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二陛下再一次愣住。

    说实话,自从房俊进来这太极殿,李二陛下已经被他出乎预料的举措弄得愣了好几回,早已经摸不出这小子的套路……

    不愿意为何维护他而令自己背负“阻塞言路”的名声,李二陛下是很感动的。可是既然不去处置那些御史言官,难道这些毫无节操的家伙还会自动偃旗息鼓?

    房俊自信的笑笑:“所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过的事情,自然不怕人说。微臣只求陛下在下月初的大朝会上,给予一次当面对质的机会,让微臣自己为自己洗刷冤屈。”

    李二陛下就摇头失笑,连长孙无忌也用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房俊。刚刚还以为你得了谁的指点走出这么妙不可言的一步棋,可谁知棒槌到底是棒槌,走着走着,自己就走进死路了。

    你房俊的长处在于你恣意妄为的性格和浑不吝的行事作风,所有人都对你心生忌惮,可是跟那些玩儿嘴皮子的御史言官们当面对质?

    呵呵……

    长孙无忌有些幸灾乐祸,恐怕房玄龄那老狐狸也想不到你这蠢儿子会不按套路出牌,硬生生毁了大好局面吧?

    李二陛下倒是真的替房俊捉急:“你小子傻了?跟那些御史言官对质,你还能全体而退么?”没事儿都能给你整出事儿来,何况你小子也并不是两袖清风玉洁冰清?随便被人家揪住一两处污点,就能给你无限放大,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对于御史言官的威力,李二陛下可谓深有感触、深恶痛绝!以魏徵那老货为首,带给李二陛下的伤害早就铭心刻骨,心里满满的全是阴影……

    可正如房俊所说,言路想要开通困难,但是想要堵塞,实在是太容易了!就比如这一次,李二陛下若是一怒之下将御史言官全部处置一番,可以想见,意识到皇帝陛下不惯着他们,今后这些家伙噤若寒蝉,真话假话再也不敢多说半句。

    李二陛下可不想成为耳目闭塞、被几个大臣便能随意愚弄的昏君!

    可是见到房俊信心满满的样子,李二陛下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小子到底为何这般有恃无恐呢?

    长孙无忌皱着眉头,心里有些不安。这一波弹劾的风潮虽然自己并未直接参与,但是默然旁观便足以让那些心怀猫腻的人得到巨大的鼓励,而长孙无忌是及其乐意看到房俊被彻底掀翻在地的。

    若是被房俊翻盘,那就真是太可惜了……

    *****

    从太极宫出来,时辰尚早,房俊便又回了东宫,窝在藏书楼里看书。

    上官仪此时对房俊心怀感激,见到房俊从外面施施然走进值房,便从座位上站起,对房俊深施一礼:“多谢二郎引荐之恩。”

    将称呼从“校书郎”变成“二郎”,既是亲近的体现,更是表示态度的转变。上官仪心里清楚,今日能够得见太子殿下,并且在东宫蹭了顿饭、喝了顿酒,对于他日后的仕途对有着怎样的影响。尤其是临走之时太子殿下的殷殷叮嘱,更是令上官仪信心百倍!

    前途,已然一片光明,只要能在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就会立即搭上太子殿下这条大船!

    这意味着什么?即便从未踏入官场,上官仪也明白,这意味他的仕途生涯至少要少奋斗十年!他的起点,就比旁人高出不止一筹,只要能在太子殿下面前展示出相应的实力,加官进爵走上人生巅峰,指日可待!

    因此,他怎能不对房俊感激涕零?更何况,眼前这位还是房玄龄的公子!即便上官仪不是那种钻营的性子,但是机会摆在面前又怎能不紧紧把握?

    他是正直不假,但是又不傻……

    房俊则摆了摆手:“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上官仪是个实诚人,便不再多说,只是很狗腿的烧水泡茶,将炉子鼓捣得旺旺的,泡好茶,将茶杯恭恭敬敬的摆在房俊面前书案上。

    房俊就暗暗得意,能让未来的宰相像个跟班儿一样伺候,这感觉不是一般的好!同时又想起来,崇贤馆里还有一位未来的宰相呢……

    只是那熊孩子怎地好几天了也没来见他呢?

    不过房俊并未放在心上,毕竟狄仁杰当宰相的日子还遥远得很,岁月漫长,谁知晓以后会发生什么?只要维持着保持一个善缘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缘分很重要……

    二人先聊着,品着香茶,安静的看书。

    窗外的雪花依旧飞舞,簇簇落下,天地之间一片寂静……

    房俊让上官仪将藏书楼的书册典籍明细仔细的整理出来,用一个包裹包住,以免被风雪打湿。到了申时初,便招呼着上官仪提前下班……

    房府的马车已然早早的等在东宫门外,房俊领着上官仪上了马车,直奔城外庄子而去。

    上官仪坐在这罕见的四轮马车里,上瞅瞅下看看,啧啧称奇,如此华丽奇特的马车,他尚是首次得见。不过在京城的这段时间,也几次听闻过旁人谈论起房家工坊制作的这种四轮马车,据说每一辆的价格在万贯以上,实在是奢侈到了极点,对于此时的上官仪来说,堪称天价。

    因此,坐在马车里的上官仪虽然四处好奇的打量着种种华丽的装饰,却是坐得笔直,动都不敢动,若是不小心毁坏了某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件,恐怕将他卖了都赔不起……

    马车碾压着积雪艰难的上山,并未直接进入庄子,而是拐到另一侧的学堂。

    下了马车,跟在房俊的身后,走在刚刚清除过积雪的小路上,看着眼前高大明亮的房舍,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上官仪很是震撼。

    无他,这学堂的房舍实在是太华丽了!

    虽然看似结构简单,没有雕梁画栋、假山奇石,可是只看这一排排明亮平整的大玻璃,就令上官仪咋舌不已。在扬州,这么大块的玻璃价值在百贯以上,却被学堂就这么用上,若是学堂里的熊孩子一个不留神打碎了,那得多心疼?

    这看似房家族学的地方,太奢侈!

    房家倒是没留神这些,玻璃透光好,学生上课的时候就省眼睛,为什么不用呢?

    领着上官仪来到学堂尽头处教师的办公处,让上官仪将大大的装着书册典籍明细的包裹放在一张书案上,房俊对一个教师说道:“按照书籍的首字拼音,编撰一份目录索引,两天之内完成。”

    学堂里的教师都是附近的一些落魄学子,在来到学堂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学习《三字经》和拼音。现在《三字经》早已传遍天下,拼音虽然没有《三字经》那么普及,却也渐渐受到各地学堂的重视。

    那教师看着明细上密密麻麻的书籍名称,就有些皱眉道:“二郎,时间有点紧啊!”

    房俊想了想,便说道:“可以让学堂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参与进来。”

    那教师欣然点头。

    上官仪有些懵,他不关注这名教师能在两天内完成他数月的工作量,而是问道:“拼音是什么?”

    那教师就笑了起来,大抵是见到上官仪出众的仪表以及文雅的气质跟他很是投契,便从面前的书案上拿起一本书籍递给上官仪,笑道:“这是二郎发明的孩童启蒙之术,兄台若是感兴趣,可以看看。”

    上官仪伸手接过,便见到书籍上鬼画符画着一些符号,下面还有汉字标明读音……

    房俊在屋子里看了看,问道:“我爹没过来?”

    那教师道:“家主这几日正邀请关中的大儒,要开启《字典》的编撰。”

    房俊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字典》啊……”

    在这个年代将用拼音和部首索引的字典这个神器拿出来,妥妥的足以令房玄龄成神的节奏啊……

第七百七十八章 决心() 
中國历史的第一部字典,叫做《说文解字》,汉朝许慎编著。

    原作写於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到了后世,早已失传,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许慎写完之后,献给汉安帝。

    至于《说文解字》的书名,原作者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会意字、形声字,以增益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也就是说“文”是最初的象形字,“字”好象这些象形字所生的孩子。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清朝的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以拼音和部首索引、详细解释每一个字的含义,这种字典千古未有,可以想见,一旦编撰成功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流芳百世绝不为过。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孔颖达又说:“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由此可见,对于文人来说,著书立说便是“立言”,能够编撰《字典》这种影响深远的典籍,足可一书封神!

    这种好事,房俊自然要留给自己的便宜老爹。

    房玄龄学问足够、资历足够、地位足够,只要《字典》著成,等于给房家上了一道护身符。即便将来房玄龄致仕,即便他房俊无官无职,只要不造反,有唐一朝,房家子孙后代便可安然无忧。

    这个年代对于大儒的敬重,是社会性的行为,大儒的地位,是绝对超然的!

    正聊着呢,便有庄子里的家仆到来:“二郎,家主刚刚回来,命您即刻去庄子里。”

    房俊点点头,老爹大概是被朝中弹劾自己的事件弄得坐不住了,正好自己也想要见见老爹,问问对策。房玄龄宦海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这份能耐可是货真价实。

    便对上官仪说道:“庄子里比较清静,适合读书,上官兄白天去崇贤馆,晚间便住在庄子里吧,某命人给你收拾一间客房,一切随意就好。”

    上官仪想要推辞,不过想到房俊连帮他举荐给太子殿下这种天大的人情都做了,还有什么好客气的?便拱手感激道:“既然如此,愚兄也就愧受了。”

    房俊笑道:“这就对了!上官兄且在这边稍坐,某去见见家父,聆听教诲。”

    上官仪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对于朝中群起而弹劾房俊之事也略有耳闻,知道房俊这是去向房玄龄请教如何应对,自然不方便旁人在侧,说道:“二郎自去,愚兄正好请教一番这拼音如何奇妙。”

    房俊嘱咐那教师好生招待上官仪,不可怠慢,这才告辞而出,步行向庄子里走去。

    *****

    正堂里,房玄龄品着香茗,坐在太师椅上。

    房俊进来先是施礼问候,然后坐到房玄龄下首,自有侍女奉上香茶。

    房玄龄抬起眼眸瞅了次子一眼,见房俊神定气闲安然稳坐,甚至眯着眼仔细的品了品茶水的滋味,便微微点头,这个儿子有一股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卓越定力,是个干大事的料!

    沉吟了一下,房玄龄问道:“朝中之事,可都知道了?”

    房俊答道:“是,刚刚从太极宫回来。”

    “哦?”房玄龄略感诧异,这是去求见皇帝了?难不成是去求情,希望陛下网开一面,不要被御史言官的压力影响,从而处置与他?还是去向陛下进了谗言,狠狠打击那些御史言官呢?

    依着对儿子的了解,这两种情况都极有可能发生……

    便详细的追问房俊的意图。

    房俊简明扼要的将对李二陛下所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房玄龄就很是欣慰,赞道:“做得好!做官与做人一样,有所必为,亦有所不为。相比于朝廷言路的闭塞,个人的荣辱沉浮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吾等持身守正满腔正气,些许污蔑,如同清风拂面尔,终将消散无踪。历史是公正的,或许那些毫无操守的贪婪之辈能得意一时,却终将被子孙后代唾骂!”

    儿子不仅才华出众、能力卓绝,更兼得有如此气量,能为了帝国之未来甘愿忍辱负重,怎能不令一向正气廉洁的房玄龄老怀大慰?

    千古正气,当如是!

    房俊却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的确不赞成李二陛下对御史言官赶尽杀绝,可也没说自己就打算忍气吞声啊!

    摸了摸鼻子,房俊说道:“那个……其实,反击一下下,也是可以的。”

    房玄龄愕然,转而不悦道:“年级轻轻便深受皇恩,却连这么一点委屈都忍不了?你自己也说,一旦陛下处罚严苛,怕是大唐的言路从此闭塞,自此以后再无敢说话之人,此乃帝国之隐患!便是忍了这一次,又能如何?你今年尚未及弱冠,陛下心中明白你是受了委屈的,将来又怎会不补偿你?相比你现在出了这口气,反而是忍受这委屈,好处更多!”

    房俊无奈,他又怎么不会算这笔账?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万年太久,咱只争朝夕啊……

    若是现在这个大总管的职位没了,李二陛下即将发动东征,然后打上两三年的仗,那个时候的李二陛下还能有多少进取心?每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在老年的时候都会變態一般的执着于朝局、天下的稳定,到了那个时候,老皇帝一时半会儿死不了,新皇帝也不能上位,自己的理想、所谋划的未来,岂不是要付之东流?

    最起码,蹉跎半生是免不了的。

    这个结果,房俊绝对不能承受!

    房俊想了想,看着老爹,轻声说道:“父亲,您就快要致仕了……”

    房玄龄微愣,随即默然。

    致仕啊……

    曾几何时,那个从青州远赴关中投靠李世民的少年俊彦,已是暮气沉沉,老骥伏枥。房玄龄这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书生到宰执天下的帝国宰辅,精彩壮烈,死而无憾。能够在老年平稳致仕,之后教书治学、著说立说,更是人生一大快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