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0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明就是一件小小不言之事,偏生要故弄玄虚,显得自己知道的更多更厉害!

    娘咧,你读的四书五经也好,诸子百家也罢,就是教你这么愚弄世人,高人一等的?

    都特么把书读到狗脑子里去了!

    那腐儒见房俊面色狰狞,手里寒光闪闪的刀子冲着自己的胸膛比划,吓得一翻白眼晕了过去,裆下**一片,吓尿了……

    孙承恩满头大汗,苦笑不已,赶紧将房俊拦住。

    “侯爷息怒!侯爷息怒!此人乃是县中学馆的先生,为人迂腐了一些,但是平素对待县中学子也算尽心尽责。毕竟如东县贫苦,读书人不多,想要为学馆再找一个先生却是殊为不易……您大人大量,饶了他吧。”

    孙承恩的面子不能不给,房俊这才悻悻然放下刀子,转身对着现场的百姓喊道:“这鱼肉谁敢吃?反正刚刚本侯先吃了,就算有天谴,也有本侯挡着!本侯跟你们说,这鲸鱼一身都是宝,鲸鱼肉比牛肉还要鲜美,鲸脂可以制造蜡烛和颜料,鲸皮质地柔软,表面有绒毛,带花纹,适宜用来做大氅,鲸鳍可以做伞面,骨粉是庄稼最好的肥料……”

    这还真不是房俊吹嘘,鲸鱼一身都是宝,不然小鬼子为何冒全世界之大不韪,依旧我行我素的捕杀鲸鱼?

    经济利益太大了!

    其实鲸鱼还有一样好处,鲸油在高温下粘度不变,因此被用来当作某些精密仪器的润滑油。只不过这里的人不可能懂,他也就没说,心里却是琢磨着是不是成立一个捕鲸队,专门猎杀鲸鱼。

    别提什么保护频危物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面前,一切都是虚妄的。

    至于什么环境保护动物保护之类的,在唐朝来说存粹扯淡。

    饭都没吃饱呢,谁管他鲸鱼还是老虎豹子灭不灭绝?

    仓廪足才能知礼仪,那些人人羡慕的所谓国民素质极高的发达国家,那个不是在掠夺了别人的血汗之后,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才建立起来的所谓国民素质?

    自己依靠掠夺致富,将别人的国家祸害得千疮百孔,然后还能腆着脸反咬一口别人素质低下,心里难道就没点比数?

    百姓们别的没听明白,但是那句“比牛肉还鲜美”算是听进去了。唐朝时禁止民间杀牛的,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谁敢杀牛,官府就敢要谁的命!哪怕是因病或者意外死亡的耕牛,都要到官府去备案,若是私自处理,等着全家遭殃吧!

    所以,牛肉的美味都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

    现在居然还有比牛肉鲜美的东西,这对于半饥半饱的百姓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何况这么美味的鱼肉?再者说了,什么天谴不天谴的,人家一个堂堂的帝国侯爵都不怕,咱一个泥腿子老百姓怕个啥?

    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事儿就算是拦不住了。

    所有的老百姓全都一拥而上,等着屠夫赶来之后将这条鲸鱼大卸八块,然后分肉。

    孙承恩对于房俊刚刚毫不犹豫的吃下生鱼肉甚是敬佩,拱手笑道:“侯爷亲口取食生鱼肉,以此消除百姓疑惑,如此高风亮节心怀百姓,将来必成一段佳话。素闻侯爷才思敏捷才高八斗,不如赋诗一首,以飨盛事,留待后人追忆,如何?”

    房俊赶紧摆手:“这岂不成了自吹自擂?不干!”

    旁边刘仁愿凑趣道:“怎么能这么说呢?侯爷领着吾等在大洋之上与巨鱼搏斗,九死一生,只为让百姓能饱食一顿,或许日后更能多一个谋生的手段,毕竟捕杀这么一条大鱼,就足够好几家人一年生活无忧!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谁听了敢不翘起一跟大拇指?”

    呦呵,这货还学会拍马溜须了?

    房俊斜眼瞅他:“当真要作一首?”

    刘仁愿猛点头:“应该的!”

    房俊又看向孙承恩:“真的要作?”

    孙承恩也是大点其头:“不仅要作,您作成之后,下官会将其刻石摹碑,就立在这片海滩之上,以供后世敬仰!”

    “嘿嘿嘿,”房俊阴笑两声:“你若是不刻石摹碑,本侯跟你没完!”

    孙承恩是知道房俊的文采斐然的,当即道:“绝无虚言!”

    房俊一拍巴掌:“听好了!”

    几个人同时一愣,这就有词儿了?

    “诗词圣手”之名,果然名不虚传!能够有幸见识到房俊即兴赋诗,只要水准不是太差,那就是妥妥的一件文坛盛事!况且人家房俊写出来的诗词文章,哪里有次品?

    众人目光崇拜,翘首以待。

    房俊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鲸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众人尽皆愕然。

    要您作诗赋词啊老兄,您背诵干嘛?

    然后下一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多糖,一个微辣;来瓶雪花,让我们勇闯天涯!”

    ……

    现场只有远处的海浪声,近处百姓谈论鲸鱼的窃窃私语声……

    而房俊身边的几人,各个鸦雀无声。

    尼玛……

    这什么鬼东西?

    “噗……哈哈哈!”

    刘仁愿第一个受不了,捧腹狂笑。

    薛仁贵和席君买早就捂着肚子蹲在地上,直不起腰来。

    刘仁轨摇头失笑,这位侯爷啊,就是不走寻常路……

    孙承恩张大嘴巴,能塞进去一个鸭蛋。

    唯有房俊啧啧嘴,有些遗憾。

    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不知“来瓶雪花,让我们勇闯天涯”的梗,未免美中不足。

    房俊拍拍孙承恩的肩膀,一脸期待:“孙县令,如何?”

    孙承恩这才回神,苦笑不得的看着房俊。

    这要是刻石摹碑,您是想要成为千秋笑柄还是咋滴?

    就算您愿意,我特么也不敢啊……170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八百九十八章 郭孝恪的抱负 上() 
三日之后,房俊自前往苏州的房家商队当中,抽调出了一批得用的手下来到如东县设立摊点,开始收购海带并将之推广天下的大业……

    如东县百姓彻底疯了!

    祖祖辈辈拿来喂猪的海带居然还有神奇的药效?就连孙思邈老神仙都说这种生长于海中的东西能够预防大脖子病,那就一定错不了!真真是可惜啊,这么多年下来,人都不吃的东西,还有这般用处。

    当然,最要的是这玩意居然还能卖钱,一斤一文钱!

    不要觉得少,要知道在整个唐朝的中前期,开元通宝的购买力都是非常强悍的。而且海带这玩意多啊,大海里只要有礁石的地方差不多就有,要多少有多少,只要你能捞得上来!

    皇家钱庄贷款买船,然后出海捕鱼或者捞海带……

    妥妥的发家致富节奏!

    老百姓都是感恩的,他们也不傻,这又是贷款又是收购海带,都是这位侯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当水师拔锚启航的时候,整个海边全都是闻讯赶来百姓,海产土产一筐一篓的往船上送,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只是水师兵卒却全部拒绝。

    “水师军纪,不得擅自收取百姓礼物,所以乡亲们请拿回去吧。”

    “开什么玩笑,部队不抢老百姓的东西咱们信,可这是咱们自愿给侯爷和兵哥们的,那怎么能一样呢?”

    “抱歉,别的部队是别的部队,我们水师军纪严明,不取百姓一针一线!若违军纪,严惩不贷!诸位乡亲,你们的诚意和感谢,在下一定转达给侯爷,但是大家可怜可怜我吧,是真的不能收……”

    兵卒都快崩溃了,差一点就跪地哀求。

    军纪每天都要背诵一遍,其中就有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形下都不准收取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依着侯爷的严厉,谁活腻歪了敢违反军纪?

    可人家老百姓是自愿来送慰劳物资的,可以称得上古时候的“箪食壶浆”了,赶是不能赶的,收又不敢收,将几个负责接待百姓的兵卒急得满头大汗……

    最后还是没有收下,闻讯赶来的孙承恩将百姓劝止,水师这才顺利启航。

    无数的战船在海面上扬起风帆,乘风破浪,一路南下。

    战船之上,刘仁轨遥望着岸边渐渐消失在视线当中的耐性,疑惑道:“此乃百姓自愿感谢侯爷前来劳军,侯爷拒不接受,是否有些不近人情?”

    房俊负手站在舱中,抬头望着挂在舱壁上的海图,摇头说道:“规矩就是规矩,破了一次,就会有一下次。这一次是百姓自发的前来劳军,那么下一次呢?今日能心安理得的收受百姓的物资,明日危难之时,就会毫无顾忌的强行征缴百姓物资。你得记着,咱们水师之所以强大,之所以敢说出傲视天下、纵横七海这样的大话,靠的不是威力无穷的火器,不是驰骋如奔马的战船,而是纪律,铁一样的纪律!军令如山,即便是前方刀山火海,也得义无反顾的冲锋向前,这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没有铁一样的纪律,再强大的部队也不过是一盘散沙,顺风的时候百战百胜,逆境之中,便会分崩离析,兵败如山倒!”

    刘仁轨深以为然。

    他不是不晓得这样的道理,自古以来,哪一支强横的部队不都是依靠着严明的军纪方能纵横天下?他只是心中认为这么多的百姓如此的热情,即便是收受以此百姓的劳军物资,也当不得大事。

    但是听了房俊的话语,他便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军纪,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

    一旁的刘仁愿忧心忡忡,他关心的是华亭镇那边。

    “陛下将大总管的职务交由张亮,那厮与侯爷龌蹉甚深,此际得了上风,定然将华亭镇搅得乌烟瘴气,展开报复。”

    说起来,华亭镇是华亭镇,沧海道是沧海道。

    但是实际上,区分并不是那么鲜明。

    沧海道本身没有领土和地域,就连衙门所在地都在华亭镇的土地上,而华亭镇全部都是房俊的封地,这之间就不好界定区分。若是严格按照规矩来办,既然房俊交卸了沧海道的职务,那么完全可以让沧海道搬出华亭镇,另谋取出。

    但是房俊偏偏不这么干……

    薛仁贵附和刘仁愿的话:“是啊,侯爷。那张亮睚眦必报,定然处处与侯爷作对。您在华亭镇还好说,那厮不过是跳梁小丑,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可现在您身在海上,那张亮岂会善罢甘休?不若向朝廷上奏一本,请朝廷将沧海道迁出华亭镇地界,另择一地作为其驻兵之所,也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现如今的薛仁贵已然不是刚刚加入水师之时的谨小慎微,随着地位的提升以及房俊的日益重用,很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与房俊意见相左的时候,也毫不讳言。

    不得不说,大家的担心其实很有道理。

    但房俊自己却另有谋算……

    “就让他待在华亭镇吧,沧海道现在还是太弱小,朝廷精力有限,不能将沧海道扩张到所需要的规模。既然如此,总要有人为沧海道做出贡献,不是么?”

    *****

    十月份的东海秋风乍起,凉风瑟瑟,已然渐有秋寒之意。然则十月份的西域,却是秋日炎炎,虽然晚间气温骤降寒意深重,白天却照样热火鎏金……

    正是一年葡萄成熟的季节。

    自打高昌国被征服之后,大唐在高昌城东北处筑建新城,作为安西都护府的府治所在,同时亦将西州刺史府安置于此处,俨然成为大唐在西域的政治中心。

    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坐在今年由当地商贾捐资兴建的新刺史府之内,皱着眉毛看着手中的家书。这个时节的西域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寒冬的时候,“秋高气爽”不代表了环境舒适,整日里秋阳高照,却连续几个月滴雨未落,气候炎热干燥,令人难以忍受。

    人和葡萄一样,若是吊起来挂在通风的地方,三两天便会风干了水分……

    郭孝恪今年四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

    一双关刀眉浓重而充满着杀气,长方形的脸膛常年不见笑容,严苛拘谨。健壮的身躯穿着一件宝蓝色的常服,因为炎热而将下颌处的衣领敞开,威严之中由透着几分剽悍。

    半晌,郭孝恪猛地将手中的信纸狠狠的砸在面前的桌上,横眉立目咬牙切齿的大骂:“房俊,欺人太甚!”

    堂内的署官面面相觑,不知这位西域最有权势的人物何至于发出这么的大的火气……

    而且听到他辱骂房俊,署官们尽皆眼皮一跳。

    那位房二郎虽然早已不在西域,但是其流下来的影响力,却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他无与伦比的实力。

    整个西州领地之内,超过八成的葡萄最终要卖给房家商号和由房家掌控的东大唐商号,而几乎所有的羊毛,都由东大唐商号来收购。

    可以说,整个西州的经济都掌控的房俊的手里……

    这样的一位能人,按说与眼前的这位大都护、刺史,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毕竟合则两利,这么庞大的产业谁都不可能自己吞下去,合作才是最好的途径。

    当然,暗地里的交易他们这些署官是不知道的,但是其实也没有多么隐晦,看看房家的掌柜与东大唐商号的掌柜时不时的进出刺史府便可见一斑。

    可是现在这位大都护居然辱骂房俊?

    一些心怀鬼胎之辈互视一眼,心思便活泛起来。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八百九十九章 郭孝恪的报复 下() 
郭孝恪怒不可遏!

    儿子非但被房俊于军中重责,打得皮开肉烂,甚至驱逐出军队遣返家中!现如今长安城皆是嘲笑他郭家的讥讽下作之语,致使郭家颜面扫地,沦为笑柄!

    想他郭孝恪自幼横行乡里,及至后来投奔瓦岗李密、追随李绩叛于高祖李渊,一路功成名就,这许多年来何时受过这等羞辱?

    真真是欺人太甚!

    “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