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封第一楼樊楼当年初建之时,号称花废十万之巨。

    但是,人家那是五座五层高楼。曹家这排铺子,连在一块儿不过十一间。,东西十五丈,南北加上铺面后院的地方,也不过十丈有余,而层高更是只有二层。

    就这么屁大一块地,唐奕砸进去五万贯!这小子贴金子啊?

    而唐奕玩命折腾的东西,有让曹佾不懂的,但也有让他眼冒金光的。。。。

    七月,

    回山月季花期正盛!

    刨去望河坡是一片大工地不说,单单是回山田间地头儿的景色,就着实让人心醉。

    或圣洁如雪,或嫣红如丹,又或粉似娇娘的斑斓色彩,铺满了汴河两岸。

    大片大片的花田给盛夏着了色,描了彩!

    不但往来汴河的船家、水客被回山花海所迷,无不在此留连,就连京中的一些文人豪客、青楼名妓,也都慕名而来。

    今夏,京中雅士依旧风流,吃花酒、办文会,品香词。。。

    但是。。。若是不到回山去办文会,不到回山与娇娘同游,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个雅人。。。

    这可便宜了回山村的佃农们,唐奕给王里正出了个主意,让他组织村里的妇女、老幼,在码头和花田边上设摊,专做这些游人的生意,卖些瓜果小食、冷饮、甜酒之类的东西。

    还别说,还真就挣着钱了。仅五、六、七三个月,回山家家出小摊,挣的比以往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而曹佾眼冒金光的还不是这个。。。。

    他终于知道,唐奕为什么要种月季了。。。

    七月一过,回山村开始收割花田,并盖起了花油坊。

    他亲眼看着唐大郎把娇嫩的花瓣,变成黄澄澄的月季精油,再把月季精油变成一瓶瓶足以让大宋女人疯狂的月季香水!

    。。。

    “这东西只要一上市,开封的小娘子们还不得疯了一样的抢!?”

    曹佾拿着一瓶添装好的香水,一边赞叹,一边很自然的揣到了怀里。。。。

    唐奕眼尖,一把夺过来,“别想再拿我的东西去送人情,上市之前,一瓶都不能动!”

    曹佾见故计不成,吃味地扁着嘴,“拿几瓶而已,你至于嘛?”

    “什么至于?你那是拿几瓶!?几瓶用得着使车拉?”

    曹佾尴尬一笑,“我就也。。。就给宫里送了点。。。”

    “宫里就算了,外面千万别送了,毕竟离上市还有好几个月呢。”

    “可惜了。。。。。”

    曹佾道:“可惜家姐不喜欢月季花香,嫌太浓烈,送进宫去的,都让陛下赏给了别的妃嫔。”

    唐奕白了他一眼,给边上的张晋文使了个眼色,张晋文受意,转身进了屋。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两个小瓶出来,递到曹佾手中。

    “国舅看看这个皇后娘娘喜不喜欢?”

    曹佾一看,这两瓶和其它的不同,是琉璃瓶,瓶中的液体颜色也不相同,一瓶是橙黄的,色如金菊;另一瓶则是碧绿如翠。

    打开木塞一闻,曹佾眼珠子都瞪圆了,不敢相信地又闻了闻。

    “怎么。。。”

    “怎么是桔子味儿!?”

    。。。。。

第104章 蔬菜大棚() 
香水这种东西,在大宋绝对是稀罕物。

    但是,古人也不是没有提炼花瓣的技术,只不过没有唐奕的技术先进罢了。再加上没有酒精,发挥不出花香十足的魅力。

    所以,每一个拿到香水的人都说这是好东西,但还不至于惊叹。

    但是,果味香水却不一样,果品精油的提炼,要比花香精油难得多。

    水果原浆只要一加热就会变味,遂不能用蒸馏法,只得用离心法,或者是油稀法来提取。这种技术,大宋是绝对没有的。而且,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交通极不便利的古代,水果有地域和时令的局限性。

    在盛夏时节,闻到还未成熟的桔子的味道,让曹佾怎么能不惊奇?

    而另一瓶,曹佾打开一闻,竟然是甜瓜的味道。。。。

    “你是怎么弄出来的?!”

    曹佾觉得,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水果从来都是舌尖上的味道,还从来没有人把它当作香料来用。

    “精油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调配。”

    要不是为了丰富香水的种类,唐奕还真不想费这个劲。但是没办法,宋境适合提炼精油的花品,无外乎月季、菊花、茉莉等寥寥几种。

    而菊花要九月才到花期,茉莉更是南方独有。

    总不能香水上市之后,满城玫瑰香,开封的女人们都是一个味道吧?

    于是,就有了水果味的香水。

    刚才曹佾说曹皇后不喜欢月季的浓郁,他才把桔子味的香水拿出来,当是卖个好吧。

    曹佾小心地把两个琉璃瓶子收起来,对唐奕道:“我记得,有一次见你的案头有琉璃烧制的方法,你会烧琉璃?”

    “烧琉璃不难。。”

    “那咱们自己烧制就是,还给那些红毛蛮商送什么冤枉钱?”

    唐奕白了他一眼,“烧出来容易,想烧好却难。”

    “什么意思?”

    “跟我来!”唐奕领着曹佾,向北屏的山边行去。那里有一处瓷窑,乃是当初连着回山曹佾一起送给范仲淹的。

    这个瓷窑不大,工艺也一般,只能烧些土瓷,所以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开春的时候,曹佾建议把瓷窑关了,反正唐奕不差这小窑的那点进项。

    但唐奕一直没关。一来,要烧制沼气灯的泥头儿;二来,他想试试自己烧琉璃。

    这里说的琉璃,并非是中国的五色琉璃,而是玻璃,这种技术大宋没有。所以,透明的玻璃器皿都是由大食商人引进大宋的,极为昂贵。

    唐奕知道玻璃的烧制方法,也知如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得到无色玻璃,但却依然不顺利。。。

    到了窑口。。。唐奕拿起一个烧好的玻璃灯罩递给曹佾。

    曹佾一看,不禁皱眉。

    这灯罩比大食商人那里订做的可是差远了,淡绿色,很浑,而且里面小泡密布。

    “琉璃很简单,沙子、纯减、长石加石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烧制就行了。”

    “那为何咱们烧的不如红毛子的呢?”曹佾有点失望,本以为又是一门好生意呢。

    “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铁,二是去除气泡。”

    “铁?”

    “对,沙子里含有少量的铁,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烧出来的发绿,而不透亮的原因。”

    曹佾听不懂,但仍问道:“就没什么办法?”

    “有!”唐奕答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沙子换成高品质的石英,粉料之后,再过一遍磁石筛子。”

    “那怎么不换?”

    “因为没必要,气泡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都是白费。”

    “。。。。”

    这还真是个问题。。。。。就算再晶莹剔透的琉璃,一但有泡,就卖不上价钱了。

    “不过,这样也够用了。”

    “这有啥用?”

    曹佾撇着嘴,做灯罩都没人用,谁会花几百贯装了沼气灯,却用这么次的灯罩?

    唐奕嘿嘿一笑,“你等着看就知道了。。。”

    奶奶的!曹佾又想暴走!这混蛋又是话说一半。。。。

    。。。

    之后半月,回山花田尽数收割。

    若按往年流程,农户就要着手平整田地,为种冬麦做准备,可是今年却不同。

    可能是唐奕搞建设搞上瘾了。。。。

    望河坡和城中店铺两片大工地还不够,唐奕又雇了一大批泥瓦匠,在回山的三百亩旱田又盖起了房子。

    这回不光曹佾,连王里正都是极力反对。虽然今年种花田回山收入不扉,但这三百亩好田是回山人吃饭的根本,盖上房子干啥?

    但是,唐奕一解释。。。王里正就惊了!

    唐奕要种大棚蔬菜!!

    。。。

    《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古代很早就有温室蔬菜,但却一直无法普及,更形不成产业。

    为什么呢?因为耗费太大!温室蔬菜在古代那属于“高精尖”项目,投资很大。

    从‘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就不难看出,蔬菜得种在屋子里,日夜烧火保温。

    汉书中记载的温室仅供皇家用度,每年就要耗费几千万钱,而当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衣食尚不得温饱,皇帝也吃不起这比金子还贵的鲜菜!

    至于大宋。

    也有反季蔬菜,而且技术比汉唐更先进。宋朝已经可以用火炕来无土栽培豆芽,可以利用光洼(有阳光的坑洞)来形成温室效应。但依然产出有限,且花费极大。

    “大郎要把三百亩地都种上鲜菜!?”曹佾有点上头。有钱不是你这么花的啊!三百亩地的温室蔬菜,那耗费得多大?谁也不敢这么玩啊!

    唐奕笃定道:“放心,咱这温室耗费极小,入冬几乎不用以火薪升温。”

    不用生火?那还不都冻死了?

    古代制约大棚蔬菜发展的,主要就是透光材料的的问题。古人以纸蒙窗,那透光性得有多差?光源不足,导致形不成温室效应,只能用生火来提高室温。

    而唐奕现在有了玻璃,虽说都是气泡,但是简单压制,做成平板的采光玻璃却是没问题的。。。。。

第105章 晒太阳() 
做温室的“房子”建得极为简单,用土坯垒成,不求精美,只求厚实保温。建的是‘一面坡’样式,一面墙只有四尺来高,对面的墙不过七尺,不封顶盖,而是做出木格,铺上玻璃。

    这样的简单大棚,几个瓦匠一天就能垒一橦。不出两个月,回山三百亩旱田就都变成了‘一面坡’的大棚。

    曹佾看着新奇:

    “屋里和外面一样亮堂!”

    唐奕笑道:“不光亮堂,而且保温。冬日只要晚上在棚顶盖上草席,早上撤去,除了极冷之时生一点火提温就可。”

    “开春把琉璃一撤,就能正常播种花田。”

    “怎么样?有这个大杀器,还怕咱们的新店不火?”

    曹佾笑得合不拢嘴。

    反季蔬菜,只要耗费不大,那绝对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现在即使是在开封,冬日菜品也是极为单调,除了淞菜,就是萝卜,还能有点南方的鲜耦就算不错了。

    只有像曹家这样的大户,隔上十天半月能吃上一点别的花样儿。

    “如此一来,今冬算是有口福喽!”曹佾心情大好。

    可是,樊楼却是要倒霉了。

    直到现在,曹佾才知道,唐奕为什么把铺面几乎重建了一遍。。。这小子脑袋里的点子。。。

    简直匪夷所思!!

    扫见王里正还是一脸的疑惑。

    曹佾竟有心情和一个老佃户调侃起来。

    “你这老汉还不谢谢大郎?这可是一门能让回山富得流油的好买卖!”

    。。。。。

    唐奕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一切都为了东华门大街上的那个铺面。。。

    等到其开业之时,就是唐奕向开封商户们宣布——我唐子浩来了之日!

    十月中。

    唐奕从曹佾那里借来的人也陆续从各地回转,带回来的消息让唐奕心情大好。

    “最早的货船下个月就可进京,最晚的要出了来年正月底了。”张晋文拿着外出之人报上来的情况一一向唐奕汇报。

    “黑子哥和憨牛有信儿了吗?”唐奕沉思问道。现在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只等铺子完工。

    “信到是没来,不过,定州那边定的日子是五天前交货,他们应该快回来了。”

    “那就好!”唐奕长出一口气。

    “那现在是不是可以招工了?”张晋文试探着问道。

    “嗯,招吧!你亲自去把关,亲自培训,绝对不能有一点差错。”

    张晋文脸色一苦,“使唤佣工而已,用不着这么较真吧?再说,大郎开出的佣资也太高了一点。”

    “照我说的办吧。。。”唐奕有点不耐烦地拧着眉毛。

    两辈子就没像今年一年这么累过,要不是一口气顶着,说不定早就累趴下了。

    最近越是临近新铺开业,心情越是烦躁。

    张晋文知他最近疲累难当,连带着脾气也不好了。也不再絮叨,乖乖下去办事去了。

    。。。。

    等张晋文走后,君欣卓从里间出来,拿着一张薄毯。

    “躺一会儿吧,已经两天没怎么睡觉了。”

    唐奕勉强一笑,“想出去走走。”

    说着,自顾自的出了屋子。

    君欣卓扭不过他,只得跟了出去。

    现在回山书院已经初具规模,除了一些室内的布置还没有完成,大体上已经能看出后世留园的影子了。

    唐奕一路向下来到书院正门的空地,看着整个回山,猛然想起,开春时也是在这里说过的话。

    苦笑着回头对君欣卓道:“开春的时候还说,要搬张竹榻,在太阳地里晒个几天,好好歇歇呢,哪成想。。。。。”

    “还没忙完。,。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君欣卓心中莫名一颤,柔声道:“何必勉强自己。。。该歇的时候要歇歇的。”

    唐奕摇头,“邓州两大家子人,你、黑子、憨牛,还有跟着你们的那些流民、回山一百六十多户佃农、老师、尹先生,杜先生、曹家、官家。。。”

    “别数了。。。。”君欣卓打断他。“知道你不容易。。。。”

    唐奕无奈地一摊手,“我怎么这么命苦?想吐吐苦水,还让一个使唤丫头给堵了回去。”

    “谁是你使唤丫头。。。。”君欣卓白了他一眼。

    “站在这儿等着,别动。。。”

    说着,君欣卓折回书院。,不多时,便引着仆役抬着一张竹榻出来。

    “你。。。。你干嘛?”

    “不是要晒太阳吗?何必等忙完了?现在就能晒。。”

    唐奕有点无语,那只是形容一种放空自己的状态,谁要真躺在这儿啊!

    “你也太实在了吧?真躺这儿,全回山都得以为我有病!”

    “。。。。”

    君欣卓窘着脸,“不晒拉倒,搬回去就是。。。”

    “别别。。。。”唐奕就见不得女人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