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何谓不休?

    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可谓之不朽!

    这三种但凡能做到一种,足可名流后世、家族昌盛。

    这个侯爷年未及弱冠,便已做到世间诸多大儒所孜孜以求的事情了?

    “只是不知这两本书所论何物,是否有真知灼见,需要回去之后好生钻研一番。”聿明氏说道。

    “这是自然。老丈完全可以先将书拿回去翻阅研读,若是认可书中之见解,届时再委派族人前去帮我,若是认为不过是凡俗之物一无是处,就当本侯今日什么话都没说。但是,本侯要提醒老丈一句,此书仅为初级版本,乃是为初学者所著。”

    房俊得意的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若老丈感兴趣,不妨常来与本侯聊聊,本侯自当备下佳肴美酒,与老丈促膝长谈,并且将冶铁锻造之术归纳下来,以飨贵客。”

    聿明氏有些意外:“侯爷不怕老朽拿走此书,得了冶铁锻造之术,却出尔反尔?”

    房俊一脸笃定:“若聿明氏当真如此鼠目寸光,就当是本侯瞎了眼。”

    聿明氏老脸微黑,这小贼口舌太毒!

    遂起身道:“兹事体大,有关吾聿明氏千百年来避世之传统,还需阖族商议,方能定夺。这两本书老朽带走,若是不能答应侯爷之要求,也定然不会白白领受赐教,必会有所回报……”

    说到此处,又想到似乎自家拿得出的东西这个侯爷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又要如何回报呢?

    房俊摆摆手,大气说道:“技艺之术,在于交流,从未闻有闭门造车者获得大成就。这两本书老丈尽管拿走,无论本侯的要求成与不成,本侯都愿意交下老丈这个忘年交。无论何时何地,都扫榻以待。当然,若是老丈能帮本侯一个小忙,这两本书就当是谢礼,毋须记挂于心。”

    聿明氏对房俊前半句深以为然,家族掌握着世间最高贵的知识,难道不就是因为脱离了生产生活,闭门造车以至于难得寸进么?

    不过对于房俊的后半句,聿明氏奇道:“侯爷位高爵显,名震江南,又有何处需要老朽帮忙?”

    “听护卫说,老丈有缩地成寸之功法?”

    聿明氏大笑道:“哪里有什么缩地成寸之法?天地万物,自有至理,人活于世,受尽桎梏,片刻不得脱离牢笼。不过是一些修身锻体之术,脚步轻快一些而已。”

    “即使如此,本侯有一个不情之请……”房俊低声说了几句。

    聿明氏顿时瞪眼了眼睛,气咻咻说道:“老朽修身养性,一心钻研天道,岂能做出此等欺世盗名之事?侯爷再也休提,否则老朽宁可不要这两本书,从此再无瓜葛!”

    房俊有些尴尬,没料到老头脾气还挺暴……

    “即使如此,不知老丈族中可有修习如此锻体之术的后辈?老丈不肯出面,派遣一个小辈也未尝不可。本侯一心为公,心系苍生,却被无耻之辈泼了一身脏水,现如今名望全无、声誉尽毁,老丈就忍心本侯背负这一身骂名,仓惶度日,受尽委屈?”

    “这个……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吾聿明氏乃是神之侍者,岂能作此无赖之事愚弄世人?吾心惶然啊……”

    房俊笑得像是偷吃了小鸡仔的狐狸:“老丈此言差矣,地藏菩萨有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那是何等伟岸之胸襟?聿明氏既然是神的侍者,自然也应有此报复才可。”

    佛教在唐朝已然极为兴盛,聿明氏自然知道地藏菩萨对佛祖说的这句话,摇头苦笑道:“侯爷年岁不大,但是这哄人的本事却放佛与生俱来,就连老朽亦不知如何拒绝。”

    “合则两利之事,何须拒绝?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不合作,还需老朽与族人商议才行。今日先行告辞,有缘再会。”

    聿明氏洒然一小,将两本书捧在手心里,微微鞠躬,推门而出。

第七百四十章 好尴尬……(万字求月票!)() 
在聿明氏踏入房俊房间的同时,李恪与房俊联名的战报由战马八百里加急递入京师。其时百官上朝,信使至太极宫外叩阙,口呼大胜,顿时引起大殿之上一片哗然。

    “大胜?”

    “怎么可能,房二那厮不是都被团团围困了么?”

    “就是,数万人围着他几百人,不死就算不错了,还大胜?”

    “这小子一贯胆大,莫非谎报军情?”

    “极有可能……”

    大殿上喧嚣四起,议论纷纷,大多数都不信房俊能反败为胜。

    数万人围攻,内无强兵外无强援,形势已是岌岌可危,就算能孤身逃出生天都近乎于天方夜谭,怎么胜?想来必然是这小子侥幸挨到援兵抵达保住一命,但刚刚抵达江南就陷入绝地实在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是以这小子才矫过饰非,谎报军情。

    此子一向胆大,仗着自己宰相公子和帝婿的身份,什么事情不敢干?

    当即便有治书侍御史刘泪出班启奏道:“陛下,华亭侯身陷重围怎么可能反败为胜?即便是胜了,想必亦是援军抵达驱散乱民,与华亭侯并无多大干系。请陛下明鉴,若有谎报军情之处,请以国法军纪为准,治其欺君之罪!”

    殿中顿时便有大臣附和。

    房玄龄默不作声,还没见到战报呢,你蹦跶什么?

    岑文本一向看不惯刘泪朝秦暮楚的嘴脸,冷言道:“是非曲直,尚要看过战报方能定夺。难不成刘御史已然见过战报之内容,是以这般笃定?”

    刘泪并不理会岑文本的嘲讽,淡淡一笑,也不还嘴。

    事情明摆着,此时争论有何意义?无论这份战报写的如何花团锦簇,房俊亦不可能当真反败为胜!

    武勋集团集体保持沉默,他们的心情是最纠结的。

    即将房俊看作己方的一份子,希望其在江南能够有所成就,借以提升武勋集团的影响力,又希望房俊当真丢了性命才好,这样朝廷就会对江南佣兵,武勋集团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李二陛下没心思理会大臣们斗嘴,心里隐隐觉得先前的猜测极有可能成为现实,急不可耐的说道:“呈上来!”

    自有宦官将大殿之外的战报小跑着送进来,呈给陛下身边的内侍。内侍接过插着红翎的战报,躬身呈给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伸手接过,先是仔细检查了一遍封口的火漆,见无异样,这才用御案上的裁纸刀挑开火漆,取出信纸,细细观阅。

    良久,李二陛下才嘘出一口气,看了一眼都注视着自己的大臣,信手将战报递给身边的内侍,让其交给不远处的房玄龄。

    房俊乃是房玄龄之子,身陷重围性命堪虞,身为人父自然心情焦灼。陛下看完战报之后将其第一个交给房玄龄,亦算情理之中。再者说,房玄龄身为宰辅,亦有资格在陛下之后第一个观看。

    众人都注视着房玄龄的表情,想要从他神色的变化当中看出这份战报的内容。结果房玄龄一张老脸云淡风轻毫无表情,即看不出松了一口,更看不出任何悲痛。

    这房俊到底是死了,还是逃脱生天,亦或当真获得大胜?

    怎么想都不可能啊……

    房玄龄看完战报,心里一叹,果然……

    前几日陛下就说这小子鬼的很,怎会轻易陷入困境,性命堪虞?果然是留了一手,等到全天下都已他回天乏术的时候,奋力一击反败为胜。如此则可使得自己的名声享誉天下,平定山越叛民赫赫之功更是威震江南。而且根据吴王殿下与那个逆子附在战报之后的迷信来看,这逆子是在江南各大家族派出精锐死士战兵襄助山越人之后,才悍然出手,一举将江南士族派出的死士战兵屠杀殆尽。

    这不啻于当头一棒,狠狠的打击了江南士族的气焰。就像房家养在骊山农庄的那些部曲家将一样,每一个家族都会有一些私兵,或多或少,用来做一些暗地里的勾当。江南游离于中枢之外,法度难行,士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付平民的手段,都离不开精锐战兵。逆子这一下子算是将江南士族豢养多年的家底一下子打掉大半……

    但最关键的是,这逆子到底从哪里弄出来一支具装铁骑?

    江南虽然多河川,但平原之地亦有不少,这支具装铁骑简直就是大杀器,能够给予江南士族足够的威慑,令其今后再有类似的举动必然心有顾忌,不敢为所欲为。

    可以说,只凭借这一战,那逆子便打开了局面,江南士族再也不敢肆无忌惮的明着干,有什么手段也只能放在看不见的暗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吾家之麒麟儿啊!

    房玄龄欣慰在之余,自然也不乏苦恼,对儿子满腔怨气。

    你说你留一手就留一手吧,不愿说出来也情有可原,谁能料到会不会有人暗地里通知江南士族有所防范?若是没有全歼江南士族的死士战兵这一茬,此次大胜自然大打折扣。但你也不能作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右一首“生当作人杰”,搞得陛下心潮激荡感动不已,现如今陛下识破了你的鬼心思,以往的感动、欣慰便全都成了失态之举,被你耍的团团转,这让陛下情何以堪?

    最离谱的是,这次又写了一首《念奴娇》……

    这时战报已然穿越到了马周的手里,马周辈分小、资历浅,不虚顾忌太多体面,看完战报,便抑扬顿挫的将房俊附在最后的这首词念了出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完,马周啧啧嘴,摇头晃脑的回味一番,大赞道:“这首词堪称神作啊,想必百世之后,亦可传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啧啧,壮哉,华亭侯!”

    感叹一番,马周回身对李二陛下躬身施礼,大声说道:“臣为陛下贺!华亭侯扬威江南,威震屑小,实乃大唐之名将!且文华天授,足以流传后世的佳句名作信手拈来,更可见吾大唐文风之昌盛。文武双全,忠贞无双,大唐幸甚!”

    马周本来就跟房俊交好,其人虽然性格严肃,但不失婉转,如此可以为房俊正名之时机怎肯

第七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讲究(求月票)() 
马周是天子近臣,官职虽然不显,但颇得李二陛下之信任,整日伴在君侧,对于李二陛下的性情颇为了解。但此时对上皇帝的眼神,却令他心底一片茫然。

    陛下这眼神……

    是个啥意思?

    马周百思不得其解,但总归不是赞扬自己,便立马住嘴。

    他住了嘴,别人不知道啊,赞扬褒奖之声依旧不绝于耳。毕竟如此险恶的境地下还能反败为胜,还是一场大胜,不夸两句实在显得自己小气……

    只是有些文臣心中不免嘀咕,《念奴娇》》?

    没听过啊……

    隋唐两代的文人皆好作诗,认为词为诗之余,并不看重。但是自从房家那一首“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流传之后,作词亦被许多文人所推崇。只不过这《念奴家》从未见于典籍,是房俊新创的词牌么?

    诸如刘泪、长孙无忌等一干与房俊有嫌隙的大臣,都紧紧闭嘴。就算房俊胆子大过天敢于谎报军情,吴王李恪亦没有理由跟着他胡闹,这封战报想来或许有夸大之处,但大体是没有问题的。况且吴王李恪的长史权万纪最是刚硬正直,就算吴王想要替房俊吹嘘,权万纪可是万万不肯的。

    只是牛渚矶距离赤壁隔了半条大江,这小子是何时去过赤壁呢?

    但是无人敢提出质疑。

    房俊面对王雪庵的那一句“艺术来源于想象,却高于想象”音犹在耳,现在提出质疑,不是等着房俊来打脸么?这小子却是才华惊艳,不得不服。

    只是……怎么就能反败为胜了呢?

    怎就冒出一支具装铁骑呢?

    文臣还只是心底疑惑,武将们却站不住了!

    诸位武将互视一眼,最后由李绩出班启奏道:“启禀陛下,华亭侯在战报之中言及几日之间锻造出甲骑具装上百副,微臣并不质疑起战报真伪,只是想请陛下去旨,命华亭侯将此法献于朝廷。前隋依仗具装铁骑而统一南北,现如今军中这种重骑兵已然消失殆尽,实在是甲骑具装制作太过艰难,且靡费军资,不易过多建造。若是当真有快速制作之法,吾大唐十数万骑兵尽皆装备,当可纵横天下,无坚不摧!”

    李绩是兵部尚书,在李靖隐退的情况下,他就是无可争议的军中第一人,由他出面正合适。

    其余武将如程咬金、尉迟恭等尽皆附和。

    实在是甲骑具装太难得了!

    这种重甲非但锻造工艺反复,成本更是令人咋舌!前隋东征高句丽,隋炀帝为了一鼓而下,耗空了国库打造大量甲骑具装装备部队。结果这种重骑兵在辽东水网密布沟壑纵横的地势中全无发挥的条件,被生生拖死在河沟山壑里,这也是前隋征讨高句丽无功而返的一个原因。

    精锐的具装铁骑尽皆阵亡在高句丽战场,国库空虚无力继续打造,这也导致隋朝军队任由国内乱贼蜂起却无能为力的局面。

    大唐立国虽久,但隋末天下动荡,对于国家的消耗实在太大,至今国库亦不充盈,何来巨额的军费打造甲骑具装?但现在房俊只是几日之间便打造出上百副,想来最起码锻造工艺是极其简单的,工艺简单,造价就高不到哪里去,这是常识。

    只要想想自己的麾下是成千上万的具装铁骑,与敌对阵之时一声令下即刻摧枯拉朽无坚不摧……这群武将如何能淡定得了?

    文臣们先前只是关注房俊的这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听了李绩的话语,才醒悟过来这具装铁骑对于大唐的军备是何等重要。

    这棒槌,还真是文武全才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