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续南明-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琼娥站在马车旁看着,也是若有所思。

    当然,这内中不是没有尴尬,医护队替镖师们护理过,她们虽然都是中年妇女,但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相碰间,足以让镖师们面红耳赤,颇感不安了。

    赵中举跟张云萼柔声细语还好,孙招弟则是怒骂:“你个汉子,动弹个啥,没见过女人吗?还是你家婆娘洞口都发霉了?”

    她丈夫严德政在官道下统计缴获,只当没听到,身旁众人齐齐张开了嘴,然后轰然低声议论开。

    王钿儿害羞的捂住脸,王琼娥倒是笑笑,看着孙招弟,露出欣赏的神色。

    阎管事脸上满是震惊,他也在旁好奇看着,他看看孙招弟,这时他突然道:“杨相公以妇人护理伤者,不惧人言可畏吗?”

    杨河淡淡道:“谁敢嚼舌根,到我面前来,我打烂他的嘴。”

    阎管事一窒,身旁人等都是窃笑。

    不远处众百姓围观着,个个也是惊讶好奇,很多人眼中闪着希翼的光。

    这些被裹胁的人杨河计划收入觳中,所以也不禁止他们围观。

    内中两个年轻溃兵管枫与呼延晟也是夹在人群看,看那杨相公对伤者都如此精心护理,不抛下一个人,他们迷茫的脸上也现着光芒。

    他们打量周边,事事好奇,这只队伍,给他们与众不同的感觉。

    杨河在各帐篷看着,伤员护理好后,都安放在帐篷内,杨河一一看去,安抚各伤员,承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他来到一个帐篷时,一人挣扎爬起,叫道:“相公……杨相公……”

    杨河看去,却是那荒野流民,他背上有着刀伤,所以趴着,见杨河过来,挣扎要起身。

    杨河示意他不必起来,温言道:“你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这荒野流民却是挣扎爬起,他不顾背上的伤势,猛然推金山倒玉柱,跪伏在地,呜咽道:“宿州张松涛,见过相公……”

    他哽咽将自己来历说了,本是宿州张家庄人,自幼读过书,但世道艰辛,匪乱丛生,就一直未考取功名。

    两年前一伙匪徒攻破村寨,寨破家亡,全寨男女老少一百五十余口皆死于匪祸,唯张松涛自小酷爱使棍弄棒,与寨中六个青壮逃出,从此流落于宿州乡野之间。

    这两年中,他们到处流浪,艰难求存,身旁伙伴一个个死去,甚至一人被一伙流民欺骗砍食。

    连续的不幸,悲惨的遭遇,家人的离开,兄弟的死亡,尤其是目睹了人吃人的惨况,让张松涛痛不欲生,但并没有击溃他的意志,二年的流亡生活,也极大锻炼了他的生存能力。

    他发誓一定要活下去!

    世间魑魅魍魉横行,他也发誓要找到一种力量或方法,扫除一切邪魔,还大明以安定、繁盛。

    两年来,他一直在追寻,在寻找,现在,他找到了。

    张松涛述说着,他说着自己的经历,说到伤心处,已是号啕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他的身材也算魁梧粗壮,此时却哭得象个孩童。

    声音更若如杜鹃啼血,凄凉非常。

    旁边众人围着,被他勾起伤心事,无不落泪。

    乱世中,谁又没有痛苦之事?

    谁不想大哭一场?

    最后张松涛说完,他膝行而进,来到杨河身前,高喊道:“小人张松涛,愿为相公效死!”

    一揖到底,匍匐在地。

    周边也是猛然一片声音:“愿为相公效死!”

    队中难民们,纷纷跪下来,不分男女老少。

    杨河惊讶的看看周边,他扶起张松涛,又郑重拱手,大声道:“诸君请起。诸君若不负我,河,定不负诸君!”

    周边被裹胁的百姓不知所措看着,九爷,阎府各人,也是非常吃惊。

    他们目瞪口呆看着这个场面,这只队伍,这个读书人……

    阎管事张大了嘴,钱三娘也是好奇的看着这一切。

    王琼娥扶着马车,喃喃说了句什么。

    她看着眼前,两边的柳树上还挂着人头,血淋淋的形状狰狞,地上则是匍匐满地的难民,个个真心归服。

    她看向杨河,真是个迷一样的男人。(未完待续。)

第75章 分配() 
伤员护理好后,严德政那边基本也将缴获的物资统计出来。

    完好战马二十五匹,轻伤战马五匹,鞍具五十六副,双插四十五副,鸟铳三眼铳十二杆,又有完好盾牌十五面,长矛、腰刀、马刀各兵器不等。

    铜钱不算,缴获整理银两约有一万二千五百两,各类米面粮食九十五石,琳琅满目的布匹杂货不等。

    具体就是这样,要更细致的划分,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钱礼魁对他爹九爷点了点头,其实他也去那边看过,示意不会错。

    还有黄叔,也给了王琼娥一个眼色,他也瞄了一眼,大体确是这样。

    战利品已经统计出来了,该如何分配呢?

    说起来此战三方都有份,自然杨河、九爷钱仲勇、王琼娥三人都有份。

    但更严格说起来,王琼娥一方作为被保护人员,参与战利品分配又有些不妥当。

    但他们确实也参战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府中还有人受了伤。

    黄叔作为王琼娥的谈判代表,这时他笑呵呵道:“杨相公,九爷,老夫可否讨个情,五匹受伤的战马,可否交给在下?我府中在邳州也有商铺,介时为战马医治也便利。”

    九爷看向杨河,他试探道:“杨相公?”

    杨河沉吟,依他队伍的情况,确实没办法为受伤的战马医治。

    若是就此损了,那就太可惜了,给王琼娥也好,就当结个善缘。

    同时他瞟了九爷钱仲勇一眼,这个镖头外表粗豪,其实粗中有细,此举他也是想交好这个淮安大族吧。

    当下他说道:“如此最好不过,医治受伤的战马,杨某确是无能为力。”

    黄叔笑呵呵道:“多谢杨相公了,我家小姐,定然承这个情。”

    王琼娥也在那边道:“妾身谢过杨相公。”

    然后黄叔就此退出谈判,示意余下的战利品就不参与分配,豪爽大方的表明姿态。

    那阎管事有些不甘心,还有一万多两银子呢,就此退让吗?

    他正要说话,王琼娥却看了他一眼,说道:“阎管事,回到淮安,府中自有赏赐,岂可夺杨相公、九爷他们搏命所得?”

    阎管事悻悻然不说话。

    然后杨河、九爷钱仲勇相对,钱仲勇几次张口,都感觉不好开口,只渴望的目光,在那些战马上面打转。

    这时杨河微笑道:“这样吧,二十五匹战马,杨某拿五匹,然后银两我等对半分,至于米面杂货兵器等,杨某伍中颇为缺乏,就不客气的笑纳了。”

    九爷呆了一呆,随后道:“这怎么行,如此杨相公不是太吃亏了吗?”

    他断然摇头,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钱某出来行走江湖,讲的是一个义字,若分配不公,岂不是让人戳脊梁骨,不行不行。”

    他说道:“钱某确实是渴求战马,得杨相公礼让,也就受之有愧。但银两怎能对半分?这样吧,缴获银两一万二千五百两,钱某就拿二千五百两,余下的,全给杨相公。”

    杨河道:“这怎么行?二十匹战马,不过二千两,在下还拿着米面兵器呢。”

    九爷道:“区区几石米面,几件兵器值几个钱。眼下世道,上哪去买马,拿一万两银子也买不到。这样分配才公道。”

    二人交锋着,推推让让,似乎要打起来一样。

    杨大臣等人紧张的在旁看着,齐友信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王琼娥在旁边笑吟吟的,钱礼爵几次想开口说话,都被他老子瞪眼回去。

    他有些不服气,凭什么只拿二千五百两,他们走一次镖,才多少嚼口钱?

    众镖师也是围观着,跟杨大臣等人一样面露紧张。

    他们倒没提米面杂货之事,银两还好,总不可能让他们抬着米面杂货上路吧?

    所以给杨相公倒是最好不过。

    杨河忽然哑然失笑,眼前场景让他想起后世一事,记得那日在酒楼吃饭,邻桌两个男人抢着买单。

    抢着抢着吵起来,最后打起来,二人一同打进了医院。

    看眼前这镖头的样子,怒目横眉,坚持已见,最后极有可能真会打起来。

    当下他道:“也罢,九爷抬爱,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九爷钱仲勇哈哈大笑:“这样才对。”

    见杨相公采纳了自己的方案,自己也坚守了一个义字,不由松了口气。

    杨河拱手道:“在下居留地当在新安驿一片,九爷哪日来临,当扫榻以待。”

    九爷钱仲勇一愣,也是郑重拱手:“定前去拜访杨相公。”

    ……

    杨大臣、钱礼魁等双方代表笑嘻嘻的去分割战利品,经此一战,各人倒结下了不少的战友之情。

    杨河想起一事,王琼娥府中在邳州就有商铺?

    想想新安驿离邳州就不远,介时自己需要的物资也是海量,当下他找到黄叔。

    黄叔微笑道:“鄙府确实在邳州颇有商铺,米店,盐铁,各类杂货都有,不知杨相公要购买何种货物?”

    这时王琼娥道:“黄叔,我来吧。”

    教化队的老人取下花梨木官帽椅,二人坐了,不过王钿儿又给王琼娥的椅上垫了软垫。

    王琼娥坐下后,笑吟吟道:“不知杨相公要购买何种商货?”

    杨河沉吟了半晌,说道:“生铁、熟铁价格几何?”

    王琼娥道:“生铁每斤价银一分五厘,寻常熟铁一钱三分,若是多炼好铁,每斤银一钱六分六厘六毫。”

    她笑道:“当然,杨相公若大量购买,鄙店肯定会优惠些。”

    齐友信忍不住在旁道:“生铁不是每斤银一分吗?”

    王琼娥嫣然笑道:“那是去年的价格。”

    杨河皱起眉头,他道:“红铜,黑铅跟白铅呢?”

    王琼娥道:“黑铅每百斤银三两三钱三分,白铅每百斤银七两七钱,红铜每百斤银十七两五钱。”

    齐友信叫道:“太离谱了,往日黑铅每百斤不过银二两,白铅五两,红铜才十两。”

    王琼娥这时却叹道:“世道混乱,商货都在上涨。”

    杨河皱着眉,黑铅便是此时石墨的别名,白铅则是锌的古称,红铜就是纯铜。

    他知道王琼娥给出的价格其实不实谱,确实是市场价,历史上到了清时,若是购买倭铅,也是白铅,价银最高可达百斤十两,红铜的价银最高每百斤达二十余两,最低也接近二十两。

    世道混乱,假钱贩子也太多。

    他问道:“黄铜呢?”

    王琼娥道:“黄铜每斤价银一钱二分五厘。”

    她回答着,一边妙目打量着杨河,猜测他要干什么。

    杨河沉吟着,最后询问米跟盐的价格,最后得到米价同行还在商议,但盐的价格不说细盐,盐砖每斤也是白银二分三厘。

    杨河叹息,明代盐价飙升是在天启、崇祯年间,一引盐五百七十斤,商人们已经要以三两二钱的价格从盐场或内商处取来,然后解捆成七十余小包贩卖。

    以淮盐为例,一小包淮盐八斤多,在武汉要卖一钱银,别的内陆州府要卖一钱二三分,甚至二、三钱银,到这崇祯晚年价格更加离谱,普通百姓连盐砖都吃不起。

    特别现在私钱泛滥,银贵钱贱,一两白银可兑换小平钱已达两千多文,换言之一斤盐砖就要四十多文钱,对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天价。

    太平时节,铜钱值钱时候,大明很多地方的盐价一斤只是三、四文钱,现在却涨得这么离谱。

    而且能买到盐还算好的,经常匪贼四起,交通阻塞,有钱都没地方买。

    就象杨河身上银子不少,若不到州县,一样买不到盐。

    他跟王琼娥交谈着,王琼娥巧笑倩兮,倒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她那张韵味十足的脸,想起自己辛苦缴获赚取的银两,以后相当部分要流入这女人的腰包。

    杨河就有往王琼娥脸上打一拳的冲动。(未完待续。)

第76章 分别() 
杨河还是向王琼娥下了一大批的订单,未来他心中一系列计划的开展,离不开这些工业原料。

    特别是红铜,那是一系列铜合金的基础,加上一定量的锌,也就是此时的白铅,那就是黄铜。

    黄铜延展性好,硬度低,耐腐蚀,不易生锈,可以各种冷塑加工,是枪炮弹的首选材料。

    比如黄铜弹壳,就是俗称七三黄铜,含锌30%。

    红铜,加上一定量的锡,那就是青铜,青铜耐磨损,可广泛用于滑动轴承、齿轮等要求耐磨的零部件。

    在耐磨性这点上,青铜比钢还要优良。

    但杨河问过了,锡每百斤的银价是十六两五钱,一样非常昂贵。

    这让杨河大为皱眉,倘若一搞工业化,那银子真是潮水般的流走。

    此时当然有广泛的黄铜、青铜等成品,但依杨河心中的计划,一些合金配比,还是自己来为好。

    其实若对原料要求低一些的话,倒也可以降低成本。

    此时称成色较好的红铜为“高铜”,成色较低者为“低铜”,王琼娥方才对杨河说的也是高铜,日本铜跟吕宋铜为主。

    二铜成色较好,还含有一定量的白银成份,所以商人趋之若鹜,推动价格不断上涨。

    本地原料中,也有价格便宜的,比如说滇铜,每百斤不过才银六两五钱,若在他们本地购买,每百斤才银二两二钱,白铅也是每百斤银四两七钱。

    只是出省后,各类水脚银一算,那就价格飞涨了。

    而且这铜成色不好,内含黑铅,还搀和低潮,属于低铜。

    也有各类废铜比较便宜,什么各代旧钱、旧铜器、废炮铳等杂费铜,每百斤银二两二钱。

    只是依杨河的气派,他问起后,王琼娥自然向他推荐高铜。

    还有普通火铳使用的铅,每斤价银四分五厘,杨河一口气要了两万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