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5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

    这“求索”二字,还真的不好加。

    。。。。。。

    ————————————

    事实上,也正如张载所料,要是猴七爷一张嘴就能把二程吹成了圣人,那也太小觑天下人了。

    不但张载这个心学大家、苏子瞻这个蜀学领袖心有不服,各个学派的名学大儒、朝野上下名仕贤能,都憋着一股劲要看看这二程到底是什么成色。

    坊间百姓也都不是傻子,料定这半月之后的宣德楼布道会是一场文教混战,只等看上一场好热闹。

    而猴七爷这张嘴,不但没把二程捧上去,反倒召了恨。

    作用只一个,让二程回京布道之事,人尽皆知罢了。

    。。。。。。

    半月后。

    天还没亮,皇城前,宣德楼外就已经是人山人海,堵成了一坨。

    虽然开学立说,传道授学的不少,可是在皇城前布道场,还隐有挑战天下学派的事儿,这可是第一回。

    天光大亮,早早就来占位置的百姓、儒生果然没有失望。

    所谓的二程没见着,可是除了二程,却是该来的都来了。

    高台之下,什么当世名儒、大能贤仕,那得论堆来算。

    甚至是一些久未出山的,都快成神仙那个级别的人物也是现了踪迹,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在台下站着。

    “这是来听学的?”

    “屁!”

    “这是来砸场子的!”

    。。。。。。

    又等了半个多时辰,也就是早朝刚下的光景。

    突然间,宣德门大开,大宋文武百多号重臣由侧门而出,行至台下。

    不走了。。。

    众人一看,得,这也是来凑热闹的。

    再等片刻,又一伙人来了。

    比上朝的文武百官阵势还大,足足有几百号人。

    有眼尖的已然认出来头,惊叫出声:“嘉佑二年。。。。。观澜百子!!”

    旁人又道:“何止百子!?历年观澜出身的仕子尽在其中!”

    这阵仗,可就大了去了。

    要知道,观澜立院三十年,嘉佑二年那一科就不说了,往科又走出多少能人?

    像是首批出仕的范纯仕、伊文若、窦卞这些人,不是官至宰相,就是守牧一方;不是九部职首,就是三府要员。

    上到五六十岁的老臣,下到二三十岁的新秀,个个是数得上名号的人物。

    如今不论在朝在野,个个褪去官服,一身白衣,胸前刺绣“观澜”二字,以方阵列队,昂首挺胸,步伐如一。

    让人不禁联想起一个名号——观澜匪帮!

    众人之中,有年长者不由长叹:

    “当年的匪帮。。。。。今日之栋梁!”

    “范公与疯王。。。。”

    “功德无量啊!”

    众人皆是认可点头。

    回想当年,范公辞官授业,是何等的气魄,何等英名!?

    再看观澜,却是不由一呃。

    只见几百号白衣秀士不在台下听教,而是。。。。。

    上了高台。

    “这。。。。。”

    万民面面相觑,看着台上肃然而站的观澜众人。

    “这。。。。。。这是来给二程站台的!?”

    。。。。

    ——————————

    “你们两个,拉我做甚!?”

    观澜诸位在台上站着是站着,受疯子之托来给二程站台也不假。可是,却不是谁都是心甘情愿。

    此时,张载左边一个曾巩,右边一个王韶,跟押犯人一般,两条手臂被二人紧紧箍,动弹不得。

    “别闹!”曾巩可是比张载岁数还大,自然有“大哥”的威仪。

    “挺大岁数的人了,怎还在舍不得浮名?”

    “老实呆着,勿与我等添乱!”

    “你!”张载大怒。

    奶奶的,还是不是兄弟!?老子马上就要让侄子给踩了,你们还充当帮凶?

    “子厚。。。。”却是苏辙隔着王韶低声呼唤。

    张载一怔,苏辙这个语气可是不一般。

    转头看去,只见苏子由目视前方,并没有与之对视。然面容之上,却尽是凄然。

    “别闹了,依那疯子一次,只一次。。。。”

    “可好?”

    张载闻罢,拧着眉头,“子由。。。。你也?”

    苏子由不答,借着人多遮掩,从袖中取出一封信。

    “这是那疯子的亲笔信,昨夜。。。刚到!”

    “嗯?”

    张载接过,展开一看,那疯子的笔迹登时让张载心头一酸。

    十年了,这个无义的疯子出走十年,却从未给他们这班兄弟来到只字片语。

    。。。。。。

    观澜亲师兄弟敬启:

    惶惶十年如白驹一跃,瞬息而逝。。。。

    吾亲师兄弟安然如夕乎?

    十年无聚,甚念!

    聚首之时,若有饮宴之机,诸位代吾多饮三杯。

    吾之心念,仅寄于此。。。。勿怪!

    。。。。。。

    今,二程返京,乃为达成吾心念数十年之宏愿。

    改儒立志,皇宋永昌。无愧先帝,无愧子孙。

    然,吾一人之力纵假二程生花之口,此宏愿无期,乃请诸位助我。

    但有得罪,海涵矣!

    此为奕之终愿,务必应之。此生无还,来世定报。

    。。。。。

    “这!!!”

    张载捧信,双臂颤抖,怒视苏辙,“这,哪儿来的!?”

    “怎么还。。。。终愿!?什么此生来世的!?”

    什么是终愿?这疯子写遗书呢啊!

    苏辙其实也不明白这封信的措辞为何如此决绝?

    肃然摇头,“我也不清楚。”

    这时苏轼也挪了过来,“不会是。。。。疯子和咱们玩阴的吧?”

    谁不知道唐子浩根本就没有节操可言,为了达成目的,什么招他使不出来?

    “不行!”

    张载也觉得是唐疯子使坏的可能性大一点,但是心里还是没底。

    要知道,唐子浩现在也快五十了,不会真的。。。。

    “不行,今事一了,我要去涯州!”

    “同去!”苏轼应声。

    “十年了,倒要看看,他疯子是何因由,说走就走!”

    “对,一起!”王韶也加入进来。

    “我也想问问,好好的隐什么世,辞什么朝?修仙不成!?”

    “。。。。。。”一旁的曾巩其实也想去。

    只不过,一看这几个同窗都要南下,他就不好掺和了。

    若是观澜百子都撂挑子南下。。。。。。8)

番外:愚人,还是圣人(二程篇:三)() 
    张载没有再闹,唐奕的亲笔信多多少少起了点作用。

    而且,他想闹也闹不起来,因为更大牌的台柱子还在后面呢。

    苏轼等人正在商量怎么南下涯州的当口,宣德楼上,一声唱喝惊到了楼前所有的人。

    大宋官家——赵曙亲临!

    与此同时,此次授讲的两个主角,也是与官家脚前脚后,隆重登场。

    。。。。。。

    当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二程登上讲台的时候,不但台下的百姓、文武官员、学派名儒皆是一滞,台上的观澜诸生也是一怔。

    要说张载心中原本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服气、不甘心、不情愿,当看到二程的那一刻,也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二程。。。。

    变了,变化太大了!

    如若不是记忆中,那两个经常被唐疯子修理,经常跳脱显摆的年轻身影依旧清晰,大家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两个枯朽老人就是程颐、程颢。

    佝偻的身形、枯朽的双手、深陷的眼窝,还有如雪般纯白的枯发!!

    “这。。。。。。”王韶迎了上去,下意识扶住程颐。

    “你们。。。。。。”

    程颐抬眼,“子纯兄长吧?”

    颤巍巍一礼,“多年未见,子纯兄长可还安好?”

    “好,很好。。。。。。”

    王韶双目湿润,他们还不到五十岁啊!可是看起来,却比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要苍老。

    张载此时也行上前来,扶着程颢。

    “那疯子改儒之志固然重要,可你们。。。。。。”

    “你们也不能这个拼法啊!?”

    不用问,只看二人身形就知道,这是拿命在拼。

    二程闻言,淡笑。

    “说来惭愧,苦研二十载,今日才敢出涯州,愚钝至极啊。。。。。。”

    看了看台下的人山人海,“待会儿,还要仰仗诸位同窗了!”

    王韶重重点头,“放心,有我们!”

    张载则是双目一瞪,“吾看谁敢造次!?”

    。。。。。。

    二程闻罢,面上神彩再现。

    同窗之谊无需多言,与楼上官家见君臣之礼,再与观澜诸人一一颔首。

    再无废话,开坛授讲。

    。。。。。。

    ——————————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二程一张嘴,皇城震惊,天下叹服。

    宣德楼前,鸦雀无声,只闻二人交叉授业,声达天下。

    什么叫大儒?

    什么叫贤士?

    什么叫全知全解!?

    这就叫全知全解!

    释、儒、道、法、墨、工、农,从先秦诸子百家之言,到秦汉、六朝、隋唐,历朝历代对儒释道法的注、释、解、论,二人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整整两个时辰,滔滔不绝,信手捻来。

    张载、王韶等人也终于明白,二人为何苍老如斯。

    不说释道法墨诸子之学,单单一个儒学,千年累积,多少人做过注,多少人对其评头论足,抒发己见?

    这些注释解论,加在一起,何指千数万数?

    若想通知通晓,简直就是瀚海瓢水,穷尽一生亦不可为。

    但是,二程做到了。

    二人用二十年,整整二十年!遍寻书海,只为找到唐子浩的那“求索”二字。

    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亦不为过。

    单单这所学之深,古今无出其右。

    两个时辰,宣德楼前,如痴如醉。当真是让天下人明白了,什么是学问。

    。。。。。。

    两个时辰,本来看热闹的年轻举子听得是如痴如醉。待二人停下,只闻宣德楼前一声大诺,举子贡生齐齐下拜:

    “受。。。教。”

    那些准备来砸场子的老儒、学士、各派大家,无不错愕难平,这。。。。。。

    这是要立地成圣的节奏啊?

    没见这场中举子、天下的读书人,执的可都是弟子礼。

    这还了得?

    让二程两个时辰就把天下学派归于一处,一统宏儒?一但落实,他们这些所谓的名士大儒,那还不都吃土了事?

    “敢问二位!”

    有人绷不住了,再不开火,特么以后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了。

    只见人群之中,一老者排众而来,声嘶力竭地一声大喝,竞把后面的儒生都盖了过去。

    众人一滞,齐齐望去,待其开呛。

    二程亦是如此,似乎早就料到有此风波,静面相对,看这老儒要说什么。

    。。。。。。

    老者整了整衣冠,面有潮红,鼻唇微颤,显然也是紧张得不行。

    沉气良久,终道:“儒道成于先秦,兴于大汉,一统炎黄文教于魏晋南北六朝。”

    “隋,创科举之制,其势甚昌。”

    “唐虽沿用,然只初现雏态,不足一道。唯传我皇宋,方成大气!”

    “立宋百年,复先秦之百家争世,文昌学明也。”

    老儒上来先把儒之传承唠叨了一遍,又把大宋文教之兴夸了个通透,都拿先秦百家做比了,也是没谁。

    不过,这一通嚷嚷也不算废话,起码场中所有人的目光已经集中过来。

    大伙对这白须老儒也算有了印象,起码肚子里有货,不是草包。

    之后。。。。。。

    之后老眼一抬,开始把矛头直指二程。

    “夫二程虽有才名,亦当得起名儒大学之尊。然,又何以执一家之言,论百家之长短?”

    环指台上,和高楼上的赵曙。

    “何以独君上、观澜百子、文武贤臣之大势,沉百家之心血乎!?”

    言下之意,你们两个是大儒,我们好像也不差吧?凭什么你仗着有皇帝和观澜撑腰,就妄想一统儒道?谁服你啊?

    而老儒这一番话,也确实起了作用。

    且不说那些刚刚成为二程脑残粉儿的青年学子们做何感想,场人、不懂好坏的百姓,现在心里却是另一番计较:

    这老头说得对,凭什么你们就想一统儒教?

    。。。。。。

    程颐、程颢刚刚授了两个时辰的学,面上早就现出疲惫。

    此时对视一眼,无波无澜,倒是谁也不想开口搭言,只是礼貌地看着那老者,意为:有什么话,接着说完。

    老儒也的确还没说完,或者说,这只是开了个头,杀招还在后面呢。

    “是闻。。。。”

    “二十年前,癫王唐子浩将究学整儒之务交于二位,只提一求。”

    说到这里,老拉略有停顿,望向全场。

    就见,不光百姓被其吸引,那些二程的脑残粉此时也有意动,不由暗松口气。

    “求索!”

    老儒放声大喊,“癫王只提一点,让台上这二位求索千年儒道,在万民中点燃‘求索’的种子!”

    “求索!!”

    老儒又道一声”求索“。

    “此为我皇宋过去三十年,龙腾天下之根本!”

    “此为我皇宋,经久不衰之不二法门!”

    一指宣德楼前,那块断掉的太祖誓碑。

    “此为。。。。唐公离朝,留给后世,最后一件珍宝!”

    “然!!!”

    老者双目圆瞪,猛指二程。

    “适才听二位先生布道究学,虽才气深长、气派恢宏,将千年儒道、历代圣贤之说通知通解,不愧名儒之风。”

    “然,求索何在?”

    二程究学半日,却没提一句求索之言,甚至连求索之意都没半分,这就是唐公所托?

    唬弄人啊?

    “哼!”老儒冷哼一声。

    “敢问二位!!”

    “既然连唐公之‘求索’二字都未达到,又有何颜面皇城布道?”

    “欺世。。。。盗、名!”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