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头场,不但唐奕拿了别头解元,前五也让观澜包了。

    包拯正要说话,吴奎却是抢选一步,怒声大喝:

    “包希仁,妄你中正无私,一生清明怎么还越老越煳涂了?这种榜你也排得出来?”

    吴奎真的气坏了,他倒不是与观澜为难,主要是这榜排得太不像话了。

    就算陛下对观澜多有偏帮,就算你们一帮子人与观澜院有说不清的关系,但也没这么弄的吧?

    “朝廷选材大典,岂容你如此儿戏”

    包拯一叹,“吴相公稍安,且容包拯细说。”

    “有什么可说的?”吴奎还没搭话,贾昌朝却是阴阳怪气的出声儿了。“陛下信任希仁,你才以御史之职出知开封府。希仁就是这么回报陛下的信任的吗?”

    “观澜应举150人,尽数得中不说,还皆在前列,希仁这次未免有些太明目彰胆了吧?公道何在?”

    包拯横了贾昌朝一眼,本来还想解释一下来龙云脉,让他这么一阵抢白,都懒得与他争辨了。

    “他们皆是凭本事考过解试,怎么?贾相公的意思,为了已示公道,让老夫瞎排一通吗?”

    “你”

    包拯冷哼,“贾相公要是觉得老夫不公,大好向陛下上请弹劾。”

    “我”

    贾昌朝这个气啊,好不容易抓住包拯的把柄,可这老货,还是那般硬气。

    “那你倒是说说,这个榜是怎么排出来的?”

    包拯道:“就那么排的。”

    “唉”余靖一叹。“希仁还是欠考虑了就算观澜学生水平至此,希仁难道就不顾忌一下悠悠众口?适当也得给天下仕子一个面子的吧?”

    余靖这话说的还算中肯,他本不想掺合到与那个疯子沾边儿的事儿上,可是朝廷轮才大典,那是国之根本,确实太大。

    他的话也是好心,就算观澜都是有本事的,在差不多的情况下,你也把别的仕子的名次适当提一提,最起码别吃相太难看了。

    连宋庠、庞籍这些有亲子应考,且在观澜就读的都觉得余靖这话没错儿。

    不说让你少取,起码把太学和各地的考生名次提上来几个,也省了不少麻烦不是?

    可是,包拯却是摇头。

    “这个面子,还真给不了”

    向高位上的赵祯拱手长揖,“启禀陛下,开封府主薄韩曲正在殿外侯见。在他手中,是此次开封取解两百三十一人的考卷。”

    “请陛下准其入殿。”

    赵祯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知道观澜这科会很耀眼,但他也没想到,会是这般耀眼。

    “宣”

    李秉臣闻旨,立时高声唱和:“宣开封府主薄韩曲,觐见”

    不多时,韩曲进到殿来,与赵祯行过君臣之礼。包拯就把韩曲手上的两百多份考卷接了过来,分发到在场的每一人手中。

    “是非曲直,诸位同僚自行判断吧”

    吴奎哭笑不得地接过考卷,心道,这有什么可看的,都是新嫩仕子,在他们这些施政几十年、作学问几十年的老儒眼中,能答出什么花来?

    他也是当过阅卷官的人,就算有出彩的,也只是略有看点,高下之分也只在审卷人的喜好之间罢了。

    包拯就想用这种办法说服大伙儿?

    不太可能。

    而赵祯也接过李秉承递过来的一分考卷,卷头已经拆开了,一眼就能看到是谁的卷子。

    梁山伯十四岁?

    原来是解元郎的试卷,赵祯一下来了兴致。

    要知道,大宋朝最爱神童,十四岁的解元,当真是前所未有了。

    晏殊当年也是十四岁得中,号称大宋第一神童。但是,晏殊也只同进士的三甲出身,更没拿到过解元这样的殊荣。

    翻开一看,字迹工整、秀立,端是一笔好字。

    再看,经义扎实、诗赋言之有物、平仄相谊、韵声分毫。最难得的是,端是一手好文采,应试的诗也能写得优美。看来,包拯这个解元给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可是,往后一翻策论

    哗啦一下,赵祯就把卷子合上了,登时汗都下来了。

    不着痕迹地把考卷折了几折,然后,往袖兜里一掖,收起来了。

    “咳咳”清了清嗓子。“众卿,看得如何?可有良材?”

    “众卿家”

    好吧,赵祯还生怕让人看见他把考卷收了起来,哪成想,叫了两声,下面都没人搭理他。

    吴奎,抹着额头,汗都下来了。拿着考卷的手都有点抖,这真是新科考生写的?

    他手里的,正好是前几名的考卷。

    第一个,苏轼,苏子瞻,一十九岁经义诗赋不用说了,他老吴是作不出这么大气的诗的。

    单是策论,就吓了他一跳

    《六国论》

    特么一个孩芽子,就敢妄言六国?好吧,人家还写的真有料。

    再翻第二个,曾巩、曾子固。策论写的是《西北盐法之远虑言》。

    第三个,苏辙、苏子由又是《六国论》

    第四个,章衡《东南海事进策》

    第五个,曾布《言邓州兴民之后论》。

    吕惠卿《观澜教改案》

    吴奎暗道,这帮孩子是要飞

    手里十来份考卷,皆是出自观澜院的学生之手。每一个人的策论,从例证到实情,再到论点、论证,个个言之有物,而且涵盖了政、经、军、边,几乎是朝廷施政的每一个角落。

    不客气地说,就算是当朝实权官员上请皇帝的奏本,也没人家这考卷写的漂亮,写的有东西。

    除非是设身处地地真正研究过,考察过,思考过,不然绝对写不出来这样的东西。

    与观澜学生的考卷一比,别的考生写的那些东西就是无病呻吟,根本就没法比

    (……)

    :

第579章 到底是谁() 
第579章 到底是谁

    宋庠心里这个美呀,以前他那个“坑爹”儿子放在观澜院里,回回垫底儿,他还不觉得。

    可是,这一参加解试,放到整个开封府的考生里面一比。。。。。

    那优越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此时,宋状元手里拿的正是自己儿子的考卷,嘴都咧到了耳朵根子,凑到吴奎面前。

    “来,看看这张”

    吴奎还在震惊之中,万没想到,观澜的学生这般厉害。

    接过考卷一看,宋楷?白了宋公序一眼,原来是上我这儿来显摆的。

    翻开一看,经义不扎实,诗赋平平,感觉这水平包拯给他定了个147名,完全就是看宋公序的面子。

    可是,再看策论,吴奎服气了。

    《论三司财税统筹方》。。。。。。

    好吧,又是一篇大策、大论

    现在,他又不觉得包拯是徇私了,因为这篇文章确实出彩,可进前五十。宋楷能排147,完全是文章拉高了名次。

    宋庠看吴奎表情变幻,更是得意,有什么比自家儿子长脸更让当老子开怀的?

    “犬子拙劣,这狗屁文章,当是入不了长文的法眼的。”

    吴奎更是吃味,瞅把你得瑟的,显摆什么啊?不就。。。。。。

    好吧,吴长文家里也有两个不省心的混蛋小子。

    宋公序家的二世祖都开窍了,怎么自己家的那两个还是那么不争气呢?

    老吴头儿琢磨着,是不是也把他们送到观澜去管两年。。。。。。

    他与范仲淹是没什么大过节的,范希文当不会拒绝。

    “吴相公,再看看这个。”

    这时,包拯又递过来一份考卷。

    这回吴奎直接翻到那面的策论,前面却是看都不看了。

    《言朝议思弊》。

    嚯,比前边人题目起的更大。之前的都是实政方面的建议、论述,这位更牛,直接说朝政之弊了。

    。。。。。。

    “嬴秦震矜厥勋,勒泰山,镵邹峄,剟之罘,刊会稽。。。。”

    好吧,太学文体,不用看名字也知道不是观澜学生的手笔。

    再往下看,吴奎看不下去了。。。。。。

    也不是说不好,主要前面一众观澜儒生们的文章太好了,相比之下,吴奎是捏着鼻子看完的。

    “什么狗屁东西”

    吴奎最后还是没忍住。

    通篇就没一句有用的,先是把官家数落一通,再把朝臣数落一通,和着从皇帝到百官都是废物,就没一个比他强的。

    按说,这种骂人文章放在以前,考官和皇帝还真吃这一套,是越骂越有好名声。

    可是,这回不行了。。。。。。

    有观澜的在那比着,人家是有真东西,你这除了骂就没一句正经话了。吴奎哪能喜欢?

    “空有其表,虚浮无物”

    一看卷首,太学生,刘几,刘之道。

    到了现在,吴奎也没话说了,其他儒生和观澜确实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不禁好奇,范希文到底是怎么教出来这帮学生的呢?连宋公序家的二世祖都能教好,看来,老范育人之道还有颇有本事的。

    。。。。。。

    吴奎服气了,余靖、孙沔又哪有不服之理?倒也光棍,闷着头扮鹌鹑,好像刚刚在殿上吵闹取仕不公的,就不是他们一般。

    而老贾。。。。。。可就尴尬了。

    包拯冷眼看着贾昌朝,“开封取仕,中者两百三十一人之考卷尽在于此。贾相公要是觉得哪里不公,直说”

    “这。。。。。。”老贾憋得满脸通红。心中暗骂,特么也是不争气,哪怕差不多,他也有话说啊

    可是,实在差的太远,他连没理辨三分的底气都没有了。

    庞籍这时也把手中一份考卷甩到贾子明手里,“这是犬子之考卷,贾相公可要好好验一验,别最后再闹出个考场舞弊、阅卷存私的罪名来”

    “呃。。。。。。”贾昌朝汗都下来了。特么又不是我牵头闹事儿,吴长文他们也闹了好吗?你怎么不找他们?

    呵呵,谁让你身份特殊

    拿着考卷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算了。。。。。。”

    赵祯终于开口了。

    看贾子明也是够可怜的,这些年,这种尴尬和排挤也是没少受。

    “贾相也不‘容易’。。。。。。”

    “既然众卿都不疑希仁取解之判,那就将开封解试的考卷张于贡院门前,以平考生疑虑。”

    “遵旨。。。。。。”包拯拱揖领命。

    “众卿可还有上奏?”

    “并无上奏。”

    “那宽夫、彦国和公序留下。都下去吧。。。。。。”

    包拯好好瞅了瞅赵祯,特别是袖兜。。。。。。你还有一份考卷没给我呢

    这个动作自是落在赵祯眼里。。。。。。

    “包卿家也留下吧。”

    “是”

    。。。。。。

    待殿上只余文彦博、富弼、宋庠和包拯。

    赵祯才对四人问道:“你们谁知道这个梁山伯是谁?”

    呃。。。。。。

    四人面面相阙,他们几个都在观澜有客讲之职,倒还真没听说观澜里有个学生叫梁山伯。

    文彦博以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考生拿了解元,赵祯颇有好奇。缓声答道:“许是今年才入观澜籍的仕子,我等都没注意吧。。。。。。”

    赵祯摇头,从衣袖里取出那张考卷,让李秉臣递到文彦博手中。

    文彦博展开一看,吓的手上一哆嗦,立时瞪着眼睛看向包拯。

    “这份考卷都谁看过?”

    包拯心中一颤,如实答道:“除了我,只主薄韩曲,阅卷官董平,复考官范纯仁看过。”

    文彦博又急道:“刚刚贾子明可看过?”

    “没有”包拯笃定道。“我也觉得这篇策论有些敏感,上殿之后,却是直接给了陛下。”

    文彦博长出一口气,转脸上请赵祯。

    “还请陛下将旨,将韩曲、董平、范纯仁三人,即刻幽禁,万不能走漏了风声”

    赵祯微微点头,给李秉臣使了个眼色,李大官立时会意,真的就出殿去“办事”了。

    富弼和宋庠心惊不已,到底写的什么,让文扒皮和官家这般凝重?

    富弼从文彦博手里拿过试卷,与宋庠凑到一处,只看一眼,也是吓得不轻。

    立刻明白,赵祯为何认为这不是一个新到观澜的考生写的了。

    《论大辽皇位内争与我朝收复失地之良机》

    “。。。。。。”

    富弼抬头看向宋庠,“这应该是个与唐大郎走得极近的人才能写出来的文章”

    宋庠吓的一激灵,“莫要看我。。。卷主姓梁,又不是姓宋”

    抖了抖手里自己儿子的考卷,“我家那小子还是有分寸的,这种事,怎么敢明着写出来?”

    “那会是谁呢?”富弼喃喃自语。

    “十三岁。。。。。。还不满十四”

    。。。。。。

    :

第580章 气到炸() 
第580章 气到炸

    包拯其实早就有疑惑,不然,他也不会直接把这份考卷交到赵祯手里。   w w w 。  。 c o m

    说实话,他虽然没有参与到谋划大辽的整个事件中去,但是,别忘了,赵祯之前曾经“求”过他一次,让他别掺合唐子浩与大辽之前的龌龊。

    再加上,今天赵祯、文富等人看到这篇文章的反应,包拯哪里还猜不出,原来朝廷真的在谋划燕云。

    “陛下放心,老臣一定守口如瓶。”

    “若有必要,还请陛下将老臣一并幽禁,以防消息外露。”

    赵祯苦笑,半开玩笑道:“这个时候,包卿家可不能再死脑筋了,朕是信得过包卿的。”

    转头看向文彦博,“现在的首务是,把这个解元弄清楚,万不可再外传一字”

    文彦博道:“臣这就亲去一趟观澜”

    说着,告退而走。

    “回来。”赵祯把文彦博叫了回来。

    沉吟半晌,“算了,大郎自有分寸,让他自己解决吧”

    “可。。。。。。”文彦博还想争辩,却闻赵祯道。“朕乏了,众卿退下吧。。。。。。”

    ————————

    观澜院。

    本是全院皆中的大喜之期,可唐家小楼此时却是气氛压抑、阴郁难明。

    唐奕拿了个别头解元,这是挺高兴个事儿,离状元又近了一步。

    可是,特么正牌解元却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梁山伯

    看着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