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视一眼,他们三人有些小小的羞愧:他们原因为,在商水军、魏武军、镇反军等几路军队迅速窜起的如今,那位陛下早已经忘记他们这三支过气的「原驻军六营」级魏军了呢。

    可就在他们发自肺腑地想要说些表达忠心的话的时候,荀歆这位来自冶造局的干事,却很不解风情地开始讲述起这三艘虎级战船的构造,让沈彧与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都有些无语。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冶造局的官员,从当初不受重视时起就是非常务实的人,再加上荀歆还急着待交割战船后回冶造局继续处理别的事,哪有工夫跟李岌等人在这里扯东扯西?

    “……虎级战船,采用的双帆,但在船舱的部位,也可用人力划桨,以应对无风的天气……陛下对我冶造局要求的那什么脚踏式机械船桨,我冶造局暂时还没有研究出来,倘若研究出来了,可能会用来在下一代的战船上……”

    听着荀歆在那边滔滔不断地讲述虎级战船的构造,纵使是沈彧都听得有些两眼发直,更别提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像什么脚踏式机械船桨,那都是什么玩意啊?明明这位冶造局的大人讲的都是地道的大梁方言,可为何他们就是听不懂呢?

    “咳。”

    轻咳一声打断了荀歆的自娱自乐,不,是讲述战船构造,沈彧讪讪地代李岌等人说出了心里话:“这虎级……虎级战船上,可有什么水战用的兵器?”

    “有!”

    荀歆看了一眼沈彧,带着这几位将领登上其中一艘战船,便走便介绍道:“沈彧将军在信中的建议,陛下已转告我等,确实,在无法回收资源的水战中使用弩矢,确实是极大的浪费,因此,我冶造局推荐用这个……抛石机!”

    “……”

    沈彧、李岌、周奎、蔡擒虎几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荀歆手指所指的方向,只见那里摆放着一架巨大的抛石机。

    再一看旁边船板上几颗简直有磨盘大小的石弹样品,几名将领简直看直了眼:攻、攻城器械?

    “第四代抛石机,我冶造局命名为「霹雳」,取晴空霹雳之意,射程约四百丈……”

    『……』

    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面面相觑。

    几人还真没想过,似抛石机这种攻城器械,居然还能搬上战船作为水战兵器?

    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有点道理啊:这种分量的石弹要是命中敌船,那是妥妥的船毁人亡啊!

    在几位魏将目瞪口呆、暗暗咽着唾沫的时候,荀歆颇有些意犹未尽地说道:“其实荀某个人觉得,还是弩炮比抛石机更适合用在战船上,可惜有几个关键问题无法解决……”

    之后,就是巴拉巴拉一大堆工匠间的术语,听得沈彧几人面面相觑。

    半个时辰后,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千恩万谢般送走了荀歆,送走了这位看似稳重实则是个隐藏话痨的冶造局官员,随即,他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以各自军队命名的这三艘虎级战船。

    东摸摸、西摸摸,怎么看怎么欢喜。

    远距离的抛石机,中距离的机关弩,近距离的机关弩匣,再加上船身许多关键部位都有铁皮包裹,不得不说,这三艘战船不愧是虎级战船,哪怕此刻只是停泊在湖岸上,都给人一种莫名的震撼,仿佛三头卧虎。

    只是……水战用的战船,用虎级命名,这合适么?

    老虎能下水么?

    事实上,后来湖陵魏军的士卒们,有很多人对此报以困惑。

    湖陵水寨这边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当然不可能不惊动北亳军的眼线。

    纵使是在魏军掌握的湖陵县境内,亦有不少北亳军的眼线得知了风声,偷偷摸摸潜到湖陵水寨,企图一窥那三艘虎级战船的究竟,但奈何湖陵魏军与北亳军斗了两年余,自然有所防范,以至于那些北亳军的眼线,最终只知道魏国本土有三艘新船来到了微山湖,但具体如何,却不得而知。

    没过两日,有关于这三艘虎级战船的情报,就送到宋国丞相向軱的书桌上。

    情报很少,只是聊聊一两句话而已,大意就是继上次五十艘旧船之后,魏国又送来了三艘战船。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但是向軱还是从中琢磨出了不同寻常的东西。

    “三艘战船……仅仅三艘战船,就使得对岸的魏卒争相观瞧,且为之欢呼么?”

    站在窗口,向軱负背着双手思忖着。

    据细作来报,那三艘战船行驶至湖陵水寨的当日,水寨的魏卒们,那可是欢呼声震天,哪怕是相隔十几里地的湖陵县,亦能隐隐约约听到魏军的欢呼。

    甚至于,就连当日在微山湖湖面上巡逻的北亳军的哨船,亦被此惊动,连忙靠近些,远远窥视魏军水寨的动静。

    在向軱看来,区区三艘战船,自然不能引起魏军的惊叹,很显然,那绝对不是三艘寻常的战船。

    没过两日,北亳军就有了一睹这三艘虎级战船真容的机会。

    主要是湖陵水寨的那几位魏国将领们,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浚水号、成皋号、汾陉号这三艘虎级战船的威力,正好留在船上的冶造局的几名官员,也需要记录一下实战数据,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立刻将这三艘战船投入使用。

    不得不说,以这三艘虎级战船的吨位,一亮相就惊住了北亳军的士卒们。

    随后,待等三船齐齐抛射石弹,且幸运地命中了北亳军一艘战船,直接将那艘战船的船身击碎时,北亳军的将领李惑差点连眼珠子都瞪出来。

    仅仅只是一发石弹,鲁国工匠打造的战船,就直接被击碎了?

    而更要命的是,那三艘魏军的战船,可是在他们北亳军战船的射程外展开进攻的。

    “咕嘟咕嘟……”

    被击碎的战船冒着气泡,缓缓沉没,因它沉没而形成的旋涡,将这艘船上那些来不及逃离的北亳军士卒卷了进去。

    尽管那些士卒拼命地挣扎,但仍旧无济于事,一下子就被浪头吞没,沉到了湖底。

    “咕嘟。”

    瞧见这一幕,李惑咽了咽唾沫。

    虽然他早已预感到,在得到魏国本土支持的情况下,湖陵魏军会迅速强大,渐渐将他们抛下后头,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日这么快就要来临了。

    他环视了一眼身旁那些呆若木鸡的麾下士卒,又转头看了眼四周白茫茫的微山湖湖面,心下长长叹了口气。

    『我宋国最后的防线……不复存在了。』

第168章:人有穷尽【二合一】() 
    两个时辰后,当小试牛刀的湖陵魏军心满意足地返回时,宋国大将李惑,亦率领水军返回了自己军的水寨。

    回到水寨后,李惑马不停蹄地来到滕城,向丞相向軱禀告今日的所见——即湖陵魏军那三艘虎级战船。

    “魏军的新式战船么?”

    向軱听了李惑的汇报后,沉默了片刻。

    曾几何时,一说到工艺,世人便会立刻联想到鲁国,因为当时的鲁国拥有着中原顶尖的工艺技术;但是如今,魏国逐渐取代了鲁国的地位。

    尤其是魏国的军工,如今在中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北亳军的士卒们,都认为魏国锻造的刀具武器要比鲁国的好用。

    “威力惊人么?”

    向軱冷不丁问道。

    “呃,是的。”李惑愣了一下,随即连忙说道:“那三艘‘巨船’,要比之前那五十艘大船更大,行驶在湖面上时也更稳。……两军交战时,那三艘巨船上承载的抛石机,在我军进攻距离外就能攻击,抛出的石弹大约有磨盘那么大,若是不幸被其命中,一次就能击毁我军的大船……当时就听砰地一声巨响,那艘船的船身就被击碎了,湖水立刻涌入,根本无法补救。”

    “……”向軱下意识得抬头看了一眼李惑,似乎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要知道李惑口中大船,也就是楼船,这已经是鲁国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战船了,同时也是宋国水军目前的绝对主力,数量仅仅就只有那么三十来艘而已——虽然宋墨子弟亦有协助北亳军仿造这种战船,但建造速度,一年也只有那么几艘,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战船。

    然而魏国新到的那三艘‘巨船’,其船上的投石车居然能一次击毁一艘宋国的楼船,这对于宋国水军而言,绝对是灭顶般的灾难。

    “无法采取火攻么?”向軱问道。

    李惑长长吐了口气,闷声说道:“效果微乎其微。……今日在末将下令火攻之后,那三艘巨船,只有其中一艘的船帆烧了起来,但是火势未见扩大,那些射中其船身的火矢,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后来末将叫人率领艨艟靠近,一看才知道,这三艘战船,船身外似乎都用铁包裹,火攻……烧不起来。”

    “也就是说,艨艟也这种巨船也束手无策?”向軱皱着眉头问道。

    李惑点了点头,说道:“艨艟……根本不能靠近,待我军的艨艟靠近那三艘巨船,那三艘巨船上的魏连弩,亦能轻易击碎我军艨艟的船身……”

    向軱听得眉头深深皱起。

    “……末将以为,此事当即刻向丞相禀报。虽说目前魏军就只有这样的巨船三艘,但以魏国的强大,相信不久之后,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此类战船来到微山湖,到时候……”看了一眼向軱,李惑欲言又止。

    向軱勉强挤出几分笑容,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不错,你且先回水寨,容我……想想对策。”

    “是!”

    李惑抱拳而退,书房内再次只剩下向軱一人。

    想想对策?

    这还能有什么对策?

    向軱惆怅地走到窗旁,长长吐了口气。

    倘若是魏军使用了什么高明的战术,那他还能想办法破解一二,可眼下的问题,明摆着是两国军队基础装备上的差距,这能有什么对策?

    要对策?有啊,只要他北亳军也能弄到像魏军那样的巨船,可问题是,弄得到么?

    其实向軱心底也明白,他宋国的覆亡,如今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或者说全看魏王的心情。

    魏王心情好,继续拿他们作为魏国湖陵水军的陪练;魏王心情不好,覆手之间就能使其亡国。

    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苍白无力的。

    当然,尽管心中清楚明白这一点,但职责,促使着向軱必须坚守着宋国最后一寸土地。

    于是,他立刻就联络了宋墨。

    所谓宋墨,即宋国墨家子弟,跟鲁墨、齐墨,包括魏墨都是同出一支——魏国墨门如今的钜子徐弱,其实就是以前的宋墨钜子,只不过后来徐弱投奔了魏国,选择了那位魏公子润而已。

    但当时,仍有一部分宋国的墨家子弟不愿离开宋国迁往魏国,因此宋墨就分裂了,原宋墨钜子徐弱领着一部分门人投奔魏国,形成了魏墨。

    当然,墨家的分裂,只是内部的志向抱负不同,并未指反目成仇什么的,事实上,魏墨钜子徐弱,至今还跟宋墨抱持着联络。

    但是,如今的魏王赵润,他的威势太过于摄人,在这位君王亲口下谕将宋国定义为「伪宋」的情况下,就连魏墨钜子徐弱也不敢抗拒。

    毕竟那位君王,完全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的最佳典范——顺从他的人,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他皆视为亲朋;而忤逆他的,皆是敌人!

    当日,如今的宋墨钜子「方毕」,便受邀前来与向軱相见。

    当向軱言及湖陵魏军那三艘巨船时,方毕沉默了片刻,随即这才说道:“此事我早已得知。……魏国的这三艘战船,乃是虎级战船,魏国冶造局在打造这三艘战船的时候,魏墨也有出力。”

    “您与魏墨还有联络么?”向軱低声问道。

    方毕点点头说道:“我宋墨前钜子徐弱,也就是如今的魏墨钜子,他颇受魏王的器重,在魏国身份不低,因此所了解的消息也较常人多一些……”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向軱,仿佛是猜到了向軱的心思,摇头说道:“魏王是绝对不会放过宋国的,那是他父亲的功绩。世人都说赵润与其父赵偲关系不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宋国若要自立,那么,就注定会跟赵润为敌。”

    向軱沉默了半响,随即苦笑说道:“您也是在劝我向魏国投降么?”

    方毕摇了摇头,正色说道:“去年,我与魏墨钜子徐弱在书信中争吵,不知丞相可有兴趣?”

    “向軱洗耳恭听。”向軱抱拳说道。

    见此,方毕遂说道:“当时,徐弱劝我率宋墨投奔魏国,言及魏国新君赵润,乃是一位兼爱的君主,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魏王赵润,不可否认已是天下少有的明主,但他的兼爱,只针对魏人,唔,确切地说,是愿意投奔魏国、以魏人自居的人,顾名思义,即「顺者昌」,这不好。……再者,魏王赵润亦是频频挑起战乱的人,三年前那场波及天下的乱战,也是因为他,才有秦、楚两国加入其中……”

    在说这番话时,方毕不由联想到了鲁墨与齐墨:在楚国攻打齐鲁两国的期间,这两个国家的墨门子弟,可谓是死伤惨重——主要是墨门的教条,教导墨门子弟不能抛弃弱者与无助者,因此,才有无数墨门子弟在保护齐鲁两国的百姓时不幸牺牲。

    “……但是徐弱反驳我道,我墨家想要实现兼爱、非攻的夙愿,唯有仰仗魏国,他说,魏国有一名以介子为姓的大臣与他论道,谈及天下之乱,只因诸国林立,唯有一统中原,方能停止不义之争(即侵略战争)……先平乱世、后治太平,这即是徐弱如今的观点。”

    “一统中原?”

    向軱吃惊地张大了嘴,不得不说,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主要是他还未到思考这个问题的层次。

    摇了摇头,向軱对方毕说道:“您认为徐弱钜子的观念不对么?”

    方毕看了一眼向軱,仿佛是猜到了后者的心思,沉声说道:“我亦知道,欲成大事、必不吝牺牲,我墨门子弟欲实现兼爱非攻的理想,再沉重的牺牲也义无反顾。但是……魏国做不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