平乌延,有众百余落,这些乌桓大人,都勇猛矫健,狡诈多计策。

    牵穆:“你知道难楼是个什么样的人么?最强大时,他的势力遍及长城内外,涵盖上谷、渔阳郡北部和漠南草原南部,约有万落,每落少则7、8人,多则2、30人。”

    刘备:“岂不是有20万人。”

    牵穆:“十年前,这个数据没错。我翻越了相关记录,询问了各地长者,难楼强大时,生出异心,向草原走私铁器、粮食,支持檀石槐。”

    刘备:“檀石槐?那个鲜卑大汗!”

    牵穆:“对!乌桓、鲜卑人的外貌、习性相似,语言相通。有传闻难楼甚至派出军队,支持檀石槐对鲜卑其他部落的战争!”

    公孙瓒:“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必跟他多费口舌,不如效仿班定远,禀告陶方伯和护乌桓夏校尉,趁机将他抓起来杀掉!”

第47章 强买的胭脂美人() 
公孙瓒母亲有东胡血统,他从小没有少受白眼和歧视:“胡人向来狡诈,缺乏信义。强大就离心,弱小就归降。如果不能剿灭其中贪婪、狡诈者,朴实的人也不会服从大汉。”

    牵穆:“不可杀,应该支持拉拢为主。鲜卑檀石槐弱小时,多次向难楼寻求支持,甚至娶上谷乌桓贵女来拉近关系。可一旦强大起来,檀石槐反而借助风俗、预言上的类似,拉拢吸收乌桓的小部落和平民。

    最近几年,难楼与檀石槐多次发生战争。难楼占据的塞外草原,几乎都为檀石槐抢走,加上大汉屡次强制招募乌桓人讨伐西羌、平定国内叛乱,上谷乌桓离散大半,如今势力大不如前,部众不到以前的一半。”

    公孙瓒:“哈哈,难楼自作自受!种瓜得豆!”

    刘备:“这次鲜卑昂山部从白河谷道入侵,也抢了不少乌桓部落的财富和人口,难楼怕是恨檀石槐入骨吧!”

    牵穆:“乌桓,一部分在上谷、渔阳的白水及支流周边,难楼的封地,就在赤城!另一部分分布在广宁以东、下落以北,这也是前些日子,我们死守下落的原因,若下落城破,大量乌桓小部落,会投靠或被鲜卑人掳走!”

    刘备:“牵君的意思是支持难楼,与他做朋友?”

    。。。

    乌敏英的父母,将主院落腾空出来,让给难楼王暂住。

    刘备刚走到院门口,身旁的乌敏英、乌长英、刘朗等人就被守门的卫士拦住了:“除召见之人外,其他人不得入内!”

    乌长英:“我是乌桓人,又是本部落渠帅的儿子,也不得入内么?”

    卫士:“抱歉,一样不得入内!”

    乌长英“你们不要太过分!”

    卫士也将刘备也拦住:“解下武器!”

    刘备柳眉倒竖,呵斥道:“难楼王请我来,却又不让进,是何道理?”

    卫士:“佩戴武器者,一律不许入内!”

    刘备,一脚将卫士踢翻在地,抓住其头发,抽出佩刀搁在其颈部:“我乃大汉幽州刺史属下,典郡书佐刘备字玄德,我现在怀疑你们聚众密谋,意图不轨!

    此地乃大汉之地,你们敢不让我进?还不快去禀报。”

    刘朗、乌敏英等亦拔刀相向,挡住其他卫士。

    乌长英看得目瞪口呆,心中直道,妹夫真真如草原雄鹰一般,这些卫士在他面前,如小鸡一般无用。

    过了一会,一个十四五岁的黄发、白肤少年冷着脸走出来,用拗口的汉语道:“刘备,难楼王同意里带佩刀入内。”

    刘备:“我要带敏英、长英一起,我不懂乌桓语,得靠他们翻译。”

    少年道:“偶们有翻译。”

    刘备:“那不行,你们的翻译我信不过。”

    少年不耐烦的说:“好吧,但只有你可以带刀!”

    刘备露出笑容,他自然不是故意找茬,大汉之内,有监察职能的刺史属吏,岂是随意可以进院解刀的?便是见上谷张太守,也不需解刀,何况乌桓人。

    况且他没什么事求难楼王,难楼王未必没事找他,解刀便先低了姿态,容易在双方关系中处于劣势。

    。。。

    厅堂正中是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想必就是难楼王,身旁是一名美妇人。两侧坐着十几名乌桓男女,刚才那少年坐到了左侧最靠近的难楼王的位置。

    难楼王约莫三十岁年纪,身着红色衣服,不带冠,剃去头顶前部头发,称之为“赭衣免冠髡(kun)首”。他放松地靠坐胡椅上,颈部带着黄金饰品,大腿上放着一个边缘卷起的胡帽,腰部一条皮带由玉石带钩系紧,左腰挂着一把长剑,脚上穿一双长筒皮靴。最令人瞩目的是,难楼王头发胡须黄红,皮肤亮白,面孔立体,眼睛呈碧色!

    他身旁坐的美妇人约莫二十几岁,漂亮、高大、健美,有宝石蓝一样的眼睛,其中稍微带点褐色,勾人魂魄,皮肤洁白细腻,面孔立体亦,额骨稍有点高,头发高高盘起。

    匈奴被大汉击败后,留在草原上的少量部落,臣服了乌桓、鲜卑人,所以许多乌桓人与草原上的匈奴人一样,个头相对矮小,头大偏圆,脸亦偏圆。难楼王和美妇,以及周边的大半贵族却与匈奴不一样,他们长得高大健美,轮廓深刻。

    “汉人,里叫刘备,乌敏英夫婿?那也是喔大乌桓的女婿。”难楼说一口不那么标准的汉语,也分不清名与字的关系,指着旁边的美貌女子,“喔阏氏,祁阏氏,难楼部最美的女人,有话问里。”

    阏氏既胭脂古称,指草原部落首领的嫡妻。

    祁阏氏:“我们需要一些农具、种子、粮食,最好能提供些铁器。”

    难楼王说汉语鼻音很重,祁氏却讲一口标准的幽州方言!

    刘备小心地回答:“铁器由护乌桓校尉和州郡县严格控制,怕是不易。你们要农具、种子干嘛?”

    祁阏氏:“这百多年来,我部已定居塞内,各部大人、渠帅已经建造了固定居所,人口亦不断增加,仅靠畜牧以无法养活,也种植粟麦。”

    “种子问题不大,但铁制农具也是限制品,恐怕护乌桓校尉不会同意!”

    祁阏氏眨着她那双勾魂摄魄的眼睛:“护乌桓校尉我们去联系,你们只要能提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