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耶律重元狐疑地仔细翻了几页,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还真是金山,这就是把大辽最不值钱的东西,变成最值钱的布匹的点石成金之术,比耶律洪基那一百万强了何止十倍?

    激动地撑起身子,猛一抱拳,“谢了”

    “。。。。。。”唐奕一阵无语。

    这一刻,他甚至有些厌恶自己,眼前的人明明是仇人,可是为了所谓的大局,你还不得不把最好的东西给他。

    可能,这就是权力背后的肮脏吧?

    。。。。。。

    正有些出神,却闻耶律重元再次发声,“有一事不明,还望子浩解惑。”

    “说”

    “你之前派人来,不让我接耶律洪基的册封旨意,是何用意?”

    唐奕脑仁儿直疼,答非所问,“我劝你还是跑吧。”

    “跑?”耶律重元怔住。

    “跑吧,就你这脑子,斗不到耶律洪基。。。。。。”

    耶律重元被说得面热,“还望子浩明示。”

    唐奕道:“不接新皇旨意,你就还是先皇御封的皇太弟;接了,你就是新皇的皇太叔。懂了吗?”

    “不,不懂。。。。。。”

    “傻叉”唐奕恨不得骂出声。

    “很难懂吗?先皇的皇太弟,说明你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即使日后起兵,在你这边也算师出有名,不算谋逆。”

    “可是,新皇的皇太叔,说明你接受了耶律洪基是合法皇帝,将来起兵,说出大天也是谋反。”

    “一个名正言顺,一个忤逆大罪,能特么一样吗?”

    耶律重元瞪大了眼睛,这回可算听懂了。特么南朝人的花花肠子就是多,他这个粗人还真没往这方面想。

    本着稳住耶律洪基的目的,他还一直觉得,那道旨意应该接的。

    。。。。。。

    再次抱拳,这回却是真心的一礼。

    “子浩之恩重元铭记来日若达成所愿,必以厚报”

    唐奕翻了个身,在耶律重元看不见的角度,冷冷一笑。。。。。。

    还?你还真不一定还得起

    。。。。。。

    :

第520章 消息抵京() 
第520章 消息抵京

    唐奕人还没回京,可他在大辽与耶律洪基洽谈的结果就已经先一步派人传回了开封。

    传信的仆役深深知道这个消息对大宋意味着什么,日夜兼程,只五日就回到了京师。

    可是,正值子夜,城门四闭,无法第一时间禀告朝廷。无奈之下,只得从汴水南下,直接回了观澜。

    范仲淹半夜被叫醒,听说是北边回来的消息,就知道唐奕那里有信儿了。

    兴奋地爬起来,与信使一见,果然是喜讯。

    “成了”

    “成了。。。。。。”

    老人家激动得团团直转,这块压在大宋胸口五十年之久的大石头,真的让大郎给撬开了。

    “快。。。。。。”范仲淹心绪激动地支使仆役。“快去到曹国舅别院把他叫醒,让他连夜进城,把这个天大喜讯报于陛下。”

    实在不巧,赵祯本来在观澜住得好好的,可是呆的时间太长了,昨天才回鸾开封。要是还在观澜,范仲淹都要亲自去掀赵祯的被窝了。

    。。。。。。

    其实,范仲淹也是高兴得有些失态,纵使把曹佾叫起来,与那信使一样,他也进不了城。

    直到早晨开了城门,曹佾才得入城。等他跑到皇宫的时候,早朝都快下了。

    曹佾也不管什么早不早朝了,直接请见。

    赵祯还不知道小舅子这么心急火燎地跑来是什么事儿,还以为前几日杜衍生了一场大病,至今未愈,他前脚离开,后脚就出了意外,曹佾这是来报丧的呢。

    只是,曹佾人还在紫宸殿外,声音却已经先到了。

    “陛下有喜。。。。。。有大喜降临啊”

    朝臣们直皱眉,国舅爷今天是怎么了,怎能这般失态?

    赵祯更是一阵面热,陛下有喜?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

    “景休莫急,何喜之有?”

    “成了成了”曹佾急步上到殿中,依旧语无伦次。。。。。。

    “什么成了?”

    “唐奕的事儿办成了”

    赵祯腾的一下就弹了起来,“当真?”

    而文彦博、富弼这两个殿上唯一知道唐奕真正计划的宰相,也是激动得忍不住上前两步,“国舅是说,子浩谈成了?”

    “当真”

    “谈成了”

    呼~~

    无论赵祯,还是文、富二人,皆是长出一口气。。。。。。

    “成了”

    。。。。。。

    满朝文武无不一头的雾水,唐子浩谈成了?也就是说,岁币不用加了?

    你们就算再向着那小子,也不用激动成这样儿吧?

    成何体统?

    贾昌朝一皱眉,谈成了?没增?这和他之前的预测相去甚远啊。

    包拯更是心情一松,谈成了,说明自己之前选择的无条件相信是对的,唐奕没有通敌。

    可是,曹佾下面的话,却让文武百官、贾昌朝、包拯都不淡定了。。。。。。

    只见曹佾难掩激动之色,“一切皆按原定计划,增币百万,辽帝不无应允”

    噗

    殿上一下就炸了。

    什么情况?增币?这还特么叫什么谈成了?

    也就是说,唐子浩别说是断了辽人的美梦了,甚至连一分钱都没讲下来,全按辽人国给吃了下去?

    也就是说,特么派个榆木疙瘩去谈判,也不能比这个结果再坏了,还把宰相和陛下乐成这个样子?

    “陛下”

    包拯再难忍住,大步出班,“微臣需要一个解释。”

    说实话,包拯有点怒了,他的无条件的信任就换来这么一个结果?他的不闻不问就换来一场骗局?

    增币百万。。。。。。大宋的骨头已经贱到这个地步了?辽人说加钱就给加钱?还要不要脸?

    “解释?”曹佾忘情复述,根本没看出包拯的不善。“成了增币百万啊成了啊”

    “。。。。。。”

    “。。。。。。”

    曹景休这是疯了?

    “陛下”

    贾昌朝先是失落,又是狂喜。原来是增币百万一分没少的结果,这个千载难逢之机,怎能不好好把握?

    “臣也需要陛下明示”

    “臣等附议,还望陛下明示”

    “臣等附议。。。。。。”

    “臣附议。。。。。。”

    一下子,满朝文武都炸锅了。

    增币百万,这是奇耻大辱,怎么还把皇帝高兴成这个样子?就因为去的人是唐子浩?

    大宋的官可不是吃素了,大伙儿已经做好了开炮的准备。

    咳咳。。。。。。

    赵祯尴尬地清了清嗓子,知道文武百官可能是误会了。

    不过,他却不急,事已办成,不用再隐瞒分毫了,唐奕也能把背了这么长时间的大锅卸下来了。

    “文爱卿,你与众卿家细细说说这其中的玄妙吧。”

    “臣遵旨”

    傲然地直了直腰杆儿,刨去与唐奕私下的关系不说,这事儿是在他这个宰相任上办成的,与他文彦博脸上也有光。

    “首先有一点要与众位同僚说明,五年前,唐子浩第一次使辽,确实许给了耶律洪基百万的岁赠。”

    “什么?”

    包拯都不等他把话说完,第一个就怒了。

    他被骗了

    而贾昌朝阴阴地一笑,“希仁现在知道,昌朝并没冤枉唐子浩了吧?”

    文彦博横了贾昌朝一眼,心说,老毛病还是改不了。

    太贪,总喜欢早早就跳出,想挣最多的好处。可惜,往往又都事得其反。

    换了个和煦笑脸看向包拯,“希仁莫急,听彦博把话说完。”

    “唐子浩确实许了辽人岁赠,但却非坊间所传的那般卖国叛逆之行,而是高瞻远瞩的一招绝杀之棋”

    “哦?”包拯轻疑。“什么棋?”

    “所谋何局?”

    文彦博郑重道:“饵棋”

    “谋的是大宋的尊严”

    “。。。。。。”

    大伙不明觉厉,只得竖起耳朵细听文彦博的下文。

    “如果一切皆按原计划而定,唐子浩应该是用岁币换了大辽的一块地。”

    “一块地?”包拯心中一颤,声音都有些颤抖。“不,不会是一十六州吧。。。。。。”

    文彦博摇头苦笑,“燕云哪有那般好到手?”

    “是来州,距离辽都大定只几百里距离的来州”

    “还有辽河口。”曹佾插话。“大郎传信,不但来州顺利到手,连辽河口也一并拿下”

    “”

    “还有辽河口?”文、富和赵祯无不意外。“这么说,还多了一块地?”

    。。。。。。

    朝官们有点脑袋不够用,来,来州?大宋有多少年没占过辽人的便宜了,更别说占地。

    开国之初,太祖、太宗两位官家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从燕云抢回来十县之地,那也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来州?辽河口?归大宋了?

    文彦博见大伙呆愣愣的样子,以为大家都还没明白。

    “大家还不明白吗?唐子浩把宋辽岁币变成了租金,占了大辽的两块地啊

    “明,明白。。。。。。”

    这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只不过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大伙儿有点接受不了。

    宋辽岁币。。。。。。

    没了

    :

第521章 文扒皮的馊主意() 
第521章 文扒皮的馊主意

    13个盟主了,谢谢“1251254125”谢谢所有打赏的兄弟

    ——————————

    所有人都是既有点懵,又是难掩激动地浑身颤抖。

    唐疯子的套路还是野啊,谁想得到,他竟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宋辽岁币的问题一下就给解决了。

    也有人恍然大悟,唐疯子这次确是为了这件事背负了诸多骂名。

    唯一一个心直往下沉的就是——贾昌朝。

    这老货在心里把曹佾、文彦博、富弼他们骂了个遍,跟唐疯子没学点好的,学会说话大喘气了,让他是几起几落,差点神经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重镑消息把大宋君臣激动得够呛。

    而在列班朝官非常靠前的位置,一个身影却是怔怔出神。。。。。。

    按说,这里是殿中除了赵祯外,最显眼的位置之一,但是两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无视这个位置的存在。

    因为,那里站着一个异类——狄青。

    那个因战功爬到文人头顶上的武人;那个自从上了位,就被孤立得犹胜贾昌朝的西府宰执;那个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当世第一战将。。。。。。

    “来州。。。。。。辽河口?”狄青喃喃出声。虽无人注意到他的反常,但他自己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

    相比于文官把注意力集中在岁币上,作为当世第一战将,狄青关心的,却是即将到手的来州和辽河口这两座城的战略意义。

    来州自不多说,单单是距离辽都只有三四百里这一点,就足够重要了。

    因为不知道唐奕与辽人签订的国契之中限制了驻军人数,狄青兴奋地认为,这简直就是辽人脑袋出问题了才答应下来的。

    从来州到大定可是一路坦途,无险无滩,这可太吓人了。

    想想大宋,从边境到开封尽管千里之遥,但也是无险可守,就已经让大宋付出巨大的代价。

    狄青现在有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感觉。

    而辽河口。。。。。。

    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实际上它的地位一点不亚于来州。

    辽河口放到后世,就在辽宁锦州与辽东半岛正中间的辽东湾里,那里是辽河的入海口。

    看似荒凉,可是,辽境之中的航运大河并不多,辽河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条。

    大宋要是在这里占住脚,那么,不但能威慑辽阳与大定的陆路交通,还能北望辽阳,东震大辽辰州、苏州辽国的苏州是今大连。

    最重要的是,扼住了辽河水路入海之径,如此一来,大宋就等于把辽人关在了陆地上,整个渤海湾都成了大宋的海疆,宋船可以随意进出,辽人却不敢离岸半步。

    唐奕挑这两个地方,就好似排兵布阵的阵眼所在,和平时期可为商埠,一但有战,那上下两地封锁海疆,南北呼应,可震慑整个大辽。

    即可单独屯兵以进,又可两相呼应阻断交通,对辽都形成多向进攻态势。

    毫不夸张地说,唐奕这是一招绝户棋,一下把宋辽之间的战略优劣调了个个儿。一但大宋心存歹意,别说是燕云,吞并整个大辽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狄青深吸一口气,“臣。。。。。。请奏”

    闹哄哄的朝堂为之一肃,大伙儿无不好奇地看向狄青。

    这位哑巴相公怎么突然出声了?

    赵祯也有点意外,“狄卿,何事要奏?”

    “臣。。。。。。请辞枢密使之职,望陛下放臣出知雄州领兵”

    “。。。。。。”

    好吧,这个消息也够爆炸,也不小。

    两年了,大伙儿都想把这个异类赶出西府,他却一直谨小慎微,不肯给大家这个机会,怎么突然就自请出知了呢?

    “雄州?”赵祯笑了。

    狄青是个明白人,是此时殿上少数几个还算清醒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州和辽河口的重要性,并且一下就猜到了赵祯下一步的用兵重心。

    可是,还没到时候,不能放狄青下去。

    “狄卿,莫要心急,机会尚早,西府还离不开狄卿。”

    “。。。。。。”

    狄青神情一暗,知道是自己心急了,“臣冒失了”

    。。。。。。

    可是,此番对话听到朝臣耳朵里,却不是赵祯和狄青那个味道了。

    有人甚至冷哼出声,

    雄州?狄汉臣想得倒美,现在雄州重兵盘踞,怎么可能放心你一个当过西府一把手的武人去执掌大局?

    。。。。。。

    不过,狄青这个“意外”却是让大宋君臣平静下来,赵祯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帮唐奕平反。

    “此次唐子浩立下不世之功,朝廷自当礼遇。依朕之见,当御驾郊迎,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

    朝臣们不干,有点太过了。

    有人提醒道:“陛下,唐子浩只是白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