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续南明-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河沿岸两地都是盐碱地,一到晚上,白茫茫一片,荒野有若被白雪覆盖,踩上还咔嚓咔嚓的响。

    这边遍布的盐檩,就是原来春耕时,当地居民将耕地上的积盐土层铲起堆积所形成。

    这些就是硝土,经过繁杂的程序,可以提炼出硝,也可以提炼出盐。

    盐就免了,毕竟此时的盐价对他负担并不重,炼盐极为辛苦不说,炼出的盐能不能吃也是个问题。

    以后,自己还是专注军工火药业吧。

    张出逊的军需所兵器铺设在庄的西北角,这边一大片荒地空地,正好符合需求,他们各种器械也搬了进去。

    不过暂时杨河没让张出恭兄弟打制火器,一是没有铁料,木炭,二是杨河打算事前定下标准。

    这就需要游标卡尺,还有铅笔,好画设计图。

    武器标准非常重要,只有相同的口径,相同的质量,才能减轻后勤,大规模装备,并可以使用铳剑与定装纸筒弹药。

    近代成功原因也就是规模化,高度标准化。

    古时很多工匠其实技术很高明,可以制作精美繁杂的东西,然技术再高,也只是个人能力,面对工业化的威力,大规模、高效率、标准化,最后只能被淹没。

    杨河要的就是大批量、高标准生产,首先就需要定出度量衡,来保证所生产的每一支枪管都是相同的,公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他也不需要保证每只火器都是精品,但要合格,有着高度的均一性和标准化。

    万事开头难,就先定下标准吧。

    此时工匠打造的火铳五花八门,口径有大有小,不说质量,口径不一,如何使用定装纸筒弹药?

    以后他麾下工匠当然不会只有张出恭三人,而不管后面来了多少人,都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

    那就是杨河将要设下的标准,以后他们造出的武器火铳,都将会是一模一样。

    当日,杨河审定每队甲伍长人选,并张榜公布出来,又划定各堂队伍人员,让各人明白自己要干什么。

    第二天,杨河就带了张出恭兄弟三人,又有韩大侠,胡就业兄弟,曾有遇往庄外而去,他准备向邓官的递运所购买一些武器。

    希望那边有自己需要的。

    同时过几天他还要到邳州城走一趟,购买大量的粮食物品等。(未完待续。)

第90章 钱不是问题() 
邓官的递运所在邳州界的偃武乡,离他哥哥的巡检司不是很远,这边同样有攒典一人,皂隶二人,看他们气色都比较好,显然守着大量物资,日子会过得滋润些。

    杨河一行人到时,邓大使,一个攒典,两个皂隶都是笑容满面相迎,非常的热情。

    这可以理解,他们上下其手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将贪来的物资卖出去?

    卖给谁?就是杨河这些人了。

    特别杨河肯定还是大金主,态度方面,肯定是更为的热情。

    就如后世奸商贪官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大客户态度却是没话说。

    杨河没心情跟他们寒暄,直接步入正题,想到他们仓库看看。

    邓官的递运所也是沿着大堤修建,码头旁一排的栈房,设有库子多人看管,显然比起巡检司,他们富裕多了,有大小船十几只,还有牛马车多辆,人力的独轮车更是好多。

    递运所攒典姓郭,跟邓官兄弟一样胖嘟嘟的,不类书办,更类掌柜。

    他笑容可掬的引着杨河等人进入一间栈房,笑呵呵的非常和气,让杨河想起后世的大堂经理。

    他进入栈房,果然是琳琅满目的物资兵器,让人目不暇接。

    郭攒典连声赞颂杨相公福气好,这批军货也不过刚到十多天,若放在一个多月前,肯定没货。

    邓官也在旁笑呵呵的保证,这些军货物资杨相公尽管挑选,挑多少,他们卖多少,有多少订单他们全部吃下,口气非常的豪迈。

    杨河心想这姓邓的倒豪气,朝廷的军用物资说得跟他家的一样,他猜想这些物资短缺后,他们肯定会用漂没这一套,毕竟在黄河上翻船是很寻常的事。

    这个借口一出,肯定各方面都没有话说。

    漂没,可是二河上的潜规则,关系到无数人饭碗。

    谁敢胆大包天,犯而触之?

    杨河在栈房内看着,物资很多,种类齐全,比如他们栈房就分甲乙丙丁戊等字号库。

    甲字库有各类布匹、颜料、或生产颜料的原料,银朱丹黄什么。

    乙字库有各类的军用胖袄、战鞋、军裤、军士裘帽等。

    丙字库有荒丝、吐丝、棉花等。

    丁字库有桐油、漆胶、黄白麻、生铁、熟铁、铁线、山羊皮、绵羊皮、翎毛等。

    戊字库有盔甲、弓箭、腰刀、明弦、撒袋等。

    又有广积库,收贮有火器、火药、硫黄与硝石。

    果然是递运所,这些物资很多是要运入京师内库的,就是琳琅满目。

    杨河到处看着,不说邓大使等人和气,就是那些库子都非常热情,显然上下其手是整个递运所的事,上层的大使攒典吃肉,他们这些库子,甚至最底层的验夫也可以喝些汤。

    有财大家发,共同富裕,有特立独行者,显然只能********,甚至有生命危险。

    看他们的嘴脸,杨河心想若是自己管理邳州,定将这帮人一窝端了。

    胡就业与曾有遇好奇看着,啧啧称奇,张出恭兄弟则脸色不太好,大明遍地都是这种人,朝廷局势安可不坏?

    看过几个仓库,杨河心中有数,接下来,就是购买了。

    看着邓大使等人期待的神情,他询问物价。

    邓大使与郭攒典相视而笑,果然大生意上门了,当下由郭攒典热情应答。

    “……回杨相公,小人这边的生铁每斤价银一分二厘,寻常熟铁一钱二分,多炼好铁每斤银一钱五分。”

    “……回杨相公,小人这边的硫磺每百斤价银四钱。”

    “……回杨相公,小人这边的铅,每斤价银四分。”

    “回杨相公……”

    杨河问了很多,总体而言,比王琼娥那边便宜一些,毕竟运送的距离短,而且还是无本买卖。

    只可惜货源不稳定,他们是一站一站接力,很快各类军货都要运走,否则自己可以长久在这边购买物资。

    他最关心当然是火药火器,当下询问价格。

    郭攒典道:“杨相公要火器?正好鄙所有一批鸟铳跟三眼铳,鸟铳一杆只需二两,三眼铳只需五钱。”

    杨河神情冷了下来,他斜眼相睨:“就是那种只有三十发寿命,动不动就炸膛的粗劣鸟铳与三眼铳?郭攒典,你等心不诚啊!”

    大明眼下大批量生产鸟铳,很多工料钱只要二两三钱一分,看着成本不高,但其实都是偷工减料,基本只有三十发的寿命,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炸膛。

    一般不偷工减料的鸟铳,每支成本差不多在四两左右,发射的寿命可能有二百发。

    然在杨河看来,还是偷工减料,一般成本在五两,甚至六七两的火铳,才可称优良,发射寿命超过千发。

    杨河在后世专门查过资料,1789年,炮兵二级上尉的蒙福尔曾测试过几类钢制与精铁制的火铳,钢制的火铳,可以射击一万二千次,精铁制的火铳,也可以射击四千四百次才炸膛。

    精铁制的火铳,能射击四千次才正常,毕竟黑火药时代初速很低,对枪管的磨损不是很大。

    而这种火铳,成本估计在八到十两银子,看起来很贵,但细算起来却是便宜,毕竟动不动就炸膛,寿命只有三十发的鸟铳怎么用?

    军士不敢用,或象箭矢一样成为消耗品不断更换,这当中耗费的钱与各种成本,几百倍这种似乎低成本的火器。

    被杨河这样质疑,邓大使与郭攒典有些尴尬,他们一直想把这批劣质的火器推销出去,然一直无人问津,显然眼前这个年轻的秀才也是个精明懂行的人。

    郭攒典解释道:“我等也是看相公初到庄寨,所需要的钱粮颇多,所以,呵呵……”

    杨河冷哼道:“尔等以为本生员是穷鬼吗,不需要你们替我省钱!”

    他心中自有打算,他可不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军阀,不把麾下人命当回事。

    而且就按寿命成本算,十两银子的火铳寿命四千发,二两银子的三十发,五倍的成本,却造成一百多倍的质量差距。

    这内中还有别的损耗,比如军士的性命,战场的局势成败等等。

    特别火器在战场上成了废物,文明被野蛮替代。

    他是无物可用,不得不外出购买火器,否则宁愿自己造。

    就目前来说,他麾下的张出恭兄弟精心打造的火器也可以达到优良标准。

    他们打造的鸟铳,翼虎铳,射击寿命都可达或超过四千发。

    看郭攒典不好下台,邓大使连忙打圆场,说他这边倒也有一批精良的火铳,约有一百杆左右。

    但这种火器卖出去担的干系很大,所以贵了些,一杆要卖八两银子。

    杨河淡淡道:“钱不是问题,若好,杨某全部要了……”(未完待续。)

第91章 买买买() 
在一个仓库中,杨河看到邓大使所说的那一批精良的火铳,果然有百杆鸟铳。

    杨河看了看,果然还算精良,铳身都用精铁打制,火门上有自动开合的火门装置,此时叫阴阳机,阴启门,阳发火,可以避免大风天气引药被风刮走。

    杨河估了估,重七斤多,他估计这一杆铳的成本不下五两,射击寿命应该会有千发。

    不过具体的还要测试,杨河让张出恭兄弟检验,免得有赝品混进来。

    检验合格的话,这批火铳杨河全要了,让邓大使与郭攒典咋舌,这杨相公果然豪气,一掷八百两银子,面不改色。

    八百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这还是此时物价涨了很多,若放在太平盛世,一两银子可买一石米,两石米的时候,折合成后世的货币比,就是四十万到八十万人民币。

    胡就业与曾有遇在旁都是满脸的可惜,显然心疼大把的银子花出去。

    杨河倒不在意几百两银子,银子不花出去,那只是石头与死物,让他遗憾的是这些鸟铳的口径大小都不一样,这就不能使用统一的定装纸筒弹药。

    不单是铅弹的问题,口径大小不一,就代表每杆铳的膛压都不一样,那各铳的火药用量就不能一样,否则会造成炸膛等问题。

    就算身旁战友阵亡了,你也不能使用他的弹药。

    这非常麻烦,对后勤是个严峻的考验。

    不过杨河还是收下了,有比没有好,况且这些火器的质量基本让他满意。

    有了火铳,还要有火绳与火药,杨河虽打算使用鹅毛引药管,但鹅毛也不知能收集多少,还是买一些火绳,有备无患。

    递运所当然有火药,价钱每斤银八分五厘,百斤八两,仍比王琼娥那边便宜,不过依然是比麻秸灰火药还次的火药。

    这种火药很糟糕,杂质非常多,估计只能在五六十步破甲,若用最优的柳灰火药的话,百步洞穿铁甲很轻松。

    有比没有好,杨河张口就要五千斤,让邓大使等人吓了一大跳,他们虽可贪污一些,但也不能把所中的物资全部贪走吧?

    最后讨价还价,只能卖给杨河五百斤。

    递运所没有火油,让杨河感到遗憾,不过所中倒有些万人敌,个个巨大无比,一端是木柄,一端是火绳,重量超过三斤,内中火药装量恐怕也超过两斤。

    杨河要了一批,数量上去后,黑火药的威力也不可小看。

    特别万人敌中都含有铁钉,碎片什么的,爆炸开后挨中擦中,那惨死的几率非常的大。

    不过因为太重,这个武器只能用来守城,后世的手榴弹最多重一斤,还经常有人投到自己战友头上去,眼下这么沉重的手榴弹,若是野战,也不知道能够扔个几米。

    邓大使开价每颗万人敌三钱六分,百颗七十两,杨河要了两百颗,这也是递运所能给出的最大数目。

    他们还向杨河推荐一窝蜂等火箭,一打几十发,守庄效果绝对好。

    但张出逊看过几筒火箭,对杨河低语几句,杨河就放弃了。

    他们的火箭,箭杆喷筒的喷火孔都钻得非常糟糕,甚至尾羽都没有套上铁端作为平衡,这样火箭发射后,肯定是东倒西歪。

    还有生铁,杨河要了一千斤。

    熟铁,要了五百斤。

    多炼好铁,要了五百斤。

    硫磺,要了五百斤。

    作子弹的铅,要了五百斤。

    黄铜,要了两百斤。

    买买买,杨河大肆购买,花钱不眨眼。

    邓官等人都是笑得见牙不见眼,果然豪客上门了。

    杨河看到一个仓库还有佛郎机与虎蹲炮,也想买个几门,让邓官等人吓了一大跳,这个东西他们可不敢卖,就是虎蹲炮都不敢卖。

    然后转向别的仓库,布匹、颜料、棉花、桐油、漆胶、羊毛、翎毛、牛皮、索带等等,有需要用到的,杨河都买,以递运所能给出的最大数目来买。

    还有军用的服装,胖袄、战鞋、军裤、裘帽,一般是朝廷发放原料,军士自制,当然也有官造的。

    各类原料明中期时折合价钱约在五钱,现在物价上涨,约要一两,但这边有成品,杨河就打算要一些。

    特别杨河看中冬日用的毡帽,别的与红缨毡帽、红笠军帽款式一样,但冬日用的毡帽更厚更暖,镶有羊毛,特别两边后方有着顿项,可起保暖防护之用。

    冬天来临,队兵耳朵与脖子两边保暖是个问题,老用布从头上包下来不是办法,这种毡帽,解决了大问题。

    还有斗篷,领围与两边都是羊毛,就冬日保暖来说,已是足够。

    邓官有些犹豫,最后还是耐不住诱惑,以一两五钱一套的价格,卖了杨河两百套。

    最后走到存放兵器盔甲的仓库,庄内箭矢不多,需要补充。

    这边有着各种的重箭与轻箭,重箭多是狼牙箭,箭镞形似狼牙而锐利,又有鸭嘴箭,凿子箭等,面对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