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俊手指下意识的叩击着案几的桌面,微微眯起眼睛……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雨绸缪(上)() 
大隋在文帝杨坚的统治之下极盛一时,但是隋炀帝杨广上台之后,短短十几年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历数朝代更迭,也就二世而亡的暴秦有的一比……

    总结隋朝的覆灭,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这些把家底都败光的举措,都是直接的原因,但是要说最重点的一条,莫过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直接将大隋王朝送进了历史的坟墓。

    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失败,高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

    “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

    几十万汉家儿郎倒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哪怕改朝换代,也不能磨灭那一份牵挂与耻辱。如论男女老幼,哪一个汉人不想把这笔账讨回来呢?

    而国人并没有让他们长久的等待,李二陛下上台不久,在贞观五年,立刻派广州司马长孙师进入高丽,毁掉这个京观,将前隋将士的尸骨一一收殓安葬。这次的行动是一个明显的讯号,他预示着远在长安的唐帝国并没有忘记高丽这块东北一隅最后的领土。高丽方面自然也收到了这个讯号,于是高丽荣留王高建武开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工程,他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在东北自扶余城,南至大海修了一条长达千余里的长城作为屏障,以此作为对抗唐军的本钱,两国之间的火药味再次浓厚起来。

    高丽,是一条横垣在李二陛下面前的一道坎。

    或者说是心魔也不为过。

    若不能征服高丽,他李二陛下也不过一代帝王而已,古往今来,帝王的数量还少了么?什么贞观盛世、什么天下可汗,都不过是泯然众人矣。

    可若是能横扫高丽,坐到隋炀帝未曾做到、甚至是古代所有帝王都未曾做到的事,那么他李二陛下就是功盖千古、彪炳青史的千古一帝!

    这是一份无与伦比的功业!

    当然,宝剑有双锋,一旦不能征服高丽或者是惨胜,李二陛下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反抗势力死灰复燃,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更有可能让自己背上与隋炀帝相同的名声。

    要知道,隋炀帝那个“遗臭万年”的名声,可是少不了他李二陛下的宣传造势!

    若是自己也走到那一天,怎么办?

    但是,李二陛下就是李二陛下,哪怕后果不堪设想,可他强大的自信任然让他勇往直前。

    高丽,绝对不能任其统一半岛,必须去打!

    即便不去思考那些虚名,一个统一的半岛也是绝对不容许存在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是李二陛下心中的执念,这也是国策,不容动摇!哪怕失败,自己没能征服高丽,自己的继承人也必须去完成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

    当然,李二陛下是明智的,隋炀帝前车之鉴,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国家战略就去贸然开战。

    为了万无一失,李二陛下现在就已经为了东征高丽做准备。

    不顾一切的筹集军费物资!

    所以说,房俊献上能够快速聚敛钱财的玻璃,被李思文说成是“简在帝心”!

    也所以,房玄龄才会让他献出这么一个可以富可敌国的宝贝,因为没人比房玄龄更明白,对于李二陛下来说,将会对玻璃如何的看重。

    那相当于给房俊弄了一块免死金牌!

    *********

    古往今来,新年都是一个拉近距离的好机会。

    甭管亲疏远近,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都会笑呵呵的道一声“新年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不知是被李二陛下敕封了爵位官职,还是因为房玄龄觉得这个儿子已经成年,能够拎出来遛几圈儿,反正过完年这几天,房玄龄都会把房俊打发出去,亲朋故旧朝中重臣挨家挨户的去拜个年,混个脸熟。

    房俊也是无奈,即便再不耐烦,也知道这是官场的应酬手段,这时候他不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房玄龄。

    房玄龄位高权重、深得帝宠,不是所有人都够资格去给他拜个年的,可官场之上也不能交上不交下,对于那些送来了年礼却没资格面见的官员,便由得房俊和房遗直兄弟两个上门拜会一番,送点回礼,表达一下态度,关系就算是维系下来。

    不仅如此,关系亲厚一些的朝中重臣,也需要两兄弟亲自上门拜年,这是展示一下通家之好的手段。

    房俊最头痛的就是这个,因为大唐的这些个开国功臣里头,实在是有太多的奇葩……

    尉迟恭府上拜年的时候,这老黑货看着房俊那一张小黑脸,似乎极是中意,饭都没吃,就拉着房俊来到演武场,较量了一番。

    房俊虽说天生神力,但毕竟年幼缺乏对阵的经验,加之又不能真的伤了尉迟恭,很是被这老黑货狠狠的收拾了一顿,鼻青脸肿腰酸腿疼连饭都没敢吃就借着尿遁跑了……

    等到了程咬金那里更是要命!

    这老魔王领着一群小魔王当陪客,把房俊摁在酒桌上,高度数的烧刀子、秋天新酿的果酒、江南的花雕,一杯接一杯的往下灌,直把房俊灌得天昏地暗,醉得日月无光……

    直到第二天辰时末到了英国公李绩府上,房俊还盯着一双鱼泡眼,昏昏沉沉的宿醉未醒。

    “酒色均是刮骨钢刀,年青人自当节制,莫要等到老了才后悔。”

    李绩微微皱眉,看着哈欠连天、精神萎靡不振的房俊不悦说道。

    他是聪明人,房玄龄也是聪明人,这两个聪明人从来不参合朝中那些关于储位的站队问题,所以素来亲近,教训房俊两句自是不在话下。

    若是换了旁人,想要爱惜羽毛的李绩教训两句亦不可得。

    房俊歪在榻上,闻言苦笑道:“英国公不知,昨日去卢国公府上拜年,被那老匹……咳咳……老人家摁着灌酒,不喝又不行,实在无奈。”

    李绩想想程咬金那副混世魔王的痞像,连自己也拿他没脸没皮的脾性没法,年纪轻轻的房俊又能如何?也不禁莞尔,笑道:“那老匹夫却是混蛋,须怪不得贤侄,某冤枉你了。”

    房俊嘿嘿一笑,抿了口茶水,精神振奋了一点。

    话说他的“炒茶”被他不要钱的白送给长安城中的王公贵族,反响极好,不出意外的话,待到春茶上市正是售卖,又是一个来钱的渠道,虽然比不得玻璃的暴利,想来也是不差的。

    “小侄听闻,陛下有意远征高昌国,可有此事?”

    房俊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绩瞪了他一眼,却没有呵斥他妄谈国事,而是淡然说道:“怎么,有想法?”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未雨绸缪(下)() 
或许是已经封爵赐官,李绩下意识就没将房俊还当做以往无所事事的子侄辈,猜想房俊大概是从其父处闻听到此信息,想要趁机做一番事业。

    虽说房俊这小子又是献玻璃、又是无意间剿灭刘黑闼余孽,看似功劳不小,实则虚浮的很。

    在大唐,唯有一样响当当的功绩,可以让一个人傲然立于朝堂之上,那就是——战功!

    如何攫取战功?

    眼下就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挟百战之威,一战而灭高昌,几乎是所有唐人的共识,只要能够在此战参与其中,战功来得简直不要太轻松……

    虽然以房俊的年纪和资历不可能担当将官,夺得首功,但哪怕是押运一点粮草、维持一下军纪,都是不可多得的功劳。要知道,眼下突厥被打得远遁草原,四海臣服,除了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开始的高丽之战,也就是眼前这高昌国可以得到战功。

    再过个几年,想打仗都没地儿打了……

    房俊赶紧摇头:“就是问问,咱可不掺和。”

    远征高昌已是箭在弦上,大势已定,这时候自己哪怕仗着老爹的名头掺和进去,其实也捞不到什么好处。谁都知道以大唐军威之盛,横扫高昌只是时间问题,这时候掺和进去就跟抢攻一样,不招人待见,得不偿失。

    李绩奇道:“那你问来何意?”

    房俊眨眨眼,低声问道:“灭掉高昌之后,高丽……是否就会提上日程?”

    李绩眼神一缩,定定的瞅着房俊,不言语。

    他可不认为房玄龄会将这样等级的计划告诉房俊,那么这小子是从何得知灭高昌之后就会准备远征高丽?

    房俊耸耸肩,摊摊手,一副无辜的样子:“有什么好奇怪?陛下想当个千古一帝,还有什么比高丽这块垫脚石更合适?”

    如此说法,不过是释李绩之疑而已。

    李二陛下远征高丽那是历史已经注定的,谁能比他房俊更清楚?

    李绩略一沉吟,缓缓说道:“尚不能定论,远征高丽事关重大,前隋前车之鉴不远,岂能仓促行事、重蹈覆辙?所以,陛下必定要待稳定吐蕃之后,才可议论此事。”

    吐蕃!

    房俊拍拍脑袋,差点把这个茬儿给忘了。

    现在已是贞观十三年,大朝日那天见到的禄东赞,便是为松赞干布提亲来的吧?李二陛下必然是拒绝了的,然后禄东赞回到吐蕃,回禀此事,在藏地作威作福天老大他老二的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兴奋攻唐。

    结果松赞干布打败了,再次派禄东赞来求亲,反正翻来覆去就是这么一招儿,非得娶一个李二陛下的闺女借以提升自己的逼格不可……

    再然后呢,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怎么想的,没打仗的时候拒绝了,打了胜仗反倒同意了,不仅搭上了一个宗室贵女的一辈子青春,还搭上了“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三百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一百种,医学论著四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

    简直比后世天朝援助亚非拉穷兄弟还要给力……

    再然后咧?

    强大起来的吐蕃就开始了同大唐帝国两百年不休的征服与反征服……

    很难想象李二陛下这样王霸之气四溢的帝王会对吐蕃做出这番妥协之策,还是在大唐最强盛的时候。

    说不得,这便是李二陛下使得缓兵之计,一切都是为了给远征高丽让路?

    要知道,正是在与吐蕃结盟之后区区五年,李二陛下便亲统六军从洛阳出发,至幽州誓师,兵锋直指辽东!

    想到此处,房俊纠结了。

    他的原意,是想事先做些准备,待到李二陛下远征高丽的时候,趁机谋划一番作为,若是运气好,说不得也能力挽狂澜,替李二陛下完成征服高丽这个他一辈子也未完成的梦想!

    可就这么看着李二陛下为了东征高丽,就将吐蕃养的肥肥的将来反噬大唐么?

    但是若插手吐蕃之事,就必然耽搁了远征高丽的谋划,这又与自己的计划不符。

    纠结啊……

    李绩见房俊听自己说完话便拧着两条眉毛唉声叹气,不由得奇道:“二郎莫非有何为难之事?说出来,或许老夫能为你舒解一二。”

    房俊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对李绩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此时的李绩不仅仅是英国公,李治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授李绩为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众所周知,李治并未上任这个并州大都督,所有的军政事务全都是李绩一把抓。

    而且李绩世袭蕲州刺史,当时世袭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

    这是李治那条线上的铁杆!

    作为穿越者,怎么能不去抱李治的大腿呢?

    这是其一,搞好关系很有必要,房俊可不指望靠着自己老爹吃一辈子。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在未来李二陛下御驾亲征高丽的时候,李绩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皇帝之下的第二号人物!

    想要在那场战争中有所作为,起码要有能够影响李绩的能量。

    房俊斟酌一下措辞,轻声说道:“小侄厌文喜武,此乃众所周知之事。陛下将小侄打发到工部,也算知人善任,因为小侄对于奇技淫巧颇有研究。但男儿汉志在四方,唯有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方才是吾辈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小侄斗胆请求英国公,若是陛下问询的时候,为小侄美言几句,给小侄某一个军职。”

    这番话说得倒是让李绩颇为刮目相看,眼下大唐威武,多少昔日厮杀冲阵的将领都厌烦了将脑袋别再裤腰带上的日子,渐渐沉醉在温柔乡里,耽于享乐,却忘记了大唐的立国之本。

    尤其是二代之中,能有房俊这般主动谋取军职的更是凤毛麟角,要知道人家还是文臣之家出身,更是难能可贵!

    再说了,他与房玄龄同殿为臣,关系亲近,这点人情自然不会拒绝。

    李绩欣然点头:“二郎可有意何职?”

    以他的地位、身份、官职,给房俊安插一个军职根本不在话下,无论南衙十二卫还是北衙元从禁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房俊早有腹稿,说道:“登州水师!”

    “登州水师?”

    李绩愕然:“登州与高丽隔海相望,若是某所料不错,二郎当是想在日后东征高丽的时候立下一番战功,可是即便开战,这水师也不过是承担运输粮草辎重而已,干得再好,这功劳怕是也摆不得台面吧?”

    以他的想法,开战之后将房俊安插进护卫陛下的禁军之中,没事儿就在陛下眼前露个面,轻松又自在,到了封赏之时自然妥妥的战功到手,难道还真的去冲锋陷阵啊?

    他想去,房玄龄也不干啊!

    可是这水师有什么好混的?就是一个运输队而已,而且吃力不讨好,一旦有所差池,便是背黑锅的不二人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