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海外番邦来说,皇家水师就是无敌的存在,在南洋的诸般赫赫战果早已震慑群伦,甚至被民间渲染成战无不胜的无敌之师,所以当水师沿着本州岛绕了大半圈抵达难波津的时候,居然有倭国平民奴隶在岸上远远的朝着水师舰船叩拜……

    倭人低劣残暴,却又崇尚强者,由此可见端倪。

    难波津的码头尚有王玄策留下接应的兵卒,船队靠岸,房俊与兵卒下船,便被接到据此不远的天王寺。

    据说此寺乃是圣德太子修建,当年崇信佛教的圣德太子率领自己的忠实爪牙苏我马子与保守派的物部守屋开战,曾向佛祖的天兵天将四大天王许下宏愿,只要此战得胜,便为四大天王营建寺院、修筑金身,后来在苏我家的鼎力相助之下,果然将物部氏覆灭,佛教得以在全国流行,圣德太子亦遵守承诺,修建此寺……

    天王寺修建在难波津不远的一座叫做荒陵的山丘上,地势不高,四周树木成林溪水潺潺,景致甚为幽美。天王寺的中门、佛塔、金堂、讲堂呈南北向直线排列,这种伽蓝布局是模仿了当时中国的建筑风格,令房俊感觉颇为亲切。

    与全世界跳脱红尘不问俗世的寺院不同,天王寺有着更多的象征和政治意义。建立之初设置了四个院制,除了传法修行的道场“敬田院“,还设立了向病患施粥舍药的“施药院“、收容病患的“疗病院“和收容老弱的“悲田院“,几乎每一天,都有信众因为受益而对那位圣德太子歌功颂德。

    看着即便被唐军进驻依旧香火鼎盛的寺院,房俊甚为不满,这人来人往的安全没保障不说,香火缭绕的空气也不好,当即下令驱逐寺内所有僧人,每人发了几个馒头令他们另谋高就,然后封闭了寺院,充当临时的官署。

    至于之后聚集在山脚下码头上抗议的平民奴隶,房俊大手一挥,唐军棍棒交加,予以驱散,偶尔有那一二顽固不化者,隔天亦会被邻居亲朋发现莫名其妙的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起初唐军还为此有些忐忑,毕竟这里可是人家倭人的地盘,如此蛮横跋扈万一激起民怨岂不是麻烦?

    可随机大家就释然了,预想之中的激烈抗争完全没有出现,面对武力剽悍作风蛮横的唐军,倭人低眉垂眼比兔子还乖,死了人连坑都不吭一声,然后将家中的米粮肉菜拿出来,卖给唐军赚取钱财。

    就连房俊也唏嘘不已,看着热情洋溢的难波津倭人,不由想起前世那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部队……

    第四师团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乃是由大阪的菜贩商人组成。

    第四师团按照编制那是响当当的甲种师团,主力序列的作战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后来第四师团划归关东军序列,正逢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交战,关东军调集军队参战,结果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

    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

    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所以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士气萎靡……

    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这话寺庙意思?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最重要“,或者干脆就是“保命第一“……

    第四师团散漫的军纪成为日军高层的老大难,即便是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不时有士兵剖腹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快捷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

    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

    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

    而第四师团也马上展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

    再看看眼前这些兴致勃发不断推销土特产的倭人,房俊也算是叹为观止,由难波津进化到大阪,不变的却是大阪人民发家致富的永恒信念……

    如此热爱和平的人民,怎么能将刀刃强加于身呢?

    必须好好培养,让他们成为走遍倭国每一寸土地,将大唐的繁华富庶强盛无敌带给每一个倭人才行……

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迫在眉睫() 
难波津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纵横水道密布,本是一片优良沃土,而且气候温和极易粮食生长,但由于临近飞鸟京,成为各国使节商贾进出飞鸟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商业非常发达,靠近码头的城镇之内店铺鳞次栉比,来自各国的货殖琳琅满目,早已成为倭国商业的批发集散中心……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难波津人为何那般热爱和平了,唯有太平盛世方能经商赚钱,打仗什么的最讨厌了。

    至于境内的沃野良田……人口总归还是少了一些,大家都忙着经商做生意赚钱,谁有那个闲工夫去种地?

    于是,平原上最肥沃的土壤,倒是十之五六被闲置荒废,终年杂草丛生灌木嶙峋……

    房俊觉得这地方很不错,最重要的是民风实在太棒了!

    哪怕是大规模的在此殖民,你都毋须担忧民族对立的矛盾激化,最具有包容性的汉人和一心向钱看的难波津人肯定能够和平共处,成为大东亚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典范。

    此时已然到了腊月,关中等地怕是早已大雪纷飞滴水成冰,但是难波津也仅只是树木枯黄满目凋敝,海水依旧清澈,河流依旧不息,天王寺周围的松柏依旧青翠,倭国的气候条件着实令房俊大感赞叹。

    若是没有地震海啸的话……

    买有刁民闹事,房俊也就犯不着大开杀戒,他始终认为征服一个民族不能仅仅依靠钢刀长矛坚船利炮,而是要从文化上予以侵略同化。

    这世界上还有比儒学更能够同化别人的么?

    显然没有,无论倭国也好,高句丽也罢,甚至是林邑国,都以儒学汉字为最崇高的知识,天然的亲近。只要稍加推动,适当的予以强硬的措施,将汉字儒学在这些地区普及开来,用不了百八十年,汉家文化将会根深蒂固。

    当倭人没有倭字、没有倭语,那还是倭人么?

    派出兵卒整肃一番市面上的治安秩序,将一些趁火打劫的地痞狠狠的杀了一波,整个难波津都安静下来。

    然后房俊才着手关注飞鸟京的形势……

    一路以来不停有王玄策的奏报抵达,房俊虽然人在海上,却也大致了解飞鸟京的局势。

    苏我摩理势弑杀天皇血脉,引起倭国公愤,多个封国联合起来“勤王”,实际上“勤王”之说根本不成立,天皇血脉被心狠手辣的苏我摩理势杀了个干干净净,哪里还有“王”让大家去“勤”?

    不过是借着个幌子发兵飞鸟京,打算诛灭苏我氏以便能够抢夺更多的政治资源而已,甚至个别野心勃勃之辈还打着“彼可取而代之”的小算盘……

    苏我家纵然再是强横,也不过是一家一户,在飞鸟京或许可以称王称霸,但是对于诸多封国的两万余联军,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逃窜,连苏我家的祖业飞鸟寺都给丢了,直接导致苏我虾夷在飞鸟寺中引火自|焚。

    苏我家士气暴跌……

    不过当联军攻至飞鸟京北边门户的甘樫丘和东山一线,自以为飞鸟京在望,杀入京中覆灭苏我家不费吹灰之力时,却遭到苏我家的顽强阻击。

    尤其是苏我家的甘樫丘山城,地势居高临下,建筑固若金汤,联军仰首而攻本就吃力,再加上时不时出现的唐军精锐,顿时死伤惨重。最要的命的还是每一次撤退之时,二十多名身着重装甲具的苏我家死士便会在唐军掩护之下衔尾追杀。

    这些重装步兵简直就是倭国兵卒的天地,缺少重兵器的联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叛军”一筹莫展,刀枪砍在身上毫发无伤,箭矢射上去被蹦出去老远,除了被屠杀之外,毫无反抗之力……

    也幸好苏我家只有二十具重装甲具,若是再多一点,两万多联军根本就不够杀。

    不过重装甲具也有弱点,那就是机动能力太差,只要联军打定主意撤退,累死那些身穿甲具的死士也追不上……

    双方就在甘樫丘、东山一线展开激战,互有胜负,却是谁也奈何不得谁。

    据此地仅有十余里的板盖宫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却一直矗立在那里,始终未被联军攻克……

    然而这等绞肉机也似的战争局势,使得苏我家苦不堪言。

    诸多封国虽然损失惨重,但是人口比苏我家多出何止百倍?这边兵卒战死,立马就有后备补充上来,若不是这些封国之间各怀龌龊自有鬼胎,苏我家这点兵力老早就给消耗干净了。

    即便如此,苏我摩理势看着日复一日减员的部民战兵,急的满嘴燎泡,不停的催促王玄策赶紧调来大批军队击溃叛军,否则在这么消耗下去,苏我家的这点家底就耗没了……

    王玄策哪里管他是不是把人都耗光?

    大不了苏我家死绝了在扶持物部氏,物部氏完蛋了还有中臣氏,有了大唐在背后支持,那个家族不是打了鸡血一般拍着胸脯大叫:选我!选我!

    ……

    苏我摩理势对于王玄策的敷衍拖延恨得咬牙切齿,然而对于王玄策这种明摆着就是要消耗苏我家实力的手段却束手无策,这是他早就看到的局面,为了家族能够逆而篡取天皇之位,这些风险是必须要去承担的。

    他一方面指挥家族兵卒与联军血战,一面催促王玄策,也同时关注着难波津的动静,等到终于收到唐军水师登陆的消息,苏我摩理势立马派遣儿子苏我明太前去协商,务必使得唐军火速赶赴飞鸟京支援,若是唐军有什么条件,一律先答应了再说。

    至于唐军攻占天王寺驱逐僧侣,苏我摩理势完全视而不见……

    都特么要破家灭门了,谁还管那些成天除了念经什么正事儿也不干的僧人?

    苏我明太接到命令,也不管王玄策了,带了随侍骑着马火速赶往难波津,到了天王寺外,下马求见房俊。

    守门的兵卒询问了苏我明太的身份和来意,当即便入内通禀,未几,便出来告诉他房俊让他入内会见。

    丝毫没有刁难推搪,这倒是让苏我明太有些疑惑……

    按照王玄策一贯的做法来看,唐人就是要看着苏我家一点一点的消耗掉几百年累积下来的实力,哪怕有朝一日一不小心致使苏我家被击溃了,他们也并不在意。

    可是房俊现在如此痛快的答应见他,却是与一贯的做法不符……

    可此刻心急火燎的苏我明太哪里顾得上这些?

    就算是跪下哀求,也务必要求得唐军立即增援飞鸟京,否则他的天皇美梦还没做呢就得醒过来……

    急匆匆入内,在卫兵的引领之下直奔房俊居住的精舍禅房。

    沿途自有大唐兵卒全副武装的站岗戒备,看着一副副反射着阳光的铠甲,一口口插在刀鞘里的横刀,尤其是一个个虎背熊腰高大健硕的兵卒……令苏我明太眼皮子一阵乱跳。

    倭人恐怕永远都不可能战胜唐人。

    武器装备可以追赶,战略战术可以学习,但是这强壮威武的身躯……每个兵卒都比自认为悍勇强壮的苏我明太高出一个脑袋,一旦战场厮杀,就是不可逾越的力量优势,这怎么比?

    焦急的心态渐渐平缓下来,代之而起的是一股无边的沉重……

    到了精舍门前,苏我明太躬身施礼,一揖及地,朗声道:“倭人苏我明太,求见华亭侯。”

    这人看似五大三粗,汉话却是说得字正腔圆……

    “请!”

    屋内想起一个清越的嗓音,门口的兵卒用手虚引,苏我明太赶紧走了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盘腿坐在蒲团之上,那个一身青色直缀、浓眉大眼笑意盎然的年青人。

    苏我明太吸了口气,上前两步,再次鞠躬:“见过华亭侯。”

    房俊一身常服,随意的摆摆手,笑道:“不必多礼,且请安坐。”

    等到苏我明太依言跪坐在房俊对面,心里尚在琢磨着如何开口,便见到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大唐高官一脸和善的开口询问道:“本官刚刚安顿下来,足下便急匆匆的抵达,可见飞鸟京的形势不容乐观。有何要求,只要是本官能够帮得上的,但请直言,决不推诿。”

    苏我明太有些诧异,愣了一愣,没接上话儿……

    这般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可是与王玄策一贯的拖延敷衍之作风反差极大,让他一时之间有些错愕,准备好的哀求之语好像变成了多余……

    这位大唐高官重信重义,真够意思啊!

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重信重义华亭侯() 
被王玄策各种理由推脱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苏我明太,见到房俊上来就表态立即出兵,当即感动得不行。

    父亲与此人结盟,当真是高瞻远瞩啊!

    没有敷衍客气,没有默然旁观,一见面就说出这等大气豪爽之话语,定然是一位重信重义之人……

    苏我明太热泪盈满眼眶,这些天飞鸟京形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