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唔!”

    赵润双手抓住靳炬的双手,重重点了点头,旋即又问道:“有什么……留给妻儿老小的话么?”

    靳炬摇了摇头,轻笑着说道:“身后事,末将昨日就已经……已经嘱咐过家人了,再无……再无牵挂,倒是……倒是身上这件甲胄……”他转头看向大梁府府正褚书礼,托付道:“褚大人,待靳某走后,请你将靳某身……身上的甲胄,赠予那……那个小子,这是我承诺……承诺过的。”

    “唔。”褚书礼默然地点点头。

    见此,平躺在地上的靳炬深深吸了口气,旋即,竭尽最后的力气,振臂高呼:“大魏——!必胜——!”

    这声高呼,虽声音并不响亮,但异常坚定。

    旋即,靳炬举起的拳头忽然落下,眼眸亦变得暗淡。

    四周鸦雀无声,原本还满心喜悦的魏国军民,此刻皆异常的安静。

    当晚的筵席,赵润吃地很不是滋味。

    无论是大梁城内诸多男儿的牺牲,还是禁卫军将领靳炬这位老相识的故去,都让赵润感到无尽的悲伤。

    悲伤之余,便是愤怒。

    他从来没有这般愤怒过。

    因此,他并未在宴席久留,借口路上劳累、不胜酒力,便带着褚亨回到了大梁宫内的甘露殿。

    看着魏王赵润离席,介子鸱心下微微一动,转头对大梁府府正褚书礼说道:“褚大人,请借一步说话。”

    褚书礼不明就里,但还是点了点头,借故跟着介子鸱离开了酒席筵。

    当晚深夜,待等魏王赵润独自一人坐在甘露殿内的书房若有所思时,内朝大臣介子鸱迈步来到了殿内,拱手拜道:“陛下。”

    赵润抬头看了一眼介子鸱,勉强挤出几分笑容,问道:“介子,你不在酒宴,为何来朕处?莫非亦不胜酒力么?”

    “非也。”介子鸱摇了摇头,意有所指地说道:“臣只是觉得今日宴上的酒水甘中带涩,怕是还未到可以畅饮的时候……”

    “哦?”赵润眉头一挑,问道:“几时可以畅饮?”

    介子鸱微微一笑:“自然是待等击溃诸国联军,扬我大魏之威时!”

    “说得好!”

    赵润赞许了点了点头。

    此时,介子鸱走近书桌,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册,双手递上。

    “这是?”赵润眼中闪过几丝困惑。

    只见介子鸱偷偷观望着眼前这位君主的面色,沉声说道:“此乃大梁城近几日的伤亡名册。”

    赵润闻言一惊,原本伸出去的手,竟好似被针扎了似的,立刻收回,神色不定地看着那份名册。

    但片刻之后,他还是接过了那本名册,摊开仔细观瞧。

    在旁,介子鸱徐徐说道:“此战,大梁城,共战死城内男儿七万六千四百五十六人,其中,大梁禁卫军战死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一人……”

    “……”

    赵润的面色抽搐了一下,抬眼冷冷地看向介子鸱,用隐隐带着怒色的口吻问道:“介子,你是故意给朕找不痛快么?”

    瞧见赵润面色阴沉,介子鸱心中亦有些发虚,连忙拱手说道:“陛下恕罪,臣只是有一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而已。”

    赵润深深地看了一眼介子鸱,待深深吸了口气后,平息了心中的怒意,看似平静地说道:“你说。”

    只见介子鸱拱了拱手,正色说道:“臣斗胆反问陛下,要如何处置诸国联军?”

    赵润面色阴晴不定,在看了一眼手中的伤亡名册后,沉声问道:“你想说什么?”

    “陛下,窃以为,正因为诸国林立、中原纷乱,是故大梁才有今日之祸。”目视着赵润,介子鸱正色说道:“这些年来,我大魏日渐强盛,而中原诸国,却不希望见到我大魏强盛,是故私下联合,此番更是组建诸国联军,围攻我大魏……试问,纵使我大魏此番击败了诸国联军,难道就能使他们放弃与我大魏为敌的心思么?”

    “……”

    “夫闻,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陛下从未兴起不义不战,然中原诸国却咄咄**迫,纵使此番击败百万诸国联军,彼他日恐怕会再次卷土重来。比如楚国……自齐、韩相继衰败之后,楚国日渐兴旺,欲与我大魏争雄,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魏楚之间,终有一战,若陛下姑息之,就好比农夫救下僵蛇,终会被其所害……”说到这里,介子鸱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既然注定无法共存,陛下何不兵吞诸国?待等普天之下尽皆魏土,又岂会复有诸国联军进犯我大魏之祸?”

    “……”赵润深深地看着介子鸱,脸上露出几许难以捉摸的表情:“介子,这恐怕才是你跟随朕亲征的目的吧?”

    记得在御驾亲征之前,介子鸱作为一介文官,竟然要求随同他一同出征,当时赵润就感觉这位朝臣目的不纯,如今一看,果然如此:介子鸱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在适当的时机,向他提出「兵吞诸国」的「大一统」建议。

    “退下吧,朕不想听这些。”

    赵润淡淡说道。

    听闻此言,介子鸱也并未再多说,识相地拱拱手,退出殿外。

    他并不着急。

    他相信,因为他知道那位君主的心中压抑着无穷的怒火,虽然今日的献策看似并未起到成效,但实则,却在这位陛下的心中扎下了根,终会有开花结果的一日。

    而且,这一日并不会太久。

    “……”

    目视着介子鸱离开,赵润微微摇了摇头。

    他再次将注意力投注到手中那份大梁城的伤亡名册上,看着上面极其刺眼的数字。

    其实在进城之前,他也预测到城内的伤亡人数会很严重,但他还是没有想到,此战大梁城竟然损失了七万六千四百五十六人,就算刨除了约一万五千名禁卫军,也有整整六万一千余人。

    六万多大梁男儿,这已经快接近大梁城内青壮男儿的八成了,虽然还谈不上十室九空,但按照这个数字算,显然大梁城内每家每户都出现了伤亡,甚至于还会出现父子齐齐战死、兄弟齐齐战死的惨剧,留下一群孤儿寡母。

    “呼——”

    长长吐了口气,赵润闭着眼睛思忖着。

    此刻的他,心情异常的压抑,既有对自己的责怪,亦有对中原诸国的愤懑。

    正如介子鸱所言,世人皆道他魏王赵润穷兵黩武,但事实上,赵润几乎从未主动对外开战,别看魏国的国土相比较三十年前增大了一倍有余,但其实,三川郡本来就是他魏国的国土,同理,宋郡与上党亦是,赵润只是收复了他魏国此前失去的国土而已。

    这些年来与中原各国的战争,哪里不是其他韩国挑起的?

    包括这一次,他魏国率先派韶虎的魏武军攻打齐国,那也是因为齐国私底下勾结楚国与韩国,准备联合起来讨伐他魏国,且这场仗无可避免——说白了,他只是抢了一个先手而已。

    而除此之外呢?

    魏国可曾兴起过不义之兵?

    不曾!

    唯一的例外恐怕也只有河套了。

    但至少对于中原各国而言,魏国从未兴不义之兵,为了国土、利益而主动去攻打其他国家。

    可即便如此,中原诸国还是针对他魏国,其中原因,无非就是魏国太强大了,就像介子鸱所说的,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魏国的强大,引起了中原诸国的惊恐。

    『以武止戈,使天下臣服,莫敢犯魏……么?』

    喃喃自语着,赵润坐在殿内沉思着。

    但正如介子鸱所猜测的,虽然赵润将介子鸱斥退了,但是,似「以武止戈」,似「兵吞诸国」的念头,却在这位魏国君主的心中扎下了根。

    并且,在仇恨与愤怒的灌溉下,迅速茁壮成长。

第258章:心念(二)【二合一】() 
    当晚,楚水君召诸国将领在帅帐议事。

    片刻之后,诸国将领陆续来到,唯独卫国的卫郧、卫振二人缺席,仅只有卫邵单独前来,这让桓虎忍不住多看了卫邵几眼。

    桓虎能注意到的事,没理由楚水君注意不到,是故,他问卫邵道:“卫邵将军,我召诸位将军商议大事,何以卫郧、卫振两位将军迟迟不至?”

    听闻此言,卫邵遂解释道:“卫郧、卫振二人今日不幸负伤,卫某叫他二人在帐内歇养。”

    楚水君闻言皱了皱眉,略带几分不满地说道:“今日贵军并未与魏军交锋,何以两位将军竟然负伤?”

    卫邵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是在撤退期间,被魏军的异族骑兵弓弩所伤。”

    听了卫邵的话,项末、项娈、田耽几人亦转头看了一眼卫邵,眼眸中闪过几丝异色。

    不知怎得,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就僵冷了下来,这让鲁国的将领季武有些莫名惊诧,不知究竟是什么情况。

    『嘿!』

    与季武的懵懂茫然不同,桓虎用拇指刮了刮嘴角,心下暗暗感到好笑。

    正如桓虎所猜测的那样,卫邵的解释只不过是借口而已,鄄城侯卫郧与檀渊侯卫振并未负伤,他们只是借机给楚水君一个下马威而已。

    至于其中原因,无非就是因为魏王赵润率领三十万大军赶到大梁,这让卫邵、卫郧、卫振三人又重新获得了些底气。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三位卫国将领已决定投靠魏国,否则,此刻就连卫邵也不会出现在楚水君的帅帐,三人领着卫国军队直接投奔大梁就完了。

    真正的原因在于,此前诸国联军的优势太大,以至于卫国的六万兵力,显得无足轻重,因此被楚水君视为可牺牲的炮灰——当时卫邵、卫郧、卫振三人虽然心知肚明,但奈何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乖乖就范。

    可今日,魏王赵润率领三十万大军击败了诸国联军,虽然楚军的损失并不严重,但无疑却让这场仗的胜负再次充满悬念。

    在这种情况下,卫国的六万军队,不,眼下还剩下四万余军队,其作用就一下子被放大了——这四万兵力无论是投身魏国亦或是联军阵营,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正是是因为这个原因,卫邵、卫郧、卫振三人一致觉得,应当趁此机会给楚水君一个教训,让后者明白,应当给予他卫国必要的尊重。

    是故,卫邵、卫郧、卫振三人在合计之后,卫郧、卫振二人故意缺席会议,给了楚水君一个下马威,作为前一阵子楚水君视卫国军队为炮灰的报复。

    而此时此刻,卫邵口中那「不幸负伤」的卫郧、卫振二人,其实正率领卫国军队在营地内蓄势待发,倘若楚水君无法给予他们满意的回应,甚至于,楚水君企图先下手为强铲除卫国军队,他们会立刻还击,甚至于放火烧毁联军的联营,转投魏王赵润的麾下。

    不可否认,区区四万余卫军,肯定不会是楚军的对手,而卫邵、卫郧、卫振三人也并未奢望于战胜楚军,他们只是想借此表明一个态度:我卫国,并非是你楚国的马前卒!

    『有意思了。』

    桓虎舔着嘴唇,冷眼旁观这场好戏。

    显然,楚水君也明白了,一张脸顿时就沉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卫邵。

    然而,前几日在楚水君面前唯唯诺诺的卫邵,此刻腰板却显得颇硬,直视着楚水君,丝毫不惧,这让楚水君有点骑虎难下。

    若换做在此之前,别说卫邵绝对不敢这么做,就算他敢这么做,楚水君也不会理会——纵使他一怒之下杀了卫邵,难道卫国就敢退出诸国联军?

    可眼下情况不同了,本来胜券在握的这场仗,由于今日魏王赵润的胜利,而再次变得充满悬念,这既让卫邵、卫邵、卫郧有了与楚水君谈条件的底气,也让楚水君有些投鼠忌器。

    在足足半响后,楚水君这才强忍着怒气说道:“既然卫郧、卫振两位将军不幸负伤,那就另当别论……”

    “多谢楚水君体谅。”卫邵闻言抱了抱拳,随即又平静地说道:“事实上,卫某今日身体也有些不适,就不打搅诸位商议大事了……”

    楚水君闻言心中惊怒,面色不渝地问道:“卫邵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只见卫邵目视着楚水君,不亢不卑地说道:“我卫国与魏国,此前非但没有恩怨,甚至还是盟国,然而楚水君却强行逼迫我国共同讨伐魏国……这几日攻打大梁城,我六万军卒死伤近三成,这也算是对联军有所贡献了。此后,请恕我军撤离,不再参合诸君与魏国的战事……”

    听闻此言,楚水君眯了眯眼睛,面色愈发阴沉。

    要是在此之前,倘若卫邵胆敢说出这样的话,说不定他会先派兵灭了卫国再说,但是眼下情况,他却不敢分兵去攻打卫国,毕竟今日魏王赵润麾下的三十万魏军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魏国,并非是如此轻易就会被击败的国家。

    倘若他此时敢分兵去攻打卫国,搞不好魏王赵润就会立刻倾尽手中所有兵力攻打此地剩余的联军,到时候,联军的处境就会变得极其不利,甚至有可能被魏军击溃。

    暗自吸了口气,楚水君冷笑说道:“莫非卫邵将军要转投魏国不成?嘿!卫邵,你别忘了,你卫军士卒的手中,亦沾染了大梁军民的鲜血,你以为赵润会轻饶了你卫国?正所谓开弓无有回头箭,此番魏国若败,你卫国可安然无忧;但倘若魏国取胜,你卫国恐怕要第一个承受赵润的报复……天底下谁人不知魏王赵润向来是睚眦必报?你这会儿想着抽身,晚了!”

    听了楚水君的话,卫邵淡淡一笑,忽然,他转头询问帐内的齐将田耽道:“田耽将军,你怎么看?”

    『唔?』

    见卫邵忽然询问自己,田耽也是愣了一下。

    他在沉思了片刻后,打圆场说道:“凡事都好商量。……田某以为,卫将军也并非不知楚水君所讲述的道理,只是卫军这几日伤亡过大,卫将军心中焦虑罢了。……卫将军不如先坐下来,我等再商量商量,看看是否还有更好的策略。”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见卫邵在听了田耽的话后,竟点点头说道:“既然连田将军都这么说,卫某姑且再留片刻。”

    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