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曹满江狐疑道:“不拿你当外人?”

    “对!”

    “平时什么样儿,就什么样儿?”

    “对!”

    “和我们兄弟一般要求?”

    “对!”程颐点头。

    还不忘指着曹满江道:“不能特殊对待,否则我跟你们急啊!”

    “那行!”曹满江一咬牙,大郎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

    “你跟我来吧!”

    带着程颐到了里间睡觉的地方,一指最里头的铺位,“你就睡那儿,一会儿让胡林教你整理内务。被子要叠得和大伙儿一样儿,东西不能摆错了,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吗?程颐就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

    一进屋,这货就撤底傻眼了。

    哦靠,这特么是人住的床铺?那特么是人盖的被子?

    就见两排大通铺,十八个铺位,十八个“豆腐块儿”。那床单捋的溜平溜平,一个褶子都不带有的,看一眼你都不忍心躺上去

    直到曹满江又重复了一遍,程颐才苦着脸道:“有有这个必要吗?”

    “有!”

    门口十几个看热闹的汉子异口同声、欢天喜地、幸灾乐祸地答道

    第二天。

    唐奕正在后山和潘丰等人盯着一眼新窑,程颐就顶着两个黑眼圈儿跑了过来。

    “教谕啊,我能不去了吗?”

    唐奕撇了程颐一眼,“不是你自己要去的吗?”

    “可是”程颐可是不出来了。

    他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这不就是贱的吗?没事儿去和那帮军汉掺合什么?

    只是半天一夜,程大圣人就有点扛不住了。

    单是叠那个豆腐块儿的被子,就差点没把程颐搞疯了,更别说别的乱七八遭的规矩了。

    最要命的是,那帮军汉子晚上打呼,特么还一个比一个响,闹的程颐一宿都没睡着觉

    唐奕拍拍他的肩膀,“年青人,要有恒心。既然是自己要去体验一番,只一天就跑回来了,多丢人啊!”

    程颐不由一声哀嚎,他现在有点后悔跟在唐奕身边了。

    这么长时间,什么真本事也没学来,整天不是钻到灰窑来活泥玩,就是和一帮唯利是图的商人谈什么钱啊钱的,他程颐可是要成圣的!

    见程颐还是一脸的不情愿,唐奕又安慰道:“这是给你小子开小灶了,等过几天你就会知道,能和老曹提前套个近乎,学点东西,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了。”

    程颐愣愣道:“什么意思?”

    唐奕贱贱地笑着,“等着吧,过几天就知道了!”

    这时,一直盯着窑口的沈括走到唐奕身边,“差不多了,可以出窑了。”

    唐奕闻言,不再理程颐,和沈括一道去看窑了。

    得!

    程颐一翻白眼,小教谕又要活泥玩儿了。

    不死心地跟过去抱怨道:“您成天弄这个有什么用?”

    唐奕眼不离窑地回道:“有什么用?程老二啊,你要是还想跟着我,就把那套学问最大的想法扔一边儿去,一会儿我就告诉你有什么用。”

    随着灰色的“土面儿”从窑里头出来,沈括忍不住道:“这回能行吗?”

    唐奕凝重点头,“应该没问题。”

    沈括不乐观地道:“要达到你说的那种强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吧?我看上回的那样就不错了!”

    唐奕一口回绝,“不够!”

    水泥这东西,后世别说唐奕这种专业的,就连常看网络小说的都知道,粘土加石灰磨成粉煅烧就行了。

    可是,实际操作却没那么简单,这里面涉及到石灰和粘土的比例,煅烧的温度和时间。

    差一点,成品性能就差很多。而且,只是这么烧出来的水泥是没法用来修路、筑城的,因为强度不够。

    后世的水泥根据不同的用途,分成很多种型号,其中还要添加辅助材料才行。

    修路用的水泥,不但要有一定的延展性,适应各种气候温度,还有光晒、浸泡等等适应不同环境的高要求,还要有特别强的抗压性、抗物理硬性的要求。

    所以,真不是说烧就烧得出来的。

    唐奕一边把冷却的水泥加水、加沙石搅拌,等着冷却,一边对程颐道:

    “你觉得这是活泥,这是不务正业。可你从来没想过,这些看似简单、低贱的东西对百性意味着什么,对改变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作用。”

    程颐不服气地嘟囔道:“您要是弄个别的,说是造福万民,我还能信一个灰泥,有什么用?”

    唐奕也不和他辨,等拌好的混凝土入模具慢慢凝固。

    足足过了两个多时辰,见已经差不多了,从工匠那儿接过一柄大锤递到程颐手里。

    “砸!”

    “砸完了,我告诉你有什么用!”

    (。)

第332章 从水泥中得来的思考() 
看了书评,我笑喷了

    兄弟们,你们这脑洞开的有点大

    汝南王再牛逼,他也进不了皇宫内苑和苗贵妃来一下子啊!

    还有狸猫找太子的只能说,我都没想到,你们赢了。

    里面确实有事儿,看得细一点儿就能看出个大概。只不过等着吧!

    之所以没点破,是因为剧情还没推到那一步,这只是一个像邓州营一样的“坑”。

    程颐拿着大锤有点懵,心说,你这是折腾什么呢?四四方方好好一块“泥巴”,刚塑成形,你就让我砸?

    可是,既然唐奕说了,那就砸呗。

    砰的一声砸下去,程颐差点没疼死,两只手震的,大锤直接就撒了手。

    忍着疼低头一看,程颐被打击到了,我有那么废吗?

    就见那“泥板”上只留下一个白印儿,连块渣子都没掉。

    边儿上的沈括可不管程颐疼不疼,猛的一喜,往手上淬了口唾沫,搓了搓,捡起大铁锤,抡圆了就砸。

    好吧,他也不比程颐强到哪儿去,大锤也脱了手,也只敲出一个白印。

    只不过,沈括一点儿都不懊恼,反而大喜过望地叫道:“神了!”

    唐奕满意地一点头,这个规格的水泥已经就算合格了。

    转头看向呆愣愣的程颐,“知道有什么用了吗?”

    程颐不答,依然盯着泥板发呆。

    他在想,怎么只这一会儿的工夫,泥巴就变坚石了!?

    唐奕则道:“我来给你算笔帐吧!”

    “建屋用的青砖现在的市价十文左右一块;修城用的砖比建屋的大,成本也高出几倍,要几十文。”

    “条石,从开采到砸成形,再到运输,一系列的成本比青砖还高。”

    “而这种水泥,用的是随处可挖的粘土和极为常见的石灰烧制出来的。烧窑的石炭也很便宜,一窑几千斤,成本不过百文。”

    “你来算算,这样一窑能顶多少青砖、石料?”

    程颐更加的说不出话来。

    唐奕继续道:“你认为这是无用的泥巴,可是你再想想,水泥烧之极易,用之极便,且可随意浇筑大小形状。如果把这东西推广开来,大宋子民用之筑城修路、构建民房,能省下多少耗费?又提高多少效率?那么,这不起眼的泥巴,会把我们的生活改变成什么样子?”

    程颐缓缓点头,转头对唐奕深施一礼。

    “学生受教了!”

    他是觉得,真的小看唐奕,小看这泥巴了。

    唐奕摇头不受。

    “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

    “怎地?”程颐不解道。

    “我说的关键,不是这所谓的水泥有多厉害。”

    “那是什么?”

    “是水泥背后的人。”

    唐奕凝重道:“你想没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这水泥不是我弄出来的,而是一个普通窑匠”

    程颐拧眉不语,还是不太懂唐奕的意思,连边儿上的沈括和几个窑匠也都低头沉思唐奕到底要说什么。

    “我且问你。”

    “你说,一个高居庙堂的文臣,和发明了水泥的窑匠比起来,他们对大宋百姓所带来的福祉,哪一个更大?”

    当然是窑匠。

    程颐不傻,就算再瞧不起窑匠,也不得不承认,水泥对大宋所能带来的改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是窑匠!”程颐最后还是大方承认。

    “那为何人们只能记住文臣,只对文人毕恭毕敬,却从不会在意一个窑匠呢?”

    程颐答不出来了,从小到大学的东西只告诉他要尊儒,却从没说过,要尊敬窑匠。

    事实上,不但程颐所学的知识里没有,从古至今,所有的典籍里好像也都没有。

    只是

    那窑匠不应该得到尊重吗?程颐心生疑窦。

    他可是发明了水泥,改变了万民的生活啊!

    唐奕见他不语,又道:“我再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农民培育出一种可以增产一倍粮食的种子,虽然他是农民,那他到底值不值得被我们铭记,被我们歌颂呢?”

    “值得吧?”程颐心虚道。

    这可能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违背所学的儒道。

    唐奕点头,“远的不说,只说我们现在。”

    “在荆湖路英山,有一个书肆刻工名叫毕升的,他发明了一种活字印术,虽工艺还不成熟,但是一但完善,再加以推广,他的技术可以把现在的书册印制成本降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那时,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书,认得起字。”

    唐奕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你说,这样一个造福了所有读书人,对文教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人,值不值得我们铭记?值不值得流芳百世?”

    “值得!”沈括插言道。“他人在哪里?我代天下读书人谢谢他!”

    唐奕凄然叹道:“晚了!”

    “晚了?”

    “他五年前就已经离世了,到死也没有人知道他这个小小的刻工!”

    程颐猛的抬头,心有所悟,但又不清不楚。

    “教谕到底想说什么?”

    唐奕笑了,“我想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心里是何感触。”

    “这天下不单单只有读书人,窑匠也好,毕升也罢,包括现在和你同吃同住的那些军汉。”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他们在广南路,以一营之兵挡住了侬智高五千大军的猛攻,保下了广南军近万人的性命。你说,他们是贱配军?亦或是英雄呢?”

    程颐沉思,心头的那份感觉渐渐明朗。

    唐奕最后添把火道:“每个人都有被铭记的理由,这与他的出身无关,只与他们做过什么有关。”

    “回去想想吧,把这些东西想透了,揉到你的学问里,也许那时候,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圣人’”

    程颐一窘,“我可没想当圣人”

    唐奕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

    “冲你这不实在的劲儿,也成不了圣人!”

    程颐嘿嘿一笑,“那我回去叠‘豆腐块儿’去了。”

    说完,转身想走,但又想起什么,朝边上的几个窑工鞠了个躬。

    “几位师傅辛苦了!”

    弄的几个窑工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

    唐奕欣然地看着程颐走远,心里成就感那叫一个爆表!

    程大圣人啊!

    就这么让我给忽悠瘸了

    (。)

第333章 又包圆儿了() 
其实,这些道理唐奕可以明着说,不用绕了一大圈,到最后还要留了半句让程颐自己去体会,更不用让程颐跑到邓州营里去体验生活。

    但是,唐奕还是这么做了。

    对于程颐、程颢两兄弟,唐奕是极为小心的。他希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法,来慢慢地把自己后世的那些思想渗透给他们。

    只要二人能跳出士人阶级,更多地了解军人、百姓们的生活,更多地思考文章以外的价值,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把这些社会实践中得来的阅历容入到学问中去,从而彻底地挖了理学的墙角儿。

    唐奕很清楚,想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现状很难,甚至可以说,比“统一地球儿”容易不到哪儿去,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艰难的。

    但是,即使再难,也值得他去试一试。

    因为依华夏文明进程,依汉人对文教的推崇程度来看,这比他鼓捣出来一百个观澜商合都要重要。

    程颐一走,唐奕吩咐窑工把打出的水泥板用草帘子盖上,定期浇水,隔几天彻底凝固再看各项指标。

    然后,就和潘丰、沈括一起往书院走

    回书院的路上,潘丰一边走,一边和唐奕闲聊。

    “大郎,真要用这水泥修北上大辽的大路?”

    “嗯。”唐奕点着头。

    “这东西虽然成本不高,但用来修路,那也不是一笔一般的开销啊!”

    潘丰粗略地算了一下,从开封到雄州这一段路,没有三五百万贯是肯定拿不下来的。

    如果大辽再耍个赖,不肯负担从辽边到幽州那一段儿,要是像唐奕说的,也是他出钱来修,那又得加上一笔,这可不是小钱。

    唐奕肉疼地咬牙道:“修吧,花多少钱都修!”

    走了一趟大辽,加之这几年积攒起来的见识,让唐奕越来越认死了一条真理,那就是:

    没有燕云,他就算玩儿出花儿来也是白费。那就像一把悬在大宋脖子上的铡刀,不定什么时候落下来就要了所有人的命。

    所以,大宋要想有所做为,就算不把燕云夺回来,也得加强对那一片地区的掌控能力。

    “早晚得走这一步,而且越早越好。”

    “为啥?”

    “因为耶律重元!”唐奕凝重道。“要趁着耶律重元还能把得住燕云之前,把这条通道打通。”

    潘丰一翻白眼,“耶律重元那么重要你还把人家儿子给宰了?”

    唐奕摇头不语,宰了耶律涅鲁古,他也挺后悔。

    可惜,当时没忍住,后来想通了也晚了。

    仔细一分析就知道,从澶渊之后到金人灭辽这一百年的时间,可能只有现在这一二十年是大宋渗透燕云最好的时机了。

    大辽因为立储之事,耶律重元与耶律宗真、耶律洪基已经生出了嫌隙。而且唐奕知道,这条裂痕只会越来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