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从西汉开始便流派众多,师说不一。
当时《诗》分齐、鲁、韩三家,《书》分欧阳、大小夏侯,《礼》有《仪礼》、《礼记》,其中《礼记》分大小戴,《易》分施、孟、梁邱、京,《春秋》既分公、谷二传,公羊又有颜、严之学。
经学史上称这些分歧为“师法”。
后来经师又在师法的旗号下更生异说,于是又分出“家法”,再由家法中分出各种专家之说。就像树干分枝,校又分枝,枝叶繁茂,渐失根本,经义难明。故有“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之叹”。
后来古文畅兴,纠葛更生。
《诗》有毛传与齐鲁韩争雄,《易》有高费与施孟争胜,《春秋》有左传异军突起,《礼》又出现《周礼》与分高低,《书》又得壁中古文十六篇……
文字今古,师说歧异,种种分歧,更扰得经学讲坛迷雾重重。
在此之前,曾有三次全体学术界的大讨论。
一是西汉宣帝有石渠阁大会,二是东汉章帝有白虎观之议,三是东汉末郑玄不讲家法,遍注群经。
石渠阁之会,重点讨论今文经内部师说繁粹的问题,讨论结果,不仅没有统一师说分歧,反而增立博士,加剧了经学内部异说的产生;白虎观之议,重点讨论今古文分歧问题,结果著为《白虎通义》,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加西汉谶纬迷信统一意识形态,对古文经说的优秀内容无所取正,并未达到学术统一的目的。
这种情况在政权分离之时,倒还可以容忍,但天下统一之后,特别是自隋王朝设立郡国之学以养士,开设明经、进士科取才以后,没有一个统一的经解作教材和课试标准,势必给教育和选举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隋文帝下令考试国子监学生,准备择优录用,可是“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纷给无所取正”,答案不能同意,众博士无法评出考卷……
这就尴尬了。
而随着本朝科举考试兴起,众多儒门学子得到了晋升机会,偏偏由于儒家经学的答案不统一,给经学考试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房俊在领导科举考试改革之时,便大量删减经学的考题,反而增添了大量有关国学和算学的试题。若是经学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岂有沦落至如此境地?
嗯,不管房俊的本意是打压经学还是什么,反正儒家子弟就是这么想的……
作为儒学领袖,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的初衷,便源于此。
房俊对此倒是不反对。
儒家学说未必有后世一些极端分子所说的那般不堪,甚至认为是导致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的罪魁祸首,禁锢思想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什么的更是扯蛋。
自汉而降,儒家学说便是统治阶级全力扶持的唯一正统,为何隋朝的科技不落后?为何唐朝的科技不落后?为何两宋的科技水平傲视全球?为何明朝前期照样领先世界?
说到底,一切都是制度惹的祸,跟信奉什么学说并没有实质的关系。
儒学本就是一门哲学而已,讲的是修身养性,宋代中期以前的科举考试都是策论居多,甚少考到经义,而到了明清两朝,且将经义典籍拔高至无限的高度,偏偏要去追捧“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不亡国,谁亡国?
而且前期的儒家经学的主题思想是积极而且健康的,只是到了宋朝后期,程朱理学使其进入臼巢走向极端,而明清两朝的八股文才是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
儒学经义对于一个人的自身修养、道德培育是极其有效的,因此房俊对于儒学绝对不反感。
见到孔颖达气愤渐平,房俊趁热打铁说道:“您是主编,可以主导一切,您就是这部《五经正义》的灵魂!就是儒家学说的中兴之士!就是后世儒学子弟的至圣先师!”
“至圣先师”这个名大概宋朝才会御赐给孔子的后人,房俊现在慷他人之慨,事先给了孔颖达,也不算过分,反正都是孔家人……
孔颖达这次意动了。
房俊所说的“主编”之位,的确是这部书的核心。
在注疏编纂过程中,义例的制定,是非的考论,皆由孔颖达定夺。作为主编,孔颖达有权在众多的经书章句中,选择一家优秀的注释作为标准注本,然后对经文注文详加疏通阐释。
孔颖达也是个俗人,是俗人就有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既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又能集中天下儒学杰出之士编撰此书,作为儒学传世之经典,可乐而不为呢?
不过孔颖达历经世事,自然沉得住气,心中依然认同了房俊的提议,面上却依旧是一幅“我很不爽,你欠我钱”的神情,淡淡说道:“便是当真能集中天下各家儒学子弟编撰成书,又能刊印几本呢?就算刊印出来,无数穷苦儒学子弟,又有几人买得起这样的一本书呢?”
房俊差点冲着老头竖起一根中指!
咱房二一向都是敲别人竹杠敲得当当响的人物,今日居然要被你这老敲一笔?
可是孔颖达的名头确实好用,现如今天底下的文化人基本都是儒家子弟,有他这尊大神坐镇,天下英雄还不得竞相来投?
欲取之,必先予之……
房俊咬了咬牙,放血一般说道:“知识,是吾辈区分于禽兽的本质。弘扬知识、传播知识,更是吾辈之重任,因此近期晚辈会成立一家书局,用以刊印即将开始编撰的《农书》。等到前辈这本书编撰成功,晚辈刊印一万本,并且每本的售价绝对不高于二十文,前辈以为如何?”
孔颖达顿时眉花眼笑:“房二郎不愧是慷慨之士,这等传播学识的好事,要多多益善。老夫这副名头,便卖于你吧,随你折腾。另外,老夫自会修书给一些老友,邀请他们前来华亭镇,或许闲暇之时亦能在学堂中教授一二。”
老孔闻听房俊会刊印五千本《五经正义》,并且售价只有区区二十两,可是乐坏了。如此一来就会有更多的贫寒学子能够接受最正统的儒学教育。
只是不知当老孔知道房俊正打算借由晋阳公主的名义将《农书》免费刊行天下的时候,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心情……
第七百七十五章 奉旨打劫(万字求月票)()
两相得益,各取所需,席间气氛愈来愈好。
孔颖达也破例小饮几杯,这种江南的花雕酒有别于关中的酒水,更与房家的酒水不同,别有一番滋味,老孔很喜欢。饮了几杯,老孔便抬头瞅着正堂之上的那幅《官箴》,很是称赞了一番。
“言简意赅,直指官场本质,文好,字更好。”
陪酒的裴行俭趁机说道:“夫子,先前学生与侯爷谈及为官之道,侯爷言及无所作为的清官尚不及贪墨恶劣的贪官对于百姓有益,学生不解,请夫子解惑。”
孔颖达颇为诧异的看了一眼一侧非房俊,对裴行俭郑重说道:“若论及处理事务的才华,老夫认为你远在房俊之上,但若是说起高屋建瓴、对于人心、世道的理解,房俊却远远在你之上。这世上本无绝对的善恶好坏,更无绝对的是非黑白。好心可以办坏事,坏人也绝非就一无是处,世间之道,在于中庸,在于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裴行俭听得云山雾罩,孔颖达却已不再多说。世间至理,却总是与宣传的世界观相悖,这一点的确令人唏嘘,再说下去,就有教坏小孩子的嫌疑……
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只有当身临其境,其义自明。
菜过五味,孔颖达精神有些恹恹,房俊便吩咐撤了酒席,叮嘱孔颖达好生休息。一路顺江而下舟车劳顿,孔颖达很是困顿不堪,便挥挥手将房俊赶走。现在学堂尚未动工,孔颖达便暂时居住在镇公署之内。
房俊临走之时,孔颖达言及明日可否去学堂的地址看看,房俊却说道:“夫子先歇息两天,这两天晚辈有一桩大生意,完成之后自然要陪夫子在左右转转。”
孔颖达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斥责道:“你小小年纪心中怎地尽是铜臭之事?好端端的一副玲珑心窍已被铜臭玷污,简直不知所谓,暴殄天物!”
这话倒是令房俊很是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在孔颖达心中的地位还不低……
“非是晚辈市侩,实在是圣旨在身,不得不为之。”
“哦?陛下的旨意?不知是何生意,能够让陛下颁旨?”
“奉旨打劫。”
“啥?”
孔颖达目瞪口呆。
*****
“侯爷,陛下何时曾下旨,命吾等打劫?”
水师大营之内,裴行俭一头雾水的问房俊。
房俊翻了个白眼:“咱是皇家水师,那就是陛下的私军,不受兵部管辖,只听陛下号令。现如今有海寇啸聚于海中洲,劫掠过往商船,图财害命,吾等前往清剿,劫其敌资以自用,正所谓‘奉旨打劫’是也!”
裴行俭大汗……
听着房俊振振有词胡说八道,裴行俭知道水师的第一次海战即将来临。
到了华亭镇之后,房俊便注意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尤其对海商的资料尤为看重。这几日多有海商反应有海寇啸聚于海中洲的群岛之上,劫掠过往商船,甚是嚣张。
苏定方等人也尽是面容古怪,对房俊的瞎扯腹诽不已。
好端端的一次出海剿匪,偏偏要说成是奉旨打劫,这人的脑子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房俊一贯语出惊人,见怪不怪。
苏定方问道:“现在水师初成,有兵卒三千五百人,各式战船三百多条,区区一股海寇,想来问题不大。只是末将虽然忝为水师都督,但从不曾历经水战,不知大总管可有何海战之术,用以教我?”
时下整个大唐的水军都极其落后。
前隋三征高句丽,虽然培养出大批精锐的水军将士,但更多的都在数次对战中葬身鱼腹。而参与的水军则在隋末动荡的环境中渐渐沉寂,消失。而大唐建国以来所有的重心全部在应对陆上的威胁,水军几乎荒废。
最终导致眼下水战人才极度匮乏的窘境。
要知道几十年前,大隋的水师还曾打遍东洋无敌手……
原本华亭镇的兵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杨修武担任统领以来,根本无心操练兵卒,就连战船的日常养护都统统废弃,又懂得什么水战之法?
房俊被苏定方问得也是挠头,他哪里懂什么水战之法?
“本侯乃是文官世家出身,哪里懂得什么水战?刘仁愿,你家不是世代武将镇守边疆么,你来说说。”
刘仁愿一脸茫然:“大总管,我家世代武将不假,但都是骑马射箭长枪大刀,我哪会水战啊?除了来时在路上的日常操练之外,见都没见过!”
没人懂得水战……
不过房俊对此不以为意,大不了以战代练,拿这些海寇蟊贼练练手,等到海寇清剿的差不多,这支水师也大抵脱胎换骨了。
而房俊并不重视时下水战之法的原因,则是源于他自己的建军计划。在他的计划里,这支新式的水师与以往的水军截然不同,无论是新式的风帆战船还是即将大规模装备的火枪、火炮等等武器,都将原本的水战之法带来划时代的改变。
就算现在是一群精通水战的精锐,不久之后当新式武器装备部队,也照样各个都成了新手小菜鸟,还是得从头学起。
现在首要的目的,就是提升这些菜鸟水军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这一伙海寇的实力如何?”房俊问道。
负责整理情报的裴行俭说道:“有各式海船二十几艘,其中战船十艘,是前隋的水军战船,不知从何得来。人数则在两百左右,各个骁勇善战,下手狠毒,诸多被劫掠的海商都是船毁人亡,很少留下活口。”
房俊一拍桌子:“这就对了!咱们船比他们的大,比他们的多,人也比他们多,这就是碾压!还要什么水军战术?”
对于各种军事战术,房俊当真是一窍不通。
前世算是个半吊子的军迷,没事儿的时候看看机枪大炮,看看飞机战舰,可谁会去研究各种战术?
何况房俊一直是一个“装备论”的信奉者,认为当装备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可以形成局势上的碾压,战术优势将会无限度的削弱。
尤其是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只要自己的船够快、够大、够强,两军对阵,火炮齐射火枪轰鸣,对上任何一支水军都是碾压的姿态,战术落后一些完全可以慢慢的去总结,去进步!
就像当初在西域两次遭遇突厥狼骑那样,自己懂个屁的战术?当时面对突厥狼骑的冲锋吓得两股战战,结果“震天雷”这么一扔,还不是旗开得胜?
苏定方、刘仁轨相视一眼,算是认同了房俊的意见。
没办法,现在水师的情形就是如此,整个大唐也找不出像样的水军将领,以往的水军名将不是改行当了骑兵就是认为水军已经再无前途,不肯前来。
只能靠着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军战术出来。
裴行俭看着挂在墙壁的简略地图,忧心忡忡说道:“海中洲岛屿众多,水道繁杂,若是贼人避而不战,依靠地形与我们周旋,则大大不妙。”
海中洲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向来以岛屿众多星罗棋布而出名。甭说在不熟悉的水道追杀贼寇,若无当地人的向导,很容易迷失航线就像陷身迷宫,兜兜转转也出不来!
不过房俊对此早有准备:“本侯已有安排,定然让海寇无所遁形!”
正在这时,门外的兵卒来报:“许州郭待封,绛州薛仁贵,辕门外求见!”
第七百七十六章 薛仁贵,前来报道(求月票)()
这一刹那,房俊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郭待封是个什么鬼他不知道,但是薛仁贵……
这可是军神李靖之后,仅次于苏定方的大神啊!
这家伙怎么跑我这里来了?难道当真是穿越者的附加属性光环,虎躯一抖,王八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