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贞观末期、高宗初期,大唐的名将屈指可数,除了薛仁贵刘仁轨席君买这些人,还有谁?刘仁轨固然成就未有薛仁贵显赫,却也是不可多得的名将!

    刘仁轨张老脸红得像是煮熟的螃蟹,无地自容道:“侯爷,莫说了……”

    他现在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被房俊吹嘘到这等地步,实在是太丢人了……

    李承乾看了看房俊,整了整头冠,亲手将刘仁轨搀扶起来,郑重道:“刘卿,平身。”

    刘仁轨激动得不能自己,这可是太子殿下啊,未来的大唐皇帝,亲自搀扶咱个小小的大头兵?说出去,这可是无上的荣耀!

    房俊让刘仁轨入席,刘仁轨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般,坚决不肯,李承乾摁着他的肩膀让他入座,这才勉为其难心情忐忑的坐了,却是如坐针毡。

    居然能跟太子殿下同席……

    老刘心情激荡。

    这不能怪刘仁轨没见过世面,亦或者卑躬屈膝,在这个封建王朝里,皇帝那就是高高在上神般的存在,手执乾坤掌握着千万人的生死,谁能不惧?

    也就是房俊这等穿越之人,总是将思维停留在二十世纪,未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时代,对于皇权缺乏必要的尊重和畏惧。

    当然,这也是李二陛下之所以对房俊另眼相看的原因。

    若是如同旁人般唯唯诺诺的应声虫,李二陛下显然懒得搭理,毕竟那样的臣子太多了,不差房俊这个……

    房俊大量番刘仁轨,奇道:“这大冷天,你不在军营里待着,满大街的晃悠啥?某刚刚见你还背着行李,怎么回事?”

    刘仁轨苦笑道:“卑职现已辞去军务,变成介草民。只可惜无亲无故孑然身,时不知去何处落脚。先前曾想去农庄投靠于侯爷,只是脸皮有些薄,未能下定决心,不料却在此与侯爷相逢,便厚颜请侯爷收留了。老刘没多大本事,但是看家护院还做得来……”

    “等会儿!辞去军务?这话怎么说?”房俊蹙起眉毛,问道。

第四百五十六章 国家战略(中)() 
松鹤楼里,房俊再一次拍了桌子,破口大骂。

    “娘咧!他长孙冲这是要作死么?就算看不惯我房俊,却又何必将神机营的骨干贬斥的贬斥,驱逐的驱逐?这可都是神机营的骨架,是战斗力的根基,没有你老刘,没有老段,他长孙冲自认为凭他那张小白脸娘娘腔就能玩得转神机营,就能让那些纨绔油条给他玩命?简直蠢不可及!”

    李承乾无奈的看着房俊:“休要开口骂人,要注意素质。”

    刘仁轨却是吓得肝儿颤,这可是有太子殿下在座啊,您就敢张嘴骂人,骂得还是人家太子的小舅子、表弟?啥都不说了,侯爷您就擎着咱一个字:服!

    房俊瞪眼道:“素质?素质个屁!他长孙冲有素质吗?怎么地,护着你家小舅子了?那神机营是某房俊一手创建,某领着大伙在西域跟突厥狼骑对着干,领着大伙舍了性命捞功勋,现在被他长孙冲这般排除异己胡搞乱搞,还不让某骂几句?”

    李承乾双手一摊:“孤哪里有维护他?只不过就事论事,人家长孙冲自有手段去执掌神机营,你不能因为跟你亲近的人被赶走了便说人家干得不好,有失公允嘛……”

    “哟呵,长学问了啊?公允?公允就是个屁!您这时候给咱将公允来了,当初陛下命咱将神机营交给长孙冲的时候,您咋不讲公允?陛下偏袒于魏王,将您差点逼上绝路的时候,您咋不讲公允?现在跟咱讲起公允来了,您可拉倒吧!”

    房俊忿忿不平,一点都不给李承乾面子。

    太子又咋地?太子也得讲理啊!你们皇家不讲理,还不许别人抱怨几句?太霸道了吧!

    刘仁轨早就吓傻了,这位侯爷是真的牛啊!居然指着太子殿下的鼻子这般说话?

    他开始在心里盘算了,房俊于自己有知遇之恩,且交情莫逆,等会儿太子殿下一怒而起,将门外那些侍卫召唤进来将房俊拿下明正典刑的时候,自己是护着房俊太跑,还是劫持太子殿下作为人质呢……

    李承乾哪里知道身边的刘仁轨已经目光不善在谋算要劫持自己,面对房俊的职责,只能苦笑连连。心里非但没有一丝不被尊敬的恼火,反而有些异样的舒爽……

    这舒爽让李承乾自己都吓了一跳。

    难道孤骨子里是个贱皮子,就喜欢别人当着自己的面前耍混犯楞?

    可房俊越是这般不顾仪态,越是说明他心里对自己不当外人,否则怎能如此失态?

    越是身居高位,就越是难以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就越是渴望友谊……既然房俊将他当做自己人,毫不掩饰心情,李承乾这样一个思想比较单纯、自幼没有朋友的皇子,怎能不高兴?

    尤其还是房俊这么有能力的人……

    房俊骂了一阵,火气发泄得差不多,李承乾也不着恼,笑吟吟的一个劲儿为房俊斟酒布菜,亲切的招呼刘仁轨自便,该吃吃该喝喝,不必拘礼。

    忿忿的放下酒杯,房俊对刘仁轨说道:“记得当初在码头那边,半夜将一批军械装船的事情么?”

    刘仁轨心里一跳,瞅了瞅李承乾,见到后者好奇的看过来,便知道这件事不必慢着,点头道:“自然记得。”

    那件事事后房俊曾跟刘仁轨深谈过一次,所以他记忆犹新。

    “跟太子殿下讲讲来龙去脉,尤其是那批军械的去向,不必隐瞒。”

    “诺!”

    刘仁轨仔细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向李承乾娓娓道来……

    李承乾越听越是惊奇,等到刘仁轨讲述完,好奇的问道:“虾夷人住在哪里?”

    “就在倭国北边的岛屿上,倭国占了虾夷人的地盘,又对虾夷人大肆屠杀和镇压,虾夷人对倭人恨之入骨,不共戴天。”房俊解释道。

    “据孤所知,那倭国不过是一处弹丸之地,国小民寡,不足为患。二郎何以如此大费周章,图谋于倭国?”李承乾有些不解,问道。

    弹丸之地,国小民寡?

    对于这等典型的天朝上国国大民骄的思维方式,房俊嗤之以鼻。

    正是这等弹丸之地、国小民寡的倭国,狠狠的盯着中华这头肥硕的大象,直至被他逮到机会,不知啃噬了多少血肉,差一点把这头大象给咬死!

    不过现在大唐兵强马壮国力雄厚,怎么可能将倭国放在眼里呢?事实上直到甲午之前,整个中华上国也从未将弹丸之地的倭国放在眼里,最终酿成大患,险些亡国灭种。

    或许,现在应该给未来有可能成为皇帝的李承乾、以及极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刘仁轨上一堂国家战略课程……

    想到这里,房俊放下手里的酒杯,沉思一下,问道:“殿下可知在前隋之时,倭国曾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觐见隋炀帝,递上过一本国书?”

    李承乾到底是被一群大儒教导出来的弟子,能力如何且不说,读书破万卷却绝对当得起,只是稍一思索,便笑道:“可是闹出了大笑话,惹得隋炀帝大为不满的那件事?”

    房俊点头道:“正是……”

    刘仁轨恍然大悟,接口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房俊大笑道::“不错!”

    李承乾略带诧异的看了一眼刘仁轨,有些意外。

    先前房俊虽然极力推崇刘仁轨,李承乾认为这刘仁轨当是一员虎将,毕竟换了是谁也得从刘仁轨这一张未老先衰的老农一般的脸上看出这个答案。

    可是此人居然能知道这件事,想来读过的书必定不少,非但度过,而且记性相当不错,不然如此冷僻之事,一般人看过便忘,只是当做一件趣事,谁会记得?

    说起这件事,当初在中原的确是个大笑话。

    大业年间,倭国向隋朝派出的第一个政府使团终于到达洛阳,使团首领叫小野妹子,很容易令人误解的一个名字,实则这人是个身高四尺的男人……

    这位使者称隋炀帝为“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并说他带一批佛僧前来学佛法,然后向隋炀帝递呈其君主的一封信,相等于国书。

    信的开头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这等语言结构,令天下哄笑,将倭国好一顿鄙视。

    不仅是这种奇葩的自称,在古代东亚地区朝贡体系中,只有中國的皇帝才能称为“天子”。因此,倭国书信把他们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令隋炀帝大为不快,而且“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也犯了隋炀帝的忌讳,说谁是“日没处的天子”呢?于是,便吩咐“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不过,此时隋朝正进行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也不希望增加树敌。但是,隋炀帝显然对此事耿耿于怀,在次年选派裴世清等十三人组团回访,并带回前所未有的关于倭国的完整和准确的消息。

    房俊相信,若是隋朝不亡,依着隋炀帝的心性脾气,搞不好真就能挥师渡海,将倭国给灭了……

    正是因为这件事,中原人士从未将倭国放在眼中,在他们看来,一个弹丸之地、国小民寡、且不修教化的国家,有何足惧,何必放在眼中?

    房俊郑重说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永远的强盛,总有天灾内乱导致虚弱甚至覆灭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永远的弱小,总有一天名将辈出国力强盛!如何才能让一个国家永远强盛呢?很简单,让它周围的国家,永远的弱小下去!”

第四百五十七章 国家战略(下)()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盛极必衰,衰极必兴,这是千古不移的治理,国家亦是如此……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那就必须要制定长远的战略,然后坚定不移的施行下去。国家战略,区分内外,内外有别,又相辅相成,旦制定,那就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半途而废,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依我看,对外的战略其实很简单,不能任由那些强大的敌国满满的衰弱下去,更不能放任那些弱小的国家点点的经营,终至强大起来!动用切资源,运用切手段,未雨绸缪,占据先机,去参与到敌国的内政之中,让那些强大的分崩离析内乱不休,让那些弱小的不得不依附于我,全盘掌握!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足以令我大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前世的房俊虽然官位不显,却也非是吴下阿蒙,兼且信息获取的方式多种多样,极具时效性,是以对国内外的形势了如指掌。

    老美自打立国之后,便奉行的这种政策,将这套玩得很溜……

    将小国的政治金融牢牢掌握,让你生则生,让你死则死,岂敢不以老美马是瞻,任凭驱策?

    对于级大国,则联合被他自己控制的小国进行地缘上的包围,实施经济、科技等等全方位的制裁与压制,不断的削弱敌国的国力。

    这是条大国称霸之路……

    以目前的大唐来说,完全有实力走这条路。

    当然,前提是必须扭转国人那种国大民骄不将蕞尔小国放在眼里的自大属性。自信是好事,但是自负却极易让整个国家的战略生根本性的错误。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是利益攸关的对手,便是敌人。只要是敌人,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我们都要视同仁,时刻保持着最高的警惕!”

    房俊如是说。

    李承乾和刘仁轨被震撼得有些呆……

    这种思想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国家关系的认可,但是咀嚼其中三味,却觉真的很有道理。

    房俊又冷笑道:“去年不仅倭国来朝贡,尚有林邑、新罗、真蜡等国遣使来唐,朝见天子,说上几句漂亮话,称赞番大唐盛世,口头表达下忠心,然后每次,陛下都龙颜大悦,赏赐大量银钱宝物大堆好东西……”

    李承乾吓了跳:“二郎,慎言!父皇如此,乃是向化外之民宣扬我大唐恢弘气度,怎地你似乎不以为然?”

    “呵呵,怎敢不以为然?只是现在才知道,个国家的气度是要依靠这种方式来显示的……某在想,那些被大唐气度震得五体投地的蛮夷们,现在正在家里吵着嚷着再派批使者前来朝贡,若我是蛮夷,我恨不得年派遣十二波使者前往大唐,递交本国书,磕上几个头,说几句好听话,每个月都让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感受到天朝上国的无上荣光,感受到来自于化外之民的忠心臣服,然后顺道带走有可能相当于整个国家财富的赏赐……这得有多划算?”

    房俊打开嘲讽模式,尽情的嘲讽,反正此间只有三人,李承乾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跑去李二陛下那里告状,刘仁轨更是自己的心腹,绝对不会背叛自己。

    这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早在上辈子的时候,房俊就对于中原王朝这种好大喜功的朝贡体系啼笑皆非,这时候能在当事人眼前吐槽番,那感觉相当爽快……

    刘仁轨深思片刻,默默点头,觉得房俊说的很有道理。

    那些财货都是百姓们的赋税,以之供养皇家,这理所应当、无话可说,可是仅仅是几个化外小国说几句漂亮话便大肆赏赐,这就有些不合情理。

    李承乾则无奈苦笑道:“你呀你呀,这脾气说明时候才能改呢?这事儿可不只是父皇如此做,自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不都是这个样子么?”

    “昔年匈奴占居了朔方,打得赢就冲过来,打不赢得到的好处反而更多,又是金银财宝又是公主和亲。几百年过后,我汉人被杀得十室九空,还被戏称为两脚羊,任由蛮夷宰刻。几百年前是这样,几百年后还是是这样,要我说打了胜仗的还不如那战败者呢。几百年过去却连战略都毫无改变,皇帝的思维还是那个老样子,真不明白怎么好意思成天到晚的吹嘘说明堂皇盛世……”

    房俊今天很郁闷,酒杯接着杯的喝,话越来越多,也愈来愈无顾忌。

    李承乾对于这番话不肯认同:“这前后两者不同吧?那倭奴不过蕞尔小国,即便将来翻脸也不过是疥癣之疾,如何能与汉时的匈奴相提并论?”

    “疥癣之疾?”房俊斜着眼睨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