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9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譬如这个“清单”上的第一条:唐人前来林邑国购买土地,地价减半,且前三年赋税全免,之后每年按照林邑国赋税之一半缴纳税赋……

    这岂不是明抢?

    还真不是,人家后面甚至给罗列出了理由:林邑国地广人稀,许多土地无人耕种,良田长期闲置变成荒地,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的税赋收缴,不利于国计民生……

    诸葛地真想当着刘仁轨的面啐上一口,林邑国地广人稀?

    我咋不知道呢?

    人少是真的,经过叛乱之夜青壮人口更是锐减,可是“地广”从何说起?林邑国与安南地区以横山为界,横山以北的安南土地肥沃良田万顷,可是横山以南的林邑却多水多山,根本就没有几亩良田……

    好吧,这一条可以忍,既然大唐在林邑国驻军,以后就不可能阻挡唐人大批进入林邑国购置田产,虽然林邑国朝廷会因此损失大量收入,但是好歹也能因为唐人的涌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是?

    还有。

    “林邑偏居一隅,久不沐天朝文华,乡野陋民,不服王化。鉴于林邑国民识字率极低,全国没有成名之大儒,大唐身负教化天下之责,故而将在林邑国内各地开设私塾,免费教授儒学典籍……”

    若是仅仅于此,那自然是极好的,天下万邦,谁不仰慕汉家文化?

    能够帮助林邑人学习儒家典籍,那可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可是这后面非要加上“此乃帮助林邑人开启民智,无上之功德,所有私塾房舍、教师束脩,皆由林邑国朝廷供奉”这么一条,却令诸葛地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我特么若是有这么多钱,何不自己请来大儒教授,用的着你唐人费心?

    可是这话说不出口。

    人家理由充分的钱来帮你“开启民智”,你总不好让人家出人出力还出钱吧?

    诸葛地:我忍……

    可是接下来,诸葛地却忍不了。

    “自今而始,林邑人实施一夫一妻之制度?”

    诸葛地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从古至今,尚未有任何一条法度限制男人娶几个妻子……林邑国内贵女贱男,却也从未有男人不准纳妾之习俗,此举大大不妥。更何况为何唐人来到林邑,就不在此法度之内?”

    这简直是亘古未有之笑话!

    管天管地,你还能管得了人家娶几个老婆?

    刘仁轨眼眉挑了挑,指了指诸葛地手里那份“清单”,道:“那上面不是说得很清楚么?伽独之叛乱虽然平息,可是造成的严重后果却需要多年来抚平,林邑国内治安混乱,尤其是乡野之地管制不利势必陷入无法无天之境地。为了防止诸如抢占民女这等恶劣罪案之发生,实施一夫一妻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贵国风俗乃是贵女贱男,如此一来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妇女之权力。再说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能娶一个老婆,只要有爵位在身,娶多少个朝廷都不管。”

    诸葛地争辩道:“可为何唐人不受此限制?”

    刘仁轨惊讶道:“唐人又非是林邑国子民,为何要接受林邑国法度之限制?”

    诸葛地:“……”

    刘仁轨继续说道:“唐人前来,是来帮助林邑国在废墟之上重建起一个富庶强盛的国家,唐人在林邑国纳妾,乃是为了帮助贵国解决妇女过剩的社会危机,贵国岂能非但不感激吾唐人之奉献,反而还要唐人一起遵守一夫一妻之法度呢?没这个道理啊。”

    诸葛地瞠目结舌。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居然无言以对……

    看着手里刚刚翻阅了一半的“清单”,诸葛地胸中一股郁气凝结,咽不下吐不出,干脆将“清单”合上,丢在面前的桌案上,眼不见为净。

    形势如此,他拿什么去跟唐人谈判?

    随唐人的便好了,只要能够保证他的国王之位稳定,并且能够在史书之上为他洗白,其余的随意吧……

    他不是蠢人,唐人口口声声不会占领林邑国的土地,更不会吞并林邑国,但是长此以往,所有的林邑人都将注定成为唐人的奴隶,到了最后,林邑这个种族甚至都会融化合并在唐人之中,世间再无林邑。。。

    这样的结果,还不如直接灭了林邑国呢,起码那样唐人会将林邑人视为自己的子民而一视同仁,总不会苛待自己的子民吧?

    诸葛地这时候甚至很想抱着刘仁轨的大腿喊一嗓子:求求您,占领林邑国吧!

    只是想想只要林邑国尚在,自己就能当这个国王,也只好忍下这股欲望……

    接下来原本是商议朝廷大臣的任免,诸葛地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唐人的决心,干脆一声不吭,刘仁轨怎么说,那就怎么办。

    反正怎么都是个傀儡,为何不做一个听话让人喜欢的傀儡,偏要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且注定不会成功的蠢事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

    待到正事议定,诸位欢天喜地的“大臣”纷纷告辞回去准备上任全新岗位,诸葛地问道:“听闻安南有万春国余孽起兵作乱,已然攻略数县,不知可有此事?”

    大抵是诸葛地今日的合作态度令人感到愉悦,刘仁轨笑呵呵道:“确有其事,不过什么万春国只是那些叛匪夸大其词,南梁、南陈、前隋,历朝的史书之中从未承认过万春国之存在,当年南梁武官李贲趁乱纠集乱民起兵,啸聚于龙编一带,不过是一伙流寇而已。”

    诸葛地没有一味的迎合,而是恰到好处的表达出自己的疑惑:“可是据我所知,当年李贲极其麾下还是在安南地区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令汉人军队焦头烂额,也打了几次胜仗。”

    “呵呵,”刘仁轨什么样的人物?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如发,自然看得懂诸葛地的小把戏,只是说起这段史籍上并不多见的往事,刘仁轨谈性甚佳,笑着说道:“哪里有什么胜仗?不过是那些流寇标榜自己而已。李贲起兵不久,交州司马陈霸先率领梁朝部队击败了李贲,包围了嘉宁城,随后攻陷,李贲逃奔至屈獠洞蛮族。翌年,李贲率领二万人屯驻典澈湖一带制造船舰,陈霸先指挥军队趁在一个夜晚江水涨而注入湖中之时进攻,李贲部众溃败,又逃奔屈獠洞蛮族,不久箭疮发作死去。其兄长李天宝集结残部二万人逃到九真郡地区,流窜与群山之中,打家劫舍,与山匪无异,更屡次陈霸先率军击败。后来梁朝混乱,陈霸先率军北上;交州及邻近地区空虚,于是又重新归入前李朝的势力范围。李天宝不久病死,其势力由李贲部下将领赵光复和李佛子分别领导。没过几年,赵光复死,李佛子自称南越帝,统一当地的残余势力,至隋文帝仁寿二年被隋朝兼并。”

    这就是所谓“万春国”的始末。

    后世猴子们叫嚣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承,第一个有着明确定位却未被承认的政权,却是汉人建立起来的……

    诸葛地问道:“总督就不担心那些贼寇趁势南下?”

    刘仁轨笑了笑,扭头看着墙壁上那张宽阔清晰的安南、林邑地图,那上面有一处被一个红色的叉号重重标示。

    那里,是衡山,也是安南叛军的葬身之地……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等唐军入瓮?() 
汉武帝开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领县四,治于朱吾。

    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县。

    县在南,故曰日南,郡南界四百里。后汉时,中原丧乱,象林县人区连杀县令,自称林邑王。后有范熊者,代区连,相传累世,遂为林邑国。其地皆开北户以向日。

    晋武时,范氏入贡。东晋永和三年,林邑王范文攻陷日南郡,杀害太守夏侯览,屠杀五六千人,继而奔袭九真郡,以夏侯览之尸祭天,铲平西卷县城,占据日南。

    其后,林邑王范文遣使求见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横山为界。

    自东晋以后,横山就成为了中國和林邑的交界地带,横山以南为林邑,以北为安南,只是安南远离中原,数次反叛,中原王朝之掌控力度从未加强。

    到了十世纪中叶,安南从中國脱离出去,成为大越国,南方的林邑此时又称为占城,横山便成为两国的界山,当然,此乃后话……

    横山山脉隔绝南北,西接长山山脉北段,东延伸至南大海,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小,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横山关位于两处山峰之间的谷底,这个“关”并非是关隘之意,而是山间之道路。横山关乃是连通南北之要道,道路蜿蜒曲折,道路往往一侧是高山悬崖,一侧便是深谷沟壑。

    穿行于茂密的森林之间,林海层层叠叠苍翠欲滴,周围薄雾弥漫,浮云袅袅,不知道哪是从岭顶飘下来的云,也不知道哪是从谷底浮上来的雾……

    密密麻麻的青壮由北边沿着山路登上山顶,在一处两山夹持的山道停下脚步,走在最前的李万山仰头张望四周山势,大声道:“此处当为伏击之地势,可在此设伏,狙击唐军。”

    在他身后的黎吾清也看了看地形,点头赞同道:“唐人只是水师厉害,兵卒最是窝囊,看看安南数县那些守军,简直不堪一击。吾等在此设伏,必然出乎唐军预料之外,待到唐军由此经过前往安南,大军自两侧山坡俯冲而下,定将唐军冲散,大获全胜!”

    李万山嘴角撇了撇,眼中不屑的神采一闪而逝,点头附和道:“没错,届时正是你们这些土著立功的好机会,别说某排斥你们不给你们机会,到时候你们先冲,某率部给你们押后阵。”

    黎吾清大喜过望:“那就多谢李将军了,黎某痴长几岁,若是将军不嫌弃,某就托大喊你一声贤弟,可好?呵呵,往后万春国之中,还望贤弟多多维护,若有差遣,愚兄万死不辞!”

    他没什么心机,但是最起码的套路还是懂得的。

    万春国立国之后,就算是能够将他们这些土著纳入其中,也必然处处受到排挤,举步维艰。眼前这个最开始排斥土著的年青将军现在既然露出提携之意,他怎么能不顺杆往上爬?

    只看这你年青人敢于在李壮志面前耍混撒泼,就知道非比寻常,若是能够拉拢投靠,应当可以成为一大臂助……

    李万山皮笑肉不笑:“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你还惦记着往后呢?

    能保得住命再说就算你本事……

    黎吾清只会族中青壮潜伏于山路两侧的山林之中,连连叮嘱无比小心在意,勿要弄出太大声响,一面惊扰唐军斥候,泄露行藏。

    李万山则大大咧咧训了一处林间的空地,命令族人拿来酒肉,叫了几个亲近心腹围坐一圈,吃吃喝喝嘻嘻哈哈。

    黎吾清暗暗心急,却也无可奈何。

    这李万山乃是汉人当中极有势力的一股,又年轻气盛,哪里会听他的劝说?只希望这会儿不要有唐军的斥候前来探路才好……

    只是不知此次共同担负狙击唐军重任的李壮志的儿子,是否可以借机亲近一些?

    与此同时,一个青年将军率领着数千叛军兵卒缓缓来迟,追着黎吾清、李万山的脚步走上横山关。

    *****

    黎吾清不将大唐水师放在眼中,可李壮志自然不会。

    僧伽补罗城那边已经传回信息,唐军出动了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步兵,半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城内屠杀一空,这等战力,李壮志哪里敢有丝毫疏忽?

    一方面命令李万山和黎吾清以及自己的儿子李天宝率领主力前往横山关狙击唐军由南至北的进攻,一方面亲率族中青壮陈兵古螺城北红河岸边,抵抗唐军水师有可能的登陆。

    至于交州总督府那边的军队,只能静观其变,暂时无暇他顾……

    李壮志一身戎装,站在古螺城的城头上眺望滚滚红河水,心情有些凝重。即便于麾下面前一再强调唐军不会从国内调拨大军前来征讨,可他心里着实没有太多底气。

    哪怕大唐当真如他所想那般,全部心思都放在东征高句丽上不在乎安南一隅,但就算只有大唐水师,也令他寝食难安……

    那可是纵横南海未尝一败的存在!

    只要想想当初真蜡象兵在唐军的“震天雷”下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李壮志就心惊肉跳……

    可是他又有什么法子呢?

    眼瞅着万春国的余荫正在一点一点的消散,再过上十几二十年恐怕这世间都已经没人能记得住当初的万春国了。更别说他今年已到古稀之年,就算身子骨尚算硬朗,又能活多久?

    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死了,万春国就算是彻底的湮灭在历史之中,再也无人会提起……

    到那个时候,就算安南当真能够自立成国,又与万春国有何关系?

    李壮志拼着九死一生,也要在生命最后的光阴里,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一生的寄托,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哪怕这一场注定了败亡之结局,哪怕这一场要搭上安南一代之英杰,哪怕这一场会葬送所有万春国之后裔血脉……

    “大帅,开国庆典已经准备妥当。”

    李青树来到李壮志身后,恭谨言道。

    以血统来说,李青树与李壮志并不亲近,甚至二人的祖上曾为了万春国的权力进行过多年争斗,互有胜负,却谁也奈何不得谁,各不甘心。但是时过境迁,李青树自幼跟随在李壮志身边,两人相互信赖,李青树甘为臂膀,反倒是血脉更与李壮志亲近的李万山渐行渐远,并不服从李壮志……

    李壮志微微颔首。

    虽然起兵反唐打着的是“光复万春国”的旗号,但此乃李壮志平生之夙愿,自然不能含糊其事,喊两句口号树一杆大旗便号称复国成功,总该有一场正儿八经的开国庆典,一则祭奠先祖之英灵,一则亦能昭示正统,收拢安南百姓之民心。

    现在的安南到处都是随着水师而来的唐人商贾,百姓深受其惠,愈发亲近天朝上国,还有谁记得一百年前昙花一现的万春国?

    “青树啊,你说唐军水师会否倾巢而来?”

    李壮志面色阴郁,语气颇多焦虑。

    安南虽然富庶,却也是四战之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