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两二人的言辞却显然碰触到了武将的底线。

    都特么是睦邻友邦了,我们这些厮杀汉是不是要集体回家种地?军队是不是要解散了?军中二郎又当从何处拼杀功勋,加官进爵?

    褚遂良淡淡说道:“大唐乃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域外蛮夷未曾受到王教感化,这才野蛮无礼,不知纲礼伦常。吾等自应以怀柔之策感化其心、安抚其民,岂能强加武力,倒行逆施?”

    尉迟恭气得脸色愈发黑如锅底,感化你娘咧!

    一旁的李道宗神色不屑,对李二陛下说道:“现如今吐蕃卧薪尝胆,吐谷浑蠢蠢欲动,薛延陀虎视眈眈,塞外蛮夷皆视我大唐为糕点美食,欲将我大唐分割蚕食以壮其势。数十万汉家儿郎卧冰饮雪枕戈待旦陈兵边境一方蛮夷入寇杀我子民,微臣奏请褚遂良与刘泪二位圣贤子弟出使薛延陀、吐谷浑,以王教礼数感化其心,安抚其民,若是能使得蛮夷心幕天朝威仪甘愿依附于内,当得起古之未有之功勋!”

    别特么在家里唱高调,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保境安民开疆拓土,怎地到了你们嘴里反而有过无功?

    文人无耻!

    你也别在这太极宫里叫唤,有能耐用你那张嘴去把蛮子都给说服了,咱就敬你是条汉子!

    敢不敢?

    记住网址:

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二陛下的以退为进() 
文武对立,这是历史以来的规则,究其根本并不是谁看不上谁,而是基本的利益决定的。

    文臣希望天下太平,就算是生灵涂炭饿殍遍地,他们也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以此来彰显出一幅盛世画卷使得文官集团能够主导朝政。

    武将则恰恰相反,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的世道拿什么来博取功名加官进爵?只有不断的战争,武将才能掌控更多的话语权,博取更多的利益。

    穷兵黩武固然是天下祸乱的根由,文人掌权也必然导致军备废弛,一旦强敌入寇就是家国动荡丢城失地,甚至如同宋朝那般遭受千古未有之耻辱,进而神州陆沉,华夏绝嗣……

    严格说起来,文人掌权排挤武将的危害还要更大一些。毕竟武将掌权的最坏结果就是内政废弛民不聊生,帝国湮灭大厦倾覆,而文官掌权的后果,往往则是导致蛮夷壮大军备废弛,后果必是异族入寇,生灵涂炭。

    宋朝明朝这两个朝代是古代的典型,文臣与武将完全对立,文臣为了把持朝政以及自身集团利益不断打压武将,宋朝将军带兵打仗身边都得跟着一个文官“监军”、明朝武将上阵要接受太监“建军”的奇葩制度,结果就是两次导致中原农耕民族被游牧民族奴役。

    就算到了抗战时期,依然有大批文人在民族即将灭亡的时候和武将对立,上有一个姓胡的搞了个低调俱乐部宣扬抗战必败论,甚至有文人在文章中称日军屠杀反抗者的枪声“很美妙”,而抗日名将張自忠也是被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放嘴炮的学生们给逼死的……

    说实话,大唐的文人其实是很有风骨的。这个时候远不是宋朝开始的文贵武贱风气,许多文臣上了战场拔剑杀敌就跟玩儿一样,但是文武天生的利益对立性,使得双方便要处在对立的姿态中。

    褚遂良被李道宗一番话激得满脸血红,怒道:“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若是家国危亡,褚某何惧一死?更遑论出使番邦这等小事!”

    李二陛下心中不悦。

    他心中有着伟大的理想,要立下不世之功勋,开创万代之伟业!内政经营得再好,也不过是史书上又一个太平盛世,只需官员廉洁、皇权集中,反手之间不会吹灰之力,何足道哉?唯有开疆拓土成就不世霸业,方能超越古之帝王,成就千古一帝之美名!

    所以他屯兵于外,远击突厥于漠北,向西拓地万里将整个西域置于大唐之版图,所以他要征服古之帝王皆未征服过的高句丽,使得自己的武功超越所有的帝王!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仅需要文官在内政上励精图治使得帝国繁荣兵精粮足,更要武将时刻保持着一往无前的进取之心!

    没有了野心的军队,如何扫荡群伦,成就霸业?

    在他看来,文武对立不是大事,文武制衡是需要的,但是文臣想要压制武将,这绝对不行!

    李二陛下瞄了一眼另一位宗室李孝恭。

    李孝恭收到皇帝陛下的颜色,心里稍一琢磨,便开口说道:“陛下,房俊所占之林邑国海港,可不仅仅是化外不毛之地那么简单。岘港所处之位置就在林邑国都城三十里之外,于此驻扎一支强军,便可控制林邑国王室,使之投鼠忌器,以后万不敢再与大唐为敌。况且此地乃是优良的海港,当地的婆罗门教畏惧大唐天威愿意赠送一笔钱财用以修筑港口,不出意外,此地日后将会成为大唐商贾往来东西的中转站,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故此,房俊此举可说是莫大的功勋,微臣提议,敕封房俊从二品开国县公之爵位,柱国之勋位,以彰其功!”

    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开国县公啊!

    知道你李孝恭跟房俊的关系好,可是也不能提出这般没谱的建议吧?那小子就算有些许功劳,可是照比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也相差太远了吧?

    大唐立国未久,所有的国公皆是在立国之始便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他房俊凭什么?

    他老爹为李二陛下鞍前马后几十年,也才混了一个梁国公,这么一下子房俊也混上来了?一门两国公啊!房家这是要上天还是怎的?

    当即便有大臣急言申饬,纷纷反对。

    李孝恭说完,也不管旁人说什么,眼观鼻鼻观心,放佛刚刚的话语就不是他说的,默默无语不置一词。

    呵呵,陛下想要褒奖房俊,你们能反对得了?

    文臣群起反对,哪怕是跟房玄龄关系甚好的岑文本、魏徵、唐俭等人,亦纷纷谏言此事万万不可。武将这边则全体沉默,皆目光幽幽的看向李二陛下,等着李二陛下表态。

    李二陛下的态度,将是一个风向标。

    是重用文臣稳定内政,还是倾向军方开拓进取,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帝国的方略,所有的政策亦会在这个方略的基础上策划、实施。

    这将决定文武两方在以后的地位……

    李二陛下举起手,制止了殿内的议论纷纭,沉声说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那此事就作罢。房俊虽然功勋显著,但到底年青,难免有失稳重,尚需委以重任加以磨砺方能成大器。等朕好生琢磨琢磨将其召回京师之后要委以何任可以更好的彰显其能力再说吧。”

    文臣们这才消停下来,不过心中皆是五味杂陈。

    皇帝的话语谁还听不明白?

    所谓的晋升为开国县公不过就是一个幌子,故意让李孝恭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反对,实则乃是以退为进,等到以后委以房俊重任的时候,谁还能再说出反对的话语?

    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都被你们给谏言弄没了,再阻挡房俊担任高官,那可就是反目成仇了,而且不仅仅是得罪了头号大棒槌房俊,亦是得罪了李二陛下……

    君权至上,身为皇帝想要重用臣子难道都不行?人家房俊的成绩功劳实打实的放在那里,就算皇帝重用也是理所应当,可绝对不是幸进!

    这次议政草草收场,本也不是正式的朝会,李二陛下命宫中内侍将事先准备的一些皇家御用之物赐予文武群臣,便将大伙统统赶走。

    文武大臣看着李二陛下不豫之神色,皆心中惴惴。

    说到底,这次也是文臣们伤了陛下之颜面。陛下想要重用房俊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却偏偏不得不顾忌大臣们的反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亏待”房俊,心中能舒坦那才叫怪了。

    稍后不久,东宫那边便收到了这次议政的详细内容。

    太子李承乾坐在偏殿的火炕上,对面前的老臣苏世长说道:“此刻父皇定然极为恼怒,那些大臣啊,当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父皇留,有些过分了。”

    火炕烧的滚热,桌上的茶盏冒着香气,锦绣的垫子铺在炕上,柔软温暖。

    他所说自然是李二陛下不得不将房俊召回长安,甚至连加官进爵都遭到反对这件事。

    苏世长乃北周官宦世家出身,十一岁的时候便曾上书北周武帝谏言,武帝甚为惊异,特召见他。隋朝建立之后世袭父爵,为长安令。大唐开国,历任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洒,乃是李二陛下的心腹谋臣,更是李二陛下智囊团“十……

    苏世长机辩博学,敢于直言,多次劝说太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淫,不忘俭约,拜谏议大夫。此人在天策府中与杜如晦、房玄龄等齐名,只是为人低调,名声不显,不为外人所知。

    现官职为谏议大夫,乃是李承乾之启蒙恩师,关系极其亲厚。

    苏世长年老资格也老,所以在太子殿下面前并不需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他跪坐在李承乾面前,低头看着桌上的棋盘,心中盘算着棋局走势,一边随意说道:“殿下仁厚,焉知如此情形就不是陛下一手策划呢?依老臣看,这满朝文武不过都是陛下手里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尔!”

    李承乾大吃一惊:“苏大夫何出此言?”

第九百四十章 西域的消息() 
苏世长微笑不语,揣摩上意可以,诽议君王可就要了命了……

    不过他与太子殿下向来亲厚,以往愤懑与太子执意妄为亲近杜荷、李安俨等近臣故此一怒之下足不出户失望至极,但是在太子一反常态的勤于任事并且对张玄素、于志宁等帝师表示恭敬听从之后,这才欣然再入东宫。

    故此,总是要提点太子一些,莫要被陛下展示出来的“无奈”姿态所迷惑。

    “陛下乃九五至尊,千古少有的圣明天子,一言一行皆有深意,一举一动皆有布局,焉能于朝堂之上束手无策,被那帮自以为是的世家门阀所左右?”

    苏世长微微一笑,低声说道。

    若是论起对于陛下性情之了解,普天之下莫过于他们这帮自陛下还是秦王之时便侍奉左右出谋划策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当今陛下看似性情中人,实则权谋之术早已登峰造极,他不愿意的事情,谁能逼着他做?

    最典型的一件事便是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满天下都知道是因为陛下被隐太子李建成与巢王李元吉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愤然反击,这才杀兄弑弟反戈一击。虽然此举不仁不孝,可天下人都对此表示理解,毕竟谁也不能说当兄弟的就得任着兄长肆意屠戮还不能还手吧?

    故此,一件堪称大逆不道的行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宽容。

    然而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李建成与李元吉固然步步相逼想要将李二陛下斩草除根永除后患,难道李二陛下就没有步步为营以退为进不断的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委屈忍让,最终的反击只是迫于无奈的印象?

    李二陛下做得固然没错,当时的形势便是不是你死就死我亡,没得退也没得让。但是李二陛下一直示敌以弱一直委曲求全,却正说明了其权谋之术的精深。

    这可不是身边的智囊出的主意,完全是李二陛下自己一手操作。

    李承乾固然有些不善计算筹划,却也不是傻子,苏世长这么一说,他也感觉到其中的蹊跷,稍稍思索一下,便猜到李二陛下的目的。

    说到底,世家门阀的群起反对固然迫使李二陛下不得不稍作退让,但是李二陛下顺水推舟的成分还是占据了大多数……

    想到这里,李承乾眉梢一挑,低声道:“水师学堂?”

    苏世长欣然一笑,满意的颔首点头,太子殿下能有这般敏锐的思维,他是极为欣慰的。既思维敏锐通晓政务,有性情仁厚待人以宽,此乃大唐之福也!

    “老臣不知这水师学堂具体是个什么章程,但是陛下在召房俊回京的同时勒令水师学堂亦要从江南搬迁至关中开办,便可知陛下的重视。陛下之所以顺水推舟的召回房俊,以老臣看来其实大部分原因便是为了这个水师学堂。”

    水师学堂是个新鲜事物,外界流传的信息很少,却算不得什么机密之事,李承乾便解释道:“这是房俊提出的一个策划,水师当中的每一个军官都要接受严格的水战教育,学制为两年,考试未通过者不得毕业,更不得担任水师当中的任何职务。”

    苏世长略一沉思,便赞叹道:“房俊此子之思维,当真有若天马行空,奇才也!此举不仅可以提升整个水师的战斗力,尤为重要的是对水师当中的军官增强凝聚力提升忠诚度,将整支水师拧成一股绳。厉害呀!”

    怪不得李二陛下要勒令水师学堂搬迁回关中,若是等到水师学堂一批一批的毕业生掌握了水师的全部职权,那么这支水师是听陛下的还是听房俊的?

    事情很明白了,李二陛下宁愿不用房俊在江南替他捞钱,也要将水师学堂置于他自己的掌控之下。当然,李二陛下还是觉得有些委屈了房俊,所以才会做出房俊的前程由他安排的态度,这是一种补偿。

    不出意外,房俊回京之后的官职必然是超过所有人的预料,高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而且别人还不能反对,谁反对李二陛下就会跟谁急。

    你们逼着我把房俊召回京师,我听你们的了,怎么我想要升官补偿一下我的臣子也不行?

    李承乾笑道:“房俊确实厉害!不说别的,但就这份捞钱的本事就堪称古之未有,休说正处处等钱的父皇,又有哪一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毋须盘剥百姓,毋须施行苛政,钱财却总是能大把大把的弄来,最厉害的是所有的捞钱手段都是长久的开源之策,玻璃也好,盐田也罢,现在又是一个市舶司,都能够源源不断的给民部国库、父皇内帑提供海量的钱财,如此能臣,说一句千古未有也不夸张吧?”

    他与房俊关系很好,两个人闲暇独处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君臣之间的避讳,很是能谈到一起去,因此房俊越是展现出高人一等的才华,他越是高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