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也觉得高傒的判断很有道理:既然魏国的湖陵水军从北海直奔韩国而去,魏武军又为何不能调去攻打韩国呢?

    此时,士大夫管重面色凝重地说道:“此前,魏将屈塍的鄢陵军,被韩国将领纪括挡在大河,无法南下协助当时的韶虎攻打我大齐,现如今,韶虎挥军北上,我怕纪括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听闻此言,田耽亦是面色凝重,立刻对齐王吕白说道:“大王,臣恳请立刻率军前往武城,打探河北的情况。”

    齐王吕白亦意识到问题严峻,当即应允。

    当日,田耽马不停蹄地返回了博兴县,并于次日,也就是六月初七,率军前往平原邑的武城。

    从临淄向西前往武城,大概有五百里左右的路程,且期间还得搭建浮桥渡过济水,纵使田耽下令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亦花了整整十日的工夫。

    六月十七日,田耽率军抵达平原邑的武城,与武城守将田荣相见。

    当问起这一带的韩军将领纪括时,田荣苦笑着说道:“数日前,纪括军遭到鄢陵军、魏武军的前后夹击,已被击溃……”

    听闻此言,田耽心中大怒,质问道:“你为何不派兵援助?”

    田荣苦笑着说道:“魏武军有整整五万人,三万围住武城,两万渡河攻打纪括,我纵使想援助纪括,也有心无力啊。”

    这一番话,说得田耽哑口无言。

    毕竟他也跟魏武军交过手,很清楚这支魏国精锐的实力。

    想了想,田耽问道:“纪括战败后退向何处,你可知晓?”

    田荣点点头说道:“听说是撤往「鬲县(德州)」了。”

    “鬲县?”田耽皱了皱眉,又问道:“魏军呢?”

    “好似亦直奔鬲县而去。”田荣回答道。

    “……”田耽张了张嘴,旋即眉头紧皱。

    『韩国的纪括,乃是乐弈的副将,深受其信任,此刻乐弈就在巨鹿,然而纪括兵败之后,却不返回巨鹿而是直奔鬲县……莫非是他判断出,魏军会直奔鬲县?等等!湖陵水军、鄢陵军、魏武军……这样算下来,已有三支魏国精锐被调往攻打韩国,并且,韩国在邯郸郡布置的「武安……柏人……巨鹿防线」,亦被魏军绕了过去……不妙啊,不妙啊。』

    田耽抬头遥望邯郸方向,心下喃喃自语。

    在他看来,前后湖陵魏军逼近蓟城,后有鄢陵军、魏武军直逼上谷郡,韩国那道花了两年打造的防线,彻底被魏军绕了过去。

    他甚至可以猜到乐弈后续的行动:纵使再不情愿放弃那道防线,但迫于魏军已逼近国内腹地,他也必须得放弃。

    而在韩军大面积放弃正面战场的情况下,魏国会止步不前么?当然是趁胜追击了!

    『完了,韩国完了……』

    隐隐猜到了魏国的战略,田耽咽了咽唾沫。

    他没有心情去抨击那个狡猾的魏国君主再一次欺骗了全中原,只感觉后背泛起阵阵凉意。

    就在楚国的楚水君迫于齐、鲁两国军队并未按期汇合,而不得已放缓了对魏国的攻势时,魏国对韩国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凶猛的进攻,仿佛要通过这一战彻底打垮韩国,甚至使其覆亡。

    倘若韩国当真因此覆亡,待几十万高奏凯歌的魏军调转头来……

    下一个遭殃的,又会是谁呢?

    当晚,田耽亲笔写了一封信,连夜派人送往宋郡,交给楚国的楚水君。

    在他看来,眼下唯有楚水君能够挽救韩国,阻止魏国的阴谋。

第231章:攻魏救韩() 
    『PS:今天有事,没有加更,第二更在十二点后。』

    ————以下正文————

    七月初,就当韩国正面临着魏国有史以来最凶猛的攻势时,在宋郡这边,这片最早开辟的战场,反而显得风平浪静。

    其实在六月中旬到七月初的这半个月里,驻军在「东缗」的楚新阳君项培,已多次尝试进攻「昌邑」,在其几番求援之后,原本驻军在「方与县」的楚水君,亦将军队向前调动。

    待等到六月二十六日时,楚国上将项娈率领军麾下军队,伴随着越国将领吴起的东瓯军,堪堪抵达了东缗一带。

    至此,楚越两国的军队已基本上集结完毕。

    六月二十八日,楚水君下令项培、项娈、吴起三人进攻昌邑。

    这场耗时整整一日的攻城战,楚越联军动员兵力多达二十万,但鉴于有一半以上是粮募兵,再加上攻城器械的并不完备,攻城的结果并不客观,楚越联军牺牲了近两万兵力,还是没能攻克昌邑。

    而昌邑这边,魏军的伤亡亦很惨重,即便有城墙为助力,伤亡人数仍达到了将近九千人。

    别看伤亡人数依旧还是楚军这边居多,但以魏国例外对外战争的伤亡比例看,这场仗其实魏军并未占据优势——倘若是换做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等魏国精锐,想来伤亡人数绝对不会高达九千人。

    由此可见,七拼八凑聚集在昌邑的这支魏军,实力确实远远不如正规军。

    但不管怎么样,凭着从宋郡东部诸县回调的各县县军,以及成陵王赵燊等贵族的私军,魏国一方总算是暂时守住了昌邑城。

    不过话说回来,魏国一方能守住昌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楚越联军这边还没动真格的罢了。

    七月初三,齐国将领田耽派出的信使,日夜兼程感到了方与、东缗一带,来到楚营投递消息。

    而此时在东缗县城外的楚军营寨中,楚水君正与新阳君项培、上将项娈、越国的吴起,以及其余楚越联军将领商议攻打昌邑的事宜。

    正说着,就听到帐外有士卒来报:“报!营外有人自称是齐将田耽派来的信使,有紧要书信送给君侯。”

    楚水君听罢心中不免有些嘀咕:总不会是齐国的王都临淄被魏国湖陵水军给攻陷了吧?

    平心而论,楚水君对于齐国的生死并不在乎,毕竟,虽说两国如今是共同抵御、讨伐魏国的盟友,但这并不表示两国就因此变得亲密无间。

    说得难听点,倘若这场仗楚国能以巨大的优势击溃魏国,搞不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就是齐国——相信这一点,齐国自己也清楚。

    但话说回来,在魏国尚未被击溃之前,齐国却万万不能出现什么闪失——尤其是齐国对了这场仗而准备的大量粮草。

    “领到帅帐来。”楚水君吩咐道。

    片刻之后,就有一名年轻的小将在几名楚国士卒的带领下来到了帅帐,只见那名小将在环视了一眼帐内的诸将领后,将目光投向坐在主位上的楚水君,遂抱拳问道:“您可是楚水君?”

    楚水君点了点头,微笑着问道:“你是田耽将军的信使?”

    见此,那名小将抱拳说道:“末将田卫,奉我家将军之命送信而来。”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

    当时楚水君身后立着一名巫女,看到这一幕,遂上前接过书信,在略一检查了一下后,将其递给了楚水君。

    她大概是想检查一下这封信是否有什么问题。

    接过书信,楚水君当即将其拆开,取出内容的信件仔细观瞧。

    仅仅只是看了几眼,他的眉头便深深地皱了起来。

    见此,上将项娈惊愕地问道:“楚水君,莫非是齐国不敌湖陵魏军?”

    也难怪他如此惊讶,因为据他所知,在前段期间,齐国的田耽、田武分别率领麾下军队回援临淄,倘若再算上齐国本土留驻的兵马,齐国至少有二十万兵力,这二十万兵力,难道还抵不过五万魏国湖陵水军?

    然而在听到项娈的询问后,楚水君却是摇了摇头,面色阴沉地说道:“不,齐国安然无恙。狡猾的魏国,他欺骗了我等,那支湖陵水军偷袭临淄,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为了迫使田耽、田武二人率军回援临淄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是偷袭韩国!”

    听闻此言,帐内的诸将面面相觑。

    “韩国?”

    “不错!”楚水君沉声说道:“非但如此,魏国还将前一阵子退守无盐县的魏武军,亦调到了河北,联合河北的鄢陵军,挥军北上攻打韩国……”

    说到这里,他抖了抖手中的书信,面色阴沉地继续说道:“田耽在信中猜测,韩国或将被迫放弃「武安……柏人……巨鹿防线」,回援蓟城,而一旦魏韩边境的韩军放弃了这道防线,边境上的魏军,势必会趁机进攻……”

    说到这里时,他又顿了顿,一使劲将田耽的书信死死攥在手中,咬牙切齿般说道:“也就是说,在我军放缓攻势的当下,魏国很有可能正对韩国穷追猛打……该死的!”

    也难怪他如此愤怒,毕竟从战略角度来说,他是完全完全地被魏王赵润给耍了,从始至终被牵着鼻子走——不,其实不止是他,包括齐国的田耽、田武,包括鲁国的季武、桓虎,整个联军都被魏国给耍了。

    一想到前一阵子自己还曾私下觉得,觉得魏王赵润也不过如此,楚水君就羞怒不已。

    “魏国攻打韩国?”

    “怎么会?魏国此前明明放弃攻打韩国,而选择了齐国作为突破口……”

    一时间,帐内乱糟糟的菜市口,所有人都被魏国这不按常理的战略给震惊了。

    最后,还是越国的将领吴起,冷静地询问了一句:“楚水君,以你之见,韩国挡得住魏国的军队么?”

    楚水君闻言沉默了片刻,说道:“我对韩国并不太了解,但据田耽在信中判断,倘若魏国果真倾尽精锐猛攻韩国,韩国在失去「武安……柏人……巨鹿防线」后,多半挡不住魏国的军队……最多半年,魏军就有可能覆灭韩国。”

    “半年?”

    帐内一片哗然。

    谁都不是傻子,他们如何会想不到:一旦魏国的精锐解决了韩国,这些魏国精锐就等同于是被释放了,到时候,这些魏国精锐趁着兵锋之利,挥军南下,顺势灭掉齐国,旋即再次南下,纵使他们联军这边仍有楚、越、鲁三国联军的几十万兵力,亦不见得挡得住那三十万士气如虹的魏军。

    到那时,联军别说顺利讨伐魏国,他们甚至无法保证这场仗的胜利。

    难以置信,明明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开局,如今却隐隐要被魏国抢得先机。

    『……不愧是当初横扫中原的「魏公子润」。』

    帐内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暗暗想道。

    在一阵沉默过后,或有一名将领小声问道:“如今该如何是好?要发兵援救韩国么?”

    『援救韩国?』

    楚水君看了一眼那名将领,心下暗暗冷笑:韩国是死是活,与他楚国何干?与他楚水君又何干?

    当初不正是韩国的君主韩然主动提出,拿他韩国来吸引魏国的注意么?如今虽说有点晚,但也算是韩国履行了当初的承诺——这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吧?

    当然,虽然心中是这么想,但说却不好说,于是,楚水君在想了想后说道:“发兵驰援韩国……恐怕是赶不上了,待我大军抵达韩国,恐怕魏军早已攻破蓟城,覆灭了韩国。到时候,魏军挟得胜之势,以逸待劳,调转攻打我军,我军恐难抵挡。为今之计,唯有加紧进攻魏国,迫使魏国将攻打韩国的军队调回来……如此方有胜算。”说到这里,他扬了扬手中的书信,又补充道:“这也是田耽将军的意思。……田耽将军在信中言道,他会请田武将军驻守国内,防止魏国湖陵水军去而复返,而他本人,将携半国兵力尽快赶来与我军汇合,合兵攻打魏国。”

    说着,他对那名尚留在帐内的信使田卫说道:“且劳烦你立刻返回田耽将军,转告他,我会加紧进攻昌邑,希望他尽快率军抵达宋郡,与我大军汇合。”

    “是!”

    田耽的信使田卫抱拳而退。

    待等这名信使离开之后,楚水君对站在身旁的那名巫女说道:“你即刻派人前往宁阳,去见鲁国的季武,转告他魏国的阴谋,并要求他与桓虎,立刻率军前来宋郡,与我军汇合。”

    那名巫女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旋即便走出了帐外。

    此时,楚水君环视了一眼帐内的诸将,沉声说道:“诸位,韩国覆亡已成定局,即便我等心中不忍,亦救援不及,我等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紧进攻魏国。这并非只是为了韩国,也是为了我等自身……倘若在半年时间内,我军无法攻至魏国的都城雒阳,那么半年之后,我军就得面对几十万覆亡了韩国的精锐魏军……”

    听到楚水君的话,帐内诸将一个个神色严肃,毕竟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见帐内诸将无人提出异议,皆抬头望向自己,楚水君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办!……传令下去,明日齐攻昌邑,势要攻陷这座城池!”

    “遵令!”

第232章:昌邑之战() 
    在得知魏国动用大量精锐攻打韩国的消息后,宋郡的楚军,终于动了真格。

    魏昭武二年七月初七,楚水君二度率军攻打昌邑。

    当日清晨,在得知楚国军队前来攻打城池时,似成陵王赵燊、济阳王赵卓、洧川侯刘瑁等一直以来养尊处优的魏国赵氏贵胄,纷纷从被窝中起身,顾不得用早饭,便急匆匆地奔到了东城门的城楼,眺望城外的楚国军队。

    只见此时在昌邑城外,在距离城池大概十里外的地方,楚国军队大量集结,正在排兵布阵。

    看着那仿佛接天连地的楚国军队,成陵王赵燊、济阳王赵卓、洧川侯刘瑁等人,面色不禁有些难看。

    良久,洧川侯刘瑁幽幽地说道:“我在那边,承包了一座矿山……”

    承包,这是魏国这两年才出现的新词,就拿洧川侯刘瑁口中的矿山来说,朝廷以地方县的名义,将某座矿山租借给洧川侯刘瑁,由后者出资出力,开采矿石,这些矿石最终大部分会由国家收购,并按比例给予洧川侯刘瑁——一般是三成到五成左右的钱款。

    魏国近几年在国内动土的工程,包括兴修水坝、建设道路,基本上都是这种借鸡生蛋的形式,非但朝廷能从中获利、承包工程的贵族也能得到一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