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第二天一早,海洲船厂的码头,人头攒动。

    此次出航,有长五十丈的旗舰宝船四艘,三十丈的海舰二十七艘,另有粮船、货舟共五十三艘,马船十七艘,总共一百零一之数。

    码头,光船员本达到了一万多人,再加送行的家属亲眷、观礼船工,整个海州船厂码头几乎被塞满了。

    唐奕当着曹佾、潘丰、祁雪峰、宋楷,还有近万海员、无数见证者的面,猛地扯下一块红绸。

    霎时间,一丈余的四方石碑展露在众人面前。

    “你们”唐奕高声大喝。

    “是汉家的英雄”

    “我,给你们立碑”

    。。。。。。

    霎时间,满场皆静,无不骇然,尤其是王则海这些普通船员。

    连现场观礼的亲眷、船工也都是面面相觑,呆若木鸡。古往今来,平民百姓何时有这等荣耀,被人立碑著说?

    这果然是癫王的手笔,唐疯子的行事。为百姓立碑,只这一点,何人不惊?

    那碑,不但有一万多船员此去的功绩,还有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

    可是这些平凡的名字刻在了碑,屹立在海州船厂,留传于朗朗乾坤。

    哗。。。。。。

    短时间的呆愣过后,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狂吼、撕心裂肺的激动。

    只这一下,万人船队的激情被点燃了、烧红了,别说让他们去远航,唐奕是让他们去死,有些人都不会有半分迟疑。

    。。。。。。

    一块碑而已,可在百姓心,却重于万斤唐奕感慨地看着场的所有人。

    汉人从不麻木,只是他们被压抑得太过彻底。古往今天,有君王高喝“民为本”,有墨客狂“天下忧。”

    又有几人看得懂帝王心术、人骚情?又有谁实打实地把一块百姓碑立在万民眼前呢?

    好像古北关外黑骑营的五百丰碑,纵观古今,申屠鸣良更壮烈的猛士不胜枚举,黑骑营更忠勇的军人也不是没有。可是,谁曾想过为普通一兵立一块碑、建一座祠呢?

    唐奕不禁暗暗自嘲,也只有我这个藐视礼教的家伙才敢这么干吧?

    可是,管他呢,谁爱骂谁骂。要是以此能召唤一点汉人的血姓,能警醒一批士大夫的良知,也算是值了。

    。。。。。。

    祁雪峰看着碑列在首位的“祁雪峰”三个大字,不由一阵心热,但同时也有不安。

    “有这个必要吗?等雪峰载誉而归之时,再表功绩不迟。”

    唐奕坚定道:“有”

    “只要是出去,不管结果如何,是大功一件,应该被人铭记。”

    “至少告诉后人,咱们敢出去、敢探索”

    抬眼看向一万多即将出海的船员。他们当,有船厂的修船工,有唐奕在民学培养出来的航海士,有重资招募来的普通海员,还有通过赵祯从禁军选出来退归民籍的兵将。

    一指石碑下面,众人这才看见,石碑下压着一条线,一条用青石铺,与码头黑石截然不同的线。

    纵贯南北,向两方延伸。

    “这条线,是你们六分仪的0度”

    “名曰:本初子午线。”

    “你们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这是你们回家的方向”

    “有一天,你们再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前悍不回头,如果还能回到这里,那这不光是你们回家的方向,同时也是大宋前进的方向”

    唐奕也不管众人能不能听懂,只是面对这样一个场合,面对这样一群勇士,他忍不住要抒发,忍不住要把这些都说出来。

    至于“本初子午线”。。。。。。

    其实,唐奕原本是想直接叫“玫瑰线”来着。可惜,大宋还没有“玫瑰”这个称谓,算叫了也没人懂。

    直接叫“月季线”。。。。。。好吧,想想还是算了,有点别扭。

    再指高耸的石碑:

    “这块碑会永远立在在这里,等着你们回来。”

    “这条线,将永远见证汉人的勇士们是怎样探索未知,见证你们是怎样征服大海”

    王则海闻之,面色潮红,“唐哥儿放心我发誓,一定把最详细的海图给唐哥儿带回来。”

    唐奕一笑,“那拜托诸位了”深吸一口气。

    “登船。”

    “起锚。”

    “出航”

    。。。。。。

    ——————

    此时,吴育、王绎眼见着唐奕带头登那一艘艘的巨舟,王绎忍不住撇嘴,“这个癫王,真是。。。。。。”

    “真是什么?”吴育轻笑出声,偏头看向这位亲家。

    “真是不应该给船工立碑?”

    王绎不愤,“难道不对吗?有辱斯”

    吴育摇头不语,欲言又止。从前的他可能也这么想,立碑这是殊荣到了大宋,恨不得是专属于士大夫的殊荣。人不想与百姓分享这分殊荣。

    可是现在,吴育真不这样觉得。也许他这个曾经的老顽固,已经被唐奕所影响了吧。

    犹记得庆历八年,黄龙起舞,唐奕在宣德门前,当着官家与百官与开封万民的那次盛举。那一次唐奕触动了彦博,同时也给百官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引导民心民意?

    而这是唐奕厉害的地方,别看他疯,但是吴育知道这小子有多聪明。立碑,或有七分真情,但是其必有三分是拉拢人心。煽动群情的意思在里面。

    不说别的,只这一块碑能有什么?可是看在那些船工眼却是不一样了。很多人为了这一块碑,会把命都卖给唐疯子。

    可是也是这么一块碑,多少人又死抱着不想给?

    满脸笑意的看着王绎,却是不提碑的事情了。

    “听说恪之与大郎关系不睦?”

    王绎一听,立时眉头一拧,“不睦?老夫巴不得他离我远点”

    说着,还扫了一眼唐奕的背影,嫌弃道:“不识好歹、目无礼教的疯子”

    这两人是对着看不顺眼,唐奕不待见王绎,王绎这个儒家正统又何尝瞧得癫王这个没规矩的浑人?

    “恪之啊”吴育憋不住笑。“劝你一句。”

    “什么?”

    “别惹唐子浩”

    “嗯?”王绎颇为诧异。“连你也这么说?”

    在王绎看来,吴育可不是亲礼不分的人。他和唐奕是亲,但是因为亲纵容这浑人,任他废礼忘典,那是小人行径了。

    吴育大笑,却不与他争辩,这里面太多事情不能与王绎明说。

    “大郎不容易。。。。。。”

    “再不容易,他也不能至法度于不顾吧?”

    王绎来了精神,“远的不说,说汝南王府那件事。我也听说了,那一家子心存不轨。可是,忤逆之事有国法,有刑律,他私刑妄为,这算怎么回事?”

    “若是人人学他,看谁不对,私刑处之,那朝廷还不乱套?”

    “唉”吴育一叹。“事情没有恪之想的那么简单。”

    “怎么不简单?”

    “这么说吧。”吴育只得道。“他的功他的过要大,这件事的利也它的害要重”

    “。。。。。。”

    王绎还是不愤,但也听出,吴春卿有些事儿不愿意和他说。

    横了吴育一眼,“我看你啊,是被这疯子哄开心了,失了君子之德。”

    “嘿”吴育来了脾气,这老伙计越说越过份了。

    “还非要与恪之辩一辩了,看看到底是育失了德行,还是恪之眼盲。”

    “辩辩他不是收了一个燕云吗?只此一功,还要受用千年不成?”

    吴育暗自鄙夷,“一功?这一功还不够大?再说了,唐奕何止一功?他的功多了。”

    很多东西,并不像燕云那么明显,可是,这并不代表唐奕没有做别的,或者说这十年他只做了燕云这一件事。

    事实,除了燕云,西北盐改、宋燕大道,还有通济渠,哪一件不是千秋功业?

    这些大的不说,很多细微之处的小改变,大家只是没发现,可是其意义却是一点都不前面的大功来得轻。如,黑板和粉笔。

    这看似微末的两样东西,却是彻底改变了师教的传统方式。

    此法从观澜传出,几年风靡大宋。教先生从原来的口传讲学,到现在的板与讲教结合,让多少儒生受益?

    再如,拼音。

    大宋的读人相较从前倒是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可是,经过十年的努力,大宋拼音的普及程度却是已经过了半数。

    也是说,百姓虽然不知,不通学,可是却可以实现基本的识字。只这一点,绝对是功在千秋。

    。。。。。

    ————————

    唐奕可不知道吴老头正在帮他卖力推销,其实算知道,他肯定也不领情。

    那个老顽固,你跟他废什么话啊?王曾老相公也是,给他取字“恪之”。。。。。。

    恪:格物、穷理。可是王绎倒好,整个是一腐儒,连他老子的十分之一都没学到。

    此时,船已经起航,一路航向东北,渐渐地远离海岸线。

    一百多艘海船编队航行啊,别说是大宋,唐奕辈子也没有亲眼见过呀。

    浩浩荡荡的一大片,在首舰恨不得都看不见尾舰的样子。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那是多么的震撼、多么的壮观。

    。。。。。。

    船行一日,无风无浪。

    第二天一早,唐奕刚起来,到甲板,不由一怔。

    “嗯?那是什么?”

    只见船舷左侧,隐见一海岛掩映在晨雾之。

    “琉球群岛?好像没这么快吧?”

    王则海前指给他看,“那是此片海域最大的一座荒岛,看到它,正向东北,可到琉球了。”

    “咱们的海船一般都用它来导航。”

    “孤岛?”唐奕拧着眉头,几乎趴在船梆猛看。

    “怎么瞅着这么眼熟呢?”

    想了半天,猛的瞪圆了眼睛,“靠,老子想起来了。。。。。。”

    “停船停船”

    “号令船队停船,我要登岛”

    所有人一惊,这癫王又起什么幺蛾子?

    王则海更是劝道:“那是个无人荒岛,既无水源,也无驻民。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

    “让你停船停船,废什么话?”

    唐奕根本不解释,霸道地非要岛不可。

    “可是。。。。。。”王则海无语哀嚎。“岛边都是浅滩,咱们的大船根本靠不了岸啊”

    “这。。。。。。”唐奕沉吟片刻。“放小船。”

    “登岛”

    得,这是来疯劲儿了。

    大伙儿知道,谁也拦不住他了,无奈之下,只得大船落锚,放出几艘小舟载着唐奕,还有十几个海员,向小岛划去。

    祁雪峰、宋楷、曹佾等一众随行之人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心下好,跟着唐奕一起岛。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踏孤岛,果然如王则海所言,这岛除了一座半高不高的石山,再无它物。

    可唐奕却是满脸潮红,兴奋异常。

    先是好好看了一圈荒岛,然后下了一个更疯的决定:

    “地取材,找块大石给我凿一块碑出来。”

    祁雪峰一翻白眼,你立碑瘾啊?又立碑?

    还是宋楷了解唐奕,凑了去,“你到底要干啥?”

    唐奕恶趣味地一乐,“没事儿,是想立块祖宗碑”

    。。。。。。

    这块石碑,船队的船员整整凿了三天才算完工。多亏为了万全,船什么手艺人都有,石匠的活也能干。

    总之,这碑着实不小,海州那块碑还大。

    唐奕看后,十分满意,甚是自得。

    曹佾都无语了,“你是不是真疯了?耽误三日船期为这么一块破碑,有这个必要吗?”

    “有”唐奕梗着脖子。“当然有,功在万世呢”

    曹佾气得直翻白眼,“算有用,那你特么能不能刻点好词儿?”

    仰天哀嚎:“你可是状元之材,想出这么一句破词?”

    只见,碑刻着七个无显眼的大字——

    “钓、鱼、岛、是、汉、人、的”。

    下现有落款:

    嘉佑三年戊戌,四月初一,唐奕。

    。。。。。。

    写嗨了,其实从海州去日本是不经过钓鱼岛的。

    :

第734章 做人要有原则() 
第734章 做人要有原则

    感谢“苍生梦寐”的十万飘红,同时成为《调教大宋》的第44位盟主,谢了兄弟

    ————————

    “钓鱼岛是汉人的”,看着这几个大字,大伙脸都绿了。特么在这破岛折腾了三天,为这么一块破碑?

    也宋楷记住了唐奕的那句——

    祖宗碑。

    。。。。。。

    但是,不管怎样,这里唐奕最大,他说什么是什么。说在这儿立碑立碑;说这个无名孤岛叫“钓鱼岛”,那叫钓鱼岛。

    大伙儿庆幸的是,终于可以继续成行了。这破地方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能活活把人憋死,是一刻都不想多留了。

    唐奕见众人的表情不由苦叹,环视全岛,除了那孤零零的石峰,再无它物。

    可是,是这么一个破“石头堆”,像扎在华夏喉头的一根刺,咽不下,也吐不出。

    忍不住喃喃念叨:

    “嫌弃这个,嫌弃那个,总以天朝邦自许,常以地大物博自傲。”

    “什么边边角角、蛮夷荒地,说扔扔,说不要不要。”

    “有钱、富庶,是他妈的败家,岂知。。。。。。”

    “岂知什么?”

    宋楷又贴了来。他明白唐奕为什么要立这个碑,但也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兴师动众,不过是一个无人荒岛嘛。

    唐奕看了他一眼,“一寸山河,一寸血”

    “今人弃之、轻之,岂知后世子孙却要用百倍、千倍的代价再夺回来。”

    别说是这个破荒岛,早前的广南侬族,再之前的吕宋、琉球。再往前数,至汉唐起,除了原之地,外邦番夷凡有内附提请,咱们好像都兴趣不大。算圣允也都是敷衍了事,从没有深入渗透,进一步巩固。

    殊不知,算这么一个破荒岛,千年之后,有心之国依旧可以大作章,牵制汉儿崛起,扼住华之喉。

    。。。。。。

    宋楷不知道唐奕哪儿来的这么大的怨气,但也深以为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