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7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冯智戴本来不大的眼睛圆睁,白皙的脸颊不知是被酒水呛的还是心情激动所至,一片绯红,结结巴巴问道:“东大唐商号?”

    不怪他如此震惊!

    “东大唐商号”那是什么样的存在?

    本来在世人眼中,这就是当初房俊等一群纨绔折腾出来的一个空壳子,大抵不过是为了联络各个世家门阀的纽带,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也只是小打小闹,至多就是将玻璃卖到高句丽……

    然而自从房俊下江南担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并且设立华亭镇市舶司之后,“东大唐商号”便犹如烈火烹油一般熊熊燃起!

    高句丽的玻璃、竹纸,南洋诸国的丝绸、瓷器、稻米,吐蕃的马匹、青稞酒,甚至远至阿拉伯的战马!几乎所有大唐商业之中利润最顶级的产业,全都由“东大唐商号”在后背参与!

    与之相对的,自然便是海潮一样的利润……

    冯家不差钱,冯智戴的目光也不至于这般短浅,紧紧的盯着钱财。

    真正令他看重的,还是“东大唐商号”背后庞大的政治利益!

    因为“东大唐商号”最大的股东是皇帝,小股东几乎遍及大唐所有的顶级门阀!只要能够深入其中,哪怕有一天冯家举家迁徙至关中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岭南,凭借商号的巨大人脉,也照样能够屹立在大唐最上层的门阀之中!

    而且“东大唐商号”的组成结构,就意味着几乎只要大唐不亡,商号就不会倒台。若是能在其中参与一份子,无论子孙如何不肖,总归是能有一个钱财来源的聚宝盆,生活无虞……

    现在整个大唐,哪一家不是对“东大唐商号”趋之若鹜?

    居然就这么青天白日的砸到自己头上?

    冯智戴不是傻子,最初的激动过后,稍稍思索,便知道其中不会如此简单。

    他略略沉吟,谨慎问道:“不知若是想要加入其中,冯家要付出何等代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冯智戴没听过,但是道理他懂……

    “东大唐商号”俨然庞然大物,背靠着庞大的政治力量,几乎就是皇帝的库房,冯家固然豪奢富贵,但是他们家的那点钱,人家未必看得上。

    房俊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冯智戴的肩膀,说道:“去岁有幸得见越国公,被国公爷风采所摄,不胜心向往之。国公乃是一方豪雄,冯家更是天南霸主,族中子弟优秀、民心所向……”

    说到此处,见到冯智戴额头微微冒汗,便莞尔一笑,云淡风轻道:“商号自有体制,无需冯兄过多操心,只需将岭南水陆关隘尽皆开放给商号的船队即可,商号的管事自然会采买选购,互通有无。届时,冯家只要稳坐钓鱼台,自有海潮一般的银钱涌来,唾手可得,而且长长久久,与国同休。”

    将岭南水陆关隘尽皆开放?

    冯智戴心中一震,面色凝重。

    冯家凭什么独霸天南,凭什么拥兵自重,凭什么无论中原城头变幻大王旗,都能逍遥的置身事外、割据一方?

    不是冯家的累世积威,不是数代的良好名声,更不是部曲兵将们英勇善战,而是……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五岭也不单是指五个岭名,还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

    在这个年代,一座大山的阻隔就宛如天堑,很多人居住在山阳,却一辈子都未能到山阴去看一看。道路的阻隔,形成交流的隔绝,是以岭南素有“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刀耕火种“、“人畜不蕃“之称呼。

    然而魏晋以来,中原政权更迭、战火纷飞,北方异族不断入侵,世家门阀接连遁入岭南,依据地势安稳度日。时至今日,岭南早已非是昔日的“化外之地”“瘴气遍地”,衣冠南渡,也不仅仅是渡江便了事,更有许许多多的人家散步在岭南!在中原汉胡混杂的当下,岭南则更是代表了纯粹的汉家正统文化!

    正因为冯家把持着进入岭南的几条要道,这才能够独霸天南,在中原王朝的朝局变幻当中置身事外,待价而沽!

    若是一旦将这些通道向“东大唐商号”的船队开放……

    岭南将再无秘密可言!

    冯智戴抬起头,看着房俊淡然而笑的面色,心中暗呼厉害,居然给自己摆出这么大一个难题!

    到底要不要答应?

    若是不答应,那么冯家据险而守割据岭南,掌握着直达南海的庞大地域,你想划地为王还是另立一国?

    若是答应,岭南凭借的天险将不复存在,他冯氏尚有何立足之根本?

    前进一步是钢刀,后退一步是荆棘,冯智戴满脸大汗,手足无措……

    李恪是聪明人,虽然立志不涉及朝争,但是一眼便看出房俊的用意。他温厚的笑笑,亲自提壶给冯智戴斟酒,温言道:“天赐兄不必急着回话,事关重大,不妨修书一封寄回家中,请越国公权为衡量,再做决定不迟。来来来,今日本不谈公务,房二郎自己倒是坏了规矩,罚酒一杯!”

    房俊笑呵呵道:“殿下这可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这本就不是公务,不过是一笔生意而已,吾等虽然家财万贯,可也总不能坐吃山空不是?闲来谈谈生意,讨教一番赚钱之道,也能在长辈面前说话硬气一些。否则单单这顿酒资怕不就得靡费百十贯,搁在以前,您信不信家父会拿鸡毛掸子抽我?”

    众人哈哈大笑,冯智戴也笑了起来。

    房玄龄乃是名相,满朝敬服。但是其出了名的不善理财,又清高持正不肯收受賄賂,向来都是两袖清风。这一顿酒资若是放在从前,怕要抵得上房家半年的开销,房俊敢这么一顿酒便花了去,房玄龄搞不好当真会揍人……

    可是现在呢?

    随着房俊的崛起,不仅仅他自己的地位蹿升,连带着一众好友也各个在家中底气十足起来,再不似以往靠边站的不肖子。家中每有大事,都会重视他们的意见。

    长孙涣手里捏着酒杯,脸上带着微笑,眼神却微微闪烁……

    他还是比不上房俊啊!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春雨() 
    冯智戴长袖善舞,待人处事如沐春风。

    他身入京师,既是冯氏在皇帝手中的质子,亦是冯氏与关中门阀往来的联络人,一人扛起岭南冯氏在关中士族面前的资格和地位。他善于用钱财来笼络人心,却绝不仅仅只会用钱财,待人接物亦有其独到之处。

    他不敢招惹房俊,低三下四的亲自登门赔罪,却意外的进入到大唐最顶级的那个纨绔圈子,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大唐,有一种纨绔叫做“驸马”。

    萧瑀长子萧锐、王珪幼子王敬直、窦静之子窦逵、柴绍之子柴令武、高士廉之子高履行、程咬金之子程处亮、杜如晦之子杜荷、房玄龄之子房俊

    这些人本身便是高门显第,再尚公主,成为当朝年轻俊彦之中的佼佼者,被视为未来大唐朝堂的中流砥柱。

    而在这其中,毫无疑问,房俊又是最最闪亮的那一个

    甚至可以说,房俊已经后来居上,远远超越了与他同一阶层的那些驸马,成为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房俊拓展海洋、锐意进取的政治理念,更是与冯氏的利益不谋而合。

    冯智戴怎么可能不抓住机会紧紧的抱住这条大粗腿?

    回到家中,命仆役管事在库房之中狠狠的翻腾了一遍,将许多珍奇之物一车一车的送到房家,当做自己的见面礼。他知道房俊不差钱,当真论起钱财的多少,或许就连他岭南冯氏都要稍逊一筹,不过他拿出的不是钱财,而是尊重、是态度!

    瞧瞧,满天下的世家门阀都在抵制房俊的东西两市翻建计划,可是此人照样大刀阔斧一意孤行,有谁能够真正阻拦他半分?

    这样的一个官场新星,怎么可能不让冯智戴拿出最大的诚意去结交?

    与此同时,冯智戴字斟句酌修书一封,连夜命人南下送回岭南父亲之处,请教是否响应房俊之邀请加入“东大唐商号”一事。

    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

    毫不夸张的说,无论冯氏如何抉择,都将直接决定冯氏在大唐中枢的地位、分量、以及未来的待遇!

    是割据为王、拥兵自重,以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达到继续独霸天南、冯氏子孙世代称霸之目的?

    还是甘为顺民、将岭南一切秘密都呈现给朝廷,从此依附于大唐,做一个盛世顺民?

    冯智戴也不知道应当如何选、选哪一个才算是正确,他的阅历以及地位,都不足以在这件事情上却做出决断。

    不过幸好,他有一个历经三朝、拥兵数万、割据一方的父亲,历经北周之禅位、隋末之大乱,冯盎的人生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足以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

    春雨贵如油。

    一场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及至天明时分尚未停歇。

    房俊推开窗子,一股清冷的空气伴随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远处的山岭被雨水洗刷得青翠如黛,庭院里的楼阁亭台花草树木亦是青绿如滴欣欣向荣,没有阳光,天空依旧笼罩着灰蒙蒙的云层,却没有令人感到半分压抑憋闷,反而有一种浑身都充满活力的感触。

    春耕在即,一场恰到好处的春雨简直就是上苍的恩赐

    房俊回头瞅了瞅床榻上海棠春睡的武顺娘,微微一笑,任由秀玉秀烟服侍着净面洗手换了一套衣衫,而后在两女幽怨的目光中径自来到前厅,匆匆享用了一顿稀粥小菜的清淡早膳。

    用膳之后,换上蓑衣戴上笠帽,穿着一双草鞋,带着部曲家将纵马呼啸出得府门、城门,一路扬鞭跃马径直向着骊山农庄进发。

    城外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见到这一队骑士策马疾驰,便知道必然是哪一家的纨绔少主亦或骄仆豪奴,避之唯恐不及,纷纷让与路旁,即便是马蹄践踏路上水洼积水四溅,也不敢口出不逊有丝毫不满。

    在大唐,阶级便是天堑,贵族对于平民几乎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一位老妪穿着破烂的蓑衣,手里拎着一个掉漆的食盒,被一个孙儿样的孩童搀扶着躲在路边,却依旧被马蹄溅起的泥水沾湿了衣摆。孩童委屈的大叫:“嬷嬷你有没有事?要不要回家换一套干净的衣衫?这若是着凉可不得了!这是谁家的骑士,特太霸道了,这道路难道是你家开的不成?”

    老妪吓了一跳,赶紧伸出干枯消瘦的手掌,死死的捂住小孙子的嘴巴,神色惊慌道:“可不敢乱说可不敢乱说那可都是贵人,若是听见了,鞭子抽死人都不赔命”

    小孙儿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老妪这才松了口气。

    最下贱的蚁民,连一句抱怨的权力都没有

    啼声嘚嘚,一匹健马去而复返,径直来到老妪身前。

    老妪面色大变,“噗通”一声便跪在路边泥水里,浑身犹如筛糠,死死的将小孙子护在身后,哀求道:“贵人饶命,贵人饶命顽童无状,随口胡说,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啪嗒”

    一声轻响,一串铜钱从马上骑士手中抛出,丢在老妪身上,老妪下意识的接住。

    “刚刚过去的乃是房家二郎,不小心溅起泥水沾湿了你的衣物,二郎唯恐你年老体弱受了寒气,赏你这半贯钱,回去做一套好衣服。反而你这老妪叽叽歪歪的叨叨些什么?顽童?哈哈哈,难不成你以为咱们二郎会跟一个黄口孺子一般见识不成?”

    骑士哈哈大笑。

    老妪捧着铜钱,听闻刚刚过去的乃是房俊,顿时如同捧了火炭一般,将手里的铜钱高高举起,一叠声道:“居然是房二郎?哎呀呀,老妪老眼昏花,刚刚未曾看清楚,若是早知道是房二郎,那定然是要磕头的可不敢要房二郎的钱,那可是咱们京兆府的青天呐!”

    放眼大唐,能够在纵马溅湿了老妪衣衫之后赔钱的贵人,出去房二郎还能有谁?

    在关中百姓眼中,房二郎就是青天,就是万家生佛,就是所有平民的主心骨!

    哪里敢要房二郎的钱?

    怕不得被街坊邻居们戳脊梁骨

    就连那孩童也挺起胸膛,小大人儿一般振振有词:“我们不要房二郎的钱!我也要读书,长大了要做一个跟房二郎一样爱护老百姓的好官!”

    老妪回头婆娑着孙儿头上的总角,满脸慈祥,目光欣慰。

    马上骑士愣了愣,旋即笑起来,点头道:“那这些钱就不给老妪买衣服,而是给这位小郎添上一份文房四宝,遥祝你异日金榜题名!哦对了,还未请问小郎姓甚名谁?若是他日高中,说不得某也能凭借今日情分,上门去讨一杯水酒喝喝!”

    孩童便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某乃是关中人氏,某叫宋守节!”

    “好好好!”骑士哈哈大笑,端坐马上遥遥抱拳:“那就后会有期了。”

    言罢,调转马头,追着大部队去了。

    “唉唉”老妪大急,手里捧着半贯钱一叠声的呼喊,可是啼声嘚嘚,骑士渐渐消失在官道的尽头,哪里停留半步?

    旁边便有路人笑道:“你这老妪,当真好不懂事!房二郎何许人也?最是沾不得半点老百姓便宜的人,他纵马溅湿了你的衣衫,要赔钱给你,你自是收下便是。你也是好运道,啧啧,这可是半贯钱呢”

    语气甚为羡慕。

    老妪手足无措,只好默默的将钱收了,打定主意回头便给孙子买上一套文房四宝,好生敦促他学习

    房俊自是不知身后发生的情形,一路纵马来到骊山山腰,便见到无数农夫正在田间忙碌,这一场春雨来得及时,关中的春耕正是开始。

    细雨濛濛、青山叠翠,溪水潺潺、燕掠低空,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好一派盛世景象、大唐锦绣!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春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