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辽因为立储之事,耶律重元与耶律宗真、耶律洪基已经生出了嫌隙。而且唐奕知道,这条裂痕只会越来越大,直至耶律重元叛乱被杀。

    也就是说,在耶律重元被杀之前这段时间,燕云在一个和大辽皇帝不是一条心的人手里。

    唐奕之所以这么急,也就是想抓住这个时间差,想在耶律重元和辽帝之间搞点事情,看能不能捞到一点好处。

    要不是因为这个,他说什么也不会现在就点修路这个技能点。

    本来,在准备玩出大资本,且水路运输足以满足经济发展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开始修路的。

    当然,唐奕不是真不想修,而是玩不起。

    任何一个大国,运输网络都是他的命脉所在,要想富先修路,话糙理不糙。

    只要路通,粮货才能活起来。这样,不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而且对平衡各地所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唐奕已经有了槽运,但槽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开通陆路当然是最好的了。

    可以,陆路这个看似有水泥、有人工就能修起来的简单工程,却是最最费钱的。

    即使是在千年之后,全世界也只有华夏能玩“运输网络******”,动辄上万亿的资金扔到道路建设上,眼睛都不带眨一眨的。

    那么庞大的立体交通网络谁不想有?

    可是,有人敢玩吗?

    没有!因为根本玩不起!

    唐奕很早就勾画过一份美如画的蓝图,曾经也想把观澜挣的每一个铜板都投到修路上去。

    但是,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

    大宋现有的经济规模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庞大的道路支出,要不是等不了,唐奕才不会现在就拿几百万贯的银钱去铺地呢!

    从后山踱回上院,三人不禁好奇。

    因为,不但赵祯行在那边热闹依旧,唐奕发现,连特么上院的儒生们也“燥”的不行,撒着欢儿的往山门方向跑。

    唐奕不仅皱眉道:“什么情况?”

    皇帝观澜得了两个儿子,现在来来往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儒生们这时候不得老老实实地给这些朝官留个好印象,怎么还乱糟糟的?

    沈括恍然道:“我想起来了,今天放榜!”

    “放榜!?”唐奕不由一阵恍惚。

    这段儿时间,一个事儿接着一个事儿的,都把春闱的大事儿给忘了。

    记得是要会试当天,接到的曹觉在广南出事儿的消息。

    这之后,他只操心曹老二了,几乎没怎么关心会试的结果,只是听宋楷提了一嘴,今年会试观澜又是大获全胜,十二人会试全过。

    而殿试之后,紧接着赵祯生儿子这事儿,又把贡试的事儿给压了下去,这都已经放榜了,唐奕还不知道呢。

    眼见曾布正兴冲冲地要往山门跑,唐奕拦下他,“放榜了?都谁中了?”

    曾布兴奋叫道:“全中!!”

    嘎!

    “全中?十二个都中了?”

    唐奕有点儿吃惊,这特么可不是考厨师证儿啊,说中就中?

    这还不算完,曾布又叫道:“郑獬的状元,尹文钦榜眼!”

    “靠!”

    这回潘丰都不淡定了,“又包圆儿了?”

    上一科是范纯仁的状元,冯京的榜眼,观澜书院这是要飞啊!

    是要飞。

    特么太学直讲胡瑗都想来找范仲淹拼命了!

    这两天就两更三更的稳着了。

    十八号,

    十八号咱们玩波儿大的!

    (。)

第334章 洞天福地() 


第335章 家信() 
唐奕恨不得再给苏轼两下,这倒霉孩子,一点千古第一风流人物的样子都没有,跳的很,还没他弟弟稳得住。

    这时王韶出声道:“子浩,可知官家什么时候走啊?”

    唐奕疑道:“你问这干嘛?”

    王韶苦笑,“刚来的时候还挺新鲜,可是这时间一长”

    “你知道的,规矩太多,别扭!”

    唐奕耸肩道:“快了吧,皇城改建半月前就完工了,要不是两个皇子当时还未足月,早就应该回去了。”

    说完,不禁苦笑,“我也盼着陛下早点走,这么多人,都快把我吃穷了。”

    他这么一说,三人不禁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要走了。

    看来,这帮学霸也不愿意天天在皇帝和大臣们的眼皮子底下过日子。

    可惜啊

    唐奕暗叹,官家要是走了,你们的苦日子才算真的来了。

    轻轻一拍苏轼的肩膀,看了眼他手里的两吊钱,意味深长地道:“赶紧花了吧,要不没机会了!”

    扔下这没头没脑的一句,唐奕转身就走,只留给三人一个看不懂的背影

    “他这是什么意思?”

    王韶摇头,“不知道!”

    章惇也道:“神神叨叨的。”

    苏轼低头不语。

    不对啊,以他十四年的人生阅历,还有和唐奕相处几个月之久的认知,唐子浩说话可从来没放过空!

    不由低头看了眼手里的两吊钱,暗暗运气。

    “问你们个事儿呗?”

    章惇眉头一挑,“什么事儿?”

    “那个”苏子瞻还有点不好意思。

    “那个,去山下吃花酒,两吊钱够不够?”

    噗!!!

    两人直接就喷了。

    “你才多大点,毛长齐了吗?就要吃花酒?”

    苏轼舔着脸嘿嘿直笑,“总要有第一次的吗!”

    “”

    王韶彻底无语了。

    章惇似是想到了什么,猛的一怔,“等等!”

    “你只有两吊钱?”

    “对呀。”苏轼来了精神,“够不够?”

    章惇想的就不是够不够问题。

    “也就是说,你身上一个大子儿都没有?”

    “呃”

    苏轼窘道:“你是知道的,我爹平时管的严吗!”

    章惇闻言,直接就窜了起来,“你特么没钱还来跟我们赌棋?”

    “呃,我娘等着我开饭呢,我先走了。”

    苏轼感觉情势不对,掉头就跑。

    章惇和王韶倒没有追他,对视一眼。

    特么让一个娃娃给坑了

    回头再说程颐。

    怎么说呢?

    程二圣人这一个月过的是欲死欲仙。

    晨练和整理内务的时候,程二都要在心里把唐奕骂上几百遍,才能熬得过去。

    可每次面对同窗的不解,还有那种非议的眼神的时候,他总能想起唐奕在后山炭场说的那番话,想起他在课堂上,时不时流露出来的那种一视同仁理念。

    最后,程二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特么的唐子浩比他程颐还像圣人,这孙子太能忽悠了,要不自己怎么会着了他的道儿?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个多月并不浪费,程颐也确实像唐奕期望的那样,在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

    起初,就算有唐奕的吩咐,加上被他忽悠,程颐心底里还是瞧不起这帮军汉的。

    在他看来,这帮只会提刀饮血、喊打喊杀的糙汉子,是简单的,是粗鄙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让他看不起。

    程颐是站在一个旁观者、一个高高在上的局外人的角度,用审视的眼光看待这群汉子的。

    程二觉得自己就是在做作业,出题人是唐子浩,题目是了解军汉。

    但是,这群所谓的厮杀汉好像远比他想像中要复杂得多。

    那个独臂将校因为得了唐子浩的令,简直是无所忌惮,从程二住进这个屋开始就没给过他好脸色,逼急了更是非骂即罚。

    真罚啊!

    进了这个屋,老曹就没把他当儒生,做不好就罚,一点都不客气,什么站军姿、俯卧撑,折磨得程老二欲死欲仙。

    而各种各样近乎苛刻的要求,更是要把程**疯了。

    有时候,程老二都觉得,老曹就是在报复,报复那天在书院门口的羞辱。

    可是,一个偶然的夜晚,程颐辗转难眠之时,却看见那汉子半夜起来帮他掖好踢开的被子;看见他把自己穿潮的靴子拿到火炉边上,蹲在那儿,用他那独臂举着靴子烤了有半个时辰。

    程颐就那么默默地看着老曹,这时候他才觉得,也许,他想错了。

    他开始真正地想去了解这些人,接触这些人了。

    他发现,这些军汉不管是谁,要是误了饭时,根本就不用特意去提,一定会有人把饭菜留好。

    他发现,那个独臂汉子每回换下来的衣物,别的汉子一定抢下来帮他洗了。

    他发现,这帮人特别爱写家信,每天一有空闲,就一堆人聚到仅有的两个识字的汉子身边,一封接一封的写。

    他发现,这帮人真的很顾家,官家给了邓州营每人五十两黄金的赏赐,他们一点都没打算留,全都和家信一起,让观澜的粮船带回家去了。

    他发现,原来这帮汉子并不粗鄙,他们会想着给同伴留饭;知道老曹一条手臂不方便,会帮着他洗衣;他们也并不冷莫,甚至比大多数文人更热。

    他发现,这些人真的是英雄,功绩就刻在他们的胸膛,扛在他们的后背!

    程颐开始试着和他们接触,试着像他们一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骂娘;试着像他们一样,晚上躺在铺上,聊家乡、聊女人、聊那些有的没的

    而混熟了,军汉们也不再把他当外人看待,就让他帮着写“家信”,程颐自是欣然接受。

    但是,当独臂老曹把一个皱巴巴的小本本儿捧到程颐面前时,程颐这才发现,之前他们每天都在写,每天都在寄的,根本就不是家信。

    小本本儿上记录着近五百个名字,五百个把命留在了广南的名字!

    原来,活下来的这十九条汉子,把官家赏下的金子一点不留地凑到一块儿,分成近五百份儿,然后,一份一份地寄了出去。

    这也是家信,是那五百英魂

    最后的家信!

    (。)

第336章 出路() 
程颐在帮邓州营牺牲在广南的将士们一封一封写家书的同时,也在一点一点、一个一个地了解着小册子上的每一个名字,了解着他们的故事,了解着他们在昆仑关下、在宾州城前的壮举。

    渐渐的,那一张张面孔开始鲜活起来,仿佛就映在他的眼前,模糊而又清晰,挥之不去。

    不知道为什么,程颐现在特别恨唐奕。恨他把自己送到这儿来,恨他让自己知道这些。

    他…妈的,唐子浩太坑人了!

    唐奕可不知道程颐心里的那份复杂,此时,他正坐在尹师父的院里,和桃园夫人一起喝茶。

    来找桃园夫人,自然是为了黑子和董惜琴的事情。

    唐奕都不明白黑子在搞什么鬼,从来都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性子,这回却玩起了含蓄。

    那董惜琴也是一副不清不楚的样子。喜欢就嫁,不喜欢就拉到呗,粘粘糊糊、欲拒还迎的,看着就腻歪。

    唐奕替他们两个着急,只能来找桃园夫人了。想看桃园夫人有没有什么法子,让这两人痛快点儿。

    “奕说话直,师娘别见怪!”

    唐奕也就不绕弯子了,“惜琴姑娘到底什么意思?是嫌我黑子大哥出身低贱,配不上她?”

    桃园夫人苦笑摇头,“这大郎倒是错怪惜琴了,她虽身处红尘,但绝不是功利之人。不然,也不会为了桃花庵,辛苦操劳了这么多年。”

    “那是压根就没那个心思?”

    桃园夫人继续摇头,“惜琴长这么大,还没对哪个男人这么上心过。”

    日!唐奕心中暗骂,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熬个什么劲儿啊?

    “倒是老身耽误了惜琴啊!”

    “师娘还是直说吧,您是知道的,这种事儿,我是真不再行。”

    桃园夫人揣测道:“想来,惜琴应该是放不下桃花庵的那些姐妹吧?”

    唐奕恍然大悟,面皮抽筋。

    “就,就因为这点儿事儿?”

    董惜琴要是嫁了人,那桃花庵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可是

    可是你特么也不看看你要嫁的是谁,那是我唐奕的兄弟啊,还特么能饿着她们?

    唐奕脸容扭曲,“这算什么事儿啊!别人不知道,师娘还不知道?我唐奕还差桃花庵那点人口?”

    绕来绕去,原来就这么点儿破事儿,唐奕有点接受不了了

    “这可是两回事儿。”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唐奕回头一看,原来是另一个师娘甄金莲领着幺儿进了院子。

    甄氏进来,先把幺儿送到唐奕手里,“大中午的不睡觉,非要找他唐哥儿,交给你了。”

    唐奕接过幺儿,不忘刚刚甄氏的话头儿,“什么两回事儿?”

    甄氏在桃园夫人身边坐下。

    “知道你有钱,但那是你的钱,与桃花庵的姑娘们何干?”

    “桃花庵的姑娘们都是苦命人,就是不想寄人篱下,看人脸色,才聚到一块相互扶持着过日子。”

    甄氏横了唐奕一眼,“你花钱养着?那和到别人家里看人脸色,让人养着,有什么区别?”

    “我可没给他们脸色看过。”

    “那也不行!”甄氏道。“根儿上还是一个道理!”

    她也是风尘出身,真能体会其中心酸。

    “那还想怎么着?”唐奕肉疼道。“靠惜琴姑娘一个人,嫁人也嫁不了,拖着几十口子继续苦下去?”

    桃园夫人柔声希冀:“现在有两个好苗子,下界花评榜,桃花庵应该会有所建树。到时,惜琴也就能退下来了。”

    “还得四年?”唐奕都替黑子屈得荒。

    甄金莲听了桃园夫人的话,伸手虚拦不让她说下去,又玩味地看向唐奕。

    “四年等不及了吧?大郎不是挺能的吗?就没有你办不了的事儿。”

    “师娘啥意思?”

    “你能耐要是真那么大,就想个法子,给桃花庵找条活路,让那些过气的姐妹能自己养活自己。”

    唐奕一阵无语,心中吐槽:一群老娘们儿要起面子来,也真够拧巴的。

    可那帮女人能干什么啊?除了唱曲、弹琴,就是会些床上的功夫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