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君欣卓和萧观澜也不在。

    现在上院皇帝妃子、朝臣笔吏的住了一大堆,又总有辽朝使官出入。萧观音身份特殊,唐奕干脆让君欣卓陪着她,到城里的桃花庵暂时借住了。

    正好她到了回山之后还没进过城,借此全当方便逛街了。

    回到小楼前,正在琢磨是把冶铁工匠叫过来,继续干正事儿,还是歇上一下午。

    却不想,楼前有人,似是等了有一会儿了。

    唐奕看清来人,立刻迎了上去。

    “狄帅,怎么有空来我这小楼?”

    来人正是狄青。见了唐奕,狄青躬身一礼,“子浩客气!某不过是个厮杀汉,可当不起一个‘帅’字,直呼吾名即可。”

    唐奕把他让进小楼,“就算不称狄帅,也得叫声师兄呢!”

    狄青早年间在西北,曾得尹师父赏识,引见给了范仲淹和韩琦。而范仲淹不但颇为看重狄汉臣,还对他说‘将帅不通古今事,就只有匹夫之勇’教授狄青《春秋左传》。

    是以,后来狄青不论官位高低,对范尹二人,皆以师礼侍之。对韩琦亦是尊重有加,视之为老领导。

    唐奕管他叫一声“师兄”,还真的一点都不过份。

    二人在厅中坐定,既然论了师兄弟,也就不那么生份了。唐奕直言道:“师兄,此来何意?”

    狄青直言,“适才在课堂之上,尚有几个疑虑向子浩请教。”

    唐奕一摆手,“请教不敢当,我那都是纸上论兵,居安而言兵勇,跟师兄身经百战的实战经验比起来,不足为谈。有何疑问,与兄一道讨论便是。”

    狄青也不扭捏,直言心中未解之疑。

    都是一些战略、战术上的问题,唐奕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人蹙膝而谈,不知道不觉就到了晚上。

    唐奕特意取来好酒让厨下把饭菜送过来,与狄青边喝边聊。

    直到深夜,狄青方意犹未尽地告辞。唐奕送出门外。

    “师兄,有空多来我处走动,奕虽有许多想法,然军兵之事却多有不足,还要师兄多多指点。”

    狄青自是欣然应允。在朝中,他虽位高枢密副使,可一个武人处境尴尬,还真没有几个聊得来的人。

    唐奕算一个!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唐奕除了上课,就是和工匠们混在一起,偶尔狄青在回山之时,就会来找他聊聊。

    黑子本应半个月就回来了,不过前几天传信回来,对于京中大家董惜琴能驾临应天,应天的富户、官宦如获至宝,纷纷相邀,黑子信中说,可能要延误一锻时间。

    唐奕没在意,更顾不上。

    因为鼓捣了两来月的炼矿高炉,终于有了头绪

    (。)

第292章 转炉炼钢() 
关于书评加精的问题,全订的,脸熟的。经常出来卖个萌的。说加个精,虽然不懂有什么用,但这都不算事儿。

    但是有人起了头儿,就都跑出来要加精

    也行,苍山好说话的很。可点开帖子一看,粉丝值两位数,甚至就是个大鸭蛋!我都不认识你

    先交朋友,然后再提要求,你就算看盗版的,群里说几句话,混个脸熟没人歧视你。我就算想拒绝也拉不下这个脸不是?

    另外提一嘴,看盗版的朋友们,来起点看正版吧!每多一个正版读者,对苍山都是莫大的支持。

    来了加群,每天群里抢红包也够您看书的那点花费了。

    —

    之前,大宋的炒钢法炼钢,用的是开放式熔炉。说白了,就是把铸铁和铁矿放在“锅”里熔炼。

    而唐奕要用的转炉炼钢,刚是封闭式高炉,像“闷罐”一样利用铁水自身温度熔炼。

    与原有的铸炉有本质的区别。

    可是,就算不一样,唐奕也没见过后世的转炉。但是原理是通的,唐奕一描述,工匠们再一结合经验,做出试验炉并不难。

    转炉需要动力驱使,要吹气。这些也都不难,动力可以建水车,用水力驱动,吹气用人工鼓风,都不是问题。

    最早的实验炉也很早以前就弄出来了,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才有突破的呢?

    这就是唐奕和工匠们没经验的缘故了。

    首先,是耐火砖的问题;

    其次,还是耐火砖的问题。

    实验炉所用的火砖,是大宋最好的官方砖窑出的火砖,是专供朝廷炼铁窑的,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只是,有一点是大家没考虑到的。

    就是,原本的炒钢炉属于低量炉,温度只有几百度,最高不过千度,炼铁矿足够了。可是转炉的温度却高出太多,原本的耐火砖根本就承受不了这样的高温。

    于是,实验炉第一次开炉就烧塌了。

    没办法,唐奕和工匠们又得重新烧制更高性能的耐火砖。

    等到新砖建炉终于合格了,问题又来了不论怎么炼,就是炼不出符合唐奕要求的铬铁,甚至拿这炉来炼普通铁,也达不到唐奕想像中的高度。

    什么原因呢?

    唐奕一时也没找出来,因为整个融炼过程是绝对没问题的。

    找来找去,问题却还是出在耐火砖上。

    找出原因还真属偶然。建炉时,运来的耐火砖很多,建完炉还有剩余。玻璃窑的工人见砖有多,就来要,说是拿回去修补玻璃窑用。

    这一下子提醒了唐奕,他猛然想起,耐火砖也是有酸性和碱性之分的。

    烧玻璃用酸性火砖为好,而冶金炼铁则用碱性耐火砖。

    古人对酸碱性没有概念,自然不知道,是不是这上面出了问题呢?

    详细问明了新砖的烧制材料和过程,唐奕警醒,还真就是砖的酸碱性的问题。

    用酸性耐火砖冶金,低温炉还好,再加上大宋本来冶铁水平就有限,火砖的影响几乎看不出来。

    但是高炉炼钢,对火砖的要求就大了去了,耐火砖的酸碱性变的尤为重要。

    唐奕只得重新调整了火砖的配方,烧出新的耐火砖。

    也得亏他是个化学专业的,换了别人就得抓瞎。

    新炉终于算是建成了。

    当两个转炉同时开动,第一炉铬铁和第一炉转炉钢同时从炉中倒出去

    前来观看的赵祯等人,激动的猛一咬牙龈。

    曾公亮甚至冲到了炉前,紧盯着橘红色的铁水从炉里滚滚流出。

    “出铁几何?”

    不等铁水冷却成锭,曾公亮就急不可奈地追问工匠。

    工匠也是一脸兴奋,“还没上称,不过,过千斤是绝对有了!”

    “而且,耗时只有原来的一半,所用火料也比之前省了好几倍!!”

    赵祯闻言,笑着对唐奕道:“记一大功!”

    大宋现在年炼钢量,大概是十到十五万吨。

    别觉得这个数少了,工业革命之后,十八世纪末期的英国,钢铁的年产量才只有7。6万吨。

    而转炉的出现,不只是把产量提升了上去,成本的压榨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以大宋现有的需求量,年产钢铁十五万吨已经够用了,主要是成本。

    省时一半,就说明,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而火耗和燃料的进一步节省,就意味着大宋能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钢。

    在冷兵器时代,钢铁不但是百姓生活必需品,还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狄青在唐奕身边小声问道:“这是熟铁,还是铸铁?”

    唐奕得意一笑,“出炉就是相当于三十六锻精铁的水平,加以锻造,什么百炼精铁,都是浮云!”

    狄青不信,“真的假的?直接就出精钢?”

    “当然是真的!”

    这个时代的钢,其实都属于炭钢。只不过因含碳量高低不同,钢铁的性能也不同罢了。

    唐奕脑子里有很好的碳钢配比,直接出钢还真不是难事儿。

    而且,不但能直接出钢,他还知道,锰钢等等合金钢的配方。想超越现有的百炼钢,不要太简单啊!

    眼珠子一转,“过几天得空,看我给你打两件兵器,绝对天下无敌。”

    狄青眼前一亮,“那就先谢过大郎了!”

    唐奕想到了‘大马仕革钢’,要是能去印度抓两个铁匠回来

    那种传说中的炼钢手法,是不是就不至于失传了?

    这边聊着,那边钢水冷却。工匠试过钢锭的成色,果然如唐奕所说,出炉就相当于原本三十六锻精铁的强度。

    赵祯高兴坏了。

    先不说经济效应,只是如此简单高效的工艺就足够了。他在设想,是不是把几十万禁军的甲胄先换装一个遍。

    对此,唐奕是不同意的。

    高炉刚刚建成,还有许多需要试验和改进的地方,等技术日驱完善,出钢的质量势必要比现在要好很多,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而且

    若是做铠甲兵器,锰钢绝对比碳钢好啊!

    不但强度更高,而且不易生锈,最最重要的是,锰钢的可塑性和铸造难度要比碳铡容易太多太多。

    锰钢的脾气十分古怪而有趣:如果在钢中加入2。5—3。5%的锰,那么所制得的低锰钢简直脆得象玻璃一样,一敲就碎。

    然而,如果加入13%以上的锰,制成高锰钢,那么就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

    最重要的是,高锰钢加热到淡橙色时,就变得十分柔软,很易进行各种加工,是锻造兵器和铠甲的最好选择。

    唐奕是打算把高锰钢弄出来之后,再让工匠试着研究冲压技术,制造一次冲压成形的板甲,到时候再给大宋军队换装。

    赵祯自无不可,高兴得还半真半假地嗔怪唐奕,“有这等冶铁之法怎么不早拿出来,还做什么生意?”

    唐奕苦笑,说起来容意,看起来也只是几个月就把大宋冶铁的技术提升了一大截。

    但是,他背后付诸的努力,谁看到了?

    这可是他从来到大宋开始,就累积技术和经验,又遍游全国寻找天然矿物之后的产物。

    您老以为我开挂,张嘴就有啊?

    正想着,书院有仆役慌慌张张地翻山而来,到唐奕身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唐奕猛的一震,忧心重重地向赵祯告了罪,就急忙的往书院跑。

    赵祯心说,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确实是出事儿了。

    黑子和董惜琴在应天呆了一个多月,终于是回来了。

    只不过

    黑子是被抬回来的!

    (。)

第293章 惹我?() 
为“丨老衲归隐丨、陈志扬”飘红加更(一)!

    此行应天府,黑子只带了两个仆伇,随董惜琴前去。

    一来,走汴河水路,方便的很;

    二来,地处京兆要地,没有什么匪患,随行护卫,也就是个他献殷勤的由头。

    可是,黑子没想到的是,以为万无一失的一趟应天之行,偏偏就让他碰到了“匪患”。

    唐奕赶回书院之时,黑子屋外已经围满了人。

    宋楷等人帮着维持大局;王里正在一旁安抚几个回山村民;潘越扒着窗户关切着师父的伤情;董惜琴则是衣裙脏乱,哭成了泪人!

    “怎么样了!?”

    无人答他。

    “都特么说话!”唐奕瞪着眼睛咆哮。

    “别着急!”贱纯礼此时也老实了,和声安慰唐奕。“孙先生正在救治,怎么回事儿?伤成什么样儿?咱们也不清楚呢。”

    唐奕闻言,一步蹿到董惜琴身边。

    “倒底出了什么事儿?”

    董惜琴只是哭,说不出话,急的唐奕直跳脚,淬了一声,“特么老娘们儿就没一个靠谱的!”

    说完,也不顾众人阻拦,两步冲进屋里。

    屋里孙先生正在床前忙活,一见唐奕进来了,“你进来干嘛?出去!”

    唐奕急道:“倒底怎么样?您得让我有底啊!?”

    “伤的不轻,但无性命之忧。”

    一听死不了,唐奕这才算松了口气。可走到床前一看,又不淡定了。

    “操他大爷!谁干的!?”

    黑子血葫芦一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半个身子已缠满了绷带,可没来得及包扎的伤口却还有四五处。左胸和肋下,甚至还插着两支没拔出来的箭矢。

    “箭伤三处,刀伤十来处。也就是他,换了别人,早死一个来回了。”

    孙郎中一面说,一面把一根拔出来的箭头递给唐奕,“看看这个。”

    唐奕接过细看,全身一震,“人什么时候能醒?”

    孙郎中摇头,“说不准。”

    唐奕阴冷地点头,转身出屋。

    直接来到董惜琴面前,“要哭也等一会儿,我有事问你!”

    董惜琴抽咽道:“若非是我连累黑子哥,也不会”

    “他特么就是贱的!”

    唐奕没忍住,要不是为了桃花庵的女人,黑子也不至于受此大难。

    “把整件事详详细细,一字不漏地说给我听!”

    这时宋楷、范纯礼等人也靠了过来,安慰道:“惜琴姑娘,且先平静一下,让我们知道事情经过,也好有个谋划啊!。”

    董惜琴难忍悲痛,终于说出是怎么回事。

    这趟出行,一切本来都好好的,回程路上也无大碍。可是,偏偏马上就要到回山了,也出事儿了。

    今天一早,董惜琴回程的船行到回山下游四十里的一处僻静河湾,暮地从后方斜插上来两艘水匪快船,二话不说,见面就是几轮弓弩齐射。

    船工、使女当场死伤过半,猝不及防之下,黑子身中三箭,两个回山仆役更是死于乱箭。

    待匪船勾爪登船,黑子死命护住董惜琴,在身中数箭的情况下,与水匪激战了整整一刻多钟。最后水匪死伤数十人,眼见有过往船只靠了过来,方急急退去。

    “你们是怎么回来的?”

    这个宋楷知道,替之答道:“正好遇上了咱们观澜的粮船,就把董姑娘连人带船一起拖回来了。”

    唐奕一拧眉头,“走,去船上看看水匪尸首!”

    “没有尸首。水匪逃退之时,把尸道带走了。”

    “没尸首?”唐奕又向董惜琴问道,“他们抢去了多少财物?”

    董惜琴摇头,“倒没少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