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是何等反应。

    鸿胪寺掌管一切对外事宜,素来与军方穿一条裤子,双方利益相同,仗打得越多、打得越大,自然利益就越多,否则天下太平河清海晏,还要军队和鸿胪寺干什么?

    可惜呀,这位皇族子弟,连自己的指责都没有弄清,连屁股应当坐在哪里都不知道,便急吼吼的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况且,你这番近乎于软弱的调调儿,陛下能听得进去?

    咱们这位皇帝,今年虽然修身养性,可是骨子里依旧是那个“三千破十万”、意欲御驾亲征的铁血君王!

    在皇帝心里,唯有不停的征战、不断的征服,才能够让他距离“千古一帝”的梦想更进一步,你现在劝他要对邻国怀柔以地……

    呵呵,你咋不劝狼吃草呢?

    或许那个更容易一些……

    果不其然,皇帝显然对这个宗室子弟忍无可忍,厌弃的挥了挥手,淡然道:“汝先退下,回家好生反省。”

    李孝友浑身一颤,脸色煞白,却不敢忤逆皇帝之言,只得耷拉着脑袋,灰溜溜退出大殿。

    “唉!是某有些想当然了,人才难得,纵然是揠苗助长,亦是不成器呀!”

    李二陛下有些郁闷。

    为何同是长安城中的纨绔子弟,房俊可以一朝醒悟便浪子回头,扬蹄奋进,似李孝友这等宗室子弟,却往往难堪大任,无一是处?

    叹息一声,李二陛下道:“回头,政事堂重新拟定一个鸿胪卿的人选吧,鸿胪寺干系重大,定要一个老成谋国之人,方可契合国家之政策,协助诸位宰辅料理军国大事。”

    “喏!”

    岑文本与一直闷声不吭的李绩齐齐起身应命。

    李二陛下摆摆手,让两人坐下,这才说道:“诸位说说吧,对于新罗女王请求内附于大唐,并且请大唐敕封以为皇族子弟继任新罗王位之事,有何看法?”

    这件事,其实先前已然有所争议,赞同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也就暂时搁置,并未有所决议。

    谁成想房俊这厮率领船队出去耀武扬威的转悠一圈儿,把这个难题又给重新提上了议程……

    然而毕竟有所不同,以往是大唐要求,难免有趁火打劫强人所难之嫌,现在则是新罗请求,人家心甘情愿,若是不准,反而有可能伤害了盟友的感情,拒人于千里之外……

    李二陛下捋着胡须,眼神湛然的看着诸位大臣,心里略感爽快,满朝文武,还是房俊这个棒槌贴心呐!

    当年他下诏封建天下,其中固然包含诸位有功之臣,有筹功之意,但是更主要的却是私信作祟,意欲将自己的儿子们都能敕封建国,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儿子们尽皆有份,不至于除了太子之外余者一无所有,最终闹得因妒生恨,兄弟阋墙。

    结果却被大臣们齐齐否决了……

    这件事,一直是他心中块垒,总惦记着是个事儿。

    这一次他又以长乐公主之封爵明明佐渡岛,以此试探群臣,没想到群臣尚未有所反应,反倒是离得最远的房俊闻到味道,主动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皇帝自然心中快慰,睥睨着殿上群臣,心中忍不住在想:论起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之道,不是我瞧不起谁,你们都是渣渣……

    瞧瞧人家房俊是怎么办事儿的?

    大军压境,挑拨离间,将新罗祸祸得主动上表臣服,愿意内附,并且主动提请敕封大唐皇子前往新罗继任!

    你们不是说朕觊觎邻国之领土,以暴力慑服,非是明君之道么?

    现在人家新罗女王找上门来要求朕去觊觎她的领土,你们还有和话说?

    大臣们自然也能看到其中之区别,所有无论赞成与否,都在心里头快速转着各种念头,组织着措辞,盘算着利益,一时之间居然无人答话……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儒家道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述求,官场之上,尤其如此。

    清官如此,奸佞亦是如此。

    大臣们面对任何一项决议,所表达出来的态度,绝非单纯的以对错、善恶来评判,那样的官员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凤毛麟角,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偶尔出现那么一两个,注定要载入史册,成为传奇。

    最起码,贞观一朝,便没有那样的“纯臣”……

    纵观贞观大臣,“能臣”遍地,但是“清官”却没有几个。长孙无忌、萧瑀、高士廉、岑文本之流,能力卓越,为帝国的富强稳定做出了不朽之贡献,但事实上,这些人尽皆为了各自家族、势力的扩大发展,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是房玄龄这样的君子,亦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固然是真,但是官场之术玩得贼溜,谁也捉不住一丝半点的把柄,故而才能人脉通达,屹立不倒。

    或许,唯有马周算的上一个“纯臣”之赞誉……

    大殿上沉默良久,岑文本才出声道:“新罗内附,乃是其女王所提请,现在更亲自赶赴长安而来,意欲向陛下当面敬献国玺、递交国书,请求大唐敕封一位皇子,前往新罗继任王位,陛下若是拒绝,岂非是寒了善德女王一心崇敬大唐之心,寒了新罗百姓期盼天朝怜悯体恤之情?故而,微臣以为,陛下应当赞同。”

    他是朝中少有的一如既往的抱紧皇帝大腿的大臣,盖因其家族势单力薄,在关陇贵族、江南士族冠盖如云的朝廷之中,必须左右逢源方能确保自身地位,与其如此,还不如紧跟皇帝的步伐,亦步亦趋来得好。

    皇帝的心意,满朝皆知。

    他现在摆明车马支持皇帝,算得上是立场正确……

    李二陛下心里舒坦,面上却平静如水,淡淡的扫视了一眼群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略微沉吟,而后道:“侍中之言,老成持重,老臣并无异议。”

    作为关陇贵族的扛把子,长孙无忌此言,算是代表朝中关陇贵族出身的官员公然表态。

    事实上,作为与李唐皇室关系最亲密的势力,关陇贵族们是乐于见到皇室子弟分封天下的,君不见李二陛下的皇子之中,哪一个跟关陇贵族不是有着亲密的关系?

    一旦李二陛下诸子分封天下,大家的利益便能够立即扩展到各个封国……

    只不过历史上诸多封建天下的王朝,到了最后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才会在当初反对李二陛下的“封建天下”之政策。

    没人愿意见到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却因为一个错误的政策开了历史的倒车,最终陷入分裂与内战之中。

    这亦是攸关自身利益的大事……

    但是现在形势却有所不同,人家新罗女王哭着喊着要求内附,要求敕封大唐皇子为新罗王,凭什么不能成行?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尚书右仆射张行成便反对道:“赵国公之言谬矣!大唐威重四海,固然靠的是无敌之军旅,但是马上打天下可以,却怎能马上治天下呢?微臣之见,对于新罗女王前来长安请求内附之事,应当予以驳回,并且多加恩重,以化其心,责令大唐皇家水师于新罗扶持金氏一族,肃清叛乱,助其稳定朝政,则必然使得新罗百姓感受到大唐之煜煜天威,诚心敬服。反之,若是强加皇子于新罗为王,则必然使得新罗百姓忧惧加深,心生抵触,此后数年,必然反抗不断,使得帝国焦头烂额,靡费大量军费在那苦寒贫瘠之地,实在是得不偿失……”

    巴拉巴拉一大篇,到了最后才是重点——新罗苦寒贫瘠之地,取之何用?

    实则,张行成亦是无奈。

    山东世家的共识,是要一路紧跟房俊的脚步,扶保房俊成为宰辅之首,将其培养成为山东世家在朝中的代言人。张行成固然已经身为尚书右仆射,但是他这个宰辅,说的话有谁听?

    不过是沾了关陇贵族与江南士族明争暗斗两败俱伤的便宜而已,没人将他当回事儿……

    但是封建诸王与周边藩国,却是与山东世家的利益严重违背的!

    关陇贵族的依仗是军功,是一路扶保李唐皇室擎天保驾的开国之功,追求的是永不停歇的对外战争,以此来维护各自的根基、

    江南士族靠的是在江南根深蒂固的统治基础,尤其是以梁朝后裔萧氏为首的簪缨世族,在江南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普通百姓中只知当地陈谢袁萧、顾陆周张等等士族,却不知大唐皇帝何人者,比比皆是。

    而山东世家依靠什么存活于世、发扬光大?

    隋末以来遭受朝廷打压,诗书传家、经义无双的山东世家在朝中一片荒芜,官职最高的便是白捡了一个尚书右仆射的张行成,还没有任何影响力……没有朝中大臣去争取利益,山东世家便难以在政治上有所述求,恶性循环之下,形势已然岌岌可危。

    所依仗者,无非经义之底蕴而已。

    然则,自从隋末以来,无数山东世家的有识之士,已然清晰的意识到纵然掌握着全天下史书典籍的最终解释权,在学术上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但是没有响应的权力,在人家的棍棒刀枪面前,最终也只是嚷嚷几声罢了,人家不搭理你,你扯破了嗓子也白搭……

    但是就算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什么用?

    权力都被分割得差不多了,盘子就这么大,狗崽子又这么多,人家都占了好位置,谁会让你吃一口?

    山东世家也很绝望!

    谁叫自己当初站错了队,没有搭上李二陛下这艘大船呢?

    没办法,唯有死死抱住儒家经义这条大腿,顽固到底,希冀与时来运转,当儒学能够重新崛起,山东世家必然卷土重来,而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曾一度让山东世家看到了儒学振兴的希望,但是接下来连续的对外战争,却将这股风潮扼杀在摇篮里……

    新罗内附,张行成并无意见,他也左右不了。

    但是敕封皇子前往新罗继任王位,这就是他不能接受的了。作为儒家学子在朝中官职最高之人,维护儒学正统是他的天然职责,这比钻营官场重要一百倍!

    儒学的正统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做君主就应该像的样子,做臣子就应该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就应该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就应该像儿子的样子,这样才能纲常有序、乾坤在位!

    简单来说,那就是天下万民各司其职,别动不动的就“下克上”,就“逆而篡取”,安分守己、各谋其政,天下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繁荣。

    所以,当年山东世家支持占据了名分大义的李建成,而不是更锐意进取、更野心勃勃的李二陛下!

    在张行成看来,这是正义,是道统,是必须用生命来捍卫的真理!

    似房俊这般动不动就将别的国家搅和得乌烟瘴气,大臣造反弑杀天皇,女王不得不禅位让贤献国内附,分明就是违背了儒家正义,这如何能行?

    若是天下尽是这般行事,儒家赖以生存的道统就彻底崩溃了……

    反对是必须的!

    哪怕是房俊提出此议,也必须反对!

    然而,满朝文武,却尽皆对此不以为然……

    首当其冲的便是李二陛下。

    试想,他这个皇位便是“下克上”“逆而篡取”得来的,儒家鼓吹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岂不是否认他皇位的合法性,甚至公开指责他是个“乱臣贼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二陛下黑着脸,眼中凶光闪烁,瞪着张行成:“依你之见,新罗前来内附,这等开疆拓土、将大唐威仪扬威天下之事,反而要将其拒之门外了?”

    他心中怒意升腾!

    儒家也好,法家也罢,你们有什么主张,朕不管!

    关起门来在家院子里头叨叨几句,即便是骂朕,也无所谓!

    但是将你们那一套拿到朝堂上来,意欲影响国策,更给朕套上一个框框,告诉朕这么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否则就是祸国殃民,就是倒行逆施……

    做梦去吧!

    真当朕年岁大了,提不动刀了?!

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观念之争() 
张行成一脑袋汗!

    他如何不知自己乃是违逆皇帝的意志而行,如何不知皇帝已然暴怒于心,他即将面对的便是狂风骤雨?

    然而,身为儒门学子,必须坚守自己的道统!

    身为山东世家的子弟,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

    “陛下明鉴,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何谓‘礼’?礼者,敬人也,敬人者,人恒敬之。如今新罗内乱,其女王束手无策,求助于大唐,意欲献上国祚以诚其心,此举固然诚挚,但若是吾大唐欣然纳之,与趁人之危何异?与礼不合。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大唐天威赫赫,四海咸服,自当以礼仪道德威压四方,而非是凭借兵戈甲利震慑群伦,志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其是之谓乎!”

    言罢,起身离席,一揖及地。

    李二陛下鼻子都快气歪了!

    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无礼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殃及到自己头上?

    简直混账!

    一介匹夫,只知道抱着老祖宗的观点抱残守缺,张嘴闭嘴“子曰”“诗云”,不懂与时俱进,不愿鼎革改新,腐儒尔!

    李二陛下黑着脸,呵斥道:“汝是在诅咒李唐乎?”

    张行成吓了一跳,赶紧拜服于地,大声辩解道:“微臣岂敢?只是一时失言,触怒陛下,还望陛下降罪!微臣忠心耿耿可鉴日月,愿为陛下千秋大业披荆斩棘,更愿为帝国万世强盛死不旋踵!”

    伏在地上,张行成悔的差点想要给自己一个嘴巴!

    怎么就口不择言,说出“多行无礼,必自及也”这等浑话呢?

    看来,自己当真不是混官场的料啊,满肚子的诗书经义,但是朝堂之上论及阴谋诡辩,却是一身本事无处施展……

    同时,他心中亦有疑问,得不到解答——为何自从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历代帝王心目中无往而不利的儒家思想,在隋炀帝、当今陛下这等君王面前,便被弃若敝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