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尹文若则道:“刚一进京,皆是大郎使辽佳话。具体如何,尧夫已经与我细说过了。”

    说到此处,尹文若大叹:“不简单啊,五十余载的岁币就让大郎这么给化于无形了”

    唐奕嘿嘿大乐,“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尹文若道:“此为奇功一件,怎会不值一提?官家封赏恐怕是少不了的了吧?”

    还没等唐奕说话,范纯礼已经搭上话了,“赏?怎么赏?这件功,也就两样赏赐能拿得出手,可是又都拿不出手。”

    “哦?哪两件?”

    “一是给官,另一个嘛。。。。。。当然是收做女婿。”

    “去”唐奕瞪了眼范纯礼。“一边玩去”

    有这样的兄弟,简直就是交友不慎。

    尹文若则是点头,没说话。

    这两样,还真不好给。。。。。。

    给官的话,唐奕身上脏水不少,朝里朝外那些个腐儒、道学是一定不会消停的。

    收驸马。。。。。。也不行。

    唐奕没官身,现在收了可以,可是以后再想让唐奕当官,就更难了。

    “大郎安心等着吧,官家是不会亏待大郎的”

    唐奕直咧嘴,“我有什么不安心的?现在这样最好不过,又不耽误我办事儿。”

    “拖着吧,能拖一天是一天。”

    好吧,他主要是当驸马这个事儿有些为难。当初脑袋一热,把牛逼和君欣卓,还有萧巧哥她…妈都吹出去了,现在却是不知道怎么圆场了。

    。。。。。。

    众人家常里短聊了半天,正是起兴之时,外面又来人了。却是杨怀玉。

    “帮我个忙。”

    “不帮”唐奕眼睛一立。“当初管你要两个人出使都不给,现在知道找我了?”

    “爱找谁找谁去”

    人多,杨怀玉不好和他使赖,只得板着脸道:“正事,没和你闹着玩”

    尹文若和范纯仁与杨怀玉不熟,但也知道这是一颗新晋冒出来的将星,与唐奕关系非凡。打圆场道:“大郎还是别没个正经,且听杨将军说说是什么事,别耽误了。”

    杨怀玉感激地朝二人一拱手,又压底了调子,“真是正事。”

    唐奕不情不愿地瞪了他一眼,“那就说说吧。”

    杨怀玉一喜,“帮我要个人。”

    “要人?”

    “要什么人?”

    “马军都指挥司治下,疾风营的营头。”

    唐奕一皱眉,“军中的事儿你还用得着找我?家里知会一声,御前的兵也要得来吧?”

    “这个不行,非得大郎出面。”

    “为啥?”

    “因为是石家那一系的属官。”

    日

    唐奕想骂娘,你特么说不上话,我特么也不想张这个嘴啊

    石家与唐奕的关系现在十分的微妙,一来,之前有过过节;二来,唐奕闹不明白现在石家什么风向,是不是还与那家人关系不一般。

    而石家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对唐奕是理让三分。当初因为阎王战马的事,也是唐奕一句话,石进勇就退了一步。

    “能不能换个人,非要石家的人干蛋?”

    “不行”杨怀玉一口回绝。“黑骑营必须这个人来带。”

    “你大爷”唐奕直接开骂。“你搞不定,就让我去得罪人?”

    杨怀玉装傻,嘿嘿憨笑,“你面子不是大吗。。。。。。”

    唐奕气得一翻白眼。

    之前说过,大宋将门派系根底蒂固,谁提拔的兵,就是谁家的将。杨怀玉要的人是石家提拔起来的,自然就属石家一系。

    现在,杨怀玉想把人家的人拉到自己的营里,人一旦过来了,升迁任用就和石家没关系了,全听杨怀玉做主。

    这和挖墙角没区别,等于是明抢。

    “要不,咱们换一个吧?”唐奕服了这位杨二哥,几近哀求。

    “不行”杨怀玉不吃这一套。“非他不可,可着大宋没有比他更合适的。”

    日唐奕败下阵来。

    “回去等着吧,我想想办法。”

    杨怀玉大乐,“那就定了啊,我等你好消息。”

    说完,一溜烟儿跑了。

    唐奕看着杨怀玉的背影,沉思了起来。

    范纯仁见他眉头不展,劝道:“只一营校,石家还不至于不给这个面子。大郎何必为难。”

    唐奕无声摇头,“我是不想和那一家沾边儿,麻烦”

    “为何?观澜商合独差石、柳两家,官家不会疑你,你又何必自警?”

    唐奕道:“官家倒没什么,我是怕别的。”

    。。。。。。

    :

第530章 包圆儿的节奏() 
第530章 包圆儿的节奏

    “怕别的?”

    众人茫然对视,一时猜不出唐疯子还有什么可怕的。

    唐奕抬眼看向众人,“你们没觉得,贾子明和那一家子人最近有点活分吗?”

    “。。。。。。”

    大伙儿一想,倒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贾子明在朝上已经参了唐奕两次了,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没什么过激言行,但确是比以往要活分得多了,已不是这两年的那个隐形人了。

    而汝南王府这次,也是因先前当街喝问唐奕,才有了城门这一出。

    把这些事串联起来,倒真有一丝抬头的意思。

    “大郎是怕那一家子又动什么心思?”

    唐奕轻笑,“心思还不至于,但不死心是肯定的。”

    “哦?”范纯仁轻疑。“何以见得?”

    唐奕道:“赵允让自缢保节就是证明”

    “若是死心,那老王八蛋还至于去死吗?”

    “。。。。。。”

    尹文若眉头紧皱,“既然早就知道,那为何不斩草除根?还把贾子明特意留在京中?”

    这几年,尹家大哥在雄州出知的是军务官员,性子里倒是多了几分硬朗。

    唐奕肃穆摇头,“毕竟是皇亲,如何处置,陛下的想法很重要。”

    “那至少不能留着贾老儿这个祸害吧?”

    “不行”唐奕语气更是坚定。“贾子明得留着”

    。。。。。。

    “可这和石家有什么关系?”宋楷插话,还是转不过这个弯。“不管他们家与汝南王府有没有关系,你正常行事,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呗。”

    唐奕低头不语。

    范纯仁看着唐奕的表情,猜测道:“你是不想欠下石家的人情吧?”

    唐奕一怔,沉吟良久,随后缓缓点头。

    “算是吧。。。。。。”

    范纯仁无语苦笑。

    唐大郎什么都好,但也不是没有弱点。他太重义,欠不得别人什么。

    当年,他欠了马家的活命之恩,把自己唯一的资产“唐记食铺”给了马家一半。

    空口白牙忽悠了张家出钱帮他铺开生意,却还了张家一场绝世富贵。

    否则,今时今日,邓州城里的一个小富户,哪有资格和大宋最顶豪门同主观澜商合。

    更别说,他范家、曹家、潘家、杨家、王家,这几大家族了。

    “现在石家与我互有忌惮、相敬如宾是最好的局面。”唐奕继续道。“一但欠了他家的人情,有了瓜葛,将来真有事求到我,你说帮是不帮?”

    “那就不管呗”宋楷嚷嚷道。“让杨二哥自己想法去,你不出面不就得了?”

    唐奕苦叹:“唉,算了。。。。。。”

    “欠就欠吧,杨二哥那边的黑骑营确实需要一个能兵善勇的悍将”

    范纯仁点头,“那就赶紧办了。办完之后,你也该收收心,好生备考了。”

    “离大比可还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了,再不用功,看你这状元的宏愿可怎么还?”

    唐奕横了他一眼,“看来,二哥也学坏了,也拿状元这个茬子来戏耍于我。”

    范纯仁哈哈大笑,“谁让你牛皮吹上了天,我在扬州之时就知道唐疯子要考状元。”

    “日”唐奕暗骂,脸子一板,“都走都走,某要看了”

    众人大笑,真就起身往出走。却是到了饭时,去填五脏庙了。

    ————————

    帮杨怀玉要个人,虽然唐奕要欠个人情,但是实际操作却是不难。

    让张晋文带上一些礼到石家,张晋文现在可不是刚进京时那个没见识的小商户了。

    如今一提张晋文的名字,开封上下谁人不知,那是唐子浩生意上的头面人物,与国舅曹景休、潘家家主潘丰,都是称兄道弟的存大。大宋的贵族圈子,多多少少要给他一点面子。

    石家一见这位财神亲来,自是热情相迎。

    张晋文也不拖拉,把唐奕的意思一转达,石进勇自然没有什么话说。唐子浩能让他来,就是给足了面子,哪有不允之理?

    石家点了头,至于兵部那边的调令什么的,就更不是问题了,遂了杨怀玉的愿。

    唐奕也就真的闲了下来,一心读备战明年的大比。

    这期间,来观澜院求学的仕子也多了起来。

    之前说过,大宋的科举实行的是解、会、殿三试,一共要考三场。

    解试即是乡试,由各个州府组织应考,选拔各州精英学子送京参加会试。而会试得过才是殿试,也就是御驾亲考。只有殿试高中头名,才是真正的状元郎。

    按说,解试未开,外地举子进京无用,就算再有才华,也得回州府过了解试才行。

    可是,大宋早就有了“高考移民”这个概念。

    因各州解试皆有配额,多则数十、少则只取三、五之数,唯开封一地取解最松。

    说来也是正常的事情,不管哪朝哪代,京师重地的分数线肯定比地方要低一些,相对也好中一些。

    所以,有条件的富家学子,或者是官宦子弟,都会选择把户籍迁入京城,在此取解。

    一来容易中,二来高手云集,大家互有切磋,也是一种提高。

    每奉大比的头一两年,都是学子进京的高潮,京中各家院更是人满为患。

    有自许才学过人的,当然挤破头的想进观澜院。

    对此,观澜还是往年的作派,可不是一概照收,而是取其中学皆上者录之。

    毕竟观澜名声越大,压力也就越大。上两界都考的那么好,这次要是中举比例下来了,少不得被人嚼舌头。

    。。。。。。

    从四月到七月之间这三个月,来观澜求学的人多,能留下来的却很少,也就那么十多个。

    这其中多是唐奕不认识的,但也有名气不小的,比如——安南五吕。

    安南五吕当然只是雅称,是指泉州安南治下的五个同族仕子,个个才学过人,不输同年。

    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吕惠卿、吕吉甫。

    唐奕听人说那个白白净净的就是吕惠卿,着实愣了半天。

    倒不是这小子名气有多大震住了唐奕,开玩笑,观澜里多大的“腕儿”没有?还差他一个吕吉甫?

    关键是,他一来,然后。。。。

    唐奕掰着手指着一算,“好像下一科能中的。。。。。。牛逼一点的。。。。。。都让观澜给划拉来了。”

    这特么是要包圆儿的节奏啊

    。。。。。。

    :

第531章 千年科举第一榜() 
第531章 千年科举第一榜

    做为一个穿越者,做为一个对北宋历史极为了解的穿越者,虽然现在的大宋已经被唐奕搅和得“面目全非”,很难再回到原来的轨迹,唐奕的那些所谓先知先觉,也很难再派上用场。

    可以说,大宋将走向何方,唐奕已经很难再预测了。

    但是,有一点却是他改变不了的,那就是,那些曾经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宋风流人物们,依旧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

    嘉佑二年龙虎榜,也就是唐奕即将要参加的这场大比,被誉为“千年科举最闪耀的一科”。

    看看这一科都考出来些什么人吧:

    唐宋八大家里面蹦出来三个——苏轼、苏辙、曾巩。

    张载、程頣程颢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捞着,理学两大重要人物也出于这一榜。

    章惇、吕惠卿、曾布——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三大人物。

    而王韶更是一个为大宋扩土千里,打得西夏一点脾气都没有的一代儒将。

    。。。。。。

    唐奕为什么之前一直抗拒科举,这次却半推半就地想考了呢?

    说白了,与这么多牛人同场竞技,这本身就是无上的荣耀。

    就如同独孤求败仗剑天涯只求一败,遇到称得上对手的剑客会让他莫名地兴奋一般。

    要么就不考。要考,就特么要与最强的对手一决高下

    。。。。。。

    而现在,唯一算是“外人”的吕惠卿也进了观澜,那下一科,唐奕心说,把考场直接定在观澜算了。

    下一科。。。。。。将是观澜院的独角戏。

    千年科举最闪耀的一科,也特么是观澜院无敌大宋的一科啊

    。。。。。。

    而当看到另一个名字的时候,唐奕比看到吕惠卿还不淡定了。

    陈慥?

    他怎么也来了?

    对于这个名字,原本唐奕是应该没什么意外的,因为说起来不算是外人,陈慥是陈希亮的儿子。

    陈希亮是景佑元年从观澜考出去的,与范纯仁、冯京同科高中。同年,朝廷赐雩县县令之职,任满三年政绩斐然,升宿州知府,因到任只有两年任期未满,是那一年观澜考出去的进士之中,唯一没有回京的。

    此番陈希亮的几个儿子也已经成年,到了应考的年纪,所以给恩师范仲淹,还有好友苏洵来了信,把四个儿子,还有两个侄子,都送到了观澜。

    所以,这个陈慥算是走后门儿进的观澜。

    唐奕之所以对他另眼相看,不单因为他与陈希亮也是知交旧友。更是因为,陈希亮高中那年干了件自认为很牛叉的“好事”。。。。。。

    都知道大宋朝流行榜下捉婿,这是千古佳话。

    一朝得中,立地乘龙。

    上到八旬老举子,下到十几岁的少进士,只要你中了,也别管你有没有家室,先抓回去再说。

    当年,陈希亮金榜提名,像他这样儿正当壮年,长得又不赖的进士最是抢手,京中大户哪敢放过?于是,陈希亮很幸福地被人扛回了家。

    而且,这家人来头还不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