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宰江山- 第5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尘世渐渐复苏。

    阳光从地平线升起,将蒙蒙青黛色的天空呈现在人们视野里。

    四月里了,但鲁山的清晨还有点微凉。

    随着尘世的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仿佛恒古以来从来没有变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鲁山县城的房屋十分拥挤。城里的房屋鳞次栉比,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片紧接着一片,虽高低有别新旧不一,却都是一样的颜色,从远处望去青灰色一片。

    鲁山城内的百姓总算收入高一些,盖房子至少买得起青砖,否则这就全是泥胚房了。

    整个城市苏醒过来。三五成群的妇女端着各种家什出现在水龙头边,这在鲁山已经普及了。即使有人宁愿挑水节省那俩钱,他们也找不到井口了。后者要么被封盖了起来,要么就整个消失了。鲁山城区改造——下水道工程和自来水工程,把城市改变的太多了。

    大街小巷都是水泥地,主道路则还是青石板铺成。熟悉的街坊邻居彼此亲切地打着招呼,笑声充斥在城市上空。与人们之间的热情成正比的是他们的行为规则,已经被《城市文明行为守则》驯服了的鲁山人,早就不会在大街角落里随地大小便,在自己的门口随处倒垃圾污水了。

    不少人还趁着早饭前的时候,外出锻炼。鲁山有这个条件,虽然城市居住面积日渐狭窄,可之前规划下的城市公园依旧是公园,谁也不会也不敢拆掉它们。

    中国人信奉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早上锻炼一下身子骨对将来的长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要不是这儿晨练的人群只见男的,不见女的,这一幕都能给陈鸣一种神魂深处的熟悉感。

    而这就是陈汉的旧都,被牛顿在自己发往英国的信笺上评价它:这是一座人间天堂。它不以美丽的风景著称,不以悠久的文化让人沉醉,可这座二十年前还籍籍无名的城市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它是东方第一座施行义务教育的城市,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适龄儿童100%入学的城市。

    文明之花在这里盛开,一种伟大的,基于人类良知底线的人文拓展和对人类的关心精神,如同天父关怀的圣光照耀整个世界……

    ……

    齐齐哈尔,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康熙二十四年,满清设卜奎驿站,后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

    可以说这个城市满打满算都还不到一百年。

    当初复汉军开进这座城市的时候是兵不血刃的,所有人都对着他们低头附首,这当中有投降的满清八旗和被解救的朝鲜农奴,也有一部分汉民,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现在后者的事发了。

    一场激烈的攻坚战正在齐齐哈尔郊外某处村庄进行。

    披挂着铁甲的武警队长挥舞着军刀又砍死了一个体型粗壮的蒙古人。他的身上已经挂了处彩,胳膊被土炮喷出的碎石子咬了一口,而腰间本来配着的两把左轮手枪都全部打光了子弹,都来不及装填!

    因为现在敌我双边进行的是一场白刃肉搏!

    终于敲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齐齐哈尔警局,没有等候边防军的到来,警局和县政府的一干官员更希望自己抢先一步把人拿下了,把罪证找齐全了,好以此来减轻一点自我的责任。

    一个走私商竟然就隐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一两年时间了,他们竟然一丁点都没察觉,这是失职,甚至说是渎职。

    射击声从战场上消退,响起的是高昂的呼杀声。师从国防军的武警部队操着标准的三角战术,冲进了庄子中。可以确定的说,一切大局已定。只是这走私商队的抵抗力度远远超出了齐齐哈尔一干官员的预料,最早带队进攻的副局长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充满着妄想,埋藏着各种罪恶。高楼大厦和贫民窟并存,天堂和地狱同在。对比安定祥和的鲁山氛围,惨叫和呻吟遍布的齐齐哈尔郊外,那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

    可这就是眼下中国的现况,这就是眼下的东北。

    与齐齐哈尔的地方官做出一样选择的地方可是不少,官员哪怕是为了紧紧抓住一丝机会,都会死死地攥在手里。

    整整一旬的时间里,枪声、喊杀声在黑龙江中北部的多个地方响起。已经被查到的走私商全都遭到了应有的惩罚,于此同时几千人、过万家属也从过去安稳富足的生活陡然变成了劳改营中的一员。

    他们哭着、喊着、哀求着,却半点没有得到怜悯。

    正在逐渐走向目的的陈旧,迎着阳光走向光明的未来……

第七百一十四章 牛顿的‘无知’() 
淡淡的炊烟从各家烟筒溜了出来,在鲁山上空汇集成一片淡淡的白色雾团,温暖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烟味与早饭的清香。各家各户响起了女人叫喊丈夫、孩子的声音。

    芸芸众生组成了这个所谓的‘人间天堂’,鲁山的名号在万里之外的欧洲都有传播。可是时间那里有真正的人间天堂呢。再美好的地方也有丑恶,只是黑暗是因为光明才成为了黑暗。

    ……

    张文亮从睡梦中醒来,他踢开身上盖着的薄被,穿着中衣的他半点也不觉得寒冷。抬头张文亮就看到了床头上搭着的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军便装,张文亮却反射性的要大叫换衣服,因为他不喜欢穿这一套,他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这套军便服虽然看着并不旧,但上个月体育课的时候张文亮摔倒在了地上,膝盖磕在地上把裤子隐隐的磨出了一个小洞,被他母亲用相同颜色的布在里头补了一层,不仔细看是瞧不出有补丁的,可张文亮自己知道啊。但是这话音还没有吐出口,就被他重新咽回了肚里。

    他不是小孩子了。

    他已经是中学三年级的人了,他都十五岁了。他已经懂事了。家里的环境很‘恶劣’,不想让自己姐姐给人当小老婆的张文亮可不愿意给自己亲娘提供攻击姐姐不省心的‘炮弹’。虽然他和姐姐张雯婧并不一个母亲,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弟。

    张雯婧比他大三岁。十八岁已经可以成婚了,现在正面临着自己母亲的压迫,或者说她一直都面临着自己母亲的压迫,谁让她没亲娘呢?

    张文亮的父亲张子祥早年可是鲁山县的富户,那时候还是大清朝,张家是鲁山下汤镇的大地主,日子跟现在比来是阔绰的太多了。

    那时候年还不过二十来岁的张子祥也跟现在的样子不一样,当初张文亮他母亲也跟现在不一样,她是张子祥明媒正娶的大老婆,而姐姐张雯婧的母亲是他父亲从后门抬进家的小妾。那个姨娘的名字是什么他都不知道,连她姐姐都不知道。

    张雯婧的母亲长的挺漂亮的,可身世很可怜,早年就死了双亲,十一岁给人做童养媳,可后来到她十五岁上,她的“丈夫”死了,她就只能又回到爷爷的家里。张雯婧很能干,为了侍养爷爷,她自己种地,并且为了让日子过的更好一些,她除了种地之外,一有空就扛着斧头上山去打柴,夜晚灯下给人做针线。这样她一直坚持到了十八岁,然后她被下乡收租的张子祥发现了。

    张子祥相中了张雯婧的母亲,然后张雯婧的母亲不可抵挡的被张子祥弄到了家里。虽然她的爷爷不想让自己的女人给人做小,但是他们无力反抗。张家是下汤镇有数的大地主,岂是一个老头子和一个黄花闺女能反抗的?

    四个月后,张雯婧的母亲怀了孕,那怀的就是张文亮的姐姐张雯婧,当时张子祥还有一个大儿子,只是后来这个张文亮的亲哥哥死了。

    那时的张家只有一个独苗,张雯婧母亲的怀孕可喜欢坏了张子祥,当时他还指望着张雯婧的母亲能给他多生下一个儿子呢。

    张雯婧的曾外祖父被张子祥接到了张家名下的一个庄子上荣养着,张雯婧出身后都成了她母亲全部的希望和寄托,虽然这白白胖胖的女孩让张子祥很失望的。他本来期望着是一个儿子,哪知道是个赔钱货。如果没有陈氏的起事,张家不逃亡,那个女人应该会始终在张家生活下去吧?

    但是没有。

    张文亮的出生比张雯婧小了三年,但他母亲把他姐姐的生母卖掉的那一幕,别看当时张文亮还很小,却始终牢牢地记在心中。

    那凄厉的叫喊,苦求、哀嚎,一个母亲和自己全新疼爱的孩子的分离,那通入心扉的呼喊让张文亮过去十年了,还依旧记忆犹新。

    因为那个时候张家已经很落魄了,他们因为兵灾**,逃离鲁山时携带的家底几乎要耗光了。

    当时他们一大家子就居住在两间房子里,张文亮是趴在窗户上,透过窗户缝看着自己姐姐的生母被两个粗壮大汉拖出了家门。

    或许是报应,没过一个月,张文亮的哥哥就生了一场大病,连汤药都没来得及煎熬,就一命呜呼了。

    两年后,迫于生计的张家被逼着回到了鲁山。

    那时的鲁山对比外头的乱世就仿佛一个世外桃源,纷扰的战火和离乱一丁点一丁点也没有沾染这里。甚至连张家的祖宅都还完好无损,并且由一个很出人意料的人在看守,就是姐姐张雯婧的曾外祖父。张文亮已经记不起那个老人的样貌了,只知道在得知张雯婧母亲的消息后,当天夜里,老人家一个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跳到了镇子旁的荡泽河。

    他似乎没有想过年纪小小的张雯婧,或许在老人的心中,张雯婧根本就不值得他留恋。

    所以张雯婧在张家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张文亮的母亲甚至把自己长子的死都忌恨到了张雯婧母亲的头上,然后对张雯婧甚是苛刻。不过张家在鲁山的安稳日子也没有过多久,张子祥之前做的一些事儿,和张家欠下的一些‘债’,到了要偿还的时候了。张家被下汤镇的乡官清算了。

    可怜那个时候的张子祥还一门心思的在要自己的地和镇子里、县城里的宅子。

    而那一场清算让张家在陈汉的法律上丢掉了大部分的产业。

    不过张子祥虽然没下过科场,但早年也是渡过几天书的,虽然失去了大部分的产业,可他还是坚持把张文亮送去小学堂。这是追赶潮流,也是拥护陈汉的一种表现。

    而也是因缘附会,因为张文亮在学校,他家的一些事儿就在学校里流传了开来,然后他姐姐张雯婧的人生遭遇就受到了校长的可怜。后者把这事儿报给了文教局,而后张雯婧就也到了下汤镇学校中去了,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第一批正式的女学生。

    张雯婧很聪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比张文亮要好,但小学毕业后她没有去上中学,而是考入了不用交学费的幼儿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幼儿师范生。

    这事儿让沉沦已久的张家再一次出现在了下汤镇的风头浪尖上。虽然这几年下汤镇也有不少人考上了中学、高中,还有更高等的学校,一个小小的幼师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事儿放在一个女儿身上就变得很吸引人眼球了,而且张雯婧人长得漂亮。

    十五岁的姑娘已经不算是一朵花蕾了,十八岁的姑娘就更是姣姿正艳。于是张雯婧在自己即将毕业的时候被人看重了。就像当年张子祥看重她娘一样,而破落的张家这个时候的力量也就像当初那对凄惨的爷爷和孙女面对张家一样,毫无抵抗之力。

    或者说这个时候的张家根本就不愿意去抵抗。

    因为不管是张子祥还是张文亮的母亲张氏,都希望用一个赔钱货去换回一个靠山,去换来儿子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前途。但是张文亮引以为耻,张雯婧更是不愿意。

    然后张氏就断掉了张雯婧的生活费,她企图用这个办法威胁张雯婧屈服。

    可是张文亮知道自己姐姐是不会不屈服的。她最多再有两个月就立刻离开学校去谋生了。幼师的工作似乎玩玩闹闹,但是工资可不比学堂的老师低。张雯婧的脾气好,热情,人缘也好,张文亮相信只是那些热情的同学替她凑饭费,就能让她坚持到两个月后。

    张文亮利索的穿上衣服,虽然这身军便服已经洗的要褪色了,但是很整洁。

    张文亮走出自己的房间,只是一个旧式的两层小楼,楼梯和地板都是木质结构的,张文亮一个大小伙子踩在上面甚至都有点咯吱咯吱的响。

    楼下的房间光线亮亮的,早晨的阳光透过房门和窗户照射在客厅陈旧的家具上。

    最中间摆放的那张八仙桌都已经掉漆了。

    张家现在的住处就是一个老旧的木板房,屋里面的墙壁都泛着黑色,不大的房子分上下两层,底层除了一个客厅,还有一间卧室,然后是一间厨房。

    门口还隔着一个簸箕,搭在一个放到的凳子上,里头晒着一堆巴掌长的小白条。

    鲁山挨着昭平湖,虽然地处中原,离大海还有还几千里地,可这儿吃不到海货,却不断河鲜。

    昭平湖里的鱼虾捞都捞不玩,也谁都可以去捞,只要避开春天里的休渔期就可以了。

    但休渔期只在昭平湖里进行,周边大大小小的河流可没有休渔期这么一说。下汤镇周边有很多昭平湖的支流,一年四季这里的河鲜就没有断绝过。

    昨天吃的就是清炖白条,今天早上的吃食主菜果然还是清炖白条,然后还有小葱拌豆腐和干烧茄子,再加一盘炸鱼。

    这个是要费油的,上面还撒着辣椒粉。炸得酥酥的小白条,一口吞下连骨头都能嚼碎咽下去。

    筐子里头还有拳头大的白面馒头,再后就是一人一碗锅里撒了一把米的稀饭。

    张家的伙食在鲁山处于平均线水准稍上一些,这个水准的早餐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则绝对可称的上丰盛。

    一家三口都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张家早就没有过去的规矩了。从地主变成了小门小户人家,那规矩也随之换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