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杀死熊琥的乃是桓虎那一边的陈狩,与他们商水一系无关。

    “桓虎那些人呢?”

    在进城的时候,沈彧意外地看到城内皆是他麾下的商水军士卒,看不到一个睢阳军士卒,遂随口问道。

    南门迟笑着说道:“那些家伙也晓得利害,早就逃之夭夭了……”

    说罢,他见沈彧皱眉看了他一眼,这才解释道:“桓虎率军攻新阳君项培去了,你知道的,宋郡的司马尚那边战况目前并不乐观。”

    沈彧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平舆君熊琥战死平舆,虽然对于与熊琥有交情的人而言是一件颇为悲伤的事,但对于魏国而言,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毕竟平舆君熊琥乃是整个楚西军队的主帅,此人战死,就意味着楚西很难再组织起像样的反攻了。

    眼下楚西这边唯一值得顾虑的,便是西郢君熊焘,熊琥死后,唯有西郢君熊焘有能力再次组织起楚西的军队对抗魏国,不过考虑到西郢君熊焘目前正被商水军的主将伍忌攻打,这方面沈彧倒也不会过多担心。

    对上伍忌那等猛将的人,有几人能有什么好下场?除非西郢君熊焘投降魏国,否则,此人最终十有八九会死在伍忌的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西郢郡战场无需沈彧这边协助的情况下,沈彧决定挥军攻打「九江」西部,占领那些沿河、沿江的楚国城池,封锁河流江域,这样一来,就算楚国已占据了巴国,能从巴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粮食,也注定无法通过水运运到楚国。

    没有粮食,楚国必败无疑。

    魏昭武九年五月下旬,沈彧先挥军攻占「汝南」,待攻陷汝南后,继续挥军南下,攻占「九江」,彻底切断楚西、楚东两者的水路关系。

    而此时,魏将桓虎、陈狩二人,已率领睢阳军占领了「固县」,正在挥军攻打「汝阴」,即将逼近「下蔡」、继而逼近楚国的王都「寿郢」。

    得知此事后,新阳君项培大为震惊,连忙从「谯县」调兵,亲自率军南下阻击桓虎,而这就变相减轻了魏将司马尚的压力,使得司马尚在随后的时间里率军突进,先后攻克「下邑」、「酂县」、「临睢」几座城池,猛攻谯县。

    此时驻守谯县的,乃是楚国的骁将「俞骥」,此人死守城池,再加上相城守将「乜鱼」率军支援,使得魏将司马尚暂时无法攻克谯县,但从整个战局来看,谯县被魏将司马尚攻陷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再说新阳君项培,新阳君项培从谯县率军南下之后,正值魏将桓虎、陈狩二人攻打「汝阴」,镇守这座城池的楚将,乃是「汝阴君项恭」的仅存亡的三子「项兴」。项恭的长子与次子,皆在当初熊拓联合魏国攻打宋国期间阵亡,这一度让熊拓不敢面对汝阴君项恭。

    但是在后来熊拓率军前往楚东夺权时,汝阴君项恭却仍然带着第三个儿子项兴率军响应熊拓,让熊拓备受感动。『PS:具体看前文。』

    而现如今,汝阴君项恭早已因为年老而亡故,三子继承了邑君之爵,此番毅然率领邑军,拼死抵挡诸魏将桓虎的军队,为新阳君项培南下支援争取了时间。

    否则桓虎攻陷汝阴,继而紧逼下蔡、寿郢两地,后果不堪设想。

    『桓虎军不是打楚西去了么?难道平舆已经被魏军攻陷了?』

    对于桓虎出现在汝阴一带,新阳君项培颇有些诧异。

    说实话,他从来都不认为楚西的平舆君熊琥能够在沈彧、桓虎等魏将的夹攻下挡住魏军,毕竟熊琥只是在管理封邑方面尚有几分才能,但论带兵打仗,还不如斗廉、俞骥、乜鱼等楚国将领。

    新阳君项培只是惊讶于,魏将桓虎竟然能在平舆君熊琥逃到汝阴前,就率军攻打了这座城池。

    要知道,凭着项培对熊琥的了解,后者在战场上最是惜命,一旦战事不妙,往往是第一个逃命的,以至于当年「诸国伐魏」的后半阶段,熊琥虽然被魏国猛将伍忌撵地到处跑,但伍忌愣是没机会擒杀熊琥。

    因此,新阳君项培对于没能在汝阴看到熊琥而感到颇为惊诧。

    直到后来,一些来自平舆的溃兵告诉新阳君项培,平舆君熊琥已战死在平舆县,这让新阳君项培大感震惊:素来贪生惜命的熊琥,此番竟然如此勇武、悲壮地战死于平舆县,誓死不降魏国?

    “熊琥大人竟然战死于平舆?”

    汝阴君项兴亦是难以置信。

    不得不说,平舆君熊琥誓死不降魏国而战死平舆,这件事着实让楚国许多兵将大吃一惊——因为这实在不像是熊琥的性格。

    相比之下,熊琥叫他的儿子熊繆三人投奔魏军的沈彧,这才更符合熊琥的性格嘛。

    在思忖了一番后,新阳君项培派人将这件事禀呈寿郢。

    数日之后,楚王熊拓收到了新阳君项培派人送来的消息,得知平舆君熊琥战死于平舆县。

    就跟项培、项兴二人一样,楚王熊拓在得知这件事后,第一反应亦是怀疑。

    一来熊琥并非是那种性格刚烈的猛士,二来,其在魏国亦有人脉,很难想象竟然会选择战死。

    是的,选择战死!

    『……』

    死死攥着新阳君项培的书信,楚王熊拓双手都在颤抖。

    记得前一阵子,当平舆君熊琥派人送信到寿郢,告诉他「楚水君已死」的消息后,熊拓还为此大为恼怒,当众叱骂熊琥,但归根到底,熊拓对熊琥的感情,要远远高于对待楚水君。

    在熊拓心底,楚水君算得了什么?

    在固陵君熊吾死后,曾经还在暗中支持前者的那些楚国贵族们,早已纷纷投靠了熊拓,就连季连氏、季氏、连氏、黄氏这些曾经鼎力支持熊吾的家族,亦在彻底绝望后向熊拓投降,在这种情况下,杀或不杀楚水君,其实已没多大关系。

    当初楚水君战败之后,熊拓之所以赦免了楚水君,一方面是考虑到杀死楚水君也无法挽回那场战争的失利,而另一方面,他是准备留着楚水君‘日后再用’。

    就比如说楚水君提出的那招练兵之策,正是这招练兵之策,激起了楚人强烈的怨恨,但不可否认,亦让楚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训练出了数十万的军队。

    至于国人的怨恨,熊拓事后完全可以将其归罪于楚水君,用其一人的性命,来缓解国人的怨恨。

    可没想到的是,楚水君竟然在从巴国返回楚国的期间,被魏军给伏杀了。

    虽说熊拓后来还是将那练兵之策的过错全部归罪于楚水君,但不能否认,这效果比较在国民面前处死楚水君,那是大打折扣。

    而不同于楚水君,平舆君熊琥的死,却让楚王熊拓感到痛心疾首。

    要知道他与熊琥,有着超过四十年的交情。

    当年还是懵懂时期的熊拓,就因为庶出的关系,被丢到叔父汝南君熊灏的身边培养,在那期间,熊拓碰到了熊琥。

    当年的熊琥,在汝南、平舆堪称一霸,是一众熊氏子弟的头头,他与熊拓初次相识的过程,其实并不和睦,甚至于,二人小时候还打过好几架,且因此被二人的叔父汝南君熊灏罚跪在屋外的长廊下。

    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相处了一阵后,熊琥与熊拓就逐渐亲如兄弟了。

    熊拓至今还记得,当他年幼时狂妄自大地喊出「我要成为大楚君主」的时候,熊琥用坚定的话语回答他:“若你欲为大楚的君主,我会助你一臂之力!”

    从那以后,熊琥就坚定地支持熊拓,无论是熊拓联合魏国攻伐宋国,还是在后来被魏王赵偲算计后转而进攻魏国,熊琥皆不遗余力地帮助熊拓。

    直至今日。

    纵观整个楚国,熊琥是熊拓最信任、最亲近的亲人,哪怕彼此曾因为楚水君而闹得有些不快,但熊拓也从未怀疑熊琥会背叛自己。

    而事实证明,熊琥直到生命的终结,都没有背叛熊拓。

    只是……

    “砰!”

    在遣退所有人后,楚王熊拓一拳砸在面前的案几上。

    「当真?你要知道我只是庶出,若我要夺取王权,相信楚东定有无数人来阻碍我……说不定,你会因我而死。」

    「哈哈,那又如何?堂叔说我不是当王的料,也没有当王的可能,而你不同。既然如此,我当然是帮你了!」

    「呵?倘若你我谋事不成,那就是叛逆……」

    「大不了我死在你前头!那些人怎么说来着?哦,王之臣,先王而死,死得其所!」

    「你?殉死?嘿,我不信……」

    “混账、混账、混账!”

    在连骂三声后,楚王熊拓双目微微含泪,抬手遮在双目,低声喃喃。

    “若我大楚果真覆亡,寡人一人殉国足以,何须你以死明志?蠢材!为何不肯投降魏国?”“唯独你,就算是投降魏国,我亦不会因此怨恨你……”

    “该死的……”

    “阿琥……”

第339章:楚国的溃势() 
ps:今天太困了,吃完饭打个盹,没想到睡过头了,时间来不及了,只能送上四千五百字的一章了,诸位书友别骂我——

    以下正文

    “寡人欲御驾亲征,卿以为如何?”

    当召见丞相溧阳君熊盛时,楚王熊拓这般对前者说道,惊地前者面露惊诧之色。 .更新最快

    溧阳君熊盛当即问道:“大王何以竟生此念?”

    楚王熊拓默然。

    以常理度之,历来不是没有一国君主御驾亲征的例子,但似这种事一般都发生在特殊情况下。

    比如诸国伐魏时,魏国本土防守力量空虚,无法抵御诸国联军,魏王赵润遂御驾亲征,用自己来号召魏人抗拒联军。

    再比如几十年前的楚国,由于在齐鲁宋三国同盟的进攻下屡战屡败,楚国先王熊胥欲扭转对外战争的不利,希望通过御驾亲征激励己国士卒的士气,是故以一国君主的身份亲自率领军队与齐鲁宋联军交战。

    当然,似齐王吕僖征战楚国时的御驾亲征,纯粹就是这位君主的我行我素而已,但就一般而言,除非一个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边缘,否则,君主一般不至于亲自率军出征,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若一国君主在战场上遭遇什么不测,那非但起不到激励兵将的作用,甚至于还会加促战败,可谓是一柄双刃剑。

    而在丞相熊盛看来,他楚国虽然此番遭到魏国三路大军的进攻,但要说什么生死存亡,其实言之过早,毕竟他楚国有着世人难以估量的国土纵深,纵使王都寿郢无法保全,暂时也可以迁都南方,不过日后能否扭转这场战争的失利,至少将这场战争拖个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是因为熊琥大人之事么?”溧阳君熊盛颇为小心地问道。

    他终归是楚国的丞相,此时当然也收到了平舆君熊琥战死平舆县的消息,跟楚王熊拓、新阳君项培、汝阴君项兴等人一样,熊盛在得知此事后亦大吃一惊,难以想象素来贪生惜命的熊琥,此番竟会如此壮烈悲壮地战死于平舆县,并且足足拖延了魏将沈、桓虎等人长达一个多月之久。

    “……”

    在听了溧阳君熊盛的话后,楚王熊拓再次默然。

    正如熊盛所猜测的,熊拓之所以会有御驾亲征这个念头,无非就是因为熊琥的关系。

    在熊拓看来,他堂兄平舆君熊琥根本不是没有退路,而是‘选择’战死平舆,履行了二人年轻时熊琥那先王而死、死得其所的承诺,然而说到底,这却是熊琥不看好这场战争胜负的表现倘若楚国仍有战胜魏国的希望,似平舆君熊琥那种爱惜性命的人,又岂会如此壮烈地牺牲?相信早就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这是熊拓唯一对熊琥生气的地方。

    他气熊琥对他的看轻,对楚国的看轻,不过即便在断定这场仗必败的情况下,熊琥亦不背弃楚国、背弃熊拓,以一名楚国的臣子壮烈战死,履行了当年那先王而死、死得其所的承诺,而不是投降魏国,这亦是最最让熊拓感动的地方因为熊琥是在其实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殉国。

    既对熊琥‘轻生’感到愤怒,又感动于熊琥誓死不弃的情谊,这复杂的心情,让楚王熊拓产生了御驾亲征的想法,而事实上,他甚至也弄不清他那御驾亲征的决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是要夺回平舆君熊琥的尸体?还是要击溃沈、桓虎这一路‘逼死’了熊琥的魏军?亦或是说,是不想被已故的熊琥‘看轻’?

    亦或者,只是纯粹的方寸大乱,只因为平舆君熊琥的亡故,让楚王熊拓产生了我必须做点什么的念头。

    在通过几番言语上的试探后,丞相溧阳君熊盛总算是弄清了眼前这位君主此刻心中所想。

    他摇摇头说道:“大王,恕臣直言,您提出御驾亲征,恐怕只是意气用事……”

    “意气用事?”楚王熊拓懊恼地瞪着熊盛。

    见此,溧阳君熊盛也不惊慌,镇定地问道:“敢问大王,您欲亲征,可有击退魏军的策略?”

    这话一针见血,顿时让熊拓哑口无言。

    他哪有什么击退魏军的策略,不过是因为平舆君熊琥的死刺激到了他而已。

    见熊拓沉默不言,溧阳君熊盛正色说道:“大王切莫多想,熊琥大人战死,纯粹只是为国殉死,诚乃我熊氏王族子弟的典范,绝非是因为对这场仗失去信心而‘轻生’……”

    他话虽这么说,但其实在他心底,其实也有着与熊拓类似的想法,即认为平舆君熊琥多半是‘断定’这场仗难以击败魏国取得胜利,因此放弃了无意义的逃亡而选择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但他此时,却不能这样说。

    他得说,熊琥的壮烈战死,为他楚国争取了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客观来说,仅凭一座平舆县就拖住十几万西路魏军长达一个多月,纵观整个楚西,就暂时而言,的确是还没有谁能取得像熊琥这般的‘成绩’,因为哪怕是西郢君熊焘,他所面对的魏军,事实上也只有魏将伍忌率领的寥寥两三万人而已。

    因此,哪怕熊琥的战死其实有几分‘对这场战争失望’的意思,溧阳君熊盛亦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