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0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洪水劈天盖地而来,谁能将其掌控?

    这股无坚不摧的力量一旦失去制约,就将是一场谁都无法预料结局的悲剧……

    *****

    寒冬腊月,即便是屋里的炭盆燃得再旺、地龙烧得再暖,也无法祛除这铺天盖地的寒意。

    屋外的大雪飘飘扬扬,滴水成冰。

    然而元氏大宅正堂内的元拯却浑身冒汗,不停的走来走去。婢女下人只能瑟缩着躲在一旁,唯恐被这位残暴的家主看不顺眼,进而遭到责罚。

    已经有两个婢女被拖出去杖责,打着打着就没了声息……

    所有的家仆婢女都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一口。

    元拯很暴躁。

    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没来由的侵袭他的全身。

    年前年后,元家准备的礼物并没有送出去多少,尤其是《贞观周报》发行之后,甚至有之前接受礼物以及利益交换的亲密家族将礼物退回、将交易终止……

    往年来往密切的姻亲同盟纷纷表示出对于元家未来的担忧,主动与元家划清了界限。

    这在元拯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皇权膨胀想要收拢集权,难道世家门阀之首的关陇集团不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吗?要知道对于皇权的制约首当其冲便是关陇集团,此消彼长之下,关陇集团的利益将会大大的受到损害,这些人怎地就这般鼠目寸光?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一千零八十章 民如水,来势汹涌浪滔天地 中() 
亦或是说大家不是不想抵制皇权的膨胀,而是不看好元家在这次明刀明枪的战斗当中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过是一些殉葬的贱民而已,休说只是不足一百个黄花闺女充作殉葬品,便是两百、三百,又能如何?

    哪一个贵族世家不是这么干的?

    比元家更有甚者亦比比皆是好不好!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元拯烦躁的踱着步子,浑然未曾察觉前院越来越喧嚣的吵闹……

    *****

    作为元家这一代的家主,元拯无疑是合格的。

    在决定反抗皇权、决定与房俊真刀真枪的干一场的同时,他便利用元家的根基势力将所有的同盟、姻亲、战友都聚拢在一起,编织成一个硕大无比的网,将房俊牢牢的罩在其中。

    数封弹劾房俊的奏疏皆由他亲自过目,逐字逐句的推敲,一条一条的论证,从房俊的出身背景到嚣张跋扈,从房俊的聚敛钱财到遍及大唐的商路,从江南的血淋淋屠刀到陆氏数百冤魂,从林邑国的购粮压制大唐粮商到擅启边衅……

    风闻奏事是御史言官的职责,三人成虎则是世间定律。

    只要御史言官们群起弹劾,关陇一系的官员将会紧随其上,对房俊恨之入骨的江南系官员又岂会袖手旁观,白白错失将房俊打落尘埃的机会?

    元拯认为自己的布置已然接近于完美,莫说是房俊这样一个仇人遍及朝堂的愣头青,即便是房玄龄、李绩那样的帝国柱石亦难以在这种布置之下全身而退。

    听到房俊带领苦主原告前往少陵原元氏祖坟之时,元拯差点笑出声来。

    打死他都不认为房俊这个棒槌真就敢挖掘元家祖坟,而房俊如此嚣张之举动在元拯看来不过是想要恐吓元家而已。堂堂元家祖坟,谁敢任意挖掘?

    即便放在寻常人家,挖坟掘墓这种事情亦是不死不休的死仇,无论任何理由都必将成为天下人唾弃的对象!

    今天你挖了元家的祖坟,会不会明天就另寻一个由头挖了别家的祖坟?

    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休说房俊,即便是天下至尊的李二陛下亦不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收到消息之后,元仁惠当即率领家中家将奴仆赶去,元拯并未过于担心。

    元仁惠自幼岐嶷有声、聪慧绝伦,成年之后为官克己为政、直道与人,乃是元氏下一代中最杰出的佼佼者,有他亲自前往少陵原,元拯自然放心。

    可是心中这份惊异不定,却又是从何而来?

    未几,前院吵闹之声愈来愈大,渐渐有喧嚣之势。

    元拯心中本就烦躁,此刻按耐不住,大声呵斥道:“是何人胆敢如此喧哗,家教门风都不要了吗?”

    一众下人噤若寒蝉,不敢声响。

    元拯心中不耐,吩咐道:“去前院看看,吩咐仆役,将喧哗者给某拿下,勿论任何缘由,先行责打三十杖,使其明白元氏之家教门风!”

    吓得鹌鹑一般下人们闻言,尽皆下意识的打个寒颤。

    元家之家规森严,动辄体罚杖责,备下的用以施刑的竹杖宽一掌厚三分,以滚油浸泡使其愈发坚韧,打在人身上便是皮开肉绽骨断筋折,寻常时候二十杖便能将人打死,这三十杖下去还用得着学习什么家规门风么?

    哦,大抵还是需要的,元家对于奴仆之苛刻关中皆知,“生是元家人死是元家鬼”可不是说笑的,活着要为元家为奴为婢,死后也得给元家当牛做马,统统埋葬在元家祖坟四周……

    未等两个健仆走出大堂,便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管事屁滚尿流的跑来,大呼道:“家主,大事不好!”

    *****

    雪愈下愈大,洁白的雪花好似鹅毛一般从天而降,纷纷洒洒天地之间一片苍茫。

    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积雪,寒冷刺骨的天气却冻不息长安百姓火热的心!

    由少陵原元氏祖坟的山路直至长安城南的明德门,漫长的道路两侧早就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京兆府的仵作、衙役、巡捕齐齐出动,一方面维持秩序,一方面在终南山道士的指点之下将元怀明坟墓之中殉葬的八十一具少女遗体起出,装上板车,径直运回长安城内的京兆府衙门。

    此乃此次案件的重要物证,八十一具少女遗体就是对元家草菅人命、凶残暴虐的最好控诉!

    毫无意外,元家累世堆积的良好声誉彻底崩塌,路上行人纷纷注视着那一具一具凄惨至极点的少女遗体,心软者泪流满面,豪爽者破口大骂!

    闻讯而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一股由悲怆恻隐而引起的怒火在逐渐的凝聚。

    队伍刚刚进入明德门,便有一标禁军横在街上,拦住去路。

    右卫将军独孤谋横刀立马,杀气腾腾,眼神望着逐渐向着自己走进的人群以及人群最前的京兆尹房俊,心思复杂。

    独孤谋是个武将,纯粹的武将!

    他的志向在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若是有朝一日能够马革裹尸,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大唐帝国的丰碑之上,那就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和荣耀。

    当族中长辈捎来消息命他带领兵卒阻拦百姓运送八十一具遗体进城之时,独孤谋是想要抗拒的。

    他不想参与到皇权与世家利益的争斗之中,更不齿元家丧尽天良的所作所为!

    将八十一个如花似玉的黄花处子以最残忍的方式杀害之后充入墓穴殉葬,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么?就连自幼征战沙场见惯生死尸山血海里无数个来回的独孤谋都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

    难道人被元家如此凶残暴虐的杀害,还不准许人家到京兆府衙门告状?

    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可是毕竟长辈的命令难以违抗,只能拖拖拉拉的点齐兵卒前来阻拦,却是来晚一步,百姓已然进入城门,只得在大街之上拦阻……

    房俊一身紫袍官府,大步前行,到得独孤谋面前站定,凛然道:“本官正在执行公务,独孤将军阻拦于本官,不知意欲何为?”

    独孤谋苦笑一声,端坐马上,抱拳说道:“末将职责在身,未能下马全礼,还请侯爷海涵。按说侯爷公干,末将本无资格阻拦,只是末将现在担着宿卫京畿之重任,今日又正是末将当值,侯爷身后这些百姓现如今群情激愤,若是贸然入城怕是要惹起是非慌乱,所以末将斗胆,侯爷自回京兆府公干,这些百姓便留在此处逐一疏散吧。”

    没人愿意跟房俊打擂台,更何况独孤谋义气深重,虽然不久之前是长乐公主在房俊面前替独孤诚求情,但房俊焉能不知独孤诚走得是自己的门道这才求到长乐公主面前?

    独孤谋心中亦将这份人情牢记,不愿与房俊为难。

    房俊看了独孤谋一眼,微微点头,说道:“既然独孤将军如此说话,那本官自然不能不给将军一个面子。本官这就将百姓驱散,只带着八十一具遗体回到京兆府,开衙升堂审理此案,如何?”

    独孤谋苦笑摇头,低声道:“侯爷何必装糊涂?末将既然能够出现在这里,就定然不会允许您将这八十一具遗体带入京兆府。”

    见到房俊面如表情,独孤谋知道今日之事不能善了,便提高音量,大声说道:“长安乃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风水形胜之帝国中枢,焉能任由不洁之污秽冲撞了帝都之皇气?侯爷,速速令这些人将那些遗体安葬方是正途,莫要让末将为难了。”

    独孤谋苦言相劝。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民如水,来势汹涌浪滔天地 下() 
独孤谋不能放任房俊以及这些百姓。

    若是任由这些遗体进入京兆府,在光天化日之下作为证物审理元家之案,那么元家的累世名声必将毁于一旦。而与元家同气连枝的关陇集团怎能坐视不管?

    元家败坏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名声,更是天底下所有世家门阀的名声!

    关陇集团可以不管元家将会受到何等惩罚,但绝对不能让世家门阀的声誉受到玷污。

    元家倒了还有于家、长孙家、独孤家、侯莫陈家,但是世家门阀的名声臭了,那可就是灭顶之灾……

    房俊傲然立在独孤谋面前,成百上千的百姓肃立在他身后,还有越来越多的百姓默默的走上街道,一言不发的站到队伍之中。人群越聚越大,越聚越多,漫天大雪之中,一股无形有质的气势在渐渐的凝聚!

    独孤谋脸上的苦笑渐渐收敛,代之而起的是严肃凝重的表情。

    他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自然知道当看似孱弱的百姓被煽动起来之后会爆发出怎样强大的力量,就像是大海里温柔的海水,一旦被风浪席卷,就会浪滔天地拍岸裂石!

    独孤谋在马上坐直身躯,手按刀柄,一双虎目凝视房俊,缓缓说道:“侯爷官居京兆尹,执掌一方,本来行事作为非是末将可以置喙。但侯爷现如今一意孤行,那么末将也不得不提醒侯爷一句,自古以来的律法,就从来都允许民告官!元家世代簪缨满门煊赫,自家主以降高官无数,京兆府受理区区贱民状告元家一案,便是以民告官,此乃冒天下之大不韪也。”

    古代社会生产关系不可能允许有“民告官”的制度产生和形成。

    古代称诉讼为“狱讼”,“狱”指刑事,“讼”指民事,即所谓“争罪曰狱,争财曰讼”,无所谓行政诉讼制度。

    从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定后有代表性的魏国李悝的《法经》,到为了巩固封建阶级政权、镇压农民的反抗,秦王朝制定的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的《秦律》,从汉朝刘邦令何修制的《九章律》,到唐朝的《唐律》《贞观律》、明朝《大明律》、清朝的《大清律》,都充分体现了保护封建阶级利益的阶级实质。

    对人民集会结社、喧闹公堂以及有碍于封建统治的言行,都严加禁止,充分保护封建阶级对农民剥削和奴隶的特权,根本没有“民告官”的条律形成。

    民告官也不是不行,以民告官先定有罪,既是无论你状告者是否有罪、状告是否属实,民告官者首先就犯了罪,哪怕是最后官司赢了,亦要先执行这一条,脊杖五十,徙三千里!

    独孤谋想要用这一条律法来打击面前这些苦主原告的气势,五十脊杖就能要人命,哪怕留得一口气,流徙三千里又怎么可能活命?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房俊身后这些脸容悲戚愤怒的贱民们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恐惧惊慌,他们眼神坚定、身姿挺拔,纷纷对他怒目而视!

    房俊就站在他的马头前,微微仰起头,与独孤谋对视,朗声说道:“何谓律法?朝廷制定律法的用意为何?从古至今,律法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诉我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而不是你们这些世家贵族拿出来压迫百姓的借口!自古以来,历代朝廷都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形来制定律法,不知独孤将军可有发现,炮烙之刑不见了,五马分尸废弃了,古书记载的车裂、宫刑、刖刑统统都不见了,可知这是为何?”

    独孤谋彻底懵圈,老子是个武将啊,字倒是识得几个,可是书却没读过几本,谁知道这些刑罚为何废黜了?

    周围的百姓也都感兴趣起来。

    都是一群泥腿子、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家伙,最最崇拜知识渊博的人物。这样的问题一听就蕴藏着极大的知识点,若非是饱读诗书皓首穷经之辈,如何问得出,又如何答的出?

    能够聆听长安才子房俊当众提出这样的问题,那简直就是弘文馆、崇贤馆学子的待遇!

    房俊傲然续道:“这是因为历朝历代都越来越重视人口、越来越重视生命!生活不易,活下去更不易!天灾**、兵荒马乱、瘟疫疟疾、洪水猛兽……一个人想要从呱呱坠地顺利的长大成人,要历经多少磨难、要耗费家人的多少心血?而人口才是王朝之根基,故此几乎所有的盛世明君都会无比重视人口,重视生命!”

    房俊侃侃而谈,百姓听得如痴如醉。

    原来如此!

    怪不得那些传说当中的酷刑都渐渐的消失了,原来是因为帝王都越来越重视人口,不愿意肆意的将百姓屠杀。

    原来我们这些卑贱的蝼蚁一般的老百姓,居然是整个诺大帝国的基石!

    虽然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觉得好有道理!

    最简单的来说,没有了我们这些泥腿子老百姓,你们这些贵族世家去压迫谁、去奴役谁、去收谁的税?没有了我们这些泥腿子老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