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百五十九章 功课() 
“说是协助……事实上是担心司马安会滥杀无辜的三川之民吧?”

    望了一眼赵弘润,魏天子似笑非笑地调侃道:“比如,青羊部落……据朕所知,听你六叔说,青羊部落有个叫做乌娜的小姑娘,在你帐篷呆了两宿啊……”

    『真多嘴啊,六叔!』

    赵弘润心中暗骂多嘴的六王叔赵元俼,不过脸上却未有表现出来,正色说道:“儿臣是着眼于大局为重。……事实上,儿臣并不认为司马安大将军会是出征阴戎的最佳人选,不过目前只有砀山军可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即便如此,儿臣觉得还是有必要派个人在司马安大将军身边,以免这位大将军做出『不好的决定』。”

    魏天子自然听得懂儿子口中那『不好的决定』指的是什么,毕竟司马安是跟随了他十几二十年的宗卫,他又岂会不了解这名宗卫的性格。

    正因为清楚了解,魏天子才要提醒眼前这个儿子。

    “弘润,你觉得,你能够驾御司马安么?”

    『驾御?』

    赵弘润很惊讶于其父皇竟然用了『驾御』这个词。

    毕竟以司马安的身份,用『驾御』这个词并不合适,哪怕是对于赵弘润这位肃王而言。

    似乎是看出了赵弘润心中的疑惑,魏天子轻笑着说道:“『能驾驭司马安的唯有父皇』,你是想这么说吧?但这,并非是朕似这般问你的真正目的。”

    顿了顿,魏天子沉声说道:“你应该已经知晓了,百里跋、徐殷、司马安、李钲,以及成皋关的大将军朱亥,皆乃朕为皇子时的宗卫……”

    『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你当初十名宗卫。就只剩下这五位了。唔,不过话说回来,三伯身边的宗卫也只剩下了五位……』

    赵弘润暗暗嘀咕道。

    尽管并不清楚十七年前发生在大梁的那场内乱的具体过程。但从魏天子与南梁王赵元佐身边的宗卫们几近战死一半,便能想到到当年那场动乱究竟是何等的惨烈。

    见赵弘润没有说话。魏天子可能是会错了意,自顾自说道:“司马安那家伙,可不似百里跋那样和善好说话,若是你与他意见相左,甚至是激怒了他,哪怕你头上顶着『肃王』的王衔,哪怕你是朕的儿子,他也会让你明白。他才是一军的主帅。”

    『啊啊,是个刚愎自负的人啊……』

    赵弘润在脑海中回想起三个月前庆功宴上所见到的司马安。

    倘若说当时三位将军中,百里跋给赵弘润的印象是和善,徐殷给赵弘润的印象是爽直,那么司马安,就是一个阴沉寡言、大将军气场极其强烈的那么一个人。

    以至于当时司马安因为赵弘润将那笔战后利益分了他砀山军一笔,而举杯向赵弘润敬了一杯酒时,赵弘润竟然有种受宠若惊的错觉。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司马安的气场实在太过于强大,以至于赵弘润明明贵为皇八子、贵为肃王,亦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地位排在这位大将军之后。

    这既是所谓的威迫力。让人本能地不敢冒犯。

    想驾御这样一位刚愎、骄傲、自负的大将军,谈何容易?

    想了想,赵弘润摇头说道:“儿臣并无驾御司马安大将军的意思。儿臣只是希望当司马安大将军做出错误的决定时,能说服他改变心意……”

    听闻此言,魏天子似笑非笑地望着赵弘润,忽然笑着说道:“看在你前几日救驾有功的份上,朕就如你所愿,命你为此番出征羯族人的『主帅』。”

    『什么?』

    赵弘润闻言大吃一惊,要知道他想求的是『监军』,而非是『主帅』啊。

    想想也是,若是他担任主帅。那司马安大将军摆在什么位置?副将?

    天啊,这可是会出乱子的!

    想当初。就连和善的百里跋大将军都因为『军队话语权』而与赵弘润发生了一些摩擦,好在最终百里跋主动退让。这才没有导致魏军指挥层的分裂,而司马安,怎么看都不像是会主动退让的主,倘若魏天子当真将自己儿子任命为主帅,相信司马安心中必定会极度不满。

    到时候,司马安会听从赵弘润的调遣才怪。

    『父皇究竟在想什么?』

    赵弘润皱眉望着其父皇,张嘴刚要说话,却见其父皇抬手阻止了他的开口。

    “朕主意已决,你为『主帅』,司马安担任你的『副将』。”

    “……”赵弘润一听眉头深深皱起。

    只见他狐疑地地望着他父皇,古怪说道:“父皇,你不会是因为儿臣只送上两只兔子作为礼物,因此故意给儿臣使绊子吧?”

    『……』

    眼瞅着儿子那怀疑的眼神,魏天子只感觉心中泛起阵阵莫名的悲哀,冷哼两声挤兑道:“哼哼,臭小子,还敢提这桩事。……明明与你六叔狩得了一头熊,却将其赠予青羊部落那个叫做乌娜的小姑娘,竟然只是给朕两只兔子,还说什么『父皇那边随便给两只兔子就得了』……”

    『可恶!一定是六叔将我的话当成笑话给父皇说了。』

    赵弘润一脸怏怏之色。

    不过就在这时,魏天子收起了作为父亲却被儿子薄待的愤慨,突然间用严肃而诚恳的口吻说道:“虽然朕对你这个不孝的儿子的确有气,但朕不会因此而故意为难你。……弘润,去驾御司马安,就当是朕给你布置的功课。”

    『功课?我干嘛要接受这种莫名其妙的功课?』

    赵弘润一脸反感地望着魏天子。

    虽然他也知道他父皇这是在磨练他,但说实话,他很反感这种强制的教育方式。

    可能是猜到了赵弘润心中反感的情绪,魏天子冷笑两声,淡淡说道:“不愿意么?那你就老老实实呆在大梁吧!……不过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司马安那家伙会对三川之民做什么了,你也知道,那家伙是相当排斥外族人的……若是不幸的话,那个对你有情愫的小姑娘乌娜,亦有可能死在砀山军的手中呢,那可真遗憾……”

    魏天子摆出一副惋惜感慨的模样。

    『……可恶!』

    赵弘润气地怒火中烧。

    很显然,他又一次被他父皇抓到了把柄。

    但气愤归气愤,有一点赵弘润心中清楚,那就是他父皇不像是在开玩笑。

    所谓的『君无戏言』,难道指的仅仅只是『为君者不会(不可)口出妄言』?

    不,这句话的本质是,『为君者,有时只需要一个诱因,就会改变主意,将戏言变成真实。』

    打个比方说,眼下魏天子那句『乖乖留在大梁』或许还只是一句玩笑,但只要赵弘润亲口拒绝其父皇所强加的功课,那么,这句戏言恐怕立马会变成金口玉言。

    到时候,后悔的可就是赵弘润了。

    『嘁!残酷无情的统治者、暴君……』

    赵弘润在心中暗骂了几句,却不得不乖乖就范,冷冷说道:“好,主帅就主帅。”

    “很好!”魏天子满意地笑了笑,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刚刚威胁过自己亲生儿子的君王:“对了,这次,朕便不给你上次那样的金令了,否则起不到考验你的效果。”

    『啧!』

    赵弘润不爽地撇了撇嘴。

    “还有一件事。……待你等出征的时候,朕会派一位御史担任『监军』,此人并不参与你与司马安的决策,只会在旁观察并记录你与司马安二人的一言一行,作为朕评价你这次功课的依据。并且,战报亦会由此人来拟写。……对了,别妄想笼络或贿赂御史,否则评价降低,可别怪朕没提醒你。”

    『也就是说,作弊行不通?』

    被自己父皇堵死了最后退路的赵弘润,只感觉一阵胸闷。

    想了想,他闷闷不乐地问道:“那……有什么好处么?”

    “好处?”魏天子愣了愣,似乎还未考虑好这一点。

    “好处就是……”只见他思忖了半响,最终却没说出什么话来,仿佛是还未考虑过这件事。

    『君王的任性……』

    赵弘润心中冷哼一声,他哪里还会看不出来,这所谓的『功课』,显然是这位父皇临时起意才提出来的,可偏偏他还无法拒绝。

    这正应了他六王叔赵元俼的那句话,『唯有君王才有其任性的资格,其余人只得迎合。』

    可能是注意到了儿子鄙夷的目光,魏天子亦稍稍有些尴尬,忽然,他心中微动,轻笑着说道:“将商水县作为好处,如何?”

    “商水?”

    “啊,只要你完成朕交付于你的功课,并且使朕满意,朕便将商水县赐予你作为封邑,这可是近几十年来已不曾出现过的殊誉啊。”

    『嘁!我要封邑干嘛?……等会!商水?』

    赵弘润不可思议地望向魏天子。

    而此时,魏天子笑呵呵地说道:“有些事,藏着掖着,不如名正言顺啊……”

    『……』

    赵弘润心中闪过几丝惊诧,他隐隐感觉,他之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似乎是被这位父皇给预测到了。

    的确,在赵弘润心中的蓝图中,商水是一座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的城池,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目前城中的人口比重,都极符合作为赵弘润隐藏在心底的某个宏伟目标的试剑石,尽管这个宏伟目标目前就连赵弘润自己都还未感受到。

    只是直觉告诉赵弘润:商水很重要。

    “成交!”(。)

第三百六十章 战争!战争!() 
当日,垂拱殿再次追下诏令。

    其一,调鄢陵军前往砀山,接手原砀山军的驻防地。

    其二,召商水军两万,赶赴大梁,与砀山军一同前往出征三川之地。『注:商水军总共三万人。』

    其三,委任肃王弘润为出征三川之地的主帅,同时,正式任命大将军司马安为副将。

    当这三道诏令下达后,朝野顿时为之轰动。

    在大梁民间,城内的百姓自然是极为拥护,毕竟『肃王弘润』曾被朝廷大力宣传为『拯救魏国的英雄』、『王室当代皇子中的奇才』,是故,在大梁城内,赵弘润的名气如日中天,几乎绝大多数百姓都对这位年轻的皇八子抱持着支持,甚至于,还有人暗自感慨与惋惜:这位如此杰出的皇八子,为何就不愿继承皇位呢。

    再加上朝廷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徐徐放出刻意丑化羯族人的舆论,将其塑造成凶蛮狂妄、无故挑衅魏国的丑角,引导大梁魏人对羯族人的负面评价,使得大梁城内的百姓纷纷希望赵弘润这位肃王殿下能『狠狠教训那帮阴戎』、『叫那帮阴戎他们知晓我大魏的厉害』,『看他们还敢不敢挑衅我大魏』。

    但是在朝廷内部,众朝中官员对于『肃王为帅』这道诏令就不能理解了,毕竟前几日传出的风声,垂拱殿的那位应该是倾向于任命司马安大将军为主帅的,怎么过了两日,主帅人选就变成了肃王呢?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倒是没有哪位朝臣提出反对意见,毕竟赵弘润上一仗打地的确漂亮,以弱胜强、自身损失微不足道这暂且不说。还从楚国收刮来不计其数的财富,甚至还拐带回来五万投降的楚军与近乎四十万的楚民,大大提高了魏国的人口基数。

    倘若换做其他哪位皇子。恐怕早有朝臣上书反对此事了。

    ——雍王府——

    “奇怪,弘润怎么又揽下了这种差事?”

    在听说此事后。雍王弘誉有些不能理解。

    毕竟据他所了解的赵弘润的性格,赵弘润并不是什么事都会大包大揽的。

    更何况,赵弘润上回出征楚国,在凯旋返回大梁后没少向雍王弘誉抱怨军营生活的艰苦,说什么『军营内饮水紧张,半个月都难得洗一次澡』,再比如『军队里的饭菜简直要逼死人,从始至终都是腌肉野菜汤』。因此,雍王弘誉十分纳闷这位八王弟竟然又揽下了出征的苦差事。

    “难道是因为大将军司马安?”

    雍王弘誉若有所思地猜测着,在几番深思之后,他逐渐猜到了这件事背后的隐情。

    也难怪,毕竟前一阵子与三川之民合狩时,赵弘润借宿在青羊部落宿营地内的事,当时同行的人不是不知道,再者,司马安大将军眼里容不下外族人的『恶习』,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雍王弘誉在沉思了一番后,便猜到了原因。

    “看来父皇是在培养弘润啊,不出意外的话。日后弘润将会镇守边疆,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镇守吧……”

    雍王弘誉了然地喃喃自语。

    毕竟目前魏国能独当一面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位而已,堪称捉襟见肘,而以赵弘润在上一次战争中所展现的才华,稍加琢磨,日后镇守一方绰绰有余。

    『只不过……待等弘润长大成人,不知哪位会被取代……唔,多半是睢阳的南宫吧。』

    不得不承认。雍王弘誉也是一位深有远见的逸才。

    ——禹水营——

    “由肃王担任『先行军』的主帅?司马安为副将?”

    在军营内,当正在操练新军士卒的南梁王赵元佐从侄子皇五子『庆王』弘信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亦露出了几分惊讶。

    他口中的『先行军』,指代的便是此次出征三川之地的羯族部落的军队。毕竟这支军队出征三川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给赵元佐眼下正在训练的这支『西征军』开道,协助后者突破三川之民的阻碍。

    说白了,『先行军』的任务就是用拳头将三川之地的羯族人打趴下,免得后者去干扰『西征军』支援陇西的姬魏氏。

    “千真万确,三伯。”见赵元佐眼中露出怀疑之色,庆王弘信连忙补充道:“那是垂拱殿发出的诏令,不可能有错的。”

    『这就奇怪了……虽说肃王乃王室难得的逸才,但论用兵,司马安那可是……』

    回想起自己曾经有一位亲如兄弟般的宗卫就是死在那司马安的枪下,赵元佐便感觉心口隐隐作痛。

    『是想借机磨练皇八子么?不过,用司马安作为磨刀石,四王弟对他第八个儿子,还真是寄托着厚望啊……罢了,这与我又有何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