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7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ㄒ嘟桓苷哪衬呈兀扇〉木褪钦庵帜J健

    但遗憾的是,寇正资历尚浅,将数万兵权交给他,就算赵弘润对他放心,朝廷亦不放心——暂且不提寇正对国家的忠诚,此人的才能,能否执掌一支数万人的汾阴军呢?

    要知道,汾阴军可是日后稳定河西的重要仰仗!

    而寇正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在听到赵弘润提出军政分离概念的时候,心中并无太大的触动。

    其实在他看来,他能有幸出任一座民户达到数百乃至近千户城池的县令,这已经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了。

    不过对于驻军汾阴的将军,寇正心中仍有几分好奇与担忧,唯恐对方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

    对此,赵弘润笑着宽慰寇正:“临洮君魏忌大人,是一位宽厚的仁者。”

    听到『临洮君魏忌』这个名字,寇正微微一愣,神色有些疑惑。

    见他这幅表情,赵弘润就知道寇正肯定没有过多关注国内的事,遂在苦笑着摇了摇头后,向寇正介绍起临洮君魏忌的出身,寇正这才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之余,寇正心中亦不免有些激动。

    毕竟在赵弘润的介绍中,临洮君魏忌可是一位统帅之才,能与这样一位统帅之才平起平坐共同治理汾阴,要不是得到身边这位肃王殿下的举荐,寇正明白单凭自己是绝对无法享受这种殊荣的。

    “其余的事,待等临洮君魏忌大人抵达汾阴后,本王再做详谈。”赵弘润笑着宽慰有些激动的寇正。

    『算算日子,临洮君魏忌也该收到本王的书信了吧?』

    望着眼前那座有些萧条败落的汾阴城,赵弘润心中暗暗说道。

    事实上,早在一日前,临洮君魏忌就已经收到赵弘润在路经天门关时派青鸦众送到他的手中的书信。

    当时,临洮君魏忌与浚水军射准营的营将宫渊执掌着船队驻扎在宿胥口,正准备返回大梁复命,不曾想在回军之前,收到了肃王赵弘润的书信。

    起初,临洮君魏忌以为只是一份寻常的书信,毕竟前一阵子赵弘润在淇水的时候,当时临洮君魏忌仍驻扎在宿胥口,二人并没有机会碰面,因此,他以为赵弘润写给他这封信,大概就是问候一下的意思。

    毕竟在陇西魏人中,肃王赵弘润只与三个人关系比较好,其一是北二军的将军姜鄙,其二是繇诸君赵胜,其三就是他,临洮君魏忌。

    至于交情深浅,当首推繇诸君赵胜,毕竟赵胜同样是赵氏之后,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再加上此人如今是出任宗府宗令的怡王赵元俼的佐官,因此,繇诸君赵胜是陇西魏人中与赵弘润关系最好的人。

    记得先一阵子,赵弘润还因为韩王然,特地写信向繇诸君赵胜讨要了一只鹦鹆,赠于后者。

    而其次,就是临洮君魏忌。

    相比较繇诸君赵胜,赵弘润对临洮君魏忌是敬重居多,但这丝毫不妨碍赵弘润想要与临洮君魏忌多多亲近的心思。而临洮君魏忌呢,亦倾向于结交赵弘润这位手握重兵、执掌冶造局的肃王殿下。

    在魏忌看来,若他想要日后从秦国手中夺回陇西,就必须仰仗赵弘润这位肃王殿下,毕竟魏国目前最优良的武器装备,就是出自这位殿下执掌的冶造局。

    因此,当魏忌误以为赵弘润是特地写信给他,约他日后在回到大梁后一起喝酒的时候,魏忌心中非常高兴。

    不过,待等魏忌拆开书信瞅了几眼后,他的心情立马从高兴变成了激动。

    倒不是因为赵弘润举荐他出任驻军汾阴的将军,想他魏忌曾经在陇西时,亦是手握十几万兵权的统帅,岂会因为区区几万人的汾阴兵权而雀跃,真正的原因在于,赵弘润在信中明确表示,『汾阴军』是为他魏国向河西、河套地区扩张而筹建的军队,而据临洮君魏忌了解,河西目前有一部分地区是归属秦国的。

    也就是说,在夺回陇西这个毕生夙愿前,他临洮君魏忌有机会向秦人讨回一笔利息——这才是最最让他感到激动的。

    于是在收到赵弘润的书信后,临洮君魏忌当日便写了一份回信给赵弘润,随后即刻率领船队回归大梁,向魏天子复命。

    其实他此刻恨不得飞到汾阴去,但很可惜,作为陇西魏人的一员,他的身份多少是有些敏感,倘若丢下船队即日前往汾阴,朝中保不定会有人弹劾他欺君,因此,无论如何临洮君魏忌都得回一趟大梁,当面向魏天子复命,随后再前往汾阴。

    而事实上,在临洮君魏忌带领船队回归大梁的时候,魏天子其实也已经收到了儿子赵弘润专程送来的书信。

    “这劣子,不回大梁复命,又独自去了河东,真是不叫人省心!”

    在收到书信的时候,魏天子对大太监童宪笑骂道。

    童宪笑而不语。

    其实别说童宪,就连在旁伺候的众小太监们,都能听得出魏天子对肃王赵弘润的喜爱口吻。

    的确,尽管是口口声声说什么『不叫人省心』,但魏天子对于儿子赵弘润在结束邯郸战事后迅速前往河东一事,感到无比的欣慰。

    他如何会猜不到赵弘润前往河东的原因?

    『唔,让朕来瞅瞅……嚯?推荐寇正为汾阴令,推荐魏忌为汾阴军主帅,使汾阴军政分离……寇正?』

    想了想,魏天子询问大太监童宪道:“尚县寇正,岂非是十六年会试时的金榜头名?”

    “正是。”大太监童宪虽然疑惑魏天子为何突然问起此事,但还是如实禀道。

    “哦。”魏天子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心下暗暗猜测:寇正,莫非是投奔了吾家虎儿?

    良久,魏天子站起身来,站在窗口望着庭院。

    『汾阴令、蒲坂令、北屈令……那劣子,不曾提及『皮氏令』呐……』

    魏天子幽幽叹了口气。

    他知道,他这个曾经刚正不阿的儿子,也学会了妥协,学会了以君王的角度看待问题。

    不知为何,魏天子欣慰之余,心情不禁有些沉重。

第1050章:暗争序幕(二)() 
十月初,就在魏国举国臣民仍沉浸在『魏韩国战大捷』的喜悦中时,大梁的格局已逐渐变得有些诡谲。

    因为前一阵子,因为『魏韩边市』一事,雍王弘誉与襄王弘璟皆派人前往北疆,似这种诡异的事,让大梁朝野感受到了一丝可疑。

    按理来说,『两国互市』之事虽然紧要,但也不至于到两位殿下同时派人的地步,此举未免有些不合规矩。

    但雍王弘誉与襄王弘璟却这样做了,这让朝野隐约感觉到这两位殿下已隐隐有不合的预兆。

    事实上,自从原东宫太子赵弘礼发罪己书,自罢储君太子之位后,雍王弘誉与襄王弘璟这两位曾经的皇子同盟,关系迅速变冷,但尽管如此,襄王弘璟至今未做出明确远离雍王弘誉的事来。

    但此次,襄王弘璟与雍王弘誉各自派人前往北疆,却已隐隐能看出二人的对立。

    支持雍王弘誉,还是襄王弘璟,这是如今摆在朝中官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诚然,在雍王弘誉得到监国的殊荣后,襄王弘璟的势力明显不足,可问题是,襄王弘璟并非是真正要与雍王弘誉争夺大位的人啊,朝中官员们谁不知道,近段时间皇五子庆王弘信正竭力拉拢他的三兄、襄王弘璟?

    相信,庆王弘信才是真正想要与雍王弘誉争夺大位的人。

    而这位殿下的势力,相比较雍王弘誉可只强不弱。

    首先,庆王弘信当初是选择入主兵部的皇子,虽然在『上将军府』创建之后,兵部的权柄大跌,可眼下,兵部已隐隐呈现出想要架空『上将军府』的举动,朝臣们可不相信,此举背后会没有庆王弘信的支持——没有庆王弘信的鼎力支持,兵部尚书李鬻有胆子冒犯『上将军府』?

    甚至有人猜测,兵部没有立即架空上将军府,只是因为忌惮『大将军韶虎』,毕竟大将军韶虎是目前唯一一位供奉在『上将军府』的大将军,是这座军方府衙目前的门面招牌——大将军府府正晁文栋就算了,被肃王赵弘润一脚踹下水渠的家伙,如今在朝野已成笑柄,还有什么颜面可言。

    而除了兵部之下,庆王弘信还得到了有南梁王赵元佐与天水魏氏家主魏罃明确表明立场的支持。

    或许有些人不清楚『天水魏氏家主魏罃』是什么人,但是清楚的人,绝不会小看『魏罃』,因为天水魏氏的魏罃,正是将军姜鄙所执掌的北二军背后的金主。

    为何姜鄙在初次北疆战役时可以容忍北一军抢夺他北二军的战利?原因就在于,北二军背后有天水魏氏的财富支持,因此,姜鄙宁可让出战利,也不希望得罪当时统领北一军的原太子赵弘礼与桓王赵弘宣。

    别看陇西魏氏的君父是『魏釐』,但事实上,魏釐早已失势,首先魏国的宗府,就不会允许这位君父维持与魏天子相一致的崇高地位,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嘛。

    也正是这个原因,当初肃王赵弘润才会威逼利诱,让魏釐自退君父的地位。

    而如今,魏釐早已自罢的陇西魏氏君父的身份,老老实实做他的富足翁,无论是他或者他的子嗣,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魏国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天水魏氏的家主魏罃,已隐隐成为陇西魏氏的领袖,倘若不是魏国朝廷已经取缔了君父这个身份地位,否则,这个位置就应该属于魏罃。

    而在魏罃的整合下,当初陇西魏氏十二支,为了在赵氏的打压下存活下来,已逐渐整合为一股势力,毕竟赵氏在接纳了繇诸君赵胜等三支陇西赵氏后,在宗族中变得更为强势,倘若陇西魏氏仍像以往那样松散甚至对立,难保不会被赵氏逐个击破吞并。

    正因为这个改变,使得在如今的魏国,继姬赵氏王族之后,姬魏氏亦成为一股庞大的势力,只不过这股势力目前尚未被魏国本土的姬赵氏王族接纳,甚至于,很多一部分姬赵氏人仍将姬魏氏视为企图『鹊巢鸠占』的外人,比如赵弘润的三叔公赵来峪。

    但不管怎样,陇西魏氏目前在魏国的势力依旧很庞大,他们唯一的缺陷,就在于无法打入姬赵氏的内部,无法得到姬赵氏的支持。

    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天水魏氏的家主魏罃决定支持皇五子庆王弘信,倘若他们最终能将庆王弘信推上大位,相信陇西魏氏就能在魏国彻底站稳脚跟,到时候哪怕姬赵氏再看不惯他们,也无力驱逐他们。

    而在得到了陇西魏氏的支持后,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庆王弘信,一下子就形成了一股不亚于肃王赵弘润的庞大势力——赵弘润麾下有十万肃王军,赵弘信同样有北二军、北三军十万军队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是得到了监国殊荣的雍王弘誉,势力亦未见得能比庆王弘信更强,更何况,襄王弘璟已隐隐表明立场,准备站在庆王弘信这边。

    不得不说,『东雍之争』已成为过去,如今在大梁,『雍庆之争』已逐渐拉开帷幕,曾经在东宫党面前处于弱势的雍王党,仿佛已成为卫冕者,竭力打压企图挑战他们地位的庆王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刑部与兵部这两个本来搭不上边的朝廷部府,最近关系闹得颇僵。

    在这个大趋势面前,曾经的东宫党,以及东宫储君赵弘礼,似乎被人遗忘,以至于哪怕赵弘礼自闭府门、自行禁足一年已满了期限,这件事在朝野也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仿佛朝野并不认为原东宫太子赵弘礼再次露面后,能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更多的人,还是关注着雍王与庆王之间的争斗。

    在得知这件事后,原东宫太子赵弘礼难免有些失落。

    记得他前一阵子履行完自我禁闭一年作为惩罚后,还以为会有人来看望他、拜见他,结果,大梁朝野都在关注雍王弘誉与庆王弘璟,就仿佛朝野全忘了还有他这么一个人。

    倘若按照赵弘礼以往的脾气性格,长皇子府里的装饰摆设肯定要遭殃,但是这回,赵弘礼仅仅只是感到失落。

    不得不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赵弘礼在幕僚骆瑸的陪伴下,每日念书习字、修身养性,暂且不说才学方面有多少提升,至少心性已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一日,见赵弘礼因为或被朝野遗忘而感到失落,幕僚骆瑸笑着劝道:“殿下,这是好事啊。……曾经殿下为东宫太子时,乃是众矢之的,而如今,朝野皆关注于雍王与庆王,我等正好韬晦养光,以待日后。”

    听了骆瑸的话,赵弘礼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但心中仍难免有些失落。

    曾几何时,他赵弘礼贵为东宫储君,有多少人簇拥投奔,而如今,他跌落为废太子,门庭罗雀,除了一些无法改换门庭的东宫党余者仍在支持他以外,朝野上下几乎已将他遗忘,甚至于在他执掌的吏部,他的话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管用。

    而一干兄弟当中,也只有皇九子桓王赵弘宣还在与他通信,将整顿北一军的进展,包括北一军在邯郸战役时的经历告诉这位困足在大梁的长皇兄。

    一想到桓王赵弘宣,赵弘礼的心情顿时改善了许多。

    记得最初,不,应该是直到现在,赵弘润仍在怀疑赵弘礼将北一军转让给桓王赵弘宣的用意——赵弘润认为这是李代桃僵的戏码,但事实上,赵弘礼还真没有将这件事当做他重新返回朝廷的筹码。

    他是真心让桓王赵弘宣执掌北一军。

    因为在赵弘礼心中,桓王赵弘宣是唯一一个让他信任的兄弟,并且赵弘礼认为,赵弘宣的才能在他之上,有能力将北一军变得更好。

    除此之外,赵弘礼与赵弘宣心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夙愿:远征韩国!

    基于这个心思,当赵弘礼受到桓王赵弘宣的书信,得知北一军在邯郸军的战绩后,赵弘礼异常高兴。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北一军在这次邯郸战役中的表现一般,但在赵弘礼看来,这已经是非常巨大的改变,毕竟,这次北一军是全然凭借自身的实力与韩军交战,得到的成绩也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不存在谎报战绩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