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续南明-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友信小跑过去,向自己浑家问了几句什么,然后脸色一变,又跑到杨河身前向他细语。

    杨河听到“易子而食”几个字,立时一股狂怒涌上心头。

    他大步过去,那些难民吃惊下都不由自主让开。

    杨河走到那蹲着的男人身边,冷冷看着他:“就是你要将自己儿子跟别人换了吃?”

    那男人站起身来,一张满是尘土的脸带着几分倔强,他见杨河冷冷看着自己,有些畏惧,随后又梗着脖子道:“是又怎么样?”

    “混账东西!”

    杨河勃然大怒,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他的脸上,“啪”的一声大响,那男子被打得向旁边摔飞出去,“咚”的一声重重落在地上,然后他口鼻嘴角就涌出了粘稠的涎血混合物,立时满嘴满脸的血。

    “还有你们。”

    杨河冷冷说道,又是几记重重的耳光,将那女人,还有那对夫妻打翻在地,打得他们同样满嘴满脸的血。

    那小男孩猛地扑过来,一把抱住杨河的脚踝子,大声嚎哭哀求道:“求求你,不要打我的爹爹娘亲。”

    他的声音凄凉难言,杨河只觉一股又酸又涩的东西直冲眼眉,一股热泪就涌了出来,边上的难民也一齐大哭起来。

    那男人默默爬起来,他盯着杨河,用力咬着腮帮子道:“虎毒尚不食子,但你知道饿的嗞味吗?秀才。”

    杨河平静下来,他冷冷道:“我知道,但我们是人,不是畜生!”

    他猛然作出决定,回头对自己书童道:“大臣,去把米袋拿来。”

    杨大臣吃惊地道:“少爷?”

    杨河道:“去吧。”

    杨大臣有些不情愿,不过还是去了。

    周围一片震动,严德政浑家孙招弟首先叫道:“相公施粥啦。”

    杨河问道:“昨天的锅呢?”

    孙招弟连忙回答:“在庙里。”

    杨河道:“好好洗洗。”

    孙招弟一连声的道:“相公但管放心,小妇人这就带人去洗。”

    杨河看了她几眼,严德政这浑家人长得干瘦,但可以看出性格颇为泼辣,也有一定的能力。

    他先前也有与严德政聊过,知道他在庄内教习蒙学,一个月下来也得不了几个束脩,全靠浑家辛勤纺织用来补贴家用,愧疚之下却有些惧内的毛病。

    ……

    一口大锅就那样架着,下面的柴火烧得正旺,上面已经沸滚了,冒着腾腾的热气与香气。

    在大锅的周边,那些难民围着,不分男女老少,个个用力吞咽着口水。

    同时他们脸上还多了生气与希望,看样子,那年轻的小秀才对他们有收容之意,而杨河能力是他们亲眼见到的,又是生员,这让他们心中涌起希望。

    严德政与齐友信在难民中虽然有些威望,但显然能力不能与杨河相提并论。

    杨大臣用一口大勺用力搅拌着米粥,这勺也不知孙招弟从哪个难民中找出来的。

    看他一直嘟噜着嘴,杨河在旁笑道:“怎么,生气了?”

    杨大臣道:“大臣不敢。”

    他看向杨河,眼中满是担忧:“只是少爷,我怕养不活他们,就刚才,已经去了好几升米了。”

    杨河微微一笑,他双目幽深,平静说道:“大臣,世道纷乱,凭我们二人之力是活不下去的。唯有聚众,汇集众人之力,才能在这乱世中勉强求存。眼下却是机会。”

    杨大臣虽不觉这些难民可起什么作用,但他一直听杨河安排惯了,只是不舍好不容易得来的米粮罢了。

    当下说道:“听少爷的。”

    杨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杨大臣裂开大嘴笑起来。

    当米粥的香味蔓延开时,杨河亲自拿起勺子,下面的难民一阵阵骚动,汹涌的饥火让他们个个难以自持,不过当杨河目光看过去时,就没有一个人敢乱动。

    又是孙招弟带头叫道:“好了,一个一个来,今日相公亲自施粥,你们喝着粥,可要记得谁给你们活命的恩德,要记住做人的本份。”

    一个个衣衫褴褛的难民上来,轮流取粥,以杨河在他们中的威望,还有杨大臣在旁按着腰刀,就没有一个人敢乱动,就是当中的男子也规规矩矩的。

    严德政与齐友信先前被孙招弟一个妇人比下去,感觉有些羞愧,也在旁帮忙维持着秩序。

    杨河舀着粥,所有难民上来都是先跪下来磕头,呜咽道:“谢相公。”

    然后迫不及待举起自己的碗,取到粥后忙不迭喝起来,很多人一边喝一边流泪,原以为直到死前都只能靠野菜过日,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喝到米粥。

    杨河看到那两对夫妻也上来了,特别那男子垂着头,手上捧着个破碗,他到杨河面前,忽然卟嗵一声跪倒在地,然后用力磕头,磕得额上的血痕片片。

    杨河默默给他们碗中倒满了粥。

    两对夫妻身边各一男一女两个小童,杨河看着他们,若非自己出现,二人差点就沦为他人口中食了,而就在此时此刻,大明又有多少这样的人伦惨事?

    小男童颇为懂事,他领到粥后,虽大口大口吞咽着口水,仍然先懂事的谢过杨河,随后天真地道:“锅儿多谢相公,相公是天上星宿下凡么?”

    杨河笑了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

    杨河与杨大臣、弟弟妹妹,现在又有严德政与齐友信一起同食。

    二人虽先前在那杨河那边吃了一碗粥,然此时再吃,仍然狼吞虎咽的,严德政眼泪又不受控制的流下来,他用衣袖用力擦着自己的眼泪,喝起粥来却不比下面的难民慢多少,斯文多少。

    喝完粥后,齐友信感慨地道:“未想到一碗粥竟如此美味。”

    他感慨万端,不由说到以前的事情:“想起小的时候,那时还是万历爷当朝,那真是天堂般的日子啊。”

    他眼中泛起梦幻般的色彩,追忆往昔:“柴米油盐,鱼肉鸡鸭,哪样不贱?便是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的,所费也不过二三钱……呵呵,现在二三钱,又能买几粒米?”

    严德政也叹道:“是啊,小时候……记得那时便是小户人家,每日赚个二三十文,亦可吃肉喝酒,听说书,唱吴歌,快活啊……”

    二人说起以前的事情,都是笑中带泪,杨河静静听着,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深切地感受到,对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什么叫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喝完粥后,可以明显看出这几十个难民气色好了很多,也有了精神,看上去不再象先前那样麻木。

    或许是心中希望给了他们力量。

第13章 上吊() 
杨河缓缓走了出来,所有难民都是期待地看着他。

    眼前这少年不过十七八岁,但年纪轻轻已是秀才,还文武双全。

    他戴着软幞,打着披风,气度让人心折,他的面容俊秀,举止深沉成熟,还带着几分凌厉。盼顾间英气逼人,流转着丝丝威仪,这些气质在乱世中都是急需的。

    看这少年的气度与仪态,难民们心中都涌起了信心。

    杨河一样看着眼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男子不到一半,内中还有多个老者。看他们那充满期盼的眼神,杨河只觉心中阵阵压力,自己能养活这些人吗?

    不过已经作出决定,杨河就不会后悔。

    而且这群难民多妇孺老少,可见他们内心还有良知与底线,这也是杨河愿意接纳他们的原因。

    全是青壮年的团体杨河不会要,没人相信逃亡时他们身边没有妇孺,结果都消失不见,会是什么原因?

    接纳那样的团体,他杨河可能要日夜提防,会不会在睡觉时被队员割去了脑袋。

    打量完各人,杨河发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所有人都搬到自己那方宅院去,既然已经决定聚众,就不能再分散,而且那边环境也会好一些。

    难民们都温顺的服从,在杨河吩咐下,几十个难民带着自己零零碎碎家当,都来到了那台上宅院内,这边从正堂到南边仍然有一些房屋建筑可以居住。

    在他们搬迁过程中,严德政、齐友信就在旁协调组织,那口大锅也一起抬来。

    这群难民实在是脏乱,现在天气也慢慢冷起来,所以杨河又下令在堂下生了一大堆火,然后在火上架上锅,从暗井中取水,下令难民们取水洗澡换衣。

    他们中男子就由齐友信、严德政负责督促,女子由孙招弟、赵中举负责。

    一堆堆柴火找来,一锅锅热水烧起,这间废宅内弥漫着腾腾的热气与温暖,待这群男女老少每个难民都洗过澡换过衣后,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精神一振。

    杨河看这些难民个个面目一新,都换了自己最干净的衣服。

    网巾也清洗了,然后将发髻裹好,不再象以前那样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

    在大堂上,杨河将难民一一叫上来,仔细询问他们的籍贯,来历,户贴等等,严德政与齐友信二人则在旁所证所言。

    杨河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头戴唐巾,身穿圆领蓝襟袖袍,多了几分儒雅的味道。

    严德政、齐友信二人同样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人显得精神了许多。

    此时二人跪坐杨河下首两端,齐友信头戴六合一统帽,一身直裰,严德政身穿灰袍,头戴四方平定巾,都给人焕然一新之感。

    杨河身边还有书童杨大臣跪坐,他仍然戴着结式软裹,不过幞头颜色换成了红色。

    这种巾裹亦称“红头”,多为武将壮士所戴。

    他身上的蓝色短袍一样换成红袍,脚上打着行缠,腰间有腰刀弓箭,又有短刀与匕首,铜棍放在身边,一副全副武装的样子。

    本来他与杨河洗澡换衣后,下午就该忙着洗刷衣服了,结果一大堆衣裳都被孙招弟与赵中举抢去洗了,她们还将整个大堂用挘紥{得干干净净,让杨河感觉舒服了许多。

    果然家中还是需要女人。

    杨河也注意到她们,说起来这二人的名字都很有特色,一个叫赵中举,一个叫孙招弟。

    特别是齐友信的浑家赵中举,这名字更有内涵。

    原来赵中举的父亲当年生了几个女儿后,就一直想要一个儿子,还想这个儿子能有出息,最好能中举,所以就给新出生这个女儿取名为赵中举。

    比起普通的盼男,望男,招弟,盼弟等等,这名字确实显得别出机杼,后来赵中举果然有了一个弟弟,虽然一直未曾中举,但也中了个生员。

    孙招弟情况跟赵中举差不多,但她父亲给她取名时较为浅白,内涵比赵中举差了一些,结果后面招来的都是妹妹。

    不过二人都是贤惠的女人,看赵中举洗完澡后换上一身对襟圆领长袄,显得颇为雍容。孙招弟则是扎着包头,身穿交领袄,马面裙,显得精干爽利。

    看二人忙里忙外,洗了衣服,打扫堂院,又去外间找寻野菜,杨河不由点头。

    他说道:“二位嫂嫂都是贤惠的女子,两位可要好好珍惜。”

    严德政连声称是,眼中颇有愧疚之色,齐友信则是有些得意,他说道:“相公说得是,不过说起我这浑家,当年我娶她时,十里八乡的男儿可是羡煞了。”

    杨河将几十个难民一一讯问完毕,虽然没有纸笔,但他现在记忆力强悍,过目不忘,这些人的信息却是牢牢记在脑中。

    可以看出这些人原本都是普通的农户,只有一对父子稍稍引起杨河的注意。

    韩大侠,韩官儿,就是这对父子的名字。

    那韩大侠年在三十六岁,韩官儿则年为十五岁,听齐友信说,这对父子是几年前迁到他们庄的猎户,会使弓箭,会用火铳,这次逃难时也携带了弓箭火铳出来。

    庄民几次遇险都仰仗他们之力,可惜最后他们的弓箭火铳还是遗失了。

    杨河还注意到那两对夫妻在洗完澡后,都将自己最体面的衣裳拿出来穿上,又聚在一起商议什么,还搂着自己的子女细细交待嘱咐,那小男孩不断点头,那小女孩却仍然神情冷漠。

    这两对夫妻上来拜会答话时,神情也是无比的感激与心安,让杨河多看了他们几眼。

    ……

    整个下午,杨河都在寻思日后所为,此时宅院也多了几分孩童的欢笑,让杨河的弟弟妹妹看了心中高兴,二人毕竟是小孩,看到这么多同龄人,心中不欢喜是不可能的。

    二人也都换了新衣,粉妆玉琢的。

    傍晚时分,那口大锅架到了正堂之上,然后腾腾热气又再冒起,内中米粥与野菜翻滚,这些野菜是孙招弟、赵中举等人的功劳。

    难民又在堂下聚集,虽然仍然可以看出他们腹中饥火,但神情已经比中午时好多了。

    杨河环视下方,忽然他皱了皱眉:“周平安夫妻与钱有财夫妻呢?”

    几十口难民的信息都记在他的脑中,他现在记忆力强悍,那两对夫妇又给他印象深刻,名字就记得更牢。

    “是啊,人呢?”

    众难民相互看着,那两对夫妻子女留在这里,自己人却不见了,这真奇了怪了。

    孙招弟忽然惊叫一声:“奴家晌午时看到四人打扮齐整,还对着堂这边磕了很多响头,以为他们要报相公恩,出去找点野菜什么……现在想想,他们不会做什么傻事吧?”

    众人目光都看向那对孩童,男孩有些不知所措,晌午时爹娘交待自己要乖,要听相公的话,虽然不知他们什么意思,但他仍然乖巧点头,现在爹娘消失不见了,只留自己……

    那小女孩本来一直沉默着,此时却眼圈一红,轻咬了下嘴唇。

    杨河面沉如水,喝道:“都出去找!”

    齐友信忙说道:“都出去,大伙都一起去找。”

    此时天色有些昏暗,齐友信等人抽了一些柴火当作火把,然后众人分方向出去,不久杨河听到外间传来一阵惊叫,随后见齐友信神情难看的进来,他欲言又止,说道:“相公,这边来看。”

    杨河让杨大臣留在这边照看弟弟妹妹,他自己跟齐友信出去,走到龙王庙那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