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4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塘昃芪崦杌娉梢靶牟耍杌娉梢跸招∪耍扪艟芾鹈杌娉商袄分耍⊙艟苌堂杌娉刹斜┲小

    说实话,其实这样的概括倒也没错,只不过,将所有事都扣在这几人头上,这让知情者忍不住有些同情——可能那些对楚国并不了解的魏人在看到这几篇故事后,多半会认为熊吾、楚水君、巨阳君熊鲤、邸阳君熊商等人乃是楚国的当权者。

    但事实上,这几人虽然权利不小,但还不足以真正影响楚国的决策。

    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那句话,魏王赵润说他们是,他们就是!

    在《轶谈》新刊刊印之后,似寿陵君景云、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沥等人,亦各自买了一本,大概也是想看看魏国将如何引导舆论。

    在看完《寿陵君景舍篇》后,寿陵君景云很满意,因为小说家们将其父景舍描绘成了壮志未酬的楚国忠臣,且结局「自觉愧对楚国而自刎于楚水」,亦还原了真实。

    唯一被扭曲的地方,只是寿陵君景舍战败的原因。

    真正的历史,是肃王赵润与禹王赵元佲联手击败了寿陵君景舍,不存在任何的阴谋诡计,但是为了掩盖「寿陵君景舍为何不撤向楚西」的原因,小说家们将其归罪于固陵君熊吾与楚水君——即是固陵君熊吾嫉妒寿陵君景舍的才能,遂联合阴险小人楚水君,故意拖寿陵君景舍的后腿,害得寿陵君景舍功败垂成,战败后自刎楚水。

    在看到这段时,固陵君景云思忖了片刻,旋即便翻了篇。

    眼下的他,只求保住父亲的名声,至于固陵君熊吾与楚水君因此背了黑锅……

    这与他何干?

    新阳君项培也很满意。

    毕竟在轶谈中,他项氏一族子弟几乎全部都是正面角色,从项末、项娈兄弟再到汝阴君项恭、项兴父子,包括他项培在内,都是以楚国的直臣忠将来描绘。

    邸阳君熊沥也很满意。

    虽然他兄长邸阳君熊商被魏人诋毁地相当厉害,但是他熊沥,却是作为正面角色被描述,这姑且也算是正反相抵?嘿!

    除此之外,再比如平舆君熊琥、溧阳君熊盛等等,这些楚国贵族皆被描绘成正面角色,仿佛从头到尾楚国就只有固陵君熊吾、楚水君、巨阳君熊鲤、邸阳君熊商这四个罪大恶极之人。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谁让中原角逐的胜利者乃是魏王赵润,而魏王赵润相当不喜这四个人呢?

    总而言之,在魏王赵润钦定固陵君熊吾、楚水君、巨阳君熊鲤、邸阳君熊商乃是楚国的奸邪之后,魏国朝廷便将所有一切责任都扣到了这四个家伙头上,以此换来了魏人与楚人的融洽。

    至于熊吾、楚水君、熊鲤、熊商四个死鬼的亲眷是否肯接受这种‘事实’,根本不在魏王赵润以及魏国朝廷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话说回来,虽然魏国以最新刊印的《轶谈》、《邸报》以及发放魏国境内各县的公文告示,促使魏人与楚人减低了对彼此的矛盾,但也因此让秦国的奸细,得知了「楚国已覆亡」的消息。

    在楚国覆灭的三个月后,就当魏国正在大力引导舆论时,秦国的奸细将消息送到王都咸阳,让秦王囘得以知晓楚国已经不复存在。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秦王囘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他无法去责怪楚国什么,毕竟楚国抵抗魏国的时间已经够久了,从魏昭武八年坚持到魏昭武十二年,坚持了将近四年,已属不易。

    当然,楚国也无法责怪他秦国什么,毕竟当时为了支撑楚国,秦国可是将整个巴国都让了出来,只可惜,楚国的西郢郡沦陷地太快,当魏将伍忌切断了巴国与楚国的水路、陆路联系后,就已注定楚国无法战胜魏国。

    要怪,只能怪魏国现如今太强大了,强大到在东线战场挥军讨伐楚越两国的情况下,西线战场这边,魏国仍有足够的兵力防守他秦国的进攻,纵使他秦国尽可能地想吸引魏国注意,希望以此让楚国得到喘息的机会,也无法改变楚国覆亡的命运。

    对于楚国这个相约共同抗拒魏国的盟国,秦国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此刻秦王囘思索的只有一件事,即如何对待与魏国的战争。

    他当然清楚,在楚国覆亡的如今,魏国就只剩下他秦国一个敌人,以他女婿魏王赵润的性格而言,那是绝对不会姑息的——并且,魏国的文臣武将们,也不会选择与他秦国和平相处。

    要么胜,要么亡,摆在他秦国面前的,就只有这两条路。

    由于心中焦虑,秦王囘每日都在等待渭阳君嬴华、武信侯公孙起等人的战报。

    此时魏秦两国的战争,已开辟了「河套」、「河西」、「函谷」、「巴蜀」四处战场,说实话战况都不乐观。

    河套战场的秦军主帅乃是渭阳君嬴华,此人乃是秦王囘的弟弟,秦国有名的勇将,往年被派往攻击秦国的心腹大患「义渠」,然而,奈何河套魏军的将领亦绝非庸才,廉驳、乐成、冯颋、韩徐、赵岳,前四位皆是旧日韩国的优秀将领,而最后一位,则是禹王赵元佲的次子,魏国的后起之秀。

    想要击败这些魏将,难如登天。

    河西战场的秦军主帅,乃是武信侯公孙起,而迎面的魏军将领,则有临洮君魏忌、河西守司马安、桓王赵宣等等,并且,魏王赵润还将旧韩名将乐弈派到了河西,以至于在这处战场,秦军更加没有取胜的希望。

    至于函谷战场,秦军主帅乃是阳泉君嬴镹,本来他的对手乃是魏国的安平侯赵郯,据阳泉君嬴镹在战报中的描述,并不算是一个难对付的敌人,可坏就坏在,魏王赵润将齐国名将田耽、田武派到了这处。

    一个擅长用兵、擅长奇谋的田耽,再加上一个勇冠三军的田武,想要击败这对田氏兄弟,谈何容易?

    最后一处,即是巴蜀战场,秦军主帅乃是长信侯王戬,魏军将领则有沈彧、伍忌,以及楚国与巴国的降将西郢君熊焘、斗廉、巴满、樊布等人。

    相比较河套、河西、函谷三地,巴蜀战场是目前秦魏两国打得最激烈的战场,在长信侯王戬最新派人送到咸阳的战报中称,魏军以伍忌为主将、樊布为先锋、巴满为殿后将军,对秦军驻守的「阆中」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一场战役打了足足一个多月,好几次险些被魏军攻陷阆中。

    虽然最终秦军还是守住了城池,但损失却非常严重。

    尤其是军中的千人将、两千人将,被魏将伍忌、樊布二人死盯着斩杀,据战后统计,秦军千人将级别以上的将领,有接近半数死在伍忌手中,余下有两成被樊布所杀,其余魏军将领,才堪堪平分剩下的三成。

    而巴人樊布,也因此得到了伍忌的器重与提拔,经后者向朝廷举荐为三千人将,比前巴国将军巴满在魏军的将职还要高。

    『巴蜀啊……』

    在看到王戬这份有求援意味的战报后,秦王囘颇感疲倦的揉了揉额角。

    在秦王囘看来,秦魏战争的主战场,当然还是河西、河套、三川这三处,但这并不表示巴蜀战场就不重要,毕竟他秦国已经覆亡了蜀国与苴国,倘若被魏军赶出巴蜀,那么,魏国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巴、蜀、苴三地,他秦国就成为了为人作嫁的傻瓜。

    更要命的是,一旦失去蜀国的肥沃土地,他秦国的产粮或将锐减接近一半的额度,这意味着国家将无法支撑河西、河套、三川三处战场,哪怕在这三处战场,他秦军亦早已在前线开辟了军屯田,甚至于在河西一带,武信侯公孙起还将从魏国手中抢掠的羊群蓄养了起来——事实上对面的魏军亦是如此,以至于四处战场上,唯独河西战场的气氛最为诡异。

    总得来说,目前魏秦两国的战争,主要还是以僵持为主,其原因嘛,无非就是魏国正在消化所夺取的楚国,毕竟楚国的地盘,比整个秦国还要大,更别说还要加上一个越国。

    除非魏人通通脑袋有坑,否则的话,当然是优先发展已经吞并的楚越两地,而不是憋足劲跟秦国发动一场所谓的决战,毕竟凡是都要讲究循序渐进,好比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消化掉楚越两地,然后再去考虑进攻秦国,这才是上策。

    正因为如此,别看魏国在魏秦边境驻扎了数十万军队,但事实上,魏国目前对于这场仗并不迫切,只求拖住秦国就好,最好慢慢地将秦国拖到死亡线,就像当初的韩国那样。

    反正他魏国拖得起,如今魏国有整个中原来支撑与秦国的战争。

    相信这也是魏将司马安容许乐弈屯田放牧的原因,否则以司马安的性格,你乐弈敢这般消极怠战,我管你是谁!

    别忘了,这位司马安大将军,那可是魏国唯一一位曾公然抗拒过「魏公子润」命令的将领。

    魏昭武十二年十一月,在溧阳君熊盛的协助下,魏国基本上消化了楚国。

    其实确切地说,早在前两年,在魏军打下大江以北的楚国土地后,魏国就已经在着手消化这些夺取的土地与城池,只是当时楚国尚在,以至于仍有些对国家抱持忠臣的义士仍在抗拒,是故,像卫朔、卫郧、卫振、季武、韩普、屈塍等人,前前后后才会驻扎在夺取的楚国城池内,防止楚人造反。

    不过在楚王熊拓战亡、楚太子熊辛投降魏国之后,局势就有所改变,非但魏国因此到了大义名分,并且那些本欲抗争的楚国义士,也逐渐放弃。

    随后,待等溧阳君熊盛将楚王熊拓的遗言传播开,呼吁楚人莫要再做无谓的牺牲后,魏国就更加顺利地统治了楚地。

    待初步消化楚国之后,魏国便开始顺势引导「韩国归并」这件事。

    倘若说魏国吞并楚国的消息已经让秦王囘如坐针毡,那么,当他得知魏国有意吞并韩国之后,他就更加坐不住了。

    想想也是,虽说秦国的国域不小,可满打满算也就只有秦岭、陇西、汉中、蜀国这一片,而魏国在吞并楚国之后,若再给被他吞并韩国,那么介时,魏国疆域与人口,都将是秦国的十倍以上。

    更要命的是,中原之地素来比西垂富裕,若这场战争再拖延下去,只需短短几年,魏国可能无需通过战争就能拖死他秦国,就像当日魏国拖死韩国那般。

    区别仅在于,当时韩国还有能力反扑,甚至于还有一线机会击败魏国,只要那条该死的「武安…柏人…巨鹿防线」能发挥作用,可是秦国,将如何抵抗已统一了整个中原的魏国?

    『绝不能再坐以待毙!』

    秦王囘暗自想道。

    虽说现如今就算逼迫魏国与他秦国开战,秦王囘也没有多少把握击败魏国,但他知道,此时与魏国决战,他秦国尚还有一线胜利的希望,但倘若等到魏国彻底统一了中原,那么,他秦国怕是连一线希望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秦王囘决定御驾亲征,以此激励他秦国的军队。

    魏昭武十三年春,就当魏国为了吞并韩国,忙着在韩国境内弄出一些‘天瞩魏国’的瑞兆糊弄韩人时,魏王赵润的岳丈秦王囘,身披甲胄,御驾亲征。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魏王赵润亦愣了半响,神色颇显微妙。

    要知道,赵润此时年纪已四十余七,而他的岳丈秦王囘,更是已年过七旬,很难想象这位老岳丈,居然还有御驾亲征的魄力与精力。『ps:我没算错吧?洪德10年(26…16),兴安10年,昭武1年,14+10+10+1=47。原来赵润已经四十七岁了,心情好复杂……』

    『若不然……待韩国归并后,陪岳丈大人耍耍?』

    捋了捋下颌的短须,赵润若有所思。

第349章:秦王亲征() 
『ps感谢“白剑舞神天”书友打赏的十万起点币,美滋滋。另外求月票~』

    ————以下正文————

    魏昭武十三年春三月,秦王囘身披挂甲,率领着数千咸阳宫卫,徐徐来到了河西战场的「高陵」。

    在河西战场上,「高陵」属于后方,事实上武信侯公孙起麾下的秦军,此刻驻扎在「莲勺」一带,致力于夺取东边约八十里处的城池「重泉」。

    去年年末的时候,武信侯公孙起在按兵不动数月的情况下,于深冬骤然发兵,试图趁魏人疏于防备而袭取「重泉」北面的「频阳」——倘若这次奇袭被公孙起得手,那么今年重泉就将面临莲勺、频阳两个方向的威胁,并且秦军甚至能够直接绕过重泉,袭击魏军的河西重镇「临魏」。

    但遗憾的是,魏将乐弈看穿了武信侯公孙起的意图,使得公孙起的那次奇袭无功而返。

    平心而论,在公孙起看来,魏将司马安、魏忌二人,已是颇为难缠的人物,而如今再加上前韩国名将乐弈,这让他颇感头疼。

    如果有选择的话,他宁可跟「魏公子润」对阵,也不愿意与乐弈对阵。

    为何?

    因为他二人的用兵方式实在太像了,皆是稳中求胜的性格。

    与魏公子润对阵,你只需要警惕前者的奇谋,因为这一位的想法天马行空,往往能因地制宜地想出附和当前环境与局势的妙计,比如那次「八百里奔袭」,武信侯公孙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那位魏公子润的军队甩掉摆脱——那次的经历,公孙起至今记忆犹新。

    总而言之,魏公子润崇尚「进攻」,那位殿下的性格注定他绝不会被动挨打,因此,只需针对这一点设下圈套,未尝没有取胜的机会。

    可是对面那个乐弈,那是连一丁点进攻的意思都没有,对方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扩大军垦田的面积。

    当时在得知此事后,武信侯公孙起简直惊呆了这是要一场仗打上几年的意思么?

    起初公孙起还以为乐弈是故弄玄虚,将计就计,亦摆出了要打持久战的架势,命令麾下秦军亦在莲勺、高陵等地开垦荒田。

    没想到,在整整大半年的时间内,那乐弈竟真的没有丝毫异动。

    纵使武信侯公孙起几次派兵引诱魏军,魏军也没有上当,明明在兵力方面还稍稍占据上风的魏军,死活就是不肯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