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倘若齐国愿意将东郡暂时交割给韩国,那么,齐魏两国就不存在接壤的可能了,到时候,齐国完全可以躲在韩国身后,只要韩国还没倒下,齐国就几乎没有与魏国直面的可能。

    而作为‘交换’的凭信,韩王然愿意将他的长子韩俞,送到临淄作为质子,以免齐人误会韩国这是趁机抢占东郡。

    不得不说,整件事韩王然为齐国设想地面面俱到,齐王吕白仔细看了半响,也没看到什么漏洞或者陷阱而事实上,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漏洞或者陷阱。

    可即便如此,齐王吕白还是看得面色涨红,脸上充斥着仿佛愤怒、仿佛羞恼的神色。

    在他看来,倘若韩王然的这个提议也是“激将法”的话,那这个激将法,可要比方才韩使赵卓那次激将,高明地太多太多,一下子就挑起了他心中的怒火,偏偏还不知该如何宣泄毕竟韩王然还真是完全站在齐国的角落为他们谋划的。

    可能是注意到了齐王吕白那复杂诡谲的神色,右相田讳好奇问道:“大王,不知信中写了些什么?”

    齐王吕白沉默了片刻,闷声将韩王然这个提议徐徐道出,只听得殿内诸臣为之哗然。

    跟齐王吕白的心情一样,其实像田讳、高、鲍叔、管重等人,若从利益角度出发,都非常倾向于接受韩王然的提议,毕竟这则提议,可以极大地减轻来自魏国方面的威胁,就像韩王然在信中隐晦暗示的那样:与魏国打仗,交给我韩国,你们齐国只要负责后勤方面即可。

    但若是刨除利益,他们万万不能接受这样的提议,因为这简直就是对他们齐国的羞辱。

    他们不得承认,倘若这也是激将法,那这个激将实在是太厉害了。

    “恕寡人不能接受韩王的好意。……我大齐,还没有羸弱到需要他国的军队来庇护。”

    齐王吕白板着脸向韩使赵卓拒绝道。

    韩使赵卓微微一笑,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谁叫当世的几个大国当中,就属齐国的军队实力最弱呢。

    世人都说,一名魏卒独自应战三名齐国士卒,这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仿佛是看透了韩使赵卓那一抹笑容背后的深意,齐王吕白心中有些恼怒,忍着怒意继续观阅韩王然的书信。

    只见在信中,继移交东郡这个建议之后,韩王然又提出了一个策略方案是建立在齐国若不肯接受第一个方案的前提下。

    这泽策略方案相对友好,简单来说,就是指齐国倘若不肯接受韩国的‘好意’,坚持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保卫国家,那么,韩国愿意派出优秀的将领,帮助齐国训练兵卒。

    当齐王吕白将韩王然的这则建议告诉殿内诸位士卿后,诸位士卿皆皱着眉头思忖起来。

    相比较前一条颇为伤人的提议,这则提议,倒是可以接受,毕竟韩国的军队的确很强悍,强悍到跟魏国士卒平分秋色严格来说,韩国接二连三被魏国打败的主要原因,其实都不是因为军队强弱,而是在于战略上的劣势,一次被南梁王赵元佐戏耍,一次被魏公子润戏耍。

    反观齐国的战争,非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战略,就连战术,此前也完全依靠装备碾压即通过远远优良于楚国的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来打败楚国。

    因此,韩国的将军,还真有资格作为齐国将领的老师,来教导后者如何更有效地操练士卒,使士卒变得更为更为凶悍,或者在战争爆发之后,教导齐国将领更多地依靠谋略来击败对手,而不是纯粹依靠优良的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

    毕竟在第二点上,齐国对上魏国是毫无优势可言的,魏**队的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如今比较齐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来,最佳的人选乃是我大韩的北燕守乐弈将军,不过乐弈目前已被调到了巨鹿,作为驻守魏韩边境几路军队的主帅,故而,我国君主决定派暴鸢将军前来贵国……”

    当齐王吕白跟诸士卿商议此事时,韩使赵卓在旁解释道。

    对此,齐王吕白与诸位士卿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虽然说论练兵打仗,韩国最有名的乃是雁门守李睦与北燕守乐弈,但事实上,暴鸢其实也不差,同样是名声赫赫的北原十豪之一。

    说真的,这位韩国将军其实就是运气不太好,在本该是他最辉煌的时候,撞到了魏国的魏公子润,以及其麾下五千商水游马这支当时彻底颠覆世人对骑兵印象的重骑兵。

    诡计拼不过魏公子润,硬仗也拼不过魏公子润麾下的鄢陵军、商水军与游马重骑,于是暴鸢就被打懵了,从而开始了连战连败的悲催命运。

    而事实上在此之前,在魏公子润还未抵达北疆战场的时候,暴鸢那可是韩**队进攻魏国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就连魏国的名帅南梁王赵元佐与其麾下庞焕、蒙泺等猛将,严格来说也并没有在战场上击败暴鸢当时暴鸢驻守的天门关,南梁王赵元佐打了大半年都没有打下来。

    因此客观来说,暴鸢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只是他当时面对的敌人太可怕了,因此才难免显得有些配不上北原十豪的称呼,可事实上他并不平庸。

    “贵国愿意将练兵之法,倾囊相授?”

    齐王吕白意外地询问韩使赵卓。

    韩使赵卓直白地说道:“大敌当前,岂敢藏私?……如今的魏国,非一国可以战胜,唯有贵国与我方坦诚相待,精诚合作,方有机会战胜魏国。”

    这一番话倒是很中肯,听得齐王吕白与诸士卿暗暗点头,唯有左相赵昭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在齐国其实也希望与韩国结盟的前提下,加上韩王然的主动示好,韩齐联盟很快就促成了。

    并且,临淄也愿意听取韩王然的建议,将原本用来对付韩国巨鹿守燕绉麾下军队的水军,调到东郡一带部署,这意味着齐国已经就对魏国作战开始部署兵力。

    至于东郡本身,从利益角度出来,齐国其实很倾向于让韩国的军队来防守,但最终,鉴于抹不开面子,齐国还是决定自己防守不过他们并不拒绝韩国派一些有作战经验的将官来辅佐他齐国的将领,务必要将东郡打造地固若金汤。

    毕竟只要东郡不被魏国攻破,齐国本土是不至于受到什么太大影响的。

    既然谈妥了同盟之事,那么接下来,就要仔细谈谈如何精诚协作。

    韩王然在信中告诉齐王吕白,他知道齐国的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原先是由鲁国的工匠锻造,但很可惜,鲁国因为前几年楚国将领项末、项培入侵一事,导致国内的工坊设施被摧毁了无数,鉴于这一点,韩王然表示韩齐两国可以在军备方面有所合作:即韩国为齐国打造兵器,而齐国则购置这批军备,缓解韩国如今在经济方面的压力。

    甚至于,韩王然还在信中指出,他韩国国内还有一大批淘汰的武器装备,包括当年魏国强买强卖硬塞给他们的那些,恳请齐国与楚王熊拓联络韩王然早就猜到齐国与楚国暗中结成了同盟。

    对于新同盟国的恳求,齐国当然不会拒绝,当日就派人前往寿郢,向楚王熊拓述说这件事。

    果然,就跟韩王然所判断的那样,楚王熊拓对于韩国这批淘汰的武器装备非常感兴趣毕竟楚国的粮募兵,包括越国的军队,武器装备都十分落后,倘若能得到这批淘汰武器装备,亦能大大增强实力。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从魏国在意识到楚国越来越具有威胁之后,已经断绝了这方面的交易,因此,楚王熊拓当然不会拒绝韩王然的这批军备。

    在彼此达成交易意向后,齐国从中出力,走沿海海路,分批将这批淘汰的军备用船只从韩国运到楚国,楚国得到了更多的武器装备,而韩国则进一步缓解了国内经济方面的窘迫,虽说齐国此番并没有从中获利,但是它的协助,使得韩楚两国能各取所需,实力有所提升盟国的强大,这对于如今的齐国来说,也是一桩乐见其成的事。

    而就在这段期间,魏国的使者唐沮,终于抵达了齐国王都临淄。

    此时唐沮还并不清楚,他魏国的伐谋之策,一度险些令韩国的经济奔溃,但韩王然通过伐交的策略,也隐隐营造出了韩齐楚三国同盟,准备跟魏秦联盟分庭抗衡。

    就这一回合而言,魏王赵润与韩王然,平分秋色。

    甚至于隐隐地,韩王然更为出彩。om

第193章:伐交【二合一】() 
    抵达临淄后,魏使唐沮先是在城内的驿馆沐浴更衣,随即便投递了国书,恳请求见齐王吕白。

    唐沮求见齐王吕白的经过,大可略过不提,毕竟魏国这次的外交说辞并不是很犀利,总结下来无非就是软硬兼施地逼迫齐国,希望齐国投靠魏国这边罢了,并没有韩王然之前的外交策略来得犀利。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齐国左相赵昭心中颇为苦恼,因为他已经知道,魏国的外交说辞,不足以使齐王吕白还有田讳、高傒、管重、鲍叔等人改变心意,变幻阵营。

    不得不说,韩王然前几日那一封书信中的说辞,那是真的犀利,远比魏国那套软硬兼施的外交辞令,更能打动齐国。

    当日的晚上,就在赵昭在府上为此而苦恼之际,忽然有府上的家仆前来书房通禀,说是有一个自称「礼部唐沮」的人,前来拜会。

    赵昭一听就知道便是此番出使齐国的魏国使者唐沮,连忙叫家仆将其迎入府内,请到书房接见。

    “公子。”

    在见到赵昭时,唐沮恭谨的行礼问候,换来了赵昭的苦笑不跌,只见后者微叹一口气,摇摇头神色复杂地说道:“临淄没有公子昭,唯有赵昭。”

    唐沮愣了愣,旋即就明白了赵昭的意思,不以为然地微微一笑。

    他此番前来,可不是为了找赵昭这位他魏国的公子相助,只不过就是顺道前来拜访一下而已,毕竟就算赵昭仕官于齐国,就算为此赵昭与魏王赵润兄弟二人不太愉快,赵昭终归还是他魏国的公子。

    单单看在新都雒阳城内,还是有一座空置的「睿王府」,就能猜到他魏国的君主赵润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赵昭这位兄长他日能返回魏国,使手足团聚。

    哪怕是基于这一点,唐沮也必须对眼前这位齐国的左相、他魏国的公子报以恭敬之心。

    吩咐府上的下人奉上了香茗,赵昭便问起了魏国的事。

    记得曾经,他与兄弟赵润还有书信上的往来,虽然一年到头还没几封书信,但好歹还在联系,但自从上次赵昭回魏国给父亲赵偲吊丧,随后并没有接受赵润的劝说,依然还是返回了齐国之后,赵润就从此不再跟赵昭有书信上的往来了——可能是因为怄气,也可能是因为不满。

    这让赵昭至今仍有些耿耿于怀。

    “你说陛下?”

    见赵昭问起了赵润的事,唐沮眨了眨眼睛,思考着该如何应答。

    事实上,赵润这位魏国君主,他如今在魏国国内纯粹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部分的国事,皆由内朝与六部代为处理,这一点,哪怕是唐沮也有所耳闻。

    但虽说事实如此,对外唐沮肯定不能这么讲,因为这将严重影响「魏王赵润」在世中眼中的光辉形象,甚至令魏国的某些对外策略造成妨碍。

    因此,此刻就算是当着赵昭的面,唐沮还是违心地虚构了一出他魏国君主日理万机的事迹,听得赵昭感慨连连。

    可能是难得见到故国的人,赵昭当晚兴致很高,拉着唐沮一番畅谈,从「百家争鸣」到「国立学塾」,从「大梁学宫」到「迁都雒阳」,但凡是这些年来他所得知的魏国大事,他皆详细地向唐沮询问了具体,而唐沮亦不厌其烦,仔细讲述。

    当得知魏国已将都城迁到新建成的王都雒阳,并大力发展三川郡境内时,赵昭单纯作为一名魏人,由衷地为故国感到高兴——以他的眼界当然能看得明白,一旦三川郡成为魏国下一个颍水郡后,魏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将翻上一倍有余,这将大大增强魏国的实力,无论是国家的底蕴,还是军队对外战争的持久力。

    不得不说,赵昭大概是齐国唯一一个在听到这件事后并非是满心沉重的齐国高官,不像当初右相田讳在隐隐猜到此事后,内心的凝重那可是持续了许久。

    不过聊着聊着,两人谈论的话题就逐渐开始变得有些沉重了,原因就在于二人无意间将话题扯到了这次齐国的立场上——即齐国就这次「魏韩对峙」一事,如何站位。

    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赵昭沉默不语。

    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一样,在涉及到魏国的问题上,赵昭在齐国始终是保持沉默,而对此,齐王吕白与田讳、管重、鲍叔等人也理解他,从未对此说过什么——不夸张地说,只有士大夫连谌等少数一部分齐国官员对赵昭这种行为表示不满,几次企图借题发挥,将赵昭从左相的位置上拉下来。

    但遗憾的是,只要连谌无法说服上卿高傒,那就对赵昭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而上卿高傒,暂时不说上次「诸国会盟」时,这位齐国上卿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对齐国的盲目自信,真正开始坦诚接受赵昭的观念,就单单说赵昭这个左相位子,乃是先王吕僖在位期间给予的,这就注定高傒不可能会违背先王的意志——除非赵昭确实做出背弃齐国的事来。

    在沉默了许久后,赵昭忽然问道:“唐沮大人,齐国的态度,对大魏的影响确实很大么?”

    唐沮闻言愣了愣,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毕竟他只是一名魏国的外交使臣,其职责在于尽可能地说服造访国,使其立场偏向魏国,至于像赵昭这会儿所问的,齐国的态度是否严重影响魏国与韩国对峙的胜败,这件事他还真不清楚。

    他只是礼部官员,又并非兵部甚至天策府的官员,哪会知道这事?

    可能是看在赵昭的面子上,唐沮想了想说道:“具体的事,下官也不太清楚,不过就下官所看到的、所掌握的消息而言,我大魏的赢面很大……纵使此刻爆发魏韩两国的战争,我大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