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

    唐奕想起来了,当年就因为这孙子,他让董靖瑶好顿挤兑。

    “他来桃花庵做甚?”

    “来找靖瑶姑娘的,见人没在就走了。”

    唐奕哦了一声,没当回事儿。

    不过,为什么刘几扑了个空,唐奕心里觉得很爽呢?

    “君姐姐和萧姑娘呢?”

    女使一笑,“君姑娘陪着萧姑娘去铁塔寺了,得晚间才能回来呢!”

    “日!”

    唐奕大骂一声,调头就往码头跑。

    “等等我!!”

    但愿曹佾他们船还没走远。

    刚爽过,报应就来了,自己也扑了个空。

    老子的情怀啊!

    回到回山已经是下午了,反倒变得无所事事。

    想去民学转一圈,却被赵祯派人来叫了过去。

    是关于邓州营的安排。

    (。)

第325章 亮剑精神() 
五天了!连着五天了!

    感谢”aoeyu“这哥们的万赏让我又多美了一天。

    本书惯例,”陈萌萌“的万赏忽略不谢!

    对于邓州营的一十九名将士,赵祯最初的打算是晋升三级,厚赏金银,再给他们在禁军之中各谋一个高职。反正,一向以仁爱治国的赵祯是肯定不会寒了将士们的心的。

    但是,曹觉和曹满江的一翻慷慨之辞,却让他有了别的想法。

    以往看来,将灭则军死。曹满江去了一臂,是不可能再担武职的,而整个邓州营也彻底打残了。

    昆仑关下,就算他们勇冠当世,那也只能成为历史,几乎无法再复制。

    可曹满江提到了军魂,提到了种子,难道这样一支不世之营还可以涅磐重生吗?

    是以,赵祯把唐奕叫了过来,想问问他的看法,毕竟邓州营是他使的一套法子才练出来的

    知道赵祯的想法,唐奕道:“兵魂未死,邓州营是一定可以东山再起的。”

    “陛下大可放心,只要稍加运作,把邓州营这种精神保留下去,发扬开来,再遇战事,这依然是一支敢于亮剑的强军!”

    “亮剑?”王德用玩味道,“有点儿意思!”

    “对,亮剑!”唐奕笃定道,“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陛下和老将军可以回想历代强兵,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

    “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也是以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

    唐奕这番话是很有道理的,远的不说,大宋的这些将门,就是一代一代遵循祖宗的性格和气质传承下来的。唐奕只不过把它延伸到了军队之中,直言,一支军队也有他的性格和气质。

    这听起来新鲜,但却不难懂。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将官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所说的邓州营的兵魂。我们大宋朝把华夏汉儿从唐末五代的乱事之中拉出来,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那一代的名将带出来的精兵气质,靠得就是这种一往无前的兵魂!”

    “反观邓州营,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他们敢于亮剑,名为败退,实则心志从未败过,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才是邓州营一战封神的关键!”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唐奕扫视赵祯与王德用。“大宋军人现在缺少的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正是缺少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

    王德用听的热血沸腾,到底是文化人啊,说出来的话就是不一样,听着提气!

    “说的好!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就是大郎这个意思。咱大宋现在的军伍,还真就是没了开朝的那股子心气,都是些不懂装懂,瞎指挥的软蛋!”

    赵祯听的这个尴尬啊,他爹和他爷爷就都属于不懂装懂,瞎指挥那一伙儿的!

    “咳咳”赵祯清了清嗓子。“那依大郎的意思,如何让大宋军人既找回血性,又能”

    好吧,赵祯想说,又能控制得住。

    怕武人作乱,这已经是赵家印在骨子里的恐惧了。

    大前提是稳定,之后再说什么兵魂、血性之类强军的话。

    唐奕一叹,这也是没办法的,老赵家除了太祖,就都是“怂将”带出来的,自然都是“怂兵”。

    “若想彻底的强军塑武,非一日之功也。”

    大宋的军制是从根儿上就坏了的,想靠几句口号,一点后世带兵手段就彻底扭转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

    见赵祯神情一萎,唐奕又道:“但是,陛下莫急,咱们可以先把邓州营这个标杆树立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大加宣传,以提震士气。然后再加上一些”

    “加上一些什么?大郎直言便是。”

    既然赵祯都让说了,唐奕也没什么好矜持的了。

    “草民想从邓州营的将士之中调出几个,来观澜书院任教。”

    “书院任教?!”赵祯心说,你可真敢想啊!让武人去教文人?那还不得吵翻天?

    “是的!”唐奕坚定道。“草民是这么想的,陛下也看到了,观澜这批学生,不说千古仅有,但也差不太多了,将来必定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

    “再加上文人监军的传统,一时半会儿是无法改变的,早一点接触军伍,早一点了解什么是兵,什么是军队,对他们,对大宋,都是有好处的。”

    “教些战法、战略也就够了吧?”

    赵祯还是觉得不妥,毕竟以武带文,在大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王德用插话道:“陛下不知,文官就算再懂战法,再精战略,不懂得什么是兵,不知道手下的军将想的是什么,也一样带不出一支强军。”

    “那这”赵祯苦着脸一摊手。“让朕如何去和朝臣们说呢?”

    “陛下!”唐奕躬身一揖。“观澜是民学。”

    话下之意,用不着您跟文臣们说什么,我们是民学,怎么折腾他们管得着吗?

    “那就”赵祯一咬牙,“大郎去做吧!”

    “陛下放心,若朝臣鼓噪,都推给草民便是。”

    “且安心做你的事情吧,这点事儿,朕还能帮你扛一扛!”

    既然下了决心,同意了唐子浩的建议,那赵祯就不能任由观澜被文臣构陷,而自己躲了清闲。不然,会寒了观澜人的心。

    “你且下去吧!”

    “草民告退。”

    “对了,看看还有空院儿没有,腾出两套,明日汝南郡王和北海郡王要搬过来。”

    “没有!”唐奕一瞪眼,都不管这是皇帝吩咐了。“就一套,北海郡王来了有,汝南王就没有!”

    赵祯被他弄乐了,这小子使性子就从来不分场合。

    “没有也得有。皇后临盆在即,他二人身为皇族大宗正,是一定要在场的!”

    (。)

第326章 阎王营() 
在后世,唐奕听到过这样的一个讨论,说,有一个皇帝想认下自己流落民间的私生子,却不敢认

    然后,有人就开骂了,说这个皇帝窝囊死算了,当了皇帝,天底下你最大,却连自己儿子都不敢认,简直是扯淡

    好吧,别的朝代什么样儿唐奕不知道,但是在大宋朝,别说是私生子了,就不是私生的,都不是你想认就能认的。

    大宋朝皇族出世,必须得有大宗正寺出面严明正身,发下皇族专属的“身份证”,你才能算是皇族了,以后才能享受皇族的待遇。

    包括“赐名、爵位、供养钱、入族谱等等。”

    这事,皇帝是说了不算的,一切由宗正寺来掌管。

    若是没有那张“身份证”,别说你是私生的,就算是皇后生的也没用,一切皇族待遇跟你都没关系。

    所以,别看赵祯把曹皇后藏到回山来生孩子,但是规矩不能破,必须要宗正寺在场才行。

    这事儿不是唐奕可以任性的,只得乖乖照办。

    不过,在他看来,赵祯也没必要弄的这么正式,反正是个丫头片子,这可怜的邻家大叔注定没有儿子的命

    唐奕下去了,赵祯又和王德用商量了起来,这个邓州营到底怎么个重建法儿,应该归到哪一军之下。

    王德用一琢磨,“要不?干脆单设一军吧?”

    赵祯一翻白眼,那也太扯了。

    五百人的一营,直接扩成五千人的一军?

    “砍一半,设一厢吧!”

    北宋军制,一伍五十人是最小的战斗单元,两伍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也就是一营五百人,五营为一厢,也就是满编两千五百人。

    往上还有,两厢为一军,十军为一大军。

    邓州营只余十九人,这其中给观澜三人,再把曹觉剃出来,就只剩十五人,能带出一厢的精兵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谁来统领?”王德用问道。

    “原营指挥曹满江断了一臂,肯定是不行了,把下面的都头直接跨到一厢都尉也不太行吧?”

    曹觉就更不行了。

    换到别的厢,他够格。但是,在邓州营,他一直以下属军卒的身份从军,直接跳到原来各级长官的上面,这在军中是大忌,就算升他的官,也要调到别军,不可在原部。

    “要不”王德用想说,“要不让我家咸融来管吧!”

    可惜,最后还是没说出口,他孙子王守忠已经是殿直,掌着大内近卫了,要是把手再伸到禁军里,不合规矩。

    “要不,让杨家二小子来吧?”老国公最后还是改口了。

    杨怀玉?这个可以有。

    赵祯点了点头,“杨怀玉此次南征表现极勇,倒是应该升一升了。”

    第二天早朝,赵祯直接宣布了对邓州营的封赏。

    原邓州厢营,编入禁军神威军,扩军一厢,赐名

    阎王营!

    好吧,这个名字是唐奕给起的。他觉得比什么神威、神武、震南、征西的,霸气得多。

    至于什么神鬼忌讳,邓州营就是从阎王殿里爬回来的,谁还怕这个?

    而邓州营一十九名将士也是各有封上,最低级的配军都直升都头。

    曹满江更是连升无数级,从九品上蹿到了五品上的天雄都尉,暂待任用。

    新邓州厢由杨怀玉执掌将印,并令其在禁军各营挑选精悍之兵充入新军。

    而且,赵祯特意作了一篇《告邓州军勇亡魂书》,以祭奠邓州营死难将士。

    圣喻一下,邓州营将士自然鼓舞振奋。

    而曹满江一听唐奕要让他在观澜执教,惊的眼珠子没掉出来。

    “我来教书?这可不是儿戏。”

    “谁也没给你说,这是儿戏啊!”

    唐奕撇着嘴,“实话跟你说吧,陛下把你直接提到了五品上,就是让你置仕之后,也能有份儿好待遇。”

    “这事儿是官家授意?”

    “那你以为啊,这就是官家的主意,要让这帮文生早点接触军营。”

    “那行,我干!”

    “这就对了嘛!”唐奕大笑。

    他是连蒙再骗啊,主要还是怕老曹来了观澜以后放不开手脚,干脆把赵祯拉出来给老曹壮胆。

    “挑两个人跟你一起。放心,在观澜的待遇比吃饷可高太多了。”

    老曹略一沉吟

    “那就李方休和胡林吧!”

    李大魁走了,李家就剩下李方休和李贺,有这么个机会,老曹想把兄弟两个拉出来一个,别再有什么战事,都搭在沙场之上。

    “行!你们跟他们通个气儿,不用担心前程,一定让他们舒舒服服地退下来。”

    “这个不急,那我到书院能干点啥啊?我又不会教书。”

    唐奕白眼道:“以前在军中干什么,到书院还干什么呗。”

    “除了排兵部阵不用教,什么吃喝拉撒站立坐走都归你管!”

    “!!”

    曹满江听的直瞪眼,“那这群嫩娃娃哪受得了咱邓州营那一套?”

    “这不是你操心的,我只有一个要求”

    “啥?”

    唐奕阴森一笑,“别拿他们当人!”

    “”

    观澜上院的学霸们还不知道,让他们记一辈子的“曹阎王”降临观澜了!

    既然定下来了,唐奕也不耽误,直接把马大伟叫来,三人一起去找老师范仲淹。

    上院大改,不光是规矩,还有衣着用度、相应的院规都得改,这得和老师一起商量,也得马大传去张罗着置办。

    而针对上院儒生相互攀比富贵,拉帮结派的问题,唐奕订的规矩也很简单:

    “没收一切个人物品,穿的用的书院统一配发。”

    范仲淹一琢磨,“这个可行,大伙用的都一样,也就不用比了。”

    “但是,出身富贵的学生总会自己掏钱搞些特殊怎么办?”

    “什么书童、丫鬟都撵回家去,财物一并没收。”

    “用处不大。“马大伟提醒道。“山下就是回山繁华之地,离的这么近,难免儒生把钱存在山下,时不时出去花天酒地。”

    唐奕嘿嘿一笑,“早想好了!”拍的一声把一个小册子扔到桌上,“看看这个,能不能治得了他们!”

    马大伟翻开一看,不禁惊道:“你这也太损了点儿吧?”

    (。)

第327章 书院大改() 
那小册子上,是一整套的佣工制度。

    没错!

    佣工制度!!

    对象,就是观澜上院的这些倒霉学霸。

    唐奕准备在观澜上院发行“饭票”,实行工分制。

    每月给予儒生们发一些饭票。

    注意,是一些饭票!

    这个数量唐奕算过了,也就是能吃饱,饿不死的水平,要是想要大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