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敢问侯爷,向您说起此事的神医姓甚名谁,医术是否高超?”

    古人淳朴,讲究诚信。所以孙承恩的疑问不是这位“神医”是不是骗子,而只是质疑其医术水平。在他想来,“神医”有医术高下之分,可能出错,但是不会骗人。

    房俊有些无奈,非得刨根问底的干什么?

    我上哪里却认识什么“神医”……

    不过想要推广海带的功效,就必须有一个可以说服天下人的说法。

    “……是孙思邈。”

    房俊随口就扯出来一位大神,他知道的可以称得上“神医”的古人也没几个,恰好这位又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谓完美的借口。

    至于会不会被孙思邈揭穿……

    他才不在乎,不是说那老道现在满天下的寻访灵药么?

    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说不准在哪一座大山里一呆就是好几年。等到孙思邈出山,再听到这件事,然后找到自己“维权”控告自己的诈骗行为,怎么着也得是十年八年之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有什么情况再说。

    只是他有一点计算失误,那就是孙思邈的影响力。

    孙承恩激动得快要打摆子:“侯爷见过孙神仙?”

    房俊一愣:“神仙?不过是个老道而已,医术高超了是真的,但是距离神仙差得还远。”他指了指安安静静喝酒吃肉的聿明雷:“瞧见这位没有?说起跟神仙的距离,这位比起孙思邈近得多。”

    孙思邈的医术是得到历史承认的,绝对的神之级别,但是在修行天道这方面,他距离聿明氏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

    孙承恩大怒,也不管什么侯爷不侯爷的上下尊卑了,双眼怒瞪:“怎能如此不尊敬孙神医?孙神医年近百岁,却依旧双脚丈量天下,一心救死扶伤!他老人家一生医术如神,不知救过多少达官显贵,多少贫民黎庶,却从不以此求得财富,反倒是常常救济贫苦!多少次兵祸屠城之后宛如地狱的城池,多少次瘟疫肆虐有死无生的鬼蜮,那老人家孤身而入,哪怕只有最后一口气在也会全力救治。神仙什么样,下官没见过,但是孙神医的品德医术,毫无瑕疵,神仙也不过如此!”

    此事的孙承恩哪里还有一丝半点读书人、父母官的矜持威仪?完全就是一个后世偶像被侮辱之后急赤白咧的脑残粉……

    聿明雷瞄了房俊一眼,云淡风轻的说道:“侯爷此言不妥,孙神医与家祖乃是莫逆之交,多次到吾族中与家祖商讨医术药理。只因孙神医走的入世之路,非是出世修行之道,否则以其天赋之异禀,成就绝不再家祖之下。那是一位品德高尚毫无私欲的老者,肉身尚在俗世蹉跎,但其精神境界早已超凡入圣。”

    房俊眨眨眼,真是没想到孙思邈的迷妹居然这么多,声望这么高,自己只是言语之中有些不以为然,便被人怒怼……

    嗯,不错不错,于是这样德高望重之人,借用其名气的效果就会愈发显著。推广海带也算是一件大功德,想来那位孙神仙既然如此救死扶伤品德高尚,异日就算发现了名声被别人“侵权”,也定然不会恼羞成怒。

    房俊大咧咧的一摆手:“说什么呐?只是因为本侯与那孙神医实在是太过熟络,言语之间便随意了一些,其实本侯心中对于孙神医自然也是无比崇敬的,所以听孙神医说起这海带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的事情之后,才会如此上心记住此事,就连这食用海带的方法,都是孙神医所传授。”

    孙承恩顿时惊为天人:“原来这海带的使用之法,乃是孙神医所传授?哎呀呀,既然是他老人家的法子,那定然有延年益寿之效,下官以后要天天食用这海带才是。侯爷既然记得孙神医言及海带之效用,想要将此良药推广天下,不惜耗费自家钱财亦要造福亿万黎庶,下官实在是衷心敬佩,以后也定然全力襄助,但凡吾如枺h境内,绝对义不容辞!”

    孙承恩拍着胸脯保证。

    这等造福天下百姓的好事,自然义不容辞。181

第八百九十八章 郭孝恪的抱负(上)() 
三日之后,房俊自前往苏州的房家商队当中,抽调出了一批得用的手下来到如枺h设立摊点,开始收购海带并将之推广天下的大业……

    如枺h百姓彻底疯了!

    祖祖辈辈拿来喂猪的海带居然还有神奇的药效?就连孙思邈老神仙都说这种生长于海中的东西能够预防大脖子病,那就一定错不了!真真是可惜啊,这么多年下来,人都不吃的东西,还有这般用处。

    当然,最要的是这玩意居然还能卖钱,一斤一文钱!

    不要觉得少,要知道在整个唐朝的中前期,开元通宝的购买力都是非常强悍的。而且海带这玩意多啊,大海里只要有礁石的地方差不多就有,要多少有多少,只要你能捞得上来!

    皇家钱庄贷款买船,然后出海捕鱼或者捞海带……

    妥妥的发家致富节奏!

    老百姓都是感恩的,他们也不傻,这又是贷款又是收购海带,都是这位侯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当水师拔锚启航的时候,整个海边全都是闻讯赶来百姓,海产土产一筐一篓的往船上送,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只是水师兵卒却全部拒绝。

    “水师军纪,不得擅自收取百姓礼物,所以乡亲们请拿回去吧。”

    “开什么玩笑,部队不抢老百姓的东西咱们信,可这是咱们自愿给侯爷和兵哥们的,那怎么能一样呢?”

    “抱歉,别的部队是别的部队,我们水师军纪严明,不取百姓一针一线!若违军纪,严惩不贷!诸位乡亲,你们的诚意和感谢,在下一定转达给侯爷,但是大家可怜可怜我吧,是真的不能收……”

    兵卒都快崩溃了,差一点就跪地哀求。

    军纪每天都要背诵一遍,其中就有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形下都不准收取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依着侯爷的严厉,谁活腻歪了敢违反军纪?

    可人家老百姓是自愿来送慰劳物资的,可以称得上古时候的“箪食壶浆”了,赶是不能赶的,收又不敢收,将几个负责接待百姓的兵卒急得满头大汗……

    最后还是没有收下,闻讯赶来的孙承恩将百姓劝止,水师这才顺利启航。

    无数的战船在海面上扬起风帆,乘风破浪,一路南下。

    战船之上,刘仁轨遥望着岸边渐渐消失在视线当中的耐性,疑惑道:“此乃百姓自愿感谢侯爷前来劳军,侯爷拒不接受,是否有些不近人情?”

    房俊负手站在舱中,抬头望着挂在舱壁上的海图,摇头说道:“规矩就是规矩,破了一次,就会有一下次。这一次是百姓自发的前来劳军,那么下一次呢?今日能心安理得的收受百姓的物资,明日危难之时,就会毫无顾忌的强行征缴百姓物资。你得记着,咱们水师之所以强大,之所以敢说出傲视天下、纵横七海这样的大话,靠的不是威力无穷的火器,不是驰骋如奔马的战船,而是纪律,铁一样的纪律!军令如山,即便是前方刀山火海,也得义无反顾的冲锋向前,这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没有铁一样的纪律,再强大的部队也不过是一盘散沙,顺风的时候百战百胜,逆境之中,便会分崩离析,兵败如山倒!”

    刘仁轨深以为然。

    他不是不晓得这样的道理,自古以来,哪一支强横的部队不都是依靠着严明的军纪方能纵横天下?他只是心中认为这么多的百姓如此的热情,即便是收受以此百姓的劳军物资,也当不得大事。

    但是听了房俊的话语,他便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军纪,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

    一旁的刘仁愿忧心忡忡,他关心的是华亭镇那边。

    “陛下将大总管的职务交由张亮,那厮与侯爷龌蹉甚深,此际得了上风,定然将华亭镇搅得乌烟瘴气,展开报复。”

    说起来,华亭镇是华亭镇,沧海道是沧海道。

    但是实际上,区分并不是那么鲜明。

    沧海道本身没有领土和地域,就连衙门所在地都在华亭镇的土地上,而华亭镇全部都是房俊的封地,这之间就不好界定区分。若是严格按照规矩来办,既然房俊交卸了沧海道的职务,那么完全可以让沧海道搬出华亭镇,另谋取出。

    但是房俊偏偏不这么干……

    薛仁贵附和刘仁愿的话:“是啊,侯爷。那张亮睚眦必报,定然处处与侯爷作对。您在华亭镇还好说,那厮不过是跳梁小丑,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可现在您身在海上,那张亮岂会善罢甘休?不若向朝廷上奏一本,请朝廷将沧海道迁出华亭镇地界,另择一地作为其驻兵之所,也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现如今的薛仁贵已然不是刚刚加入水师之时的谨小慎微,随着地位的提升以及房俊的日益重用,很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与房俊意见相左的时候,也毫不讳言。

    不得不说,大家的担心其实很有道理。

    但房俊自己却另有谋算……

    “就让他待在华亭镇吧,沧海道现在还是太弱小,朝廷精力有限,不能将沧海道扩张到所需要的规模。既然如此,总要有人为沧海道做出贡献,不是么?”

    *****

    十月份的东海秋风乍起,凉风瑟瑟,已然渐有秋寒之意。然则十月份的西域,却是秋日炎炎,虽然晚间气温骤降寒意深重,白天却照样热火鎏金……

    正是一年葡萄成熟的季节。

    自打高昌国被征服之后,大唐在高昌城东北处筑建新城,作为安西都护府的府治所在,同时亦将西州刺史府安置于此处,俨然成为大唐在西域的政治中心。

    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坐在今年由当地商贾捐资兴建的新刺史府之内,皱着眉毛看着手中的家书。这个时节的西域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寒冬的时候,“秋高气爽”不代表了环境舒适,整日里秋阳高照,却连续几个月滴雨未落,气候炎热干燥,令人难以忍受。

    人和葡萄一样,若是吊起来挂在通风的地方,三两天便会风干了水分……

    郭孝恪今年四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

    一双关刀眉浓重而充满着杀气,长方形的脸膛常年不见笑容,严苛拘谨。健壮的身躯穿着一件宝蓝色的常服,因为炎热而将下颌处的衣领敞开,威严之中由透着几分剽悍。

    半晌,郭孝恪猛地将手中的信纸狠狠的砸在面前的桌上,横眉立目咬牙切齿的大骂:“房俊,欺人太甚!”

    堂内的署官面面相觑,不知这位西域最有权势的人物何至于发出这么的大的火气……

    而且听到他辱骂房俊,署官们尽皆眼皮一跳。

    那位房二郎虽然早已不在西域,但是其流下来的影响力,却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他无与伦比的实力。

    整个西州领地之内,超过八成的葡萄最终要卖给房家商号和由房家掌控的东大唐商号,而几乎所有的羊毛,都由东大唐商号来收购。

    可以说,整个西州的经济都掌控的房俊的手里……

    这样的一位能人,按说与眼前的这位大都护、刺史,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毕竟合则两利,这么庞大的产业谁都不可能自己吞下去,合作才是最好的途径。

    当然,暗地里的交易他们这些署官是不知道的,但是其实也没有多么隐晦,看看房家的掌柜与东大唐商号的掌柜时不时的进出刺史府便可见一斑。

    可是现在这位大都护居然辱骂房俊?

    一些心怀鬼胎之辈互视一眼,心思便活泛起来。

第八百九十九章 郭孝恪的报复(下)() 
郭孝恪怒不可遏!

    儿子非但被房俊于军中重责,打得皮开肉烂,甚至驱逐出军队遣返家中!现如今长安城皆是嘲笑他郭家的讥讽下作之语,致使郭家颜面扫地,沦为笑柄!

    想他郭孝恪自幼横行乡里,及至后来投奔瓦岗李密、追随李绩叛于高祖李渊,一路功成名就,这许多年来何时受过这等羞辱?

    真真是欺人太甚!

    “大总管,不知何故发怒?”

    便有关系亲近一些的署官发问。

    “房俊此子,拿着鸡毛当令箭,简直嚣张至极。吾家二郎在其军中,不过是与同僚言语冲突,失口辱及对方家人,便被房俊这厮打了几十军棍之后革除军籍遣返回家,实在是狂妄!”

    郭孝恪气愤不已。

    虽然理亏,自家孩儿确实犯了错,可他自来就是护短的性子,对于次子郭待封更是溺爱胜过其他几个儿子,现如今不但被房俊重重责打,更革除军籍颜面尽失。有了这个污点,今后哪怕他郭孝恪再是钻营托情,仕途生涯也别想有大的作为。

    这简直就是断人前程……

    几个署官也不是傻子,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浸淫官场久矣,对其中一些春秋笔法亦是知之甚深。“失口辱及对方家人”看似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是能让一军主官、一路总管的房俊不顾念郭孝恪的同僚之谊亦要狠狠的责罚郭待封,想来定然性质严重。

    西域乃是军事重地,即便是文官,也多知兵事。

    军中尽是热血兵卒,都是血气方刚的年青人,若是打斗一场还好说,或许转个身就有言归于好,毕竟都是生死相随的袍泽兄弟。可若是有谁侮辱了对方的家人尤其是母亲妻妾,那绝对严重。即便说不上不死不休,也定然不依不饶。而军纪对于这种侮辱对方家人的惩罚各军都是相当严重,革除军籍也绝不为过。

    你郭大总管就算护短,可也得讲理吧?

    人家房俊可不是就管着你儿子自己,一军主官,总是要一碗水端平的,不然如何服众?再者说,房俊今年未到二十岁,便已经与你郭孝恪平起平坐,老爹是当朝首辅,岳父是当今陛下,人家凭什么非得给你面子?

    不过尽管心中不屑,面上却无人敢表露出来,反而要顺着郭孝恪的话头,骂上房俊两句以表忠心。

    “这房俊着实过分!”

    “哼,那厮一贯嚣张,当日在这西域之时,还只是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