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起-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意,走上邪路,如东汉学者把谶纬之学与经学融合,走向天人合一和迷信思想,继承孟氏易经的袁绍家就是典型,每逢大事卜一卦,有事没事推图谶。

    看上去,古文经学以古本经文为基础,不如今文经学有创新意识。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对注释稍加改动,如刘备对格物的解释,古文一样能换发生机与活力,只是夹带的私货,只是略少一些。

    在熹平石经之后,儒家学者对经文文字异议不大,关键在句读、注释上……私货,才是是刘备、郑玄、孔融纠缠的焦点!这就比如一个市年财政收入200亿,其中160亿都是比较固定的支出,剩下40亿才是常委、副市长们争夺的唐生肉。

    孔融与刘备、郑玄争夺的既是一句话的解释权,更是‘愚民’与‘开启民智’之争,是以‘本本’为主与以实践为主的认识论之争,最关键是‘谁来创新’之争,是谁来“立言”,以谁为主“为往圣继绝学”之争!

第440章 切割北海国() 
孔融为北海相,闻名东土,然而志大才疏,或者说严重偏科,文化满点,治政平庸,军事技能不及格,以至于北海黄巾肆虐不能治。

    刘备是个以人为本的仁义上级,最喜欢用人用其长:既然孔融喜欢文化和辩论走火入魔,无心军政,北海庶务中最烦剧的就交给其他人好了,也算孔融在经书中夹带私活的交换。

    刘备绞尽脑筋出了三策,这三策既能将北海纳入麾下,又不至于让孔融跳脚骂娘。

    第一,刘备让北海本地豪族们举荐郡功曹一名北海王修,这人最勤快敬业、细致周到,起床跟打鸣鸡比早、睡觉与程序员比晚,对上官还非常恭敬,与懒散爱酒、大而化之的孔融简直是绝配。

    第二,新设北海西部都尉,以关羽假都尉,负责向西进攻黄巾,收复北海郡治剧县周边,都尉都有辖县以供粮草缁重、驻扎兵丁,为了打下剧县自然要画三、四个县出来,孔融目前控制不了北海西部,与其让黄巾肆虐,不如任刘备施为了。

    青徐黄巾,胜则围攻郡县,败则遁逃山岭,青徐兖豫四州交接处多山岭,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大泽山等,皆周回百里以上的大山,便于隐藏逃窜。加之黄巾又与臧霸、孙观等泰山诸帅私下联络,因此能散而复聚,不断威胁郡县,屡剿不灭。

    关羽勇武有韧性,但之前多是作为偏裨之将统帅大军一部,缺乏独领一军作战的经验,正好可以用战斗力不那么强的黄巾军磨磨刀、锻炼锻炼大部队指挥经验。此外,关羽特别不喜欢孔融这般清谈儒生,还可对孔北海多加限制。

    第三,设立河堤都尉,统筹两郡的胶莱河疏通、河海堤、桥梁修建,来往船只管理,以徐岳假都尉。

    徐岳达成了多年以来的愿望,对刘备简直千恩万谢,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胶莱河建设当中。

    河堤都尉并不占北海各县的财赋,修建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改造农田的大好事,百姓无比支持,孔融看不出来有什么该反对的。

    当然,疏通河渠、修建河堤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徐岳一面搞建设,一面聚集壮丁流民屯田生产,反正春耕播种之后,妇女儿童老人都可以照顾田地,基本上不会耽误时间。而且谁也不会对粮食有意见,只会争属于谁。

    刘备不会告诉孔融北海东部的胶东、即墨、壮武、挺县观阳等长期受到东莱郡庇护,与他有缘,这就是埋藏在三策后面的第四策。邴原等人分析,要是使出来,孔融定然一拍两散,于是只好暂缓。

    。。。

    孔融自幼冬夏苦读,熟悉经典,能够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几个时辰,刘备自然性趣缺乏,请郑玄、郑益恩父子、邴原、郦炎、卢养等人与之坐而论道。

    不论他们如何辩论,刘备只抓一个最终审定权,雕版印刷之前,必须由刘备删改定稿并签字。经学原文很高深,十年20年也研究不透彻,但加上句读、注释之后就浅显易懂,论语大学的部分章节甚至可以用作启蒙教材。

    印刷术最大的作用,是使书籍从黄金价格沦为青铜价、葵菜价,有助于扩大识字人口基数,提升人口素质。

    人要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儒家著作,更要形成科学的观念。

    印刷识字基础读物、基础科学知识是另一大作用,由大数学家刘洪、墨者徐岳、刘备、任旐、国渊等人组织编写的小学科算囊括了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正负数、分数、小数、开方、方程、基础几何等数学,日历气候、月令农时、地理、绘图等基础知识。

    郑玄、刘熙等正在编纂的小学解字释名则是一本通俗的基本字典词典。

    郦炎、卢植卢养父子与刘备正呕心沥血合著千字文三字经,拟将一二千多个常用字和基本道德、常识修养浓缩在内。

    千字文三字经小学科算小学解字释名,以及编纂后的大学,孝经论语的少数篇章将成为五年小学教育基本教材,成为每一名县乡里亭基层小吏,每一名队率以上军官,每一名启蒙幼儿的必读物,当然,官吏、军吏都有很繁重的工作,兼职学习,学习内容随专业、年龄不同各有删减侧重。

    发展经济贸易是物质基础,强军强械是军事基础,从娃娃抓起,从基层官吏将吏抓起,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打牢青州幽州系的精神基础。重视以人为本的刘备,从来都物资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至于骑步兵,那是右脚,水军则是左脚。

    。。。

    前年(中平五年),青徐多地海侵、洪水,粮食大幅度减产,刘备当时为东莱太守,持续以200到100钱每石的高价买粮食,全国百姓因此大规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至于去年夏秋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幽州、冀州、扬州等地粮食价格低到5、60钱每石以下。

    西汉、东汉有平准令,隶属于大司农,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不仅对粮食如此,对布匹等亦如此,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曹操的父亲曹嵩担任大司农时,之所以的家资巨亿,除了贪污受贿外,一个更高明、更难以察觉的手段就是平准。例如将粮食在100钱时高价时卖出,在70钱时低价时买回,本来一石毛利赚30钱,曹嵩却在账目上写成95钱卖出、75钱买回,10钱通过回扣等方式流入自身腰包。

    曹嵩虽然贪财,亦是能吏,总能有所盈余,这也是他能长期担任大司农不倒的原因之一。黄巾之乱后到现在,大汉的财政愈发败坏,平准令能够操作的空间愈发小。

    去年,雒阳极为动乱的朝局,使得大司农根本无心思管平准这事情。各地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咒骂东莱,咒骂刘备前年高价买粮给他们造成麻烦,有些豪族,甚至去静海、黄县、雒阳堵门。

    那时,王荣尴尬又伤心:“气死个人啦,我们确实曾经用高价买粮食,可这不能成为继续逼迫我们用高价买粮食的理由啊!那些人太不要脸!”

第441章 武装贸易通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准物价,自古有之。”

    去年秋天,刘备尚在雒阳,鞭长莫及。只好花了许多时间,写了许多信件安抚恼怒至极的王荣避免后院起火,指出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之后果,竭力说服亲朋故旧购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入粮食。

    亲朋好友们都不缺粮食,碍于脸面稍微买一些。只有公孙瓒、麋竺等买的稍多,公孙瓒是因为囤积粮食,秋冬可以与乌桓鲜卑换牲畜,然后转手卖给河北中原;糜竺因为多年以来形成的惯性,就是信刘备。

    他们买入的,加起来也不到静海刘家的零头。

    有了日本金银矿场,带方、夷洲岛的大批手工业场支持,王荣只会愁钱太多,于是

    买!买!买!

    大肆买入上千万石后,看到世家豪族商人们从怨恨变为谄媚的神色,以王荣为首的家属团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本夫人就是钱多,那些给本夫人脸色看的卖家,一律不买或少买。”

    一部分用金币、银币支付,一部分用货品交换,进一步推动进出口贸易,扩大了消费,相当于增加了大汉的经济规模,从而避免大批金银投入市场引起通货膨胀。而买入的粮食,则分屯于胶州、黄县、静海、旅顺等地粮仓,重建了平准制度(即平常仓)。

    。。。

    沧海桑田,时移世变

    今年,关东诸将形成反董卓包围网,雒阳、关西粮食、物资缺乏。谁能料到这种巨大的商机?

    从刘备开始,荀攸、赵云、管承继承,从荥阳、敖仓周边陆续迁移董卓舍弃的十万百姓东下青州,部分补充了因为青徐黄巾肆虐造成的青州人口不足。谁又能预料?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无粮,慌得一逼。

    雒阳粮价达到数百钱一石,董卓为了粮食,不惜抢劫富户,不惜挖掘陵墓抢劫金玉铜器,不惜出售官职、兵器铠甲,向汉中、荆州、并州、青州购买粮食、牲畜。

    可是,青州卖粮食给司隶,必须面对逆水行舟的问题。这个时代,都是通过岸上纤夫来拉动。效率既低下,速度又慢,还有兖州、冀州人都加入反董卓联盟,在黄河两岸虎视眈眈,随时攻击纤夫,袭击船只。

    盟军的袁绍、王匡、刘岱、曹操、乔瑁等都认为青州在雒阳问题上将无所作为,只有臧洪略有怀疑。

    曹操笃定地写信给袁绍:

    “今,车骑将军(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已引军向孟津,酸枣诸将与成皋、敖仓对峙,再以九江太守周昂入颍川助豫州刺史孔宙以塞轘辕、太谷关,则雒阳与关东断绝交通。

    复令后将军袁术率南阳之军至丹、析,隔绝武关道,以震三辅,则董卓必被孤立,久之粮食物资匮乏,不能自立,天下可定!”

    即便是董卓军的李儒、贾诩等也都对坚守雒阳流露出悲观态度,不认为刘备能运来大批粮食、物资。

    有躺着数钱,躺着数兵甲的机会,却把握不住?

    不,绝不!

    刘备再次转职发明家,向船场提供了车船模型。

    。。。

    三月下旬,

    刘备、夏侯博、张飞、王翁、糜芳等带领万人,乘上百改造后的车船、百余普通船只,浩浩荡荡逆流而上。

    车船船两旁各设置10车轮,每轮八个翼桨击水、四人脚踏,黄河不下大雨时相对平缓,逆流日行超过百里,顺流极为快利,日行高达300里以上。

    四月上旬,

    穿越重重阻碍来到敖仓附近,与袁绍、韩馥、刘岱等临时组织的冀州、兖州联合水军在此遭遇,进行了大规模的水面遭遇战。

    战斗进行的相当激烈,盟军船只更多,人数更多,占据上游,可放火船,颇有势如破竹之势。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青州军,车船两边有护车板,不见车轮,但见船行如龙,前后自如、上水下水如游鱼,机动性远高于盟军。有愚昧的盟军将士以为是仙人在行船,以为青州有如神助,大为惧怕,连带攻击车船的力度也小了许多。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战斗,青州军的优势逐渐体现。而盟军的船只较小,仓促成军,相互之间互不统属,缺乏配合与操练,也没有富有经验的水军指挥官,很容易追击过远,陷入陷阱,根本无法与大汉第一的青州舰队相比,水战的结果毋庸置疑。

    经过一日鏖战,青州军俘获盟军船二百余只,俘虏二千余人,一百多只盟军船只、二十几只青州船只沉没,黄河上流血漂橹,变成红河。

    盟军剩下的几十条小船逃入冀州清水、兖州汴水等支流中,依靠狭窄、较浅的河道,通过沉船阻挡青州水军。

    “又是他!”

    北岸观战的袁绍痛呼不已,“本将军好不容易给董卓布下的包围网,竟然被敖仓水战一战破解,刘备不死,我计难成,必须弄死他!”

    。。。

    青州水军将50万石粮食和大批物资陆续卸货,把敖仓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第二日,董卓、蔡邕亲自赶到荥阳会面,荀攸亦至,陆续而来的是用来交换的大批财宝、兵甲,以及流民。

    董卓表示,给予刘备都督青、豫、兖、冀州军事之权。刘备当然拒绝,不愿与盟军形成激烈地正面利益冲突。

    道路阻塞,给幽州的任命不能够到达,董卓又提议通过青州水军护送使者,封刘虞为太傅,召他入朝任职。

    刘备的要求是朝廷授予他青州牧、扩大东莱郡区划,给他县令及以下官员任命权,并任命牵招、张飞、关羽、徐岳等人为千石的都尉。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董卓答应了大部分要求,但咬死不任刘备为青州牧,不给官员任免权。

    。。。

    三天后,

    借助青州水军协助,董卓跨过黄河,对河内郡发动进攻,击溃驻守在孟津、小平津、河阳津的王匡部二万余人,追敌百余里,将王匡赶回河内郡治怀县,将赶来支援的袁绍部将颜良击溃。

    怀县城墙高大坚固,董卓军围困王匡于此三日,不得下,而袁绍亲自引援军数万来,鞠义、赵浮等率领冀州兵也赶来,刘岱、曹操等也在黄河南岸对荥阳敖仓发动进攻以策应袁绍,董卓遂向西退守温县。

    敖仓水战、河内之战的胜利,不仅暂时解除了黄河北岸对雒阳的威胁,还打通了轵关道,重新将河东郡与河内郡连起来,明显扩大了洛阳的回旋空间、物资供给区域。

    李儒对董卓建议:“对刘备就像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

    董卓于是始终拒绝给刘备青州牧。

    “小气!让董卓独自面对盟军吧。”刘备一怒之下,退回敖仓拒绝出兵,整顿船只人手准备返回青州。

    荀攸说:“虽然没有达成所有目标,也算卖出大批货物大发了战争财,并与雒阳建立了武装贸易通道,这些基本能抹平支出吧。”

    糜芳亦喜:“还收揽了大批高水平工匠!”

    刘备决心再等一等,没想到来自东莱的急信打破了他的侥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