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棱照射进来,透过浮尘,形成一道道割裂的光柱。

    君臣对坐,凌乱的屋子早已收拾干净。

    李二陛下叹息道:“朝中坊间,持房俊之观点者,怕是不在少数吧?”

    房玄龄略一沉吟,说道:“是。”

    “唉!”李二陛下再次叹息,语气有些萧索:“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朕的苦心?”

    房玄龄默不作声。

    “难道房卿你也不赞同朕?”李二陛下若有所觉,不悦说道。

    “陛下……可否再次斟酌?”房玄龄缓缓说道,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也不赞同和亲政策。

    李二陛下恼火道:“北狄世为寇乱,今吐蕃倔强,土谷浑朝秦暮楚,皆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此一策也。若随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亦一策也。”

    见到房玄龄不置可否的态度,有提高音量,隐有恼怒道:“朕为苍生父母,苟克利之,岂惜一女!”

    房玄龄是他的左膀右臂,政务之上,比大舅哥长孙无忌还要更加倚重三分,若是连房玄龄都不站在自己这边,难道朕真的要成为孤家寡人?

    可朕这是为了自己吗?

    朕是在为大唐千秋万世着想,是在为千千万万平民百姓着想,一旦开战,兵连祸结,刚刚有了眉目的贞观盛世,岂非毁于一旦?

    简直混账!

    房玄龄依旧默然。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李二陛下为何一心想要通过和亲稳住土谷浑与吐蕃……

    通过和亲以后的姻缘关系,以达到稳定边防的政治目的,和亲不同于武力扩张,可见,李二陛下的和亲思想根本上还是为其政治服务的。

    因为在李二陛下心里,土谷浑也好,吐蕃也罢,反正打打停停,互有胜负,能征便征,不能征也无所谓……

    他要平定后方,为东征高句丽让路!

    只有高句丽,才能让他的圣名超越历代帝王,成为千古之一帝!公子許说感觉好久没求票了……给点面子吧!

第二百四十七章 劝谏(下)() 
房玄龄沉默稍许,温言道:“可是陛下,老臣窃以为,吾那劣子有一句话说的却是有道理:气节这种东西,一旦丢了,怕是很难再找得回来……”

    你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千秋圣名,却将大唐的气节毁于一旦!

    房玄龄与李二陛下不同,他看重的是这个国家,而不是一个人的名誉!

    “气节自存心中,如何谁丢就丢?若是这般容易便丢了,那又要之何用?”李二陛下怫然不悦。

    房玄龄慨然一叹:“怕只怕陛下这和亲的先河一开,后世子孙一旦遇到困苦,便以此为鉴,叫嚣着遵循祖制,实则却是好逸恶劳贪生怕死,只知以女人和亲,却不去励精图治奋勇征战,那吾煌煌大唐,岂非崩于此等不屑子孙之手?”

    若是房俊再此,必然给老爹点个赞,简直有穿透历史之眼光!

    正是那号称“唐明皇”的李三郎,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将好好一座锦绣江山葬送与鞑虏之手,弄得身死国破,河山破碎,而他之后的子孙,则将“和亲”奉为圭臬,一个又一个公主嫁出去,将大唐气魄挥霍一空……

    可即便是那样,又真的换来和平了么?

    李二陛下依然坚持:“此为缓兵之策也,堂堂公主下嫁,身份高贵,在陪嫁以农学医科百工之匠,胡虏焉敢不尊若神明?有公主在其间缓和,起码得三十年太平。而吾大唐正可趁此期间历兵秣马,方可与胡虏一决雌雄!”

    房玄龄想起了儿子那句大逆不道的话语:耻辱和亲,送去公主,玩完再杀,照样入侵!

    真真是一针见血!

    偏偏一向英明的李二陛下,却被千古圣名所累,迷了心智,看不透这其中的利弊得失,还在天真的对胡虏报以幻想。

    房玄龄霍然抬头,目光灼灼的盯着李二陛下,沉声说道:“陛下此言差矣!李唐虽有胡人血脉,然则即已得继大宝,便是中原正统!陛下若是赐予胡虏蛮夷农学医科百工之匠,与养虎为患何异?”

    李二陛下呆了一呆,豁然惊醒!

    李家皇族,本身就有鲜卑胡人血统,在他的眼中,那些胡虏蛮夷同汉家根本并无太大差异!对他来说,将公主嫁与胡虏,其实跟嫁入他房家亦无分别……

    可问题是,现在他是李唐的皇帝,是这个帝国的皇帝,是整个华夏神州的皇帝!

    怎么能以这种目光却看待问题呢?

    他自己视天下为一家,然而那些号称正统的中原世家、儒家门生,却从骨子里视胡虏蛮夷为仇!自己岂非

    即已主宰中原神州,那么天然的便与塞外民族划清界限,世为寇仇!

    别看那些大臣明面上支持他的和亲政策,那是因为如此一来可以暂时远离战争,不会伤害他们的经济利益;可背地里,指不定怎么说他一意孤行、毫无气节,因为那又涉及到大臣们的名誉,便会一股脑的都推到他李二的脑袋上!

    如此一来,好处都被他们得了,翻过来还要在舆论上抹黑他李二,史书上回怎么写?

    写史书的也是他们的人!

    估计是缺德事干的太多,李二陛下心里发虚,就怕有人说他坏话,宁可干出篡改史书这种没品的事,也要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

    房玄龄一眼便看出李二陛下的纠结,心底唏嘘,所以只要一涉及到名声问题,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分分钟脑残……

    便诚恳的说道:“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人乎?”

    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普天之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满两全其美,何况是人呢?

    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这是天地至理!

    李二陛下默然半晌,轻叹道:“人言可畏,为之奈何?”

    你说的道理朕都懂,可那些大臣胡说八道,我也真是怕了,难道都抓起来砍掉脑袋,不让他们说话?

    说来说去,就是怕拒绝和亲之后,边衅再开,被那些个大臣将屎盆子全都扣在他的脑袋上,然后口水四溅,大肆鞭挞!

    可是不和亲,就必须对土谷浑和吐蕃保持足够的军事压制,如此一来,东征高句丽的计划便遥遥无期,自己千古一帝的梦想……也就遥遥无期!

    房玄龄自然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说道:“陛下春秋鼎盛,正当励精图治,吾大唐兵甲之盛,傲视环宇,岂是前隋可堪比拟?只需稳固内政,三五个丰收之年,便可集聚粮秣,那时大军所指,区区高句丽何足道哉?”

    李二陛下再次沉默。

    目光凝视在桌上的这幅字卷,俊秀圆润的字体,霸气冲天的字句,像是一把火在李二陛下心底熊熊燃烧。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若是真的做到如此地步,大唐将会是怎样一个煌煌的国度?若是真的做到如此地步,那我李世民,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能如何?

    树起这巍巍大唐的铮铮傲骨,朕之功业,怕是比之荡平高句丽,亦不遑多让了吧?

    可是,那可是高句丽啊,无数代帝王都未曾真正征服过的高句丽……

    李二陛下陷入深深的纠结,看着面前苦苦谏言的房玄龄,李二陛下心底微微有些遗憾。

    诚然,房玄龄足智多谋,忠心不二,能力超群,他所说所想,均有其道理,却让李二陛下愈加迷惑纠结。

    若是……克明仍在,或许勿用这许多理由,只需得一句话,他便可欣然从之。

    说到底,房玄龄善谋,却不善断!

    自己是否应该听他的意见呢?

    ************

    朝中关于和亲之事,群情汹汹,争执不下。

    赞成的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政策,可以为大唐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整军经武厉兵秣马,方可一举荡平西域之胡虏。

    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以女人换和平,那不是真正的和平,非但丢掉了大唐武人一贯的傲骨,让整个国家蒙羞,更会助长胡虏蛮夷的嚣张气焰:发兵一围虚张声势,便可让大唐又送闺女又送嫁妆,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到时候所有的西域蛮夷都效仿之,你怎么办?跟你要闺女和亲,你给不给?给了,无休无止;不给,之前的丢算白搭了,该打还是得打……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谁也说不服谁。

    而无论李二陛下亦或是房玄龄、长孙无忌、李绩等重臣,却是三缄其口,保持缄默,一直未发表态度。

    这更令朝野上下对陛下的态度猜疑颇多。

    而在此期间,房俊却是声名鹊起,只不过这个名声是在李唐皇族的女眷之间流传……

    那一首凄婉哀绝的《黄鹄歌》,那几句霸气四溢的国之气节,正气凛然硬刚李二陛下的反和亲态度,令其在李唐皇族贵女之间的名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才是真正的男人!一遇到事儿就把女人推出去算什么本事?

    连带着,家中有适龄女眷的皇族,全都对房俊好感大升。

    其实大家都明白,就算李二陛下开启和亲,也不会将公主嫁出去,没有合适的了……

    几位成年的公主都已许下婚约,剩下的几位要么年纪尚幼,要么尚在牙牙学语,怎么嫁?

    即是如此,自是寻找皇室之中的适龄女子,赐予公主封号……这谁都明白。

    比如江夏王李道宗……

第二百四十八章 伏请() 
江夏王李道宗坐在榻上,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嘤嘤垂泣的长女,方正黝黑的面庞毫无表情,心口却针扎一样的疼。

    与世人重男轻女不同,李道宗对两个儿子素来严厉管教,绝不可在外惹是生非,一旦犯错,必是重罚。却对两个女儿当作掌上明珠,宠溺之情无人不知,视若珍宝。

    眼见长女雪雁刚刚及笄,已是出落得窈窕清丽、花容月貌,李道宗自是愈发宠爱,平素温言软语,不舍得说一句重话。求亲的媒婆几乎踏破了江夏王府的门槛,却都被李道宗一一婉拒,他要好生斟酌,为女儿寻一个踏实稳重的夫婿。

    平素温婉如水知书达理的女儿哭得梨花带雨,李道宗如何不心疼?

    可是,李道宗也只能这么看着,说不出一句话。

    他不敢给女儿哪怕一个虚假的承诺!

    “父亲,您去跟陛下求情好不好?女儿不想嫁到土谷浑,更不想嫁到吐蕃!女儿马上就出家为道,这辈子都不嫁人,就守在父亲膝前尽孝,好不好?”

    李雪雁双眸垂泪,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滑过清丽白皙的脸颊,哭得肝肠寸断,凄婉哀绝……

    李道宗嘴角抽搐一下,心如刀割,却依然沉默。

    他能不能去求李二陛下?能!别说是求,便是让他为了女儿去死,都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可问题是,求了有用吗?

    自从传出陛下打算答应土谷浑和吐蕃的求亲,李道宗便感到不妙。陛下家里没有适婚的公主,按照旧例,便会在宗室之中寻一个年龄合适尚未婚配的女子,赐予公主封号,外嫁和亲。

    谁愿意自家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闺女嫁到塞外荒漠,去吹北风吃沙子?

    于是,家中有适龄未嫁女的,便着急忙慌的托媒婆找人家,哪怕不能立刻成婚,也得赶紧定下亲事,造成既定事实。陛下再是霸道,也不能让咱把婚退了外嫁和亲吧?

    长安城里倒是掀起了一阵成亲风潮,天天都有成亲队伍敲锣打鼓的在街上招摇过市……

    可是别人这么干可以,他李道宗却不行!

    前几日陛下将他召入大内,斥责一番,说的是他当年因贪赃被御史台弹劾,从而罢免官职消除封邑的事儿。当时李道宗不明白,这都过了好几年了,也惩罚过了,您还翻出来说,有意思吗?

    等到临走之时,陛下貌似无意的问了一句:“汝家雪雁,已然及笄了吧?”李道宗还以为陛下这是要为自家闺女指婚呢,还挺高兴,这证明陛下并未因贪赃之事而疏远自己。

    可是随即,宫中便传出陛下欲答应土谷浑和吐蕃求亲之事。

    李道宗这才恍然大悟,这是要把自己闺女给嫁出去啊!

    若是没有房俊闹得那一出,李道宗相信,现在册封雪雁为公主的诏书估计早就下达了!

    李二陛下的决定,谁能更改?即便房俊进谏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但是李道宗可不信李二陛下会听从劝谏,打消和亲之策。李道宗自己就是大唐数得着的名将,自然不会看不出李二陛下稳住土谷浑与吐蕃,却志在高句丽的谋划!

    与李二陛下的野心相比,所有的一切都得让路,谁也拦不住!

    可是看着自家的女儿……他是真心疼啊!

    若是可能,他都想自己代替女儿嫁娶蛮夷得了……

    李雪雁自然也明白父亲的难处,哭了一阵,发泄一番,知道此事大抵已不可更改,便擦了擦眼泪,露出一个凄美的笑容,抽噎着说道:“女儿非是任性,实是不愿远离父亲,还请父亲不必为女儿担心,女儿会乖乖的嫁去蛮夷,承担起和亲重任!”

    李道宗看着乖巧柔媚的女儿,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一揪,疼得他喘不过气来!

    吾李道宗堂堂七尺男儿,冲锋陷阵杀敌无算,难道连女儿都护不住?

    若要将吾的女儿嫁出去,除非……让吾死!

    李道宗霍然起身,对李雪雁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温言道:“吾儿放心,为父这就入宫,若陛下执意选你和亲,就让他先取了某这颗项上人头!”

    言罢,一振锦袍,大步走出门口,喝道:“来人,备马!”

    府中部曲立时忙碌起来。

    李道宗赶到太极宫的时候,李二陛下正与几位大臣在太极殿议事,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