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续南明-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条河沟就是属于运河段了,东去骆马湖口有五里,崇祯五年时,因宿迁城西二里通骆马湖的陈沟通济河淤塞,就改挑这宿迁城西二十里的董家沟行运,称顺济河。

    官道上有拱桥可以过河,策马在拱桥上,明显看到船只比早前经过的黄河段多多了,但因为五月底,漕船不多,多为民船与商船。

    漕运的黄金时间是三月四月,漕船衔尾北去,一直到六月初的淮安通济闸筑坝拦黄,漕船完全停止。商船民船要走,也必须从坝上而过,那时是溜夫们的黄金时间段。

    而到毎年的十月十五日,南旺、临清等地也要筑坝,用作河道的大挑小挑,到次年的二月初一日才开坝,商船民船要走,也必须从坝上过。

    官道对面有个小集镇,河口处有个小码头,却是各船从黄河来,进顺济河时,许多船会这码头处歇一歇。

    此时黄河许多河段仍作运道,真正黄河、运河彻底分开,那要到历史的清康熙年间了,河道总督靳辅于二十五年提出开中河的方案,最终四十二年完毕。

    上走皂河,下走杨庄,河漕彻底分开。

    那时运河在宿迁县城东面,与黄河平行,但此时到这董家沟河口后,黄河就是运河。

    此时黄河不好走,风涛浪急,特别重运溯黄而上,日不过数里,还常常漂失沉溺,漂没不单是托词。

    早前顺济河有些淤塞,但看商船民船走得畅快的样子,显然史可法到宿迁后,进行了挑竣疏通。

    在这集镇略略休息,喝了几壶茶,杨河等人继续赶路,约在申时,就到宿迁县西面的“镇黄”门外。

    ……

    宿迁县城不大,周约四里,正德六年,知县邓时中筑土城,当时城池为长方形,纵长横短。

    万历四年,河决韦家楼,沿途州县漂溺无算,宿迁城也惨遭河啮,时任知县喻文伟决定迁城,将县城北移二里,建在马陵山上。

    最后城池建成,为圆形,有城门三,东门曰“迎熙”门,西门曰“拱秀”门,南门曰“望淮”门,北面未建城门,建一亭曰“览秀”亭。

    万历二十二年,知县何东凤将土城包砖,原来三个城门改为四个城门,名称也全部更改,西门易名“镇黄”门,东门易名“阳春”门,西南曰“河清”门,东南曰“迎薰”门。

    这格局一直保存到现在崇祯年,比起睢宁城,宿迁城显然繁华许多,正德年间有五条街市,万历年间又新建十四条,此时共十九条街市。

    特别城南城北热闹,至于西面,那处离黄河不远,除有大堤,城墙外还有圩墙,东面此时的侍邱湖也在,影响发展,只有一条通岱街——后世的东大街。

    杨河等人从“镇黄门”入城,走到城下时,就感觉比众人走来的官道高了许多。

    毕竟城池建在马陵山上,此山号周十二里,高十五丈,陵阜如马,除了可以防洪水,还适合居住,确实是个适合建城的地方。

    防守城池,盘查行人奸细的并不是民壮,而是护漕防河的总兵戴国柱,参将古道行部下营兵。

    此二人杨河也了解过,戴国柱是浙江慈溪县人,古道行是扬州府甘泉人,内古道行为崇祯四年武进士,戴国柱援京师时有功为参将,慢慢累功为总兵,经理河南山东一带地方。

    李青山断漕运时,二人调来宿迁护漕,历史上本年底袁时中称去救鲁王,不走近在咫尺的徐州,远远东走宿迁,二人皆战死。

    这算杨河第一次见到大明的营兵,因此很注意。

    就见他们步卒衣甲跟自己队兵夏装差不多,红笠军帽,鸳鸯战袄外是长身罩甲,看起来是棉罩甲,但杨河一眼看出,内中棉花不多,估计只有二三斤。

    虽外面也钉了许多钉泡,但只能算薄棉号衣,不能算棉甲。

    而且也没有铁臂手,没有铁头盔。

    看他们有气无力的样子,杨河心中一叹,这种气质,这种装备。

    不说普通清军的镶铁棉甲皆重四十斤,便是流寇马兵老营,很多人的纯棉甲也有二三十斤,镶铁棉甲也普遍三四十斤。

    就算大明的步兵一般没有盔甲,这种装备也太差了。

    倒也看到一些着盔甲的人,戴着兜鍪铁盔,身上的长身罩甲鼓鼓厚实,上面的铜钉也更大更重,显然属于镶铁棉甲,又有臂手,上面的甲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看这些人的长身罩甲皆是鲜红,很类似当时刘七郎等人的打扮,眼中也满是肃杀,颇有桀骜不驯的味道。

    就知道这些人是马队的一员,比起普通步兵,确实精锐了许多。

    杨河曾听胡就业禀报过宿迁县城的情况,知道戴国柱与古道行麾下营兵共三千多人,内中马队家丁三百多。

    不由摇了摇头,以家丁打仗,很多时候能指望的就这三百多人。

    ……

    老白牛:推荐“铠甲军徽”书友的作品:抗战之天下第一军。

第275章 面见1() 
杨河等人进城,倒不若当初进邳州城,守城的民壮见杨河等人不好惹,查都不敢查。

    但这些营兵显然也不用心,特别胡就业出面,他的“宿迁朝天锅”已经在宿迁城出名,知县吃了都说好,很多衙门聚餐经常选在朝天锅。

    驻本地的护漕总兵戴国柱也是朝天锅的常客,很多将官都认识这朝天锅的老板,特别欣赏他的豪爽大方,出手阔绰。

    胡就业早在董河口换了常服,一身招牌的绿袍,出来大声言此为邳州新任练总杨河大人,他在路上有幸遇到,说杨大人此次入城,是去见总督的,各兄弟不可怠慢了。

    守门的营兵更是惊异,看着杨河窃窃私语,显然杨河几次大败流寇之事他们也知道了。

    甚至进出城的百姓商客听到,也是惊讶议论,对着杨河指指点点。

    有好事者更看着骑在马上的钱三娘与李如婉啧啧称奇。

    众人围观中,很快杨河等人进城,根本胡就业出面后,众营兵就不问,连杨河的牙牌都不看,只守门的队总亲热的与胡就业寒暄,言改日又要到他的“朝天锅”去吃个痛快。

    杨河微微摇头,若他守护城池,不管谁进城,那都要查个清楚的。

    很快众人进入城中,就屋舍房居鳞次栉比,西门这边通黄运码头,还是颇为热闹的。听百姓口音,与邳州、睢宁也差不多,基本邳州一州二县都属于同一片的方言。

    这边比睢宁热闹,但百姓富足也有限,很多人一样面有菜色,身上补丁屡屡。

    宿迁一样属于“贫淮”一部分,黄河夺淮入海,原本顺畅的排灌水系全部破坏,沂、沭、武、泗等水系失去流道,就在宿沐等地迂回交浸,常发洪水。

    又有黄河水肆虐,水灾后接踵旱灾,各田荒草丛生,又多为蝗虫的革生地,这边的百姓一样苦。

    走在街上,杨河发现城中青壮似乎少了许多,听街上居民说话,却是宿迁北面正开“拦马河”,很多百姓被招去做工了。

    就有人高兴的道:“史相公以工代赈,俺们到秋播前都有吃的,可以省不少口粮了。”

    也有人埋怨:“唉,夏粮刚收,麦子一石都要二两多,还让不让百姓活了?若万历爷在就好了。”

    有人接着叹道:“是啊,那时真舒坦,斗米钱五十文,斗盐钱十几文,只鸭只鸡钱二十多文,百般平易。小户人家每日赚二三十文,就可过一日。大鱼大肉每日所费不过二三钱。还两京十三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者四十八载,万历爷真是尧舜之君。”

    杨河听着百姓议论,大明市民阶层发达,这边处于徐淮要冲,黄运码头,更多经商的,务工的,都靠买米吃,对物价波动份外敏感。

    天启年、崇祯年出生的命苦一代就不说了,街头抱怨的多是中老年人,从富足安定的万历年过来。

    那时秩序平稳,物价低廉,一两银子可买米二石,五斤重的猪头不到一钱银子,二斤重的鸡一只二三分银,百斤重的肥猪一头一两多银子,三十斤的羊亦不过四钱多。

    就算到万历末年,一两银子也可买米一石,鸡鸭羊价格略涨一些,但百姓可以承受,不象现在物价这么离谱。甚至青黄不接米价涨到五六两,鸡鸭蛋一枚三四十文钱,一只鸡涨到千多文。

    那时各地人市,小厮妇女不过钱一千二三,人的价格比不上一只鸡,这样抱怨就可以理解。

    杨河觉得,若有人搞好生产,将物价恢复到万历末年的水准,定能人人称颂。若能恢复到万历中期的水准,那就功德无量了。

    很快众人到了街口,县衙在城池的略北中线,这边有两条南北并行街道,县衙靠西为“宣仁街”,靠东为“云路街”,清后各改名为“兴福街”与“富贵街”。

    一路过来,杨河还发现本地寺院极多,从镇黄门走到街口就发现好几座,整座城池更多。可能水旱灾频繁,当地百姓要乞求神灵护佑的缘故,又处南北交通枢扭,就多建寺院。

    也难怪这一片有“沭阳财主宿迁庙”的说法。

    宿迁朝天锅也在这宣仁街口,虽城南更热闹,但建在这边,离县衙近,影响更大。

    宣仁街口皆是青石铺就,二层建筑的“朝天锅”店铺耸立在街口东南,众人从后院进入,树影婆娑,清凉中又带着静谧。进入内中,就感浑身上下舒坦,一身燥热烟消云散。

    李如婉啧啧道:“这地方,胡爷你可真会享受。”

    胡就业左顾而言他,对杨河说道:“相公要不要歇歇?待属下吩咐下去,腾出个地方让相公歇息,沐浴更衣。再让厨子整些山东名菜,朝天锅的主食,晚上为杨相公接风洗尘。”

    他到邳州后没多久,就被杨河使人叫回去,然后就到宿迁来了,也没个准备。

    杨河正要回答,就见一人欢呼雀跃的进来,一边还叫道:“胡爷回来了?好让胡爷知道,马车的轿身已经制好了,正宗的淮安王营的货。俺看了,真是气派啊,美观典雅,坚固大气啊。”

    胡就业咳嗽连连,那人看到院中各人,亦是呆若木鸡。

    李如婉道:“好啊,还备起马车来了,还是淮安王营产的马车身。可贵了,一辆造价是别地的二倍,还说没贪污?”

    胡就业偷看杨河的脸色,一边辩解道:“这是必须的,作为生意人,这些都是该有的体面。”

    他更对杨河道:“好让杨相公知道,这出门做买卖,没辆好车好轿,就会让人狗眼看人低,很多事情都不好办。这结交三教九流,也是很费钱的。不过俺对相公是忠心耿耿的,每一笔花销都是有记载的。”

    他辩解着,一边怒瞪李如婉一眼,这婆娘就是多事。

    杨河似笑非笑,不过未提这事,只对众人道:“好了,到宿迁了,我们这就去见史督臣。胡主管留下,余者跟着我,不过手铳什么都留下来,我新安庄火器被外人看到不好。”

    胡就业松了口气,道:“杨相公不歇歇,明日再去?”

    杨河说道:“不用了,现在就去。”

    杨河决定现在去见史可法,作为下属官员,拜谒一地总督,无论史可法见不见他,这态度要摆出来,哪能休息几天再去?

    来时他也听胡就业说过,总督史可法前来宿迁时,早前居住在文庙内,但现在为便于指挥“拦马河”工程——在城北约十里处,却是搬到了城东北外间釜山南脊的董公祠内。

    本县有喻公祠与董公祠,都是万历年间著名的知县,喻文伟与董则喻,二者在任期间颇有建树,离任后当地百姓为其建立专祠,世代祭祀,也得到官方的祭祀承认。

    史可法身为漕运总督,一举一动引人注意,他居住的地方,自然要精心选择。

    文庙与董公祠属于官方的祠庙,便如城隍庙,文昌祠,风云雷雨山川社稷坛等等,都属于官府的正祀建筑,各地便修县志,《祠庙》一节,也是放在志书的前面。

    这些皆享受儒教的祭祀大典,便如昊天上帝一样,属于儒教这一系的正神。

    至于佛道回耶诸教修的庙宇,严格来说,只能称寺观,不享受朝廷公祭,非常时期还视为淫祠扫灭,各地县志《寺观》一节,都只能放在志书的最后面。

    史可法作为地方大员,正统的儒家子弟,这点上非常注意,不论住在文庙与董公祠内,都让人挑不出丝毫毛病。

    而董公祠就在城东北官道旁,不难找。

    当下杨河随便洗了下脸,他的手铳留下,不过斩马刀与马鞍的双插带着。

    众人也是,手铳翼虎铳都留下,钱三娘还让万叔留下来看管。

    不过很快要见二品的高官,一地的总督大员,老实说各人心头还是有些发怵。

    史可法此时为户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官阶在正三品,不过因为兼了巡抚与总督职高升一级,为二品大员。

    因为不是尚书,外人一般称呼他为史督,或史督臣,但历史上他为兵部尚书总督江北军务时,就称为督师,或为阁部,这也是史阁部的由来。

    对淮安府军民来说,史可法是本地最大一个官,跟来众护卫仍有些草民心态,下意识怕见大官。

    ……

    很快杨河等人从后院出去,走到“宣仁街”上,转向东,不久从东面“阳春门”出,转向北。

    此时中运河未挖掘开通,宿迁城东面比较荒凉,只有一个大湖侍邱湖在(后世的顺河镇一片),周边有几十里,但约在康熙年间被淤为平陆。

    杨河等人顺城边小道往北走,荒野片片,也没什么关厢房屋,烈日下,众人很快又是汗流浃背,风尘仆仆。

    好在很快看到董公祠,就在通京大道旁不远,那南京往淮安,又从宿迁城西门外过,再从城东北往山东郯城去的大道。

    祠庙后方一个小山包,祠边与山上满是松槐等树,一杆高高的坐纛大旗在祠边飘扬,门口几个顶盔披甲的铁甲兵,个个明盔明甲,甲片露在外面,阳光下闪闪发亮。

    想必这些人就是史可法督标营的护卫了,装备还不错,个个一身的铁甲,颇为的威武彪悍,虽然大热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