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bp;≈bp;≈bp;≈bp;不得不说,有杜宥那等老成持重的老臣在,赵弘润对国事还是颇为放心的,他之所以询问高和,只是想看看朝中大臣针对他再一次‘不幸抱恙’一事有什么反应——而事实证明,朝臣们对此已见怪不怪。

    ≈bp;≈bp;≈bp;≈bp;这就非常好!

    ≈bp;≈bp;≈bp;≈bp;赵弘润寻思着,假以时日,就算他‘常年抱病’,朝中政务也不会因此而耽搁。

    ≈bp;≈bp;≈bp;≈bp;“爹。”

    ≈bp;≈bp;≈bp;≈bp;伴随着一声奶声奶气的呼唤,赵弘润的长子赵卫跑到他面前,举起右手,仿佛要将什么东西交给赵弘润。

    ≈bp;≈bp;≈bp;≈bp;见此,赵弘润遂摊开手,随即就感受到手心一阵冰凉滑腻的感觉。

    ≈bp;≈bp;≈bp;≈bp;仔细一瞧,竟是一条扭动的蚯蚓,非常丑陋。

    ≈bp;≈bp;≈bp;≈bp;“太子殿下,您您怎么可以”

    ≈bp;≈bp;≈bp;≈bp;跟在赵卫身后的一名宫女瞧见这一幕,没来由地一阵心慌。

    ≈bp;≈bp;≈bp;≈bp;但出乎这名宫女意料的是,赵弘润脸上丝毫没有动怒的表情,反而有种怀念。

    ≈bp;≈bp;≈bp;≈bp;他用另外一只手摸了摸长子赵卫的脑袋,笑着问道:“卫儿,你知道此物叫什么名么?”

    ≈bp;≈bp;≈bp;≈bp;赵卫今年还不到三年,就连说话都不利索,哪里晓得那么多,表情有些木纳地摇了摇头。

    ≈bp;≈bp;≈bp;≈bp;然而,还没等赵弘润开口,就听远处的二儿子赵川不知喊了一句什么,随即就见面前的长子赵卫大呼小叫着跑远了,这让那名宫女更加惶恐,连连向赵弘润告罪。

    ≈bp;≈bp;≈bp;≈bp;摆摆手示意那名宫女跟着长子赵卫,赵弘润颇有些怀念的说道:“年幼时,朕也曾似这般捉弄六叔”

    ≈bp;≈bp;≈bp;≈bp;说完这话,久久不见回应,赵弘润下意识地朝着左右瞧了两眼,这才发现,自己身边就只有大太监高和、侍妾赵雀以及燕顺、童信两名拱卫司的御卫长,像吕牧、穆青这些早已习惯于给他捧哏的宗卫们,如今早已在禁卫军任职,并不在身边。

    ≈bp;≈bp;≈bp;≈bp;这让赵弘润稍稍感到有点郁闷。

    ≈bp;≈bp;≈bp;≈bp;好在大太监高和擅长察言观色,一听赵弘润的神色,便心领神会,在旁问道:“陛下指的可是怡王爷?”

    ≈bp;≈bp;≈bp;≈bp;这总算是能让赵弘润把话题接下去。

    ≈bp;≈bp;≈bp;≈bp;“是啊。”赵弘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朕当年捉弄六叔的时候,比这小子还年长些”

    ≈bp;≈bp;≈bp;≈bp;在说这番话时,赵弘润心中也难免有些茫然。

    ≈bp;≈bp;≈bp;≈bp;十几二十年前,在皇宫内劣迹斑斑的八皇子,如今也已成婚生子,有了几个儿女。

    ≈bp;≈bp;≈bp;≈bp;而相对的,在十几二十年后,在亲近的人当中,六叔过世了,父皇也过世了,这让赵弘润颇为感慨。

    ≈bp;≈bp;≈bp;≈bp;儿子的恶作剧,让他不免联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bp;≈bp;≈bp;≈bp;他很清楚,那种恶作剧,有时或许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bp;≈bp;≈bp;≈bp;正因为亲身体会过,因此,赵弘润如今在闲于政务时,也会时常陪伴自己的妻儿,就像他父皇临终前所说的,莫要走他的老路,因为勤勉于政务而忽略了家眷。

    ≈bp;≈bp;≈bp;≈bp;只是,似这般悠闲的生活,让他不由地怀念年幼时捉弄六叔,以及后来与他父皇展开所谓父子战争时的日子。

    ≈bp;≈bp;≈bp;≈bp;仔细回想,那可真是一段有趣而值得怀念的回忆。

    ≈bp;≈bp;≈bp;≈bp;只可惜,这会儿大太监高和的一句话,打破了赵弘润对美好回忆的追思:“陛下,杜尚书来了。”

    ≈bp;≈bp;≈bp;≈bp;“什么?”

    ≈bp;≈bp;≈bp;≈bp;赵弘润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远处,果然瞧见礼部尚书杜宥正走向自己,他立刻就装出了抱恙在身的无力状。

    ≈bp;≈bp;≈bp;≈bp;“老臣杜宥,拜见陛下。”在走近赵弘润后,礼部尚书杜宥拱手施礼道。

    ≈bp;≈bp;≈bp;≈bp;“是杜爱卿啊。”故作无力的赵弘润睁开眼睛,在故意咳嗽了两声,问道:“这些日子,辛苦杜爱卿了。”

    ≈bp;≈bp;≈bp;≈bp;“嘿。”杜宥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bp;≈bp;≈bp;≈bp;其实究竟怎么回事,君臣二人彼此都清楚,是故,当听到杜宥那声意味不明的笑声时,赵弘润难免有些心虚与尴尬,咳嗽一声立刻岔开了话题:“杜爱卿此来,莫非有什么要事?”

    ≈bp;≈bp;≈bp;≈bp;杜宥盯着赵弘润看了两眼,但最终还是没有揭穿眼前这位新君装病的举动,故作不知地说道:“陛下,东民西迁之事,已见成效,朝廷以为,当派驻几名令尹前往三川,引导迁民在当地落户,免得乱了秩序,与当地的川民发生冲突”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递给赵弘润道:“这是内朝拟定的名单,请陛下裁定。”

    ≈bp;≈bp;≈bp;≈bp;“原来是这事”

    ≈bp;≈bp;≈bp;≈bp;一听杜宥不是闲着没事来找茬,赵弘润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许多,接过名单看了两眼,就说道:“就安平侯赵郯吧,此人勇武果敢,闲置在地方太可惜了,另外据朕所知,安平侯酒量不俗,想必能与川雒的首领们相处友好就封他川雒督护,领都尉职务。至于三川郡的内事,朝廷暂时莫要插手。”

    ≈bp;≈bp;≈bp;≈bp;“是!”杜宥会意地点了点头,站在赵弘润的躺椅边,看着远处蹦蹦跳跳的几位皇子与公主,脸上浮现出慈祥,仿佛是看待着他魏国的未来。

    ≈bp;≈bp;≈bp;≈bp;不过在瞥了一眼赵弘润后,这位杜尚书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大半。

    ≈bp;≈bp;≈bp;≈bp;“陛下,有点事还是适可而止为好,过犹不及,反而不妙,您说呢?”

    ≈bp;≈bp;≈bp;≈bp;“呃杜爱卿所言极是。”

    ≈bp;≈bp;≈bp;≈bp;总之,今日的魏国,亦在稳固发展。

第136章:新时代【二合一】() 
    洪德二十七年十月中旬,按照旧例,礼部奏请国君更改年号,以示不同。

    期间,朝野有许多人都认为那位新君会选择「昭武」作为新的年号,毕竟,谁让新君赵润将宫内的「文德殿」都改成了「昭武殿」呢。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新君赵润最终选择的年号却是「兴安」,大概是希望按部就班、稳固发展国力的意思。

    对此,有不少朝臣感觉有点可惜。

    这些朝臣,就跟内朝大臣介子鸱一样,在他魏国已得到中原霸主的实际地位后,野心抱负难免增涨,希望他魏国能再进一步,这些人觉得,「兴安」这个年号过于低调,远不如「昭武」更符合似赵润这般的雄主

    事实上,在「洪德」这个年号之前,在前前代先王赵慷时期,魏国就曾采用过「昭武」这个年号,当时的魏王赵慷,自认为可以率领魏国击败强大的韩国,但事实证明,这位魏君的自信纯粹就是个笑话,他在位的时期,魏国国力不进反退,甚至于因为连续几次与韩国打仗战败,从一流强国沦落为二流国家,白瞎了「昭武」这个进取的年号。

    但新君赵润不同,这可是一位在皇子时期就横扫中原,击败了韩、楚等强大国家的君主,无论欣赏或者抵触这位新君的魏人,几乎都希望这位新君能带领魏国走向更远,使魏国更加富饶昌盛。

    洪德二十七年腊月,大梁朝廷正式对治下郡县颁布了「兴安」年号,因此,洪德二十七年又称「兴安元年」。

    顾名思义,这个年号代表着魏国将大力投入国内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大梁朝廷对外也正式确定了芈姜母子的地位:新君赵润尊楚女芈姜为皇后,册立嫡长子赵卫为东宫太子。

    到这一步,赵润继承王位的程序步骤才算完全。

    然而这件事,却是点燃了朝廷内部诸大臣们之间的争夺。

    争夺什么?无非就是「太子之师」名衔而已,但凡是魏国的士人,谁不希望能获得教授太子的殊荣?不出意外的话,这可是下一任的魏君啊!

    可尴尬的是,新君赵润虽然册立了嫡子赵卫为太子,但太子之师,却迟迟没有选定,这让朝廷、尤其是礼部官员们十分急切。

    为此,前一阵子前往川雒的礼部左侍郎朱瑾,急匆匆地返回大梁,拜会他礼部的长官,尚书杜宥。

    左侍郎朱瑾,此人乃是礼部尚书杜宥选定的接班人,并且,在杜宥担任内朝首辅的这段时间以来,礼部内的事宜,杜宥已逐渐移交给朱瑾,毕竟杜宥再怎么说也年过半百了,身体状况难免不如当年。

    起初,杜宥还以为是川雒那边出了什么状况,才使得朱瑾这位左侍郎急匆匆地返回大梁,一问之下,才得知朱瑾是因为「太子师」的名额而来。

    必须承认,这个时代的士族普遍还是清廉的,因为比起物欲,士族更在乎名声,因此很少出现贪赃枉法的事,而对于某些出身殷富世家的子弟而言,贪污钱款更是完全犯不上。

    唯有名誉,是他们无法割舍的。

    包括如今已贵为内朝首辅、外朝百官之首的礼部尚书杜宥。

    不过相比较而言,杜宥对「太子师」的渴望相对较小,毕竟,鉴于某位新君陛下频繁抱恙,他每日所需处理的政务太多了,根本顾不上教导年幼的太子,充其量就是挂个虚名而已。

    而为了这样一个虚名去恳请新君赵润,似杜宥这等位极人臣的重臣,哪里好意思做得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他自己放弃,并不代表他礼部放弃了此事,尤其是当察觉出左侍郎朱瑾急匆匆返回大梁的意图后,他也在心底权衡,权衡这个朱瑾是否有能力、有资格担任太子师。

    结论当然是有能力、有资格,毕竟朱瑾那可是他瞩意的副手,不出意外的话,待他杜宥日后年迈告老之后,他会推举朱瑾担任尚书之职。

    如此一来,问题就只剩下一个,即新君赵润,是否满意这个朱瑾。

    想了想,杜宥对朱瑾说道:“且容我先探探陛下的口风,你明日再来。”

    朱瑾一听就懂了,万分欢喜地告别了杜宥。

    次日,礼部尚书杜宥早早地便来到了垂拱殿,等候魏君赵润的到来。

    估算日子,他很清楚,今日应该是那位陛下病况痊愈的日子——这位陛下频繁抱恙的规律很好算,三日一‘小病’,歇养一日,五日一‘大病’,歇养两日,非常神奇。

    时间一长,朝臣们只要板着手指算算日子,就能大概推测出今日的早朝究竟是这位陛下主持,还是由礼部尚书杜宥来代为主持。

    果不其然,待等巳时前后,就见新君赵润领着大太监高和,施施然来到了垂拱殿,与殿内的诸大臣打招呼。

    而殿内的诸内朝大臣们呢,也很默契地没有提及什么不该提的事,笑呵呵地与这位新君见礼,然后继续批阅奏章。

    如此大概过了有半个时辰左右,礼部尚书杜宥见时机差不多合适,便从面前的案几上抽出一份奏章,起身来到了赵弘润面前,拱手拜道:“陛下,昨日礼部左侍郎朱瑾已返回大梁复命。”

    “唔。”

    赵弘润点点头,并无意外。

    因为,礼部左侍郎朱瑾,原本是作为大梁朝廷的礼官而前赴川雒的,此人跟其余户部、工部的两位左侍郎所负责的任务不同,只要就是负责笼络川雒联盟内那些部落族长与朝廷的关系,而前一阵子,朝廷已正式任命安平侯赵郯出任「川雒督护」,有这位性格豪装且酒量极好的赵氏王贵在川雒笼络那边的诸族长们,礼部左侍郎朱瑾就不需要再留在川雒了。

    见赵弘润反应不大,杜宥想了想,说道:“朱瑾此人,还是颇有能力的……”

    听闻此言,殿内的诸大臣们投了好奇的目光,有些纳闷杜宥的行为:这是在为朱瑾邀功?

    不得不说,诸内朝大臣们感到很纳闷,因为杜宥作为礼部的长官,平日里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极少极少会做出替属下邀功的事。

    『莫非……』

    在相视几眼后,似虞子启、介子鸱、温崎、李粱等脑筋活络的大臣们,心中已隐隐猜到了几分,似笑非笑地看向杜宥与赵弘润二人。

    此时,在瞥了一眼杜宥后,赵弘润亦慢悠悠地说道:“朱瑾此人,确实是个人才……”

    话音刚落,就见殿外走入御卫长燕顺,抱拳禀道:“陛下,吏部尚书郑图求见。”

    “宣。”

    赵弘润点了点头。

    见此,燕顺抱拳而退,片刻之后,就见吏部尚书郑图不紧不缓地来到内殿,拱手拜道:“臣郑图,拜见陛下。”

    赵弘润点点头,等着郑图自己道明来意。

    “陛下,这是我吏部所拟的来年新科的一些考题,臣自认为有些意思,请陛下过目……”郑图从怀中取出一份奏章,恭敬地递出,自有赵弘润身后的大太监高和走上前接过。

    他口中的新科,即是指来年的考举一事,毕竟新君继位,朝廷理当设下恩科,但今年是来不及了,因此只能推迟到来年,也就是兴安二年。

    问题是,考举这事归礼部管啊,你吏部凑什么热闹?

    这不,礼部尚书杜宥的面色有些不好看了,皱着眉头说道:“郑大人,您此举可有些僭越了啊……”

    吏部尚书郑图笑着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