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续南明-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腰间别着重剑,一左一右两杆枪套手铳。

    杨河看她冷艳飒爽的上了马,张出逊递给她一杆骑用翼虎铳,已装填好子药,又交待她一些事宜。

    钱三娘仔细听着,说道:“知道了。”

    声音清冷悦耳,就接过了铳,“卡卡卡”,将击锤扳到了最大的待击发位置。

    她双手持着铳,只以腰力腿力控马,慢慢小跑,然后举起铳,瞄向了前方五十步左右的一个靶子。

    众人屏声息气,听着“踏踏”的蹄声,看钱三娘缰绳都不持,只是随着马匹起落,身体有节奏的在马背上起伏。

    猛然钱三娘扣动板机,轰然大响,硝烟弥漫,前方的靶子被打得碎屑飞扬。

    众人都是高声叫好,杨河也是暗暗点头,骑射,不是简单的事,不论用弓箭还是火器。

    钱三娘五十步能打中目标,就算在平坦的靶场上,也非常不容易。

    可以看出,她在火器的使用上,非常的有天赋。

    此时她手中的骑用翼虎铳,击锤已被退杆压下,不需要手动扳下,她就扭动铳管,“卡卡卡”换了一个孔眼。

    然后她又扣动板机,又中,又扭动铳管,又扣动板机。

    她打了好多发,前后换了三杆骑用翼虎铳。

    她的成绩,五十步的靶子,三射两中,三十步的靶子,四射三中,二十步内全中。

    众人赞叹,感觉若自己上去,不可能打出这么好的成绩。

    众人议论战术,毕竟钱三娘这样的好手还是少,看来以后马队作战,还是静止马上射击为好,最多小跑。

    骑兵哨探队装备这铳,以后马下作战,五十步距离内,也有了犀利的火器。

    然后钱三娘又试射火箭,左手戴上了手套,张出逊递给她一副火箭用的弓箭一体囊,就挂在马鞍的右前。

    钱三娘好奇的看了一阵,就抽出弓架,虽外形很象弓,但却不若弓胎那样要耗费几年,仅以桦木料削成弓的样式,也没有弓弦。

    然后她取在左手上,手感很合适,又从箭囊中抽出一根火箭,森寒的重箭,估计十二力弓才射这样的箭。

    她虽可射十力弓,但这样的重箭以前还很少用。

    依张出逊的说明,她弹拔开弓架叉处的火摺子铜盖,铜盖有细绳连着,不会遗失,然后吹燃火种,火箭撘上。

    钱三娘前后射了二十只火箭,靶场上就满是火箭飞掠后的轻烟轨迹,夹着“嗖嗖”的声音不断。

    她骑射,静止马上射箭,各式花样都玩过,射顺手后,甚至百步的距离都可以射中靶子目标。

    不过众人也看出来,她静止马上射箭,几乎百发百中,但骑射射箭,却有一大半的箭矢都射空了。

    这却不是钱三娘箭术的问题,而是火箭的特性问题。

    一般弓箭可随主人心顺意转,心到,箭出,射中目标。

    但问题火箭这东西,你想射,然引线还在燃烧,没到发射的时候。

    等火箭发射出去,时机已过,特别骑射的时候非常明显。

    虽然新安庄的火箭质量非常好,射出的火箭轨迹平直,不会东倒西飞,甚至拐弯飞回来。

    但这种引线的燃烧时间差,却基本很难用人力来控制。

    所以众人讨论结果,以后马上射火箭,也静止发射为好,不要骑在马上乱跑。

    然就算有这弊端,火箭这种武器,也堪称非常犀利了。

    不需造强弓,不需多年训练弓箭手,如火铳那样训练就行。

    特别在马上,可以射相当于十力弓,十二力强弓射出的重箭。

    这点非常了不起。

    马上可开硬弓的人不是没有,如黄忠、李广、岳飞、戚继光、卢象升、孙传庭等猛人,都可以左右开弓,连珠猛射。

    然这样的人毕竟少,一般都用五六力弓作为马弓,用八力等强弓,就要下马作战了。

    火箭则不在其列,马上一样可以发射,因为不需要臂力,不需要腰力。

    杨河心中赞叹,怪不得戚继光称火箭为神器,功不在鸟铳之下,他在军中比试,也是八十步立把,能平去中者为精,歪斜起落者治罪。火箭造法不精,则责其匠。

    一代军神对火箭如此推崇,果然有其道理。

    他心中盘算,以后骑兵哨探队都装备手铳,骑用翼虎铳,还有火箭。

    他们作战,手铳管一二十步范围,骑用翼虎铳管三五十步范围。

    火箭,则可以管五十步到一百步的范围,全方位覆盖无死角。

    钱三娘仍策着马,兴致勃勃的射击,李如婉看得眼热,也加入了。

    “嗖!”又一根火箭呼啸而去,带着平直的轨迹,又射中了一个九十多步外的靶子。

    钱三娘喜滋滋的收起弓架,这种不用力气就可射箭的感觉太好了。

    还有那骑用翼虎铳她也非常喜欢。

    她心中决定,除了这火箭,那骑用翼虎铳她也要向杨相公讨要两杆。

    以后她就一袋火箭,两杆手铳,两杆骑用翼虎铳奔驰沙场。

第233章 讲武堂1() 
三月中时,黄管事曾往睢宁祝贺大捷,杨河也趁机让他传话,书信邀请王琼娥前来邳州,共襄盛举。

    最近黄管事回来,带回王琼娥的书信,果然对双方更紧密的合作,她非常有兴趣。

    书信上说,她料理完身边一些事务,就会前来邳州,估计时间在五月份。

    杨河可以理解,随着双方交情的深入,他知道这女人负责王阎二家的生计,诸事繁多,自然不可能说走就走。

    算算那个时间也合适,各类消息传来,他离前往邳州也不远了。

    早在上月中他两次大捷的消息送到府城,似乎那边非常重视,上月底时,巡按御史与道官就下来勘验功次,还有查勘睢宁典史魏崑岗通贼被斩之事。

    甚至后一件事更为重要,因为当时上报,魏崑岗可称大明朝第一个通贼的文官,影响极其恶劣。

    而且还伴着纷争。

    魏崑岗虽只是不入流的典史,但能以白身担任朝廷命官,也算是有后台的。

    他的贤妻家族帮他运作这个官位,突然丈夫被杀,还蒙上了通贼的恶名,自然到处鸣冤叫屈。

    还有魏崑岗的儿子在府城读学,也是鼓噪不休,甚至煽动府学生员闹事。

    所以巡按御史下来查勘此事,就颇多有心人关注。

    但随着邸报传闻,蓟辽总督洪承畴投敌的消息传来,舆论喧然,区区一个典史的事,就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魏崑岗的死,也符合邳州与睢宁官场的利益,谁也不愿此事起什么波折,影响到他们功劳。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位高权重,但一年一换,那巡按也无意与整个邳州、睢宁官场作对,更别说明面上各类证据确凿,任谁都挑不起毛病。

    所以此事最终没掀起什么风浪。

    还有战功的事,斩获的流贼人头旗号琳琅满目,就更不可能有假。

    那巡按御史走了一圈,带着红包满载而归,如式造册,事情就结束了。

    依着捷报与核缴的功册,四月中旬,各有功人员升赏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皆会升赏不等。

    如邳州知州苏成性,睢宁知县高岐凤运筹帷幄,终有二次大捷,会授头功,超格升赏。

    苏成性会被擢为正四品的官位,高岐凤更会擢为正五品。

    驻邳州河务同知黄思恩,驻邳州都水分司主事齐尚贤,睢宁主簿郑时新,睢宁县丞刘遵和有赞画之功,都会荣升一级,九品升八品,八品升七品不等。

    睢宁练总杨河两次大捷,指挥若定,会授奇功,实升两级,从正九品官位跳到正七品——仍然是散官,只是官位待遇。

    又有捷报名单中乡勇职官杨大臣,韩大侠,韩官儿,杨千总等人,若愿转为卫所军官者,立授官职,不愿者,就赏银。

    当然传来消息是这样,具体的结果,要待京师吏部兵部确定,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两次大捷,可谓皆大欢喜,很多人会升官,时间的问题罢了。

    然赏银好说,大明文官职位素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最后要升官调职,可不容易。特别邳州知州苏成性,到崇祯十七年就告老还乡,哪可能还调到别地去任职?

    所以各官仍会暂居原职。

    不过有这功劳在手,通考之后,如高岐凤等人,肯定会调到某地担任一个符合五品身份的官位。

    他走后,会升为七品的县丞刘遵和,说不定就可以接任睢宁知县的职务。

    还有邳州知州苏成性,也可以四品的官位风光告老还乡了。

    看来看去,倒杨河运气好,一下就有实缺。

    苏知州举荐他,邳州正好有这个位子,这个位子还要打打杀杀,没人跟他争抢,实是让人羡慕。

    不过在杨河看来,大明的官位不是没有,主要看你愿不愿意背负这个责任。

    如现在河南等地,流寇肆虐,一个个城池失陷,当地缺官非常严重,如果愿意去河南为官,就是区区举人功名,要想获得一个知县的职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遗憾的是,到了崇祯十六年,因为无人愿往河南各地为官,当年起,吏部就不再往河南整省派遣委任官员。

    所以杨河认为,皇朝末世,机会其实很多,只要表现出能力,自然有人愿意推动你上位。

    乱世存亡,生命本能会寻找出路,有人颓废,有人茫然,有人麻木不仁,有人则会奋起。

    热血仁人志士其实也不少,他们本能会抱团,寻找武力旗帜,若他们感觉与杨河志同道合,种种力量就会向杨河这边汇聚。不论壮大团体,寻找代言,或是竖立标杆,都会想方设法的推动他上位。

    便如黄管事从淮安府城来,就言“河东君”在淮安的盛会时,就极力夸赞杨大人乃当代士子的楷模,还有府城很多人都对杨河两次大捷之事赞誉有加。

    他的“汉终军”更在府城内热传,甚至传到江南去。

    杨河听黄管事说了一些夸赞的人,竟门类党派众多,有东林党,也有阉党,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小党派。

    这代表杨河名声传出去后,很多人已经对他起了兴趣,特别崇祯朝十七年间一直被边缘化的东林党与阉党,更对他起了浓厚的招揽之心。

    这可以理解,十九岁就是七品官,而且武功卓著,能打会杀,这样的人才,不论什么党派都是需要的。

    历史上东林党更饥不择食,连人渣左良玉都拼命笼络。

    杨河稳坐钓鱼台,暂时也在等告身,不过他估计五月份就可以到邳州去任职。

    他信奉的也是手中的实力,所以不管外界如何,他仍然有条不紊的练兵造器,特别培训军官。

    经过多次扩军,他新安庄普通士兵的操练已经没问题,依着条例训练便可,关键是现在军官的素质有些跟不上,所以回到北岸后,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讲武堂的事宜上。

    ……

    四月十八日,新安庄承恩街六十八号。

    这边住的,就是九爷一家人了,一套带着后院的四合院落,内九爷住正房,边上有书斋。他两个儿子钱礼魁、钱礼爵住东厢房。他女儿钱三娘住西厢房,李如婉也随钱三娘住西厢房,贴身护卫。

    但其实久了,九爷也对她若女儿一样看待。

    一大早众人就起来,洗盥打扮,特别钱三娘起得更早,因为要为家人烧水,还有打扫院落什么。

    好在院中就有水井,取水什么还是方便的。

    她还要去伙房端饭,众人吃食堂,有人喜欢在食堂吃,有人喜欢端回家吃,九爷一家人就喜欢端回来吃。

    每天钱三娘都忙这些事,李如婉自然帮她,她虽五大三粗,干这些活一样很麻利,这时代的女性素来是干活的主力,外面干农活时也一样当成男人使用。

    大哥钱礼魁也会帮妹妹,只有四弟钱礼爵最懒,什么活都不干,还喜欢睡懒觉,连吃饭都要叫了又叫。

    今日又是,钱三娘火起,冲进屋去,一脚就将他踹下床。

    众人围着桌吃饭,今日吃的是面条与烙饼,钱三娘与李如婉各抱一桶面条吃着。

    六十八号一家食量甚大,钱三娘与李如婉二女食量更大,每次钱三娘等去食堂取食,都是挑两大桶回来。

    九爷钱仲勇坐在主位,看着女儿安静的吃着面,总体来说,他对这个女儿还是自豪满意的。只可惜她娘死得早,自己不知该如何管教,养女便若养男。搞得她从小马上马下,比许多男人还犀利。

    女儿又因为长得太高,饱受了许多风言冷语,最后养成了很清冷的性子,更没有男孩子敢靠近了。

    记忆中,就没什么媒婆登门的印象,一年年下来,明年,她更十八周岁了。

    女儿愁嫁,素来是九爷的心病,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似乎杨相公对自己的女儿很有意思。

    虽然杨相公没有直白的表明出来,但作为老江湖,九爷自然看得出若干端倪。

    顾不得杨相公口胃独特怪异,对九爷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他现在要求不高,良家子,对女儿好,就行了。

    杨相公肯定是最优良的人选,若女儿能有这归宿,他没什么不满意的。

    特别没有婆家这点,让九爷非常满意。

    当然,九爷有时也患得患失,不知杨相公看中女儿哪点,未来到底是娶妻还是纳妾?

    但九爷也有自己的自尊底线,他的女儿,肯定不能为妾!

    有时看女儿挥舞狼牙棒的样子,他又是叹息,哪有一点女儿家温柔矜持的样子?

    很担心杨相公不喜,坏了女儿的归宿。

    但看杨相公每每见之,不以为忤,反露出很欣赏的目光,九爷不能理解,寻思杨相公可能就喜欢这调调。年轻人心思,实在不懂,还是顺其自然吧。

    带着心思,九爷吃着面,旁边各人都吃得稀里哗啦的,只有九爷慢条斯理。

    最近他很注意养气,毕竟身份地位不同了。

    吃完面,钱三娘与李如婉收拾碗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