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7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019章:六月大战开幕(二)() 
待等到六月中旬的最后几日,在魏军正在修葺的高墙一带的西北平地上,魏、韩两军的斥候们,率先展开激烈的战斗。

    此时魏军的斥候,已不再仅限于黑鸦众,燕王赵弘疆花了大价钱组建的数百山阳骑兵,还有南燕大将军大将军卫穆麾下的南燕骑兵,包括鄢陵军新组建的两千余鄢陵骑兵,皆加入到针对武安韩军的侦查与监视任务中。

    不得不说,面对韩国的骑兵,魏国的骑兵只是能说刚刚起步,以至于派出去的骑兵,往往很少能安然无恙地返回,尤其是当遇到韩将上谷守马奢麾下的楼烦骑兵时,魏骑纵使立刻转身后逃,也很难逃过后者的追杀。

    但不管怎样,魏军斥骑或多或少还是打探到了一些关于武安韩军的情报。

    从旌旗上的旗号分辨,此时的武安韩军,大致有马奢的上谷军三万、廉驳的太原军三万、秦开的渔阳军两万,再加上荡阴侯韩阳、暴鸢、冯颋、靳黈等人的残兵,杂七杂八约有近十四五万。

    从兵力数量上看,魏军占据优势,毕竟肃王军、魏武军、南燕军、山阳军、北一军这五支魏军加在一块要超过二十万。

    但从兵种配置上看,魏军就完全落入劣势了,毕竟人家韩军的十五万兵马,起码三分之一是骑兵,其余则是步弩混编;可魏军这边呢,所有的骑兵全部加到一起,满打满算也就一万骑,其余都是步兵。

    因此,赵弘润起初觉得很纳闷:明明韩军在骑兵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理当充分运用骑兵的优势与他们魏军打机动战,为何韩军却偏偏要将军队聚集于条岭,摆出一副准备在这里与他们魏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呢?

    结果两日后,赵弘润就明白了。因为六月二十二日的时候,韩军骑兵绕过邯郸,袭击了『滋县』。

    当时,燕王赵弘疆的山阳军驻扎在『滋水』上游,而桓王赵弘宣的北一军驻扎于『滋县』,他俩正响应兄弟的召唤,准备加入战团,却冷不防遭到了武安韩军的偷袭。

    要不是燕王赵弘疆的山阳军支援迅速,驻扎于『滋县』的北一军或许会丢掉这座城池也说不定。

    后来赵弘润才知道,进攻滋县的韩军,正是上谷守马奢麾下的骑兵,而统率这支骑兵的将领,则是马奢的副将许历。

    这个许历很不简单,率领麾下上谷骑兵流窜于滋水、滋县一带,让山阳军与北一军疲于应付,竟只能被动防守以求自保,倘若轻易离城,就会遭到许历军的袭击。

    这种被动的状况,直到山阳军与北一军效仿肃王军打造出了武罡车,才稍微改善一些。

    而对于韩将许历这是骑军,赵弘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此人活动的范围,就在滋水上游、滋县、邯郸三者之间的一块平地上,明摆着就是为了扰乱几路魏军之间的联络,虽说赵弘润可以通过水泥修葺矮墙的方式将这支韩国骑兵驱逐出去,但此时武安韩军的主力在旁虎视眈眈,赵弘润还真是有心无力。

    他只能指望驻扎在邯郸城南『邯山』上的南燕军,希望南燕军中的骑兵营可以钳制许历军。

    待等到六月二十四日,条岭一带的韩军开始对高墙一带施加压力,尝试进攻魏军修葺的高墙。

    由于上谷守马奢在前一阵子不遗余力的骚扰,魏军至今都没能将高墙修葺出多少远,仅仅就只有两里地而已,这点程度的高墙防御,对于目测最起码三十里范围的战场而言,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对此,赵弘润很不满意,毕竟在他预定战略中,此时他麾下魏军最起码得修葺出一条十几二十里长的高墙,这样可以极大减轻魏韩两军一旦展开大规模厮杀时,那近乎五万韩军骑兵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但正所谓世事难料,先是上谷守马奢的骚扰,而后,又是巨鹿守燕绉的水军袭了魏军的水路路线,导致前线的魏军未能按时完成赵弘润给予的任务。

    事到如今,赵弘润也只能依靠武罡车与游马重骑了——韩军的步兵不足为惧,只要武罡车与游马重骑能够牵制住武安方面的骑兵,那么,这场战争的胜利,终将是属于他们魏军的。

    不可否认,赵弘润起初的确是这样认为的,一直到驻守高墙的鄢陵军将领孙叔轲向邯郸发来紧急求援讯息。

    当时赵弘润在得知具体情况后目瞪口呆,为何?因为武安方面的韩军,居然效仿魏军的武罡车,也打造了千辆武罡车,并借助它攻打高墙。

    不得不说,武罡车这种战争兵器除了可以大幅度地限制骑兵外,其实对敌军步兵与弩兵,也能起到很好的防御,而关键的是,这种战车说实话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属于只要看一眼就能仿造的东西。

    “他们……这韩人怎得这般厚颜无耻?”

    包括赵弘润在内,肃王军兵将们在得知武安韩军仿造武罡车之后,大为气愤填膺,认为韩军厚颜无耻地剽窃了他们魏人的智慧。

    不过说真的,这种事在中原各国之间其实屡见不鲜,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彼此偷学仿造,比比皆是:曾经魏国的战车强大,中原各国皆效仿;而后韩国骑兵强势崛起,魏国效仿韩骑偷偷组建『砀郡游马』。

    而如今,魏军的武罡车被韩人偷师,这也表示,这件战争兵器的确是战场上的利器。

    当然了,对此赵弘润是有些郁闷的:我向你们大力推荐重骑,为此险些被困上党郡,你们不偷师重骑兵,居然偷师武罡车?

    郁闷之余,赵弘润强烈认为在这场仗中必须再次向韩军“证明”打造一支重骑兵的必要,否则,他处心积虑谋划的事,可能还真会被其貌不扬的武罡车给搅黄了。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赵弘润误会了,并不是韩军没有注意到重骑兵的威力,甚至于,在暴鸢、靳黈、冯颋以及荡阴侯韩阳等人的眼中,他们对商水游马重骑的忌惮,要远远高过武罡车的。

    问题在于打造一套重骑兵的重甲,非但花费不小而且做工复杂,大战将即,暴鸢等将领哪有闲工夫去筹集巨资打造重骑兵的重甲?

    而相比之下,偷师武罡车就要简单地说,毕竟这玩意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就是推车上竖一块挡板而已,反正韩军将领们也不要求打造地跟魏军的武罡车那样坚固。

    不得不说,在魏韩两军彼此都拥有了武罡车的情况下,双方的骑兵与弩兵,其作用就大大降低了,而近战步兵的地位则迅速拔高。

    这种情况,使得韩军步兵在魏军弩兵面前的生存几率大大增加,但说到底,却无法撼动韩军的根本。毕竟若事无意外,魏军重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明显要比韩国的轻步兵来的大。

    这句『若事无意外』中的『事』,其实指的就是太原守廉驳这个变数。

    之所以孙叔轲抵挡不住武安韩军的进攻,紧急向邯郸求援,就是因为太原守廉驳亲自上阵进攻高墙,用他那柄仿佛狼牙棒仿佛长柄刀的怪兵器,杀死了好几位鄢陵军旗下的千人将,以一副万夫莫敌的架势,唬地高墙一带鄢陵军兵将们胆战心惊。

    以至于赵弘润派往高墙的援军还未抵达,孙叔轲便在廉驳手中吃了败仗,丢掉了高墙。

    没办法,韩军中武罡车极大地限制了魏军弩兵的战力,使得廉驳这等猛将一旦杀到高墙附近,已经是魏军无法抵挡的局面。

    更可恶的是,廉驳还偏偏专挑魏军士官与将官杀,负责指挥的魏军士官、将官一死,寻常魏兵自然大乱,哪里还抵挡得住。

    当日傍晚,继受到孙叔轲求援的讯息后,赵弘润又收到了关于孙叔轲兵败撤退的消息。

    对此他并不意外,因为那堵高墙的长度实在太短了,以至于韩军能够很轻易地绕到高墙背后,倘若那堵高墙长达二、三十里,你让韩军绕后迂回看看?

    更别说攻打高墙的还是太原守廉驳,这可是一位曾经在太原郡晋阳县打败了魏将姜鄙的韩国猛将,而孙叔轲只是一位强于统率指挥的将军,没办法像廉驳那样亲自上阵鼓舞士气,更别提击败廉驳。

    因此,赵弘润也没有怪罪孙叔轲的意思,只是派人请来大将军韶虎,与他商议出兵一事。

    次日,也就是六月二十五日,赵弘润与大将军韶虎分别率领肃王军与魏武军,准备对韩军用兵。

    其实,魏军也可以选择守卫邯郸,静等武安韩军进攻邯郸。

    毕竟邯郸拥有坚固的城墙,借助城墙防御,魏军的胜算应该会更高。

    但问题是,邯郸乃是韩国的王都,天晓得眼下看似平静的邯郸城,城内究竟有多少人伺机准备着给魏军致命一击——万一这些人在武安韩军强攻邯郸的时候跳出来,在城内放火骚扰,搅乱局势,搞不好魏军会在守城战中战败,葬送掉先前的所有优势。

    因此,还不如硬气些,直接出城应战,这样也能彰显出魏军的气势——毕竟赵弘润先前的种种造势,可是要占据邯郸,与韩国不死不休的,岂能自灭威风地退守邯郸城,这样岂不是显得怕了武安韩军?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赵弘润选择与魏武军共同出战,他要通过这场仗,或者狂妄点说,通过这场胜仗,打断武安韩军的反扑之势,迫使其低下头颅,向他魏国求和。

第1020章:高墙激战() 
六月二十五日,邯郸方面魏军出动十万军队,其中肃王军占据六成,其余四成则是大将军韶虎麾下的魏武军。

    当这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高墙一带后,驻扎在高墙一带的韩将,太原守廉驳登上高墙,眺望远方气势汹汹而来的魏军,心中难免有些讶然。

    廉驳本以为,此番在感受到他武安韩军『誓夺邯郸』的气势后,魏军应该会选择退守邯郸。

    因为在他看来,魏军此番攻克了他们韩国的王都邯郸,示威的目的已经达到,而接下来,能够守住邯郸,才是能否最大化从他们韩国手中夺取战后利益的首要考虑因素。

    可没想到的是,魏军比他预想的要硬气地多,仿佛不屑于『借城墙之便』,定要在公平的情况下战胜他武安韩军——毫不夸张地说,魏军的气势毫不逊色『誓夺邯郸』的武安韩军。

    『有意思……魏公子润……』

    纵使是彼此对立,廉驳亦对占据了邯郸的魏方统帅——魏公子润,产生了几许好感。

    他才不管那么许多,在他看来,魏公子润敢领兵出城与他在城外决战,就称得上是一位年少英豪。

    此刻廉驳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据说那位魏公子润年仅十九岁,而且还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智将,否则,若能与这等年少英豪交手,岂不美哉?

    不过转念又一想,廉驳心中的遗憾立马又被亢奋所取代,毕竟他听说,在汲县战场上单骑讨杀骑将辛瓒的商水军大将伍忌,即是这位魏公子润麾下的部将。

    “下令迎敌!”

    站在高墙上,廉驳大手一挥,命令麾下三万太原军在高墙前的空地上排列整齐,准备与魏军交战。

    平心而论,这个时候廉驳本来等待援军——邯郸魏军几乎倾巢而动,武安方面不可能没有收到讯息,因此不出意料,过不了片刻,釐侯韩武便会亲率大军赶来相助。

    到时候,马奢的上谷军、秦开的渔阳军,还有荡阴侯韩阳的军队,都会陆续参战。

    甚至是暴鸢麾下的军队——虽然暴鸢本人受了伤,难以再亲临战场,但是他却将兵权移交给了同属『王党派』的雁门守李睦,请李睦代为统帅他麾下的军队。

    再加上冯颋、靳黈二人的败军,可以说,此番武安韩军的军势,绝不会逊色魏军多少。

    然而,廉驳却丝毫没有退守高墙、静等援军的意思,纵使麾下仅三万军队,亦摆出架势欲与魏军一战。

    这个情况,倒也让赵弘润与大将军韶虎颇感意外。

    “太原军……莫非这路韩军,就是在太原晋阳击退了姜鄙将军的韩军?”

    在临战前观望敌势的时候,大将军韶虎略带惊讶地询问赵弘润。

    赵弘润目视着远方高墙一带飘扬的『太原军』字号旌旗,皱皱眉说道:“倘若韩国没有两位『太原守』的话,那么,这路韩军的军主,应该就是那路韩军了。”

    大将军韶虎闻言皱了皱眉,心下有些不悦。

    这份不悦的情绪当然不是针对赵弘润,而是针对对面的韩将廉驳:想他韶虎与肃王弘润殿下联手,聚兵十万进攻高墙,然而对面的廉驳却敢用三万兵摆出迎敌的架势,这分明是没有将他与赵弘润放在眼里嘛。

    再加上廉驳曾击败他们魏国的将军姜鄙,这使得韶虎有心想会会对面那个廉驳。

    因此,他转头对肃王赵弘润说道:“请殿下为我军掠阵。”

    赵弘润闻言愣了一下。

    其实在决定出战的时候,他与韶虎并没有针对『谁负责主攻』这事做出商议,毕竟彼此都清楚,无论是肃王军还是魏武军,皆是他魏国的精锐,是绝不会亚于『驻军六营』的军队。

    不过眼下韶虎说出这话,这表明,韶虎准备将对面韩将廉驳的军队,当做他魏武卒初阵的试金石。

    其实较真来说,韶虎麾下的魏武卒自加入北疆战役,至今以来已遭逢过不少战事,不过在那些战事中,魏武军都是作为协军身份半途参战,只是为了援护山阳军或南燕军,除此以外要么就是作为伏兵,真正意义上作为战场主力军出战,这还真是首次。

    想来,韶虎亦希望通过这场战事证明他麾下二代魏武军的实力,免得国内有些人再用语言攻击他麾下的军队,认为他二代魏武军名不副实,配不上『大魏武军』这个番号。

    看着大将军韶虎坚定的眼神,赵弘润无奈地耸了耸肩,同意了此事。

    谁让眼前这位韶虎大将军,才是他们北疆诸军的总帅呢。

    “本王在此提前预祝大将军得胜而归!”赵弘润正色恭祝道。

    “承殿下吉言。”韶虎朝着赵弘润抱了抱拳,随即与后者告别,指挥着麾下魏武军缓缓向前。

    此时,战场的魏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