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宫廷- 第1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某的意思是,润殿下在攻陷邯郸之后呢?”说到这里,他舔了舔嘴唇,慎重地问道:“莫非贵国就止步于此了?”

    “这个嘛……”赵弘润沉吟了半响,随即皱着眉头说道:“暂时本王还未想好。”

    “此话怎讲?”赵冉不解问道。

    只见赵弘润皱着眉头说道:“其实这场仗,本王并不想打,这些年来,我大魏战争不断,虽然陆陆续续收复了一些土地,甚至还开辟了一些新土,但事实上,我大魏的国力并未因此增进,就像河西、河套地区来说,那些土地好比说只是摆在那里,跟原先不属于我大魏时,几乎没什么两样。……相比之下,由于连年的战争,我大魏的国库、粮仓皆日渐空虚,在我看来,这国力不进反退。……倘若不是韩国的威胁实在太大,本王并不倾向于这场战争,毕竟,本王也并未穷兵黩武之人。”

    “唔。”赵冉微微点了点头。

    毕竟,赵弘润所说的这些也都是事实,近十年来魏国的战争,比刨除这十年来近几十年魏国所有的战争还要多,战争的规模也越大,最过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魏韩上党战役」,事实上当年魏国只是出动了几万兵力而已,而近十来年呢,魏国动辄出动几十万兵力,三次「魏韩北疆战役」、「五方伐魏战役」、「河西战役」、「河套战役」,以及这次「魏秦讨韩战役」,魏国哪次不是动辄三、四十万军队?

    就连赵冉都觉得,也亏得魏王赵偲励精图治二十年,给儿子赵润打下了坚实的国力基础,否则像魏国近十来年这等频繁开战,或许国力早就崩溃了。

    “润殿下的意思是,此番在攻陷邯郸,给韩人教训之后,润殿下就会接受韩国的求和?”赵冉皱着眉头问道。

    “看情况吧。”赵弘润耸耸肩说道:“倘若到时候韩国仍旧不肯承认我大魏的地位,那么,我大魏自当奉陪到底!”

    『……韩王然都亲自与你会面了,怎么可能还会不肯承认你魏国的地位?』

    赵冉看了一眼赵弘润,心下暗暗嘀咕道。

    从他对赵弘润这一番话的判断,他觉得,此番魏国可能仅仅只是满足于迫使韩国承认其地位,或者说像眼前这位魏公子说的,满足于攻陷韩国王都邯郸,给韩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说实话,这并不符合他秦国的利益。

    此番中原诸国的混战,截止目前哪方的收获最大?

    当然是魏国!

    与魏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韩国被打趴下了,嘴硬的旧日霸主齐国,目前仍在楚国的攻势下瑟瑟发抖,毫不夸张地说,魏国已经完全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

    但在这场战争中,他秦国得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有!

    他秦国的军队,目前依然还是被韩国名将李睦挡在雁门郡外,可以说是毫无作为——当然,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至少赵冉觉得,只要魏国这边能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他秦魏两国,至少有七成把握覆灭韩国,平分这偌大的中原国家。

    可问题就在于,魏国已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似乎正准备收手,这就让秦国变得很尴尬:好不容易逮到一次中原各国混战的机会,结果他秦国还没来得及发力,这场仗就结束了?

    但鉴于赵弘润方才那一番话,赵冉也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漏洞来,毕竟前者所说的那些确实不假:打下来的土地不加以利用,那跟没有这块土地又有什么区别?

    在沉思了许久后,赵冉犹豫地问道:“润殿下,难道您就……”说罢,他在略一迟疑后,索性就如实说出了他心中真正的想法:“难道您果真未曾考虑过覆灭韩国,彻底铲除这个隐患么?赵某听闻,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数十年前,韩国在上党击败贵国,此后便一度与齐国争锋,使贵国能抽暇休养生息,终在今日,击败韩国,一扫前耻,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若此番润殿下姑息韩国,假以时日,韩国或将再次崛起,成为贵国的心腹大患……”

    听到赵冉这番话,赵弘润便不由得想到了韩王然。

    他很清楚,只要有韩王然在,韩国他日的兴旺是必然的,但问题就在于,覆灭韩国至少需要五年的工夫,而魏国目前,还未强大到就算持续五年的战争、依旧还能坐稳中原霸主位置的程度——这才是关键!

    相反地,若是魏国此番见好就收,闷头发展自身国力,那么,中原任何一个国家,永远别想赶超他魏国,更别说妄图取代他魏国的地位。

    从长远考虑,这才是明智之举。

    在沉思了片刻后,赵弘润袒露了一些心声:“赵冉大人所言极是,当初韩国忽视我大魏,才使我大魏有今日翻身的机会,本王当然懂得其中道理。但韩国疆域辽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令其覆亡,惭愧地说,我大魏目前只有「败韩」之力,却无「亡韩」之能……”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赵冉,接着说道:“我明白赵冉的难处,并且,作为秦国的王婿,本王自然也希望秦国变得强盛,这样吧,即便打下了邯郸,迫使韩国向我大魏屈服,但本王且暂不与韩国签署和议,并且,给贵国提供一些军备、粮食上的助益,赵冉大人以为这样如何?”

    尽管赵弘润说得很隐晦,但赵冉还是能听懂这话当中的深意:出兵呢,我魏国暂时是没办法,否则国力就垮了,但若是你秦国执意要继续攻打韩国的话,我魏国可以提供物资上的援助。

    “这……”

    看着满脸微笑的赵弘润,赵冉这位秦国的大庶长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说,作为秦国的大庶长,赵冉当然猜得到赵弘润的用心——他魏国暂时是无力继续征讨韩国了,但这不妨碍借助他秦国的力量继续削弱韩国。

    甚至于,从恶意角度怀揣,倘若日后秦国堪堪击垮韩国的有生力量,难保魏国不会出来截胡。

    可问题是,就这么撒手结束这场战争,赵冉实在是不甘心:你魏国是达成了目的,但我秦国,那可是什么都还没捞到呢!

    接受这提议吧,就等同于是用他秦国的力量,替魏国扫除了韩国这个威胁;可不接受吧,他秦国此番出兵毫无收获,赵冉又心中不甘。

    如此,也难怪赵冉纠结不已。

    见赵冉满脸犹豫之色,赵弘润轻笑着说道:“赵冉大人不必急着做出决定,不妨先思量几日,或者派人与咸阳商量一下。”

    赵冉点点头,起身告辞而去。

    见赵冉走出小帐,宗卫长吕牧好奇问道:“殿下,您说秦国会愿意接手与韩国的战争么?”

    赵弘润笑笑说道:“是否甘愿,我不知晓,但我知道,他们最终会接受的……此战其徒耗国力,却几无利益所得,秦国怎么可能会接受?”

    而就在这时,帐外急匆匆走入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大将杨彧,拱手抱拳说道:“太子殿下,邯郸使人送来的韩王然亲笔所写的战书,王爷派末将请殿下到帅帐商议。”

    “战书?”

    赵弘润愣了愣,眼中浮现几丝困惑,也不明白韩王然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因为是最后一场仗了,那韩然希望彼此演得真实点,好向国人交代?

    还是说,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

第120章:最后一战【二合一】() 
    『PS:标题最后一战,不是指本书的最后一战,提前声明下。』

    ————以下正文————

    片刻后,赵弘润便来到了军中的帅帐。

    此时在帅帐内,南梁王赵元佐正与其麾下大将庞焕站在帐中,低声聊着什么,待瞧见赵弘润从帐外走入后,与庞焕一同朝着赵弘润拱手抱拳:“太子殿下。”

    虽然不失礼数,但也谈不上亲近。

    对此,赵弘润并不介意,事实上,他也没打算与这位曾经反目的三伯变得如何亲近,在点点头权当打过招呼后,便问道:“韩王然派人送来了战书?”

    听闻此言,南梁王赵元佐便转身走到一旁的案几上,从案几上一只木盒内,取出一封书信,交给了赵弘润。

    “韩王多半是得知太子殿下眼下在我军营中,是故派人送来这封书信……反正无论我怎么看,这封战书都不像是送给我的。”南梁王赵元佐在旁插了句嘴。

    言下之意,他已经看过了其中的内容。

    赵弘润看了一眼南梁王,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座军营乃是镇反军的军营,既然韩王然将战书投递到这里,南梁王查看书信的内容,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缓缓摊开书信的纸张,赵弘润一眼就瞧见「昔日一别」等寥寥几字,心下顿时恍然:南梁王说的没错,这封信就是写给他的。

    原因很简单,南梁王赵元佐从未见过韩王然。

    随意地在帐内坐了下来,赵弘润微皱着眉头观阅着韩王然的这份书信。

    在这份书信,或者说战书中,韩王然反复强调「臣民合力、众志成城」,还说什么要在邯郸城外与魏军决一死战,不过在赵弘润看来,韩王然的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他韩国内部的主战派声势盖过主和派。

    这并不奇怪,想来韩国也是虎踞北方的泱泱大国,暂且不说他们比齐人更高傲,但至少也有一份傲气在,当然不会就这么轻易将王都邯郸拱手相让。

    问题在于,对于这场仗,那韩然有几分认真?

    『……』

    闭着眼睛,赵弘润一边用手指敲击着面前的案几,一边暗暗沉思着。

    虽然在那份战书中,韩王然给赵弘润的讯息俨然是迫于国内主战派声势浩大,就算他贵为韩国的君主也无法无视臣民的一见,但不能否认,他也在尝试用话挤兑魏军,就仿佛,他也倾向于与魏军打上这最后一场仗。

    忽然,赵弘润开口吩咐道:“派人向大梁传讯,叫冶造局立刻将本王事先让他们预备的那些东西……立刻用船运到此间战场,不得有误!”

    『这是……在跟我说?』

    庞焕看了看四周,最终将目光落在旁边的南梁王赵元佐身上,却见后者淡淡地看着自己。

    好吧。

    暗自苦笑一声,这位现镇反军的主将抱拳接令:“是,太子殿下!”

    待庞焕抓抓头发暂时离开帅帐前去召唤心腹到大梁送信,南梁王赵元佐瞥了一眼面色凝重的赵弘润,随口问道:“太子是觉得,韩王然有可能会耍什么花样?”

    不得不说,南梁王赵元佐的年纪虽然比赵弘润的父亲魏王赵偲还要年长些许,但脑筋依然活络,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若不是觉得韩王然有可能会在最后一场仗耍什么花样,赵弘润没有必要派遣通知大梁,让冶造局将事先准备好的物资运到前线战场。

    『……他让冶造局提前准备了什么呢?』

    南梁王赵元佐心中也有几分好奇。

    而在听到南梁王赵元佐的话后,赵弘润平静地说道:“韩然是否会耍什么花样,我并不能断定,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韩国目前唯一的仰仗,无非就是那四万余「代郡重骑」,若能在这场仗铲除这支军队……亦未尝不可。”

    说到这里,他对南梁王赵元佐说道:“前来送信的信使,还在营中么?”

    “仍在营中等待我方的回覆。”南梁王赵元佐说道。

    见此,赵弘润遂站起身来,走到本属于南梁王赵元佐的坐席,在坐下后拿起案几上的毛笔,在那份战书的背后写了几行字,随即在吹了吹墨迹,递给南梁王赵元佐说道:“叫那信使送至韩然手中,就说,我魏军应下了!”

    “……”

    南梁王赵元佐盯着赵弘润看了几息,在一番欲言又止后,走上前接过书信,摇摇头走出了帅帐,只留下赵弘润独自一人坐在帅帐内沉思着。

    『……你想耍什么花招呢?韩然。』

    眯了眯眼睛,赵弘润暗暗想道。

    而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内的宫殿内,韩王然正站在庭院里观赏着他最珍爱的几支鸟儿。

    倘若说曾经他是韬光养晦、试图通过养鸟而使人觉得他玩物丧志,那么现如今,他只是纯粹享受这种乐趣而已。

    在逗弄爱鸟的同时,他心中亦在回忆着近几日的事。

    有一件事赵弘润误会了,那就是,韩王然起初并没有耍花招的心思,他还不至于用诓骗前者的方式来使前者放松警惕,伺机寻求反败为胜的机会,毕竟中原众所周知,截止目前为止,得罪魏公子润的人,下场往往都很惨——韩王然可不愿意将国家的命运寄托在飘渺无迹的奢望上,比如说,奢望魏公子润会被他欺骗什么的。

    韩王然神祗,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苍白脆弱的,唯有两赢的阳谋,才能说服对方,正因为这样,他在巨鹿境内的那座土坡上,以一名魏人的视角替魏国做出了最佳的战略规划,顺便将他韩国从魏国的菜盘子摘出去了,让那位魏公子润尽管明确清楚他的意图,却不得不采纳他的建议。

    这才是明智之举。

    可既然如此,韩王然又为何突然向魏军送递战书呢?

    其实原因就像赵弘润与赵元佐所猜测的那样,是韩国内部的主战派,向朝廷施加了压力。

    而其中的起因,就在于荡阴侯韩阳。

    韩阳始终无法接受向魏国乞和,因此,在隐隐察觉到韩王然似乎已暗中与魏公子润达成协议,心中又急又怒,遂一边联络同道,一边派人放出谣言,试图通过对朝廷施压、对王室施压的方式,迫使韩王然下令继续这场战争。

    但谁都没有预料的是,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起初韩阳只是出于自己心中不忿,将前来探监的上谷守马奢怒骂了一通,却万万没有想到,马奢这位对国家忠心耿耿的老臣,被他骂了一通,心气不顺,回到家居然卧病不起,没过多久就过世了,使得韩国在如此危难的局面下,再次失去了一员良将。

    为此,荡阴侯韩阳亦是万分懊悔。

    但大错已经铸成,后悔也无济于事,但这份后悔,却冲散了几分荡阴侯韩阳心中的怨念与执念,说白了,在连续遭到马奢病故、而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