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续南明-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他真是天杀星下凡?”

    田师爷心中浮起这段时间县城内的传闻,他本来信奉的是子不语乱力怪神,对此嗤之以鼻,此时也动摇了。

    后方跟着的民壮更是露出佩服的神情,杨大人果然是剿灭铜山匪的犀利人物,连操持火炮都懂,就是跟县中那几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老爷们不同。

    邓巡检在旁呵呵笑着看,他接触杨河日久,见多了,对杨河的本事倒不会那样的大惊小怪。

    杨河又看过西门几门佛郎机炮,又有两门猎鹰炮类型的小佛郎机,遗憾的是子铳不合他的心思,就罢了。

    好在别处没有看过,希望能找齐合乎他心意的五门火炮。

    ……

    此时天色略暗,快到酉时,杨河也不在城头停留,众人就下了“耀武门”,蹄声杂沓,往练总署廨去。

    西城这边的房屋较为杂乱,贫民较多,街巷各处,更是肮脏无比。

    这边的人烟也较为稀少,大片大片的土地空着,偶尔一些茅屋点缀,周边长满了杂草,还有菜地墓地田地什么,若不是附近的城墙,杨河还以为到了哪片的荒野。

    练总署廨离城墙不远,位于西大街上,所以众人很快到了署廨前面,依田师爷介绍,署廨后面就是营房,靠着一个湖泊边修建,景致很不错。

    “不错……”

    看着这一片类似贫民区的存在,杨河心想知县高岐凤在这边修建署廨,是因为这边空地多吧,没有拆迁用地的纠纷。

    他策马看着自己的署廨,门楼边一颗大榕树让他点了点头,看起来占地也很广,估计有两千平方米左右。

    此时门楼前已经有几人相迎,为首一人,高高瘦瘦,肤色略黑,年约四十,穿着青衫,戴着吏巾,神情颇为严肃的样子。

    眼下春寒料峭,很多衙吏都会戴暖耳,但他没有。

    想必此人就是知县高岐凤拨给自己的攒典了。

    然后他身后是三个皂隶打扮的人,就跟胖瘦二皂隶刘可第、汪丁一样装扮,他们站在那攒典后面,似乎低眉顺眼,然眼角余光,又不时偷偷窥探自己。

    典型的公门中人。

    再后又有三人,也是低头不时瞟来,想必他们就是拨给自己的门子、马夫、膳夫了。

    衙门中第五等级,隶役级的存在。

    “学生廉方正,见过大人。”

    就见那攒典拱手作揖道。

    他身后六人却跪下来,个个磕头:“小人等见过老爷。”

    “老爷……”

    一时间,杨河有被叫老了的感觉。

    杨河让他们起来,田师爷道:“廉书办,县尊将你拨到练总署,这是对你的器重,以后你要小心侍候杨大人才是。”

    那攒典却硬邦邦道:“不消田幕友说,学生知道该做什么。”

    田师爷神情一窒,杨河跳下马匹,摇摇头。

    这脾气,活生生一个文版的韩大侠。

第159章 受不了() 
杨河打量自己的署廨一阵,就在攒典廉方正等人的迎接下,昂然进入署内。

    这署廨是门楼、照壁、仪门、正厅与后堂的结构,进入大门,迎面是一个广三丈六尺,高一丈六尺的巨大照壁,东西两角有栅门,然后是仪门。

    顾名思义,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此时礼仪程式繁杂,不同品秩的官员有不同的迎送待遇,一般品秩相当,主人要到仪门外相迎,宾主从大开的仪门而入,共入大堂。

    品秩略低,就只走仪门两侧的角门,便如杨河到县衙,就是走角门,知县等在堂下相迎。

    若他与知县等人同级,那今日知县高岐凤,就要到仪门外出迎了。

    此时仪门大开,杨河等人从大门正中进入,廉方正在前方指引,杨河、邓巡检、田师爷几人并行,陈仇敖五人按刀跟从,然后各皂隶,门子什么走侧门。

    杨河等人的马匹,自然由马夫等人牵着了。

    杨河打量四周,处处新盖建筑的痕迹,总体还是大气,不过可能缺钱的缘故,地面没有铺上青砖与石板,只是泥土夯实罢了,多少有些失去气质。

    不过几个护卫眼中露出兴奋的神情,自家相公也有署廨了。

    邓巡检两个皂隶,刘可第、汪丁,同样羡慕看着,相比巡检司,他们还是喜欢城里。

    很快众人到了大堂,五间七架,两边还有耳房,大堂内有九品官类的彩瓷屏风,屏风前有公案桌、太师椅,职衔牌,红木架灯等等。

    一般大堂多是礼仪性的地方,重大庆典,重要政务活动,多放在这边,但官员办公,基本不在这里。

    看着自己的大堂,杨河点了点头,一切合乎礼制。

    “大人,这方是大堂,堂两边是吏房,狱房,厩房,饭堂厨院,吏役舍房,从东西侧门进,就是后堂,内有官邸与上房。东西两路是东花厅与西花厅,东路那边还有幕厅。”

    攒典廉方正面无表情的为杨河介绍,举止中一板一眼。

    不过看着大堂,他眼中不无羡慕之意,每个吏员心中,何尝没有为官的梦想?

    杨河点点头,他的署廨没有二堂,毕竟是九品官,没有二堂很正常。

    这边的皂隶屋舍也在大堂两旁,若在县衙,三班衙役宿舍及班房在仪门外。

    看了一会,众人又从东面垂花门进入后堂,皂役什么,也许可跟进来,不过杨河等人马匹被牵到厩房去喂养。

    那马夫非常卖力,除了攒典廉方正,余者皂隶、门子什么调到练总署来,其实都有暗中使钱的结果。

    现在睢宁城有一个传闻,杨老爷很慷慨大方,所以为调到练总署来,衙门中人,也是经过一番竟争的。

    不过陈仇敖看了他一眼,还是吩咐一个护卫跟着去,马匹珍贵,眼下这乱世,马匹获取更不容易,容不得丝毫闪失。

    过了垂花门贯通的花墙,墙后即是内宅后堂,这边有门子房,然后有官邸和上房两进院落,均为正房五间,左右耳房各两间,左右厢房各又三间,并以廊庑相连。

    内官邸是杨河办公所在,上房则是他与家属安居之地,有连着后花园,然后上房附近还有院落,多是幕僚办公居住所在,称为“幕厅”,也有称幕府的。

    看到这边,就见道路幽径,不过此时也没什么假山水池,到处光秃秃的。

    攒典廉方正直接将杨河带到官邸,好大的院落,清时这地方多称签押房,正房、厢房外面,是机要人员办事之所,长官本人公房深藏内室,类那种多开间的套房结构。

    此时官邸内简陋,不过基本的办公家具都有,他的公房还有小饭厅与打盹歇息的铺炕,堪称设备齐全,舒适方便。

    这类铺炕清后也多为上官与钱粮、刑名老夫子抽烟商议之地,各躺一边,吞云吐雾。

    打量自己的官邸,杨河心中感慨,后世的千尺豪宅(91平方),跟此时的九品官邸比起来,都有若乞丐,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官,官员之贵,一个州县也只有几个。

    官邸大厅中,杨河以主人的姿态招待田师爷与邓巡检,喝茶说话。

    那门子早准备着,热水在炉上温着,此时就殷勤的倒茶,与那马夫一样非常卖力,那三个拨来的皂隶,挺胸凸肚站在一边,摆出一副很威武的样子。

    攒典廉方正,则面无表情的站在一边。

    田师爷喝了一杯茶就急不可耐的告辞,他的任务完成了,他丰富的夜生活也才刚开始。

    邓巡检不久后也告辞,虽然很想待在这边,但他是个有眼色的人,知道杨河刚入署廨,肯定有什么私事,自己却不好赖在这里,就带着胖瘦二皂隶离去。

    很快署廨只余杨河这些人。

    马夫也安顿了马匹,与监督的护卫来到官厅处,杨河稳坐着,看着下方或面无表情,或低眉俯首的署内各人,他们都是睢宁本地人,目前来说,这些地头蛇都用得上。

    扫了他们一会,杨河道:“你们拨到练总署,只要好好为我办事,本官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他看向按刀站得笔直的陈仇敖:“老陈,赏他们年节红包。”

    三个皂隶,三个杂役,一个攒典都收到了红包,攒典二两,皂隶杂役一两,人人欢喜。

    杨老爷果然慷慨大方,他们虽有工食银,每年六两,然在这物价腾贵的时代,没有额外收入,却很难在县城生活下去。

    众人欢喜中,攒典廉方正却道:“大人,县中拨的粮饷不多,望大人勿要奢豪,大手大脚花用。”

    说得厅内众人都异样的看他一眼。

    杨河微微一笑,出了官厅,随着地盘增大,麾下各式各样的人也增多,各种脾气性格都有,这很考验他的管理能力啊。

    他踱到内宅看了看,作为他生活起居之所,这边正房几间已经布置好,卧室、客厅、书斋具备,还有院内东西厢房也布置为客房,供上级官员或同僚好友来访时居住。

    杨河来睢宁之前,县中也拨了一批钱,添置铺盖家具等设备,还有伙食粮米也准备好,都有专门的帐本,目前由攒典廉方正管着。

    看过自己的宅院,杨河满意点头,过来就有地方睡,几个护卫,也可以布置厢房这边。

    这时颇为肥胖的膳夫上前磕头:“老爷,天色快晚了,您看这膳食?”

    杨河道:“今日高兴,就来个九碗九碟二汤吧,摆到东花厅去,搞个二桌,大伙都坐下来吃喝。”

    膳夫大声的应了一声,几个皂隶杂役也是欢喜非常。

    一般署廨内都有厨院,供知县及其家眷,还有衙署衙役吏员膳食吃用,有若后世的政府内部食堂。

    如睢宁衙署就有厨院一处,内有灶房两间、厨房两间、储藏室一间、东西饭堂各三间,又有凉棚及水井等等。

    当然,类知县、县丞、主簿等人很少到厨院用饭,多是吩咐门子等将饭菜端到花厅或是内宅,甚至自己开伙,让仆从丫鬟服侍。

    县衙的伙食也有标准,厨院墙上会挂着衙内的三餐膳食表格,一般各官的食谱标准多是“肥四盘”,也就是二凉二炒了。

    只有宴请上司时比较丰盛,菜系多称“串盘九个碗九碗九碟十二棋中八八”,也就是九碗九碟和两个汤。

    至于衙役书吏,额役有一定标准的伙食供应,余者,就要自掏腰包了。

    不过眼前这些皂隶杂役想必都没吃过九碗九碟,因此闻听之下,都是欢喜非常。

    只有攒典廉方正深深皱眉,他猛的上前,就对杨河劝谏:“大人,不言逾制,如此奢侈,又岂是上官之道?县中每年拨下的粮饷不过三千两,如此花用,五百乡兵衣食何在,难道大人要克扣将士粮饷吗?”

    说到这里,他竟然声色俱厉,额上青筋暴起,对着杨河怒目而喝,似乎他才是练总一样。

    杨河一拂袖:“啰嗦。”

    他对陈仇敖道:“老陈,我们去军营看看,想必回来饭菜也熟了。”

    陈仇敖看了廉方正一眼,这中年攒典此时脸上满是痛心疾首的神情,他心中倒对这书办浮起一丝好感。

    不过相公行事自有法度,廉书办也想叉了,相公养兵,可不只靠这区区三千两。

    他应了一声,甲叶锵锵,就跟在杨河身后。

    不过攒典廉方正竟追到杨河身前,似乎还要劝谏的样子。

    杨河不悦,自己吃个饭这人也这么啰嗦。

    听闻这廉方正曾是县工房的典吏,大明现一房只有一司吏,二典吏这三个正经额役,作为典吏在众吏中身份地位颇不一般,这廉方正却被拨到这边来做攒典。

    果然这脾气让人受不了,比韩大侠更不可接受。

    看他张口还要说什么,杨河一把将他拔到一边去,冷哼道:“废话多,碍手碍脚。”

    背着手,扬长而去。

    那肥胖的膳夫早跑了,门子与那马夫,还有三个皂隶也打着去厨院帮忙的借口溜了。

    一个个护卫跟上,都看了廉方正一眼。

    廉方正被杨河拔到一边,一个踉跄,差点向旁边摔倒出去。

    他脸涨得通红,气愤非常。

    不过想想自己职责,他整整衣冠仍然追上。

    他大声道:“大人,身为署中攒典,学生不得不说,不得不劝,此事你做差了,大人啊……”

第160章 细雨() 
两天后,正月二十日。

    昨夜响了几声春雷,今日一早就洒起了丝丝冷雨。

    春寒料峭,似乎要将人的清鼻涕都冻出来。

    街道萧瑟冷清,路人偶尔行人,也是缩脖子呵手,个个行色匆匆。

    细雨下着,铺前已经有了一些泥泞,这个日子,怕是没什么生意,不过刘大有还是一大早起来,将铺中的果脯摊位摆好,都是些冬春的水果,梨子,苹果什么。

    铺中老伙计张叔帮忙着,还在摊中果品洒上一些清水,使得水果看起来更为清香诱人。

    二人忙着,看摆好摊位,暂时没有客人,刘大有就到旁边的茶铺买了两个刚出笼的包子,还有两个馒头,热腾腾的拿回来。

    然后包子让张叔吃,他自己吃馒头。

    “唉,少爷,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该多吃些肉才是。”

    张叔无奈的道,少爷就是与人和善,对他这个老伙计同样如此。

    只可惜几年前老爷太太出门,从此了无音信,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各种消息传来,有说遭了乱兵,有说遇了土寇,但一直连个尸骨都寻觅不到。

    几年来铺中只余他二人,各方明里暗里,不知多少人打这家果脯铺的主意,维持艰难。

    “张叔,无碍的。”

    刘大有微笑着,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眼睛却看着斜对面的练总署廨,眼中也不知带着什么神采。

    张叔一样看过去,期盼道:“不知今日署中各老爷会不会来买果脯,若日日都能买个几十斤,那我们果脯铺生意就好了。”

    刘大有今年刚满十八岁,身高五尺,略有些瘦弱,但面善貌端,脸上时时带着微笑,又是热心人,乡邻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援手一二,所以与周边邻居相处很好。

    他的果脯铺原本位置很寻常,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