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5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遇上天灾**,却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心里没底,手上发慌了。

    说句心里话,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原汉人的百姓绝对是最可爱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他们心里有家国,有包容,有担当,只要有口饭吃,只要劳动还能让生活过的下去,从不会心生贪婪,索取更多。

    这五年改制,付出最多的其实就是他们,若不是百姓们积极配合从无二话,唐奕自认改制不会如此顺利。

    出得皇城,看着街面上的如织人潮,唐奕莫名生出一种幸运之感。

    如今大宋改制已经施行过半,若无意外,不出十年,新政巩固,一个真正强盛的、傲然于世的大宋,将无敌于天下。

    可是,功劳在谁呢?

    是他唐奕吗?

    不是。

    说到底,是先帝赵祯给了他底气,是老师和贾相爷这些人给了他支撑。

    还有就是,大宋的百姓给了他一个空前绝后的改革环境。

    乐呵呵的进了外务省大院,却见

    却见文扒皮和章惇寒着个脸正站在门口等着他。

    “怎么了这是??”唐奕下心好奇。

    这一老一小可是名声在外,加上一个唐正平,号称大宋三张嘴,是万国诸邦又爱又恨的角色。

    只要一出家门,那绝对是各国使臣最为追捧的,比他唐奕拉风多了。

    可是,今天看这脸色怎么不太对啊?

    “两件事!”

    文彦博足足等了唐奕一上午,本就不太痛快,加上这两件事确实让文扒皮不太舒服。

    “第一件,西萨克斯派了青年学子团,特地远赴万里参加大宋下一科的举试。”

    “噗!!!”

    唐奕直接就喷了,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西撒克斯?

    学子团???

    还特么参加科举?能不能别闹?

    西撒克斯才普及汉学多长时间?这就有底气派人来考科举了?

    唐奕无语苦笑,“这事好办!”

    “也别让他们考了,以朝廷名义颁一个荣誉举子的头衔给他们就得了。”

    一摊手,“别说他们考不上,就算考上了,西撒克斯也非宋地,也没法给他们官做啊!”

    “呵呵。”没想到章惇闻罢,干笑两声。“要是这么好打发,也就不用找你了。”

    “你自己看去吧,都在那个屋里呢!”

    唐奕一皱眉头,狐疑的顺着章惇所指走了过去。

    隔着玻璃窗那么一看,嚯,人还不少,足有十几二十来号人。

    一个个肤白发黄,高鼻碧眼,长衫马褂的扎着璞头,要不是长的一张白人脸,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

    再一细看,唐奕又看出点名头来。

    只见每个人的长衫之上,胸前的位置都有一个汉写的“王”字,就像观澜书院的儒生有“观澜”二字一样,这显然是哪家书院的统一着装嘛。

    “王”唐奕喃喃自语。“没听哪家书院胸前刺绣是‘王’字啊?”

    “王”

    “这个‘王’”

    “靠!!!”想着想着,猛的一惊。

    “王介甫!?”

    “这这”瞪圆了眼珠子,一脸的见鬼。

    “这不会是王介甫的弟子吧??”

    “正是!”文扒皮点着头,别提多膈应了。

    “王介甫”这个名字,只是心里想想就特么犯忌讳,现在可好那孙子跑到欧罗巴去了也不消停,弄回来一群黄毛弟子。

    日!!

    唐奕也纳闷儿了,王天真怎么到哪儿都不消停呢?

    “他想干嘛?”

    文扒皮回道:“就是不知道他想干嘛!”

    拗相公就是拗相公,当不成相公,那也是足以让文彦博忌惮的人物。

    正是猜不出王天真无端端的弄回一帮洋学生是何用意,文扒皮才不高兴。

    要知道,文彦博可不是唐子浩,当初差点让那孙子坑死,他是绝对不允许有他文彦博的朝堂上再出现“王介甫”这个名字的。

    “他不会是”沉吟片刻。“他不会是想回京,派一群黄毛学生来找存在感吧?”

    “多半是!”章惇笃定。“要是没这几个弟子,京城之内恐怕都忘了有王安石这个人了。”

    唐奕没搭言,这些年忙里忙外倒是真把王天真忘到脑后去了。

    “算了。”唐奕一叹。“既然是介甫的学生,总不能就此打发了,那就让他们考吧!”

    从心底里,唐奕对王安石还是有一些亏欠的。

    毕竟是响彻古今的人物,却因为他成了西萨克斯的教书先生了。

    其实,唐奕也好,文扒皮也罢,都想多了。

    王安石派学生进京赶考,确实有晒存在感的意思,但却不是为了回京。

    顶多算是要个面子,让唐奕知道,他王安石走到哪儿都是无敌的存在。

    至于回京

    呵呵,唐奕和文彦博是没看见老王在西萨克斯过的是什么日子。

    说句不好听的,让王天真回来,他都不一定回来。

    老哥在西撒克斯美着呢,从国王到百姓,就差没当神一样供着他了。

    当初唐奕一顿吓唬,说欧洲这个不好,那个不行,等王天真一去确实不好。

    但是你别忘了,那可是王安石啊,这货心大的程度仅次于唐奕。

    不好,我可以让它变好。

    没有条件,咱们可以创造条件,他是谁啊?

    天老大,地老二,唐子浩老三,王安石怎么也得认个第四吧?

    五年光景,靠着他王安石在大宋的人脉,还有那张能把文扒皮忽悠瘸的好嘴,生生把西撒克斯弄成大宋第二了。

    整个欧洲,大宋占领区内都在施行汉化,可是汉化最彻底的地方,却是西撒克斯这个盟国。

    原因在哪?

    盖因西撒克斯有一个王安石。

    就是这么牛!

    狼行千里吃肉,王天真忽悠起欧洲人来一样无敌。

    当然,这些唐奕都不知道,只当这就是一帮来给王安石站台的小年青。

    至于考科举

    呵呵,唐奕心说,老子当年都苦读了十来年,你们凭啥啊?

    汉话说的都不利索,就想考进士?真当大宋没人了啊!?

    “还有什么事?”

    “还有”文扒皮一挑眉头。“比这更邪乎!”

    “什么事啊?”唐奕无语。“大辽攻宋了?”

    “那倒不至于。”文彦博也不卖关子了。“塞尔柱派使入宋。”

    “与大辽联合上表,希望联合大宋,三面出击,瓜分东罗马。”

    “噗!!!!”

    “”

    好吧,唐奕又没忍住。

    心里不由生出一声叹息:“这特么是什么世道啊!”

    “你确定他们是要联合大宋围攻东罗马?”

    “确定啊!”文扒皮砸吧着嘴。“怎么?想不到吧?”

    “塞尔柱人会玩这么一手,要反口咬向盟友!”

    “真特么新鲜!!”唐奕也是无语了。

    这也行?

    要知道,东罗马虽然在欧洲战场节节败退,但是正教的影响之下,信徒之众也非一天两天能被吃掉的。

    这算什么?塞尔柱倒戈,联合东方两大强国合力灭之。

    现实版的“三家分晋”啊?

    东罗要是倒了,可不光是少了一个对手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欧罗巴旧有宗教势力彻底的瓦解,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不为过。

    “耶律洪基也同意了?”唐奕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大宋在阿拉伯和欧洲施行一松一紧的政策,就是想先一步瓦解欧洲,彻底据为己有。

    现在好事自己送上门来了,唐奕反而不太敢接了。

    “不行”

    “容我再想想。”

第953章 患得患失() 
    数年间,东罗马帝国不断的在利用宗教收拢虔诚信徒,是以,在欧洲战场,大宋虽然在战局上不落下风,但是真的想彻底瓦解东罗,占领欧洲全境,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许多大宋官员还认为,东罗马在欧罗巴,塞尔柱人在西奈,加上北古关外的大辽,西南的三邦联盟,这四块战场已经和大宋形成了某种平衡,包括大宋在内,几方很难再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甚至有朝官上奏,要见好就收,就此收手,巩固所得,再图后进。

    。。。。。。

    可是,塞尔柱人这么一弄,要联辽宋反咬东罗。。。。。。

    唐奕都纳闷了,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如今的东罗马占据东北欧到黑海西岸的大块疆域,西面是大宋和西撒克斯,南面和黑海东海则是塞尔柱人掌控的阿拉伯世界。

    北面。。。。。。

    北面是横扫中亚的大辽。

    这三家要是联合起来对付东罗,呵呵,那东罗马必败无疑。

    可是,话说回来,迅速剿灭东罗马真的是好事吗?

    正如在西奈大宋刻意不继续向圣城推进一样,宋军进驻君士坦丁堡真的只有好处,没有麻烦吗?

    不论是唐奕,还是文彦博,都开始好好的琢磨起来,这么干到底值不值得?

    当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抛去唐奕的大战略不说,欧洲战场,大宋与东罗马的对抗,只论现今的原因,其实就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汉学以德治世,以人为本,以理治教的理念,与正教的教义背道而驰。

    东罗马即使知汉人的理念比他们的教义开明得多,即使知道十一世纪汉人的文明比欧洲先进得多,甚至是即使知道打不过大宋,唯有败途,但是,正教是东罗马的基本盘,他们只有抗争到底。

    因为,一但臣服,那不单单是灭国,也意味着灭教。

    同样的道理,大宋想在欧罗实现完全掌控,根本所在就是灭教。

    这一点都不用唐奕用后世的思维去洗脑,赵曙也好,相公们也罢,看的比谁都清楚。

    说白了,汉学的根本在哪儿?

    就是用仁德礼法取代了宗教图腾。

    儒家的厉害之处,也就是抛弃了玄学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

    法以治身,德以治心。

    律法就是规矩,用来约束行为,这一点不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可是,法律总有灰色地带,总有教条无法碰触的地带,怎么办呢?

    以德警之。

    这也是世界大同的真理。

    只不过,绝大多数族群选择用宗教的手段建立道德体系,用信仰的力量约束法理所不及的人心。

    几乎没有哪里像汉人一样跳出宗教,规避狂热带来的负面危害,奇迹般的建立起一套合情合理,近乎完美的道德体系。

    而当这种全新的道德体系进入欧洲,颠覆宗教统治下的白人世界,可想而知,正教笼罩下的东罗马除了御敌,更多的,则是恐惧,是绝望!!

    寄生在正教之下的统治者,又怎么可能允许汉学存在呢?

    同样的道理,大宋以学为本,以兵为器,既使没有唐奕,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君臣上下也都清楚得很,只要拿下东罗马,整个欧罗巴即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此番诱惑,不可谓不大!

    。。。。。。

    赵曙清楚这一点,文彦博也清楚这一点,甚至贾昌朝也清楚这一点。

    而唐奕现在所犹豫的,则是在十全之外保持一丝清明,哪怕是违背本心的质疑,也要给大宋保留一分理智。

    如果从上面的思考来看,塞尔柱人的这个举动无疑正中大宋的下怀,求之不得,雪中送碳。

    但是,走一步观十步,唐奕在想。。。。

    五年!!

    五年间,大宋可谓稳扎稳打,防大辽,稳西南,示弱西奈半岛,只在欧洲徐徐图进。

    对外战略可谓是慎之又慎,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在内部改革,突然在欧洲失去对手,甚至增减大片占区,真的是好事吗?

    要知道,东罗马一但覆灭,意味着大宋要投入比之前更多的人力、物料到新的占领区域,同化宗教,维持民生百业。

    可是,大宋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顷刻之间吃下半个欧罗巴呢?

    “宽夫以为,依我朝目前的状况,能不能吃下整个欧罗巴!?”唐奕开始征求文彦博的意见。

    说起来,文扒皮内可安邦治国,外可周旋万国,这个问题结合内外形势,他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了。

    只见文扒皮略一沉思,断然道:“颇为吃力!”

    别看老文这些年主理外事,可是内政形势一直看在眼里,那是国事在心,从无滞怠。

    “大宋这些年正行精兵之策,兵源有减无增。”

    “四方战事,除了六万涯州军可机动支应,再无冗余支援欧罗巴。”

    “即使联合塞尔柱与大辽拿下东罗马帝国,只凭几万马木留克,还有西撒克斯,咱们能占到的便宜也一定是三国之中最少的那个。”

    “况且。。。。。。”文彦博顿了顿。“宋境之内正在大张旗鼓的施行官制新政,大批赋闲官员流入九部属衙。”

    “占了东罗马,咱们也没有人手去接管,更没有能力去教化蛮众,施行儒教。”

    “可是。。。。”章惇闻之,忍不住插话。“放弃了这个机会,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平定欧罗巴了啊!”

    文彦博点头,“确实,我等纠结所在正是在此,错过了,总有不甘。”

    唐奕不由一阵沉默,好事,却不敢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宋还不够强!

    “子浩与文相想没想过另一个问题?”章惇打断二人思路,突兀开口。

    “什么问题?”

    “塞尔柱人为什么与东罗马好好的却要分道扬镳,且还要倒咬一口?”

    。。。。。。

    文彦博与唐奕皆是不言,这也正是他们疑惑的问题,塞尔柱人的这一举动确实反常。

    唐奕看着章惇,知道章子厚既然能提出来,说明这家伙心里肯定已经有了算计。

    开口道:“子厚有何猜测,直言无妨。”

    “嘿。”章惇一乐,唐奕说到他心里去了。

    他确实有猜测,只不过,如果没有唐奕这一问,他这个副相还真不好妄下论断。

    “还真有那么一点猜测。。。。。”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